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南朝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在29岁之前,他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个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放荡不羁,贪图享乐的人。对于张充的表现,人们背地里说:“纨绔子弟,不过如此。”
张充的父亲张绪,是南朝萧齐时期的名臣,曾担任过中书令、国子祭酒、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等重要职务,他为人谦和,饱读诗书,很受人们的敬重。
但是,张充却不争气,不但不愿意读书,更不讲究个人的品德修养,唯独喜好玩耍飞鹰走狗、打猎玩乐。人们都说“子不教,父之过”,张绪只顾在京城做官了,没有闲工夫管教自己的儿子。其实张绪在京城为官,的确很少回家,管教儿子,有心无力。
有一次,张绪从京城回来,刚进县城西门,正巧碰上要出城打猎的张充。张绪看见这时儿子的打扮,非常气恼。只见张充左臂套着皮套袖,肩膀上驾着只精神抖擞的猎鹰,右手牵着条瞪大了眼睛的猎狗。张充见父亲从船上下来,实在躲不过去了,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过去,放下肩上的猎鹰,脱下皮套袖,把猎狗交给随从,对父亲行大礼。张绪强压怒火,冷冷地说道:“你这一身担负两样劳役,真太辛苦你了!”听到父亲对自己的责备,张充的脸像变脸的戏法儿一样,红一阵,白一阵,心里不是滋味。
看见儿子表情上的变化,张绪以为,别看儿子年岁不小,但并非不可救药。于是,他狠狠地教训了儿子一顿,要他从此重新做人,改过自新,读书上进。
父亲对自己严厉的批评,使张充无地自容,羞愧万分,他跪在地上对父亲表示“:我听说一个人三十而立,今年我29岁,我明年一定会变个样子。”
父亲听了儿子那幼稚的回答,哭笑不得,以为他已是冥顽不灵,只求他别再惹是生非,他喜欢做什么就由他去吧,根本对他没抱什么希望。
虽然张绪对儿子不抱希望,但张充却从此“修身改节”,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断然丢掉了鹰,弃了狗,扔掉了所有打猎的家伙,躲进了书斋,发奋读书,很快在学习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尽管张充起步较晚,但由于有年龄、阅历以及家庭环境等优势,对钻研知识,认识问题,有很好的帮助。也就是这些原因,加上他而立之年才“立志”,一些文人与士大夫觉得他的突变很新鲜,出于好奇,便经常同他一起辩论各种哲理问题。张充博闻强记,口齿伶俐,与文人士大夫辩论问题,总能有很好的表现,很快他的名声大了。后来,人们都说,张充的辩才,可同他的叔叔张稷媲美。
张稷是当时有名的才子。人们拿张充同张稷比较,可见张充的进步很大。
开始,张充担任了吏部尚书,负责选拔人才工作。后来又担任国子祭酒,专门负责政府教育机构和最高学府工作。由于他的政绩突出,不断得到提拔和重用。
张充为官清廉正派,史家评价他是“少不持操,晚乃折节,在于典选,实号廉平”,并称他为梁朝的名士。
张充三十而立,大器晚成,给年岁稍大且有志于成材的人树立了“后起之秀”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