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是依靠人对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坏的习惯却像芦苇和杂草一样,随时随地都能生长,同时它也阻碍了美德之花的成长,使一片美丽的园地变成了杂草丛生的芦苇丛。那些恶劣的习惯一朝播种,往往10年都难以清除。
当人到了25岁或30岁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发现他们会再有什么变化,除非他现在的生活与少年时相比有了巨大的改变。但令人欣慰的是,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尽管养成一种坏习惯很容易,但要养成一种好习惯几乎同样容易;而且,就像恶习会在邪恶的行为中变得严重一样,良好的习惯也会在良好的行为中得到巩固与发展。
习惯的力量是一种使所有生物和所有事物都臣服在环境影响之下的法则。这个法则可能会对你有利,也可能对你不利,结果如何全看你的选择而定。
当穷人运用这一法则时,连同积极心态一起应用,所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这就是穷人思考、致富或实现任何穷人所希望的事情的根本驱动。
14.穷人要学会储蓄
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限制穷人赚钱的才能。而是相反,这项法则被穷人应用后,不仅穷人赚的钱都很好地存起来,而且会给穷人提供更广泛的机会,穷人的观察力、自信心、想像力也会因此而大增。
存钱对于所有的穷人而言,都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那些未存钱的穷人最关心的是:“我应该如何去存钱呢?”
财商开发还有一个观点:银行是最安全的保险箱,那么到底该不该存钱呢?其实这并不矛盾。从资金时间价值即机会成本的角度来看,应该让金钱流动越来,运转起来,最大可能地让你的钱增值。有多少钱都放在家里求心中踏实,那肯定是错误的;为求安全完全把钱存入银行保值而不敢把它投入市场盈利在今天看来也不可取。但是究竟我们还要不要储蓄呢?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储蓄呢?这完全应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该不该储蓄。片面地反对储蓄,同样是不明智的。
储蓄可以增加成功的机会。
香港某企业青年雇员陈先生,他从进公司起,就养成了良好的储蓄习惯,几年下来,已有几万元的存款,随着经济的发展,信誉的交流越来越重要。陈先生看准市场,毅然辞去外企工作租了两间房屋,购置两台电脑,搞起了小型信息服务中心。两年下来,他竟获利几十万元,公司也由当初的两人增加到十几个人,自己还做了公司经理。
可以这样讲,看到信息重要的穷人是很多很多的,但好多穷人都没有走这条路,为什么呢?恐怕大多数穷人都是因为手中没钱吧!
在你还没有成为大资本家或大富豪之前,你自己就是提款机,额度就是你赚的钱。支出少于收入,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你可以确定的是,储蓄确实让人感到快乐,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因为:
(1)穷人不可能通过收入致富,而是要由储蓄和投资致富。
(2)对任何穷人而言,储蓄会让你感到快乐,并且是轻而易举之事。
(3)穷人可随意更改对储蓄的信念和看法。
(4)储蓄能让穷人成为百万富翁,也可以让穷人轻而易举地多出更多的金钱,通货膨胀甚至还会帮助你。
难以置信吧?当你发现这四种说法都是事实,你会感到非常兴奋。现在让我们一步一步慢慢来。
穷人往往错误地希望“等我收入够多,一切便能改善”。然而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品质是和收入同步提高。你赚得愈多,需要也愈多。事实说明,不储蓄的穷人,最后惟一能够拥有的就是债务。
储蓄要愈早开始愈好。如果你现在18或20岁,还住在家里,那么现在就是储蓄的最好时机。只有这个时候,你的支出最少。即使你必须有所“支出”,但这和你搬出去住以后的开销相较之下,算很少了。这种机会不会再来,所以尽可能地储蓄。
或许你会反驳说很多企业家都遭遇过破产。没错,但他们没有消费负债,他们的生活品质很朴实。他们之所以会破产,不是因为个人不节俭,而是因为许多事与愿违的情况发生,或错估形势之故。
大企业创始人想要致富,他们把它当做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其他都是次要的。因此他们也不必摆阔,作出自己好像很有钱的样子。外表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他们想要达到目标,所以例行节俭。
或许有人属于那种会说下面这句话的人:“我是例外,我是那种将所有的钱都花掉,但还是可以致富的人。”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毕竟世界上总是有些无法解释的诡异现象发生。
但不要以为这件事会发生在穷人身上。况且,储蓄做起来或许没有那么难,只要改变你的信念即可:储蓄一点都不难。
但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能坚持养成储蓄的习惯也不是一项容易的事情。这里讲的储蓄方式不是先花钱,再储蓄,而是一种“强迫储蓄”的方式,也就是每个月固定拨出一部分钱存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储蓄。
为了保证每月存一定量的钱,就要做个计划支出,强迫储蓄的规划。至于每个月该拨出收入的多少钱来作为储蓄的需要,要根据每个人或家庭情况而定。一个人或家庭每月需要花费多少生活费,可从通过3~6个月记账支出的结果来做出决定,然后,每月的收入扣除这些支出,剩下的就是每月可以先拨出来储蓄的余额。
储蓄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财富,所以最好不要轻易动用存款基于这种考虑,以存定期为最好,活期存款是为了家庭应急用的,存上大约3~6个月的生活费用就行了,其余存定期。
另外,到银行去存钱,存得是否得当,这里面也大有学问例如,存定期与买国债每年有一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差价,有些人就不太动脑子考虑这个问题。如果每个月以复利计算,10万元的存款,4年后就会相差6000元左右的利息,当然存款金额愈大,差额也就愈大。
当国家存款利息浮动时,如我国自1996年以来,存款利率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5年定期存款利息从百分之十二点多降到当前的百分之二点几,在这期间如果你办一个5年期零存整取的存折,到现在还可以享受高额利息的存款呢。
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表示将会限制穷人的赚钱能力。正好相反,当穷人应用这项法则后,不仅将把穷人所赚的钱有系统地保存下来并让钱生子,而且还会使穷人获得自信心,使你步上更好机会之途。
15.时代“新商人”无本生利
“白手起家”并非神话,要知道,上帝在关闭这道门时,必定为你开了另一扇窗。也许穷人现在是一无所有,但只要穷人能运用自己的天赋资本,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行业出发,穷人也将成为时代的宠儿。
常常听到有穷人在慨叹:“这年头钱越来越难赚了,机会越来越少了。”其实,我们身边的生意机会从来就没少过,少的只是发现机会的眼光和捕捉商机的技能。当360行行行爆满之际,一些先知先觉者却做起了无本买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商人”。
1.职业“新闻线人”
赚钱多少,各有其法。随着报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家报社都打出了有偿征集新闻线索的口号,以抢占先机,赢得读者。凡提供的新闻线索一经采用,即付给相应报酬,一旦评上了新闻月奖,更能获得数百元奖励。于是,一种专门以提供新闻线索为谋生手段的职业“新闻线人”应运而生。他们在繁荣了报业的同时,也确定了自己的工作。一位叫林子的青年充当职业“新闻线人”之后,每天都在城内各大医院、派出所以及大商场等繁华场所转悠,留心大小事件,倾听别人闲谈。一发现新闻线索马上通知报社,经记者采访后,林子就去领取报酬。3个月下来,林子捕捉的新闻线索已有50多条被市内多家报社采用,所获报酬从50~300元不等,每月平均从报社“挣”钱1700元,甚至高过一些编辑、记者。
2.职业“砍价人”
购物时,人人都想少花钱,于是就与生意者讨价还价。可大多数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于是便涌现了一批专帮买主“砍价”的职业“砍价人”。
在某建材市场,前来购买地砖的李先生因与卖主谈价未果,准备离去。这时一姓朱的“砍价人”主动上前,向他保证把价格砍到最低点,报酬是从“砍”下的价格中提取30%佣金。李先生要买40平方米的地砖,卖主说每块最低28元,少1分也不卖。此时朱先生上场了,他口齿伶俐,经验丰富,指出这种地砖批发价每块18元,即使卖22元,也是获利不低。几经讨价还价,卖主终被说动,双方以每块22元成交。这样,按原来28元的最低价,买主李先生节省了1500元,砍价人朱先生则抽取佣金450元。据了解,朱先生的日收入在200~500元之间。
3.职业“电视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看电视看做是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之一,电视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于是有人把看电视作为一种职业,你听了不要大惊小怪。这是一种很时髦的被称为媒体调查的新兴职业。随着电视频道的增加,广告投放量也越来越大,广告主和代理公司都很关心自己的广告是否在电视台按时、准确播出,以免白花冤枉钱。此外,一些厂家在新品牌进入市场时,也希望能知已知彼,了解竞争对手的有关资料,以便及时对自己的广告宣传策略作出调整。所以,每个月花钱雇人专职收看电视节目,从而得到一份精确的播出记录,实在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所付出的数百元工资相对数百万元的广告费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杨女士本就是个电视迷,从工厂下岗之后,便把爱好变成了职业,每天坐在电视机前上班。她说,要以前知道有这种职业,自己早就申请下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