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出身书法世家,他的伯父王廙、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书法的家学渊源,为他日后成为我国伟大的书法家奠定了基础。
王羲之7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卫夫人,姓卫,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她是西晋著名书法家卫瓘(字伯玉)的孙女,汝阳太守李矩的妻子。她善写隶书和楷书,法度完备,“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如红莲映水,碧沼浮霞。”(唐韦续《墨薮》)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12岁,虽说已很不错,但自己却总还觉得很不满意。
有一天,他进了父亲王旷的书房,见父正展阅一卷长书。他看着父亲读了一阵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枕箱里。王羲之觉得好奇,就乘父亲外出之际,打开枕箱取来一看,原来是一本有关前代书法理论的著作《笔说》。于是也就坐在床边,埋头研读起来。正当他看得津津有味之时,突然父亲回来了。他见儿子正在阅读自己箱中的书,不禁就问:“你怎么可以随便拿我箱中的书呢?”王羲之笑而不语。这时他的母亲见到了,生怕丈夫为儿子惹气,就站在一旁替儿子解围说:“羲之拿了你的书看,是在推敲其中的写字笔法呀!”王旷却说道:“我并不是不让孩子读,是因为现在他年龄还小,书中的不少深奥的字义还看不懂,等到以后长大了,我自然会教他的。”王羲之听了父亲的话,忙跪下恳求道:“爹爹!古人说‘有志不在年高’,这些书等到以后再读,那岂不是太迟了吗?”王旷见儿子求知真切,也就不再阻拦,还把书中的难点讲给他听。不到半年,王羲之的书法便突飞猛进。
有一次,王羲之拿着自己的近作请卫夫人评改。卫夫人看后,就对正在与丈夫交谈的太常王策说:“我近来觉察到王羲之这孩子已研究过前人的笔法,所以他的书法越益长进了。
长此下去,这孩子必将超过我们,我们的书艺也后继有人了。”说着说着,卫夫人竟激动得眼冒泪花。
王羲之日后的成就,有他努力的成分,但兴趣在王羲之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他对书法的痴迷成就了一代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