“不管有粮没有粮,一碗油茶充饥肠”。这是宁夏宝丰人的一句口头禅。在多灾多难的年月里,宝丰人总是用油茶解饥除饿。如今过上红火日子,但还忘不了那传统风味小吃——油茶。每年一到冬季,那些回族老人经常用油茶抗寒御冷,滋补身体。
“树叶子黄,吃山羊”。回族群众每到秋天定要宰一只膘肥体壮的大羊犒劳家里人,已成习俗。回族群众将羊只宰杀后,习惯把羊腰窝油刮下来做油茶。他们把羊油切碎,入锅熬化,放适量面粉炒成橘黄色,再加入开水,煮成汤状,调以盐、醋、味精、芜荽、葱花,便是滋味十足的油茶。油茶营养十分丰富,含有脂肪、蛋白质、维生素、钙、铁等物质。喝起来清香爽口,饮罢热量倍增,精力焕发。宝丰镇的回族老人,每天清晨做完“榜布这”(******教的拜功“晨礼”),总是要来一碗油茶泡馍,或泡油饼,那味道不亚于西安的“羊肉泡馍”。因此那里有不少七八十岁的老人,个个童颜鹤发,精神矍铄。
回民喝油茶古已有之。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明代养生学家黄正一的《食物绀珠》,两书里都记载了不少回族食馔,其中就有油茶。不过那时称做“兰膏茶”、“兰膏”或“擂茶”。史书中说:“取羊油作油茶,以油煎滚,用面粉炒黄搅入,佐以椒盐葱桂之类,以凝冷成团,收贮。每摘少许,煎汤饮之,冬日最宜,体温适口。”过去人们出门走长途,常常将油茶凝成“碗坨”,携带上路,随吃随削,冲水即喝,既解饿又解渴。船工、驮户、脚夫、窑工都离不开它。
相传公元前206年,楚汉相争,刘邦被项羽所伤,从荥阳逃至武德县(今武陟县)县城,寄宿在卖枳壳茶的吕氏家中。吕氏以麦粉为糊,加入花生米、胡椒、牛骨髓油,制成膏汤,给刘邦调养。3个月后,刘邦伤愈,且精力充沛。后来,刘邦当了皇帝,不忘昔日吕氏油茶的救命之恩,将吕氏请进宫中做御厨,油茶由此也身价百倍,称之为仙茶、御茶。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到武陟喝过油茶,赋诗赞日:“芳香滋补味津津,一瓯冲出安吕春。”1723年,清世宗御驾河南,喝了一顿回民的油茶,赞道:“怀庆油茶润如酥,山珍海味难比美。”1980年武陟的回族群众还制作出一种快餐油茶,不仅方便餐馆、家庭食用,而且外出旅游更是美不胜收,一时成为省内畅销货。
无独有偶,在被称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如今的宝丰回族群众还将煮熟的羊骨髓油放入盖碗盅子里,添加红糖、大枣、芝麻、茶叶、葡萄干、枸杞泡饮,也称之为油茶。更有甚者,在1991年宁夏黄河文化节上,银川文化街有位回族厨师,独出心裁,创制出一味“八宝油茶”,饮者络绎不绝,喷啧称赞。一些“老外”看见偌大的铜壶,好奇之下,也兴致勃勃地品尝回族之美食。前些日子笔者出差到回族之乡吴忠市,又见到类似的“八宝甜面茶”,其味醇香浓厚,煞是诱人食欲。正如清代乾隆皇帝在《都门竹枝词》里所描绘的那样:“沿街吆喝热茶汤,一把铜壶到处忙。惹得孩童争购食,铜元破费爱加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