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悠悠回乡情
6888400000075

第75章 地灵人杰话平罗

“若说良田无限好,风光谁亚小江南。”这是道光年闻平罗诗人法海描绘平罗的诗句。早在1000多年以前唐代诗人韦蟾也曾写下了“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把美丽富饶的宁夏川描绘得淋漓尽致。平罗是“塞上江南”的一颗璀灿的明珠,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管辖。东临黄河,西靠贺兰山,南邻贺兰县,北接惠农,隔河与陶乐相望。南北长41公里,东西长_B4公里,总面积为2046平方公里,人口25万多,其中有回、汉、满、蒙等16个民族。县辖9镇12乡、145.个村、1008个生产队。唐徕渠、惠农渠蜿蜒流过,土质肥沃,灌溉方便,是宁夏商品粮重要基地,7盛产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还产红、黑瓜籽、辣椒、西瓜、甜菜、苹果、葱头、大蒜、葵花籽等经济作物,牛肥羊壮,六畜兴旺,农林牧副业比较发达,包兰铁路、包兰公路纵贯宁夏全境,市县乡公路畅通,交通四通八达。

平罗历史十分悠久,古代为游牧之地,秦朝时属北地郡,汉代建廉县,唐朝设警州,宋代设定州,明代置千户所。那时“平罗”叫“平虏”,有“靖虏”、“镇虏”之意。官府为了抵御外部侵入,在这里设立了驿站和军马哨,驻扎兵丁防卫。后来乡村百姓在此买卖生意,人口增多,官府建筑了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池,这就是最早的“平虏城”。

平罗城是宁夏府极北边陲,历来为军事要地,虽然几经战火,但军民依仗坚固的城池,英勇抗敌,从未失守。

明朝万历二十年,宁夏副总兵勃拜叛变明王朝,勾结河套土文秀、著力兔部围攻平罗,当时驻守平罗的参将萧如薰联合百姓,誓死守城。其妻杨氏协夫作战,慨献私财,犒劳将士,军民用苇席、木柴在城墙上燃火,使敌军难攻难上,终于打败了叛军,朝廷为表彰萧如薰夫妇之功,特赐“抗逆孤忠”匾,悬挂于南牌楼之上(今平罗新华书店门前),后于1960年秋天拆除。

康熙十七年,黄河水泛滥,眼看城池被淹,当时镇守平罗的参将孙应举率领军民,筑堤堵水,护城保粮,成绩卓著,朝廷特赐“精忠固围”匾,悬挂东牌楼之上,以示表彰,后于1955年拆除。

平罗城城墙是用砖砌成的,有雄伟高大的南、楼,南门桥竖有木架水榭楼,俗称“官桥”,渠水潺潺,岸柳成荫,景色十分优美。钟鼓楼、玉皇阁遥相呼应,晨钟暮鼓,铃声叮当,一片古色古香。

平罗乃地灵人杰之地,清乾隆四十三年,平罗头闸昌渠东俞家庄出一神童俞德渊,智力超人,聪明好学,嘉庆十二年中了举人,嘉庆二十二年被封为翰林院庶吉士官,御任道光皇帝老师。后来任常州、江宁知府,两淮盐运使等职,官至四品。著有《默斋存稿》、《默斋公牍》等书。一生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在江淮一带颇有影响。古籍中有“德渊孑身在官,清而勤”之誉,病逝后后人在昌润渠边建俞家祠堂,1966年被“红卫兵”拆毁。

民国26年(1937年)我党派地下工作者苏文在平罗,任教,杨一木在黄渠桥北校任教,组织少战团,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先后在平罗、宝丰、姚伏、黄渠桥、石嘴山等地教唱抗日歌曲,办黑板报、印发《呼声》刊物,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救国热情。苏文于1938年秋带领,学生杨生桂、王学文、李发春奔赴延安,参加革命。

平罗于民国38年农历八月初四(公元1949年9月25日)下午解放。大军进驻前,时任平罗民兵副司令冒良辰、平罗县参议长阎廷栋、县长田庆丰三人商议起义事宜,9月24日赴银川,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潘自力、副司令员李景林等人的接见。25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平罗,任命刘宗泽为书记兼县长。

解放后的平罗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栉次鳞比、工厂拔地而起。多年来,平罗充分利用了矿产资源,建起了汝箕沟、大峰矿、白芨沟煤矿和太西煤厂,现有以无烟煤、烟煤开采加工为主体的煤炭工业企业9家;以制糖、食品、造纸、服装、皮鞋为主的轻工企业45家;以合成氨、糠醛、烧碱、活性炭、草酸为主的化工企业13家;以硅铁、电石、焦炭、炭化硅为主的冶金工业和以机砖、水泥、人造板为主的建材工业都已形成规模。到1997年底全县有大小企业1565家,生产60多种产品。

“沙枣吐芳芦芽短,岸柳依依水清寒,戏游沙湖穿芦荡,不是江南胜江南”。位于县城西南17公里的沙湖旅游区以金沙、碧水、绿苇而独具特色。江****总书记亲笔题名“沙湖”,沙湖已成为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今年又建成10公里的环沙河。沙湖自从1990年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0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乐育英才的平罗中学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不少优秀人才,在宁夏首屈一指,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曾为此题词。县城内还有设备先进、医术精湛的医院,宏伟的体育公园和七一广场,为美丽的小城增光添彩。要想知道平罗农村经济情况,请在集日到农贸市场、百花市场去领受吧!那是最好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