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逆势突围:56位管理学家建言
70321100000006

第6章 |陈春花|在疫情中找到不确定性与确定性的平衡

陈春花

北京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研究领域:数字化时代组织管理创新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研究。

2020年春节期间,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当地时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

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多专家都给出了预判。恒大研究院的报告指出,从宏观的视角看,需求和生产骤降,会给投资、消费、出口带来明显的冲击,短期内会导致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从中观行业的视角看,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从微观个体的视角看,民企、小微企业、农民工等损失更大。

一方面,要承认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需要承受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会保持增长。这是对疫情下经济的基本判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该如何面对呢?

身处不同的行业,企业面对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我想就共性的部分给出自己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学会与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共处

虽然疫情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但是从传播的各种信息来看,我们并未做好与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共处的准备。人们总是期待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判断,有一个时间节点,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案。但事实上,疫情持续的时间和政策的对冲力度都将带来不确定性。1月30日之前,我们还仅仅认为这是中国自己的事情,而在这一天之后就成为全球的公共事件,由此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更大范围上具有不确定性。

疫情下的不确定性会持续发生,我们不仅需要直面它的勇气,更需要认知它、与它共处的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核心是改变自己;亦即,我们需要将疫情下的不确定性变为经营背景,我们不再在原有的熟悉的经营环境下展开经营活动,要用新的方式去理解当下的情况。

我非常推崇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深受其影响,在危机来临的时候,我开始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努力,强调企业自身的能力,而非环境的约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与不确定性相处,与动荡的世界相处。

二、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

疫情带来的影响的确让人焦虑,甚至有些灰心。我知道经营企业很苦,但是如果环境成为一种经营条件,那么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环境,还有自身的调整。

坚信企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企业自我成长不要受环境的影响。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我写过一本书——《冬天的作为》,在开篇中我写道:增长是一种理念,并以这样的理念来指导它们的行动。

我是做领先企业研究的,在对有着超过100年历史的公司的研究中,我发现这些企业的领导者及其领导的公司可能处在良性的环境中,也可能处在充满危机的环境中;可能处在一个高增长的领域,也可能处在陷入停滞的行业。但是,这些领导者及其领导的公司经过艰苦努力,取得了同行无法比拟的增长,年复一年,不管经济是处在繁荣阶段还是处在衰退时期,保持增长都是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

三、进化应对而非预测判断

这几天不断有企业界的朋友通过微信问我,如何看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如何理解专家对疫情发展的判断?每每被问到这类问题,我也反问自己。我们力求得到答案,期待在明确的判断下做出选择。但是我知道,每个人的答案是不同的,也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给不出明确的答案才是答案本身。

在一个持续变化的环境里,没有人能够预测并借由预测做出判断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做法就是朝着特定的方向,做好一次又一次调整自己的准备,并努力在前进过程中不断验证和改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市场中,持续而灵活的适应性是你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不断进化的承诺是一个来自古老军事战略的版本。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在其名著《战争论》中写道:“战争中充满不确定性,战争中四分之三的行动都或多或少处在不确定的迷雾当中。”在他看来,审慎的战争策略就是针对敌军状况相应筹建一支军队,朝着一个特定的方向,不断因应变化而做出调整,从而提升成功的概率。

春节假期延长,复工后如何应对疫情,需要企业动态去应对。很多企业已经采取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一些企业开启在线工作模式,一些企业让员工在虚拟小组中学习。我想,这些企业如果充分利用好这段特殊的工作时间,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能力提升效果。

四、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2019年,很多企业有了自我调整发展模式、转型业务及增长方式。在今天的疫情之下,我们需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更坚定地开展自我救赎之旅,缩减费用,剥离不良业务,杜绝亏损及没有质量的增长,确保现金流,同时要确保竞争力。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

如何让企业具有真正的成本能力,如何让成本是对顾客价值的投入,而不是一种价值牺牲,我在过去的课程和研究中反复强调过,大家可以去找来看。但是这一次,我更强调挑战极限式地降低成本,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而言,根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住现金流。

对于具有良好现金流的企业而言,我依然建议重构成本能力,因为应对不确定性是一种常态能力。我也希望有能力的企业在疫情背景下,在做“减法”的同时关注“加法”,也就是关注真正的顾客价值,并创造顾客价值。

当然在危机中依然需要非常清晰的方向判断、足够大的勇气、抵抗风险的能力,以及理性的决策。我们需要承认的是,如果能在危机中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并增加投入,那么所获得的增长将是无法估量的。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对业务结构做加减法,使得公司具有动态应对不确定性的更强的业务能力。一旦机会来临,更加合理的业务结构便能让企业有机会与其他企业拉开距离。

五、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疫情还在变化中,人们已经知道2020年第一季度的压力,也开始考虑疫情对第二季度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春节后复工带来的压力,也在考虑复工之后如何恢复正常的工作。人们既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参与防控,又启动恢复日常生活的准备。人们在理性面对疫情,做好自己的同时,也在期待政府拿出有效的政策,帮助武汉,帮助人民群众,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疫情来得太突然,冲击太大,而信息传播不够及时以及真伪难辨,又导致很多复杂性,这一切让我们觉得困惑和不安。我们在面对这一切的同时,也要清醒地告诉自己,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

其实,人生际遇并不是由环境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思维的瞬间。所以,确定与不确定,在我看来是一个有机的组合,确定在我们的手上,不确定来自环境。如果我们把确定与不确定两者组合起来,我相信,这个不确定会是你的机遇,是你真正成长的来源。

六、结束语

我想用闻玉梅院士寄语武汉的六个字作为结束语:科学、参与、信任。她说:科学需要冷静、研究。参与就是大家参与、群众参与,参与就是首先做好自己。信任就是信任自己,信任医务人员,信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