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华传统美德青少年读本·青年卷奋发图强
7099500000075

第75章 放眼世界的林则徐

林则徐,福建侯关(今福州市)人,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

林则徐出生在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林宾日是个穷秀才,以教私塾为业。由于收入微薄,他家的女子只好靠做女红补贴家用,勉强维持艰难的生活。

4岁的林则徐,坐在父亲的膝盖上,开始接受父亲的“自之无以至章句,皆口受之”教育。7岁时,林则徐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作文。等到他12岁的时候,林则徐则随着父亲在书院读书。他白天上学,晚上秉烛温书。

后来,他在回忆自己少年生活的时候这样说:“每到寒冷的冬夜,破屋外朔风怒号,全家人在微弱的烛光下,有的读书,有的做女红,虽然冷得发抖,但仍旧坚持到深夜。”林则徐勤奋苦读,童年的他便在作文上有了些名气。他13岁考中了秀才,进入福建的最高学府鳌峰书院读书。在这里,他广泛涉猎群书,追求知识如饥似渴。家穷没钱买书,他就卖掉自己的衣服买书。他还给衙门当抄写员,挣点抄写费用来买书。通过他长期的艰苦攻读,使他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在20岁的时候,顺利地通过了举人的考试,27岁考中进士,被选入翰林院,走上了仕途之路。为官的林则徐,始终坚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讲求经世致用,怀着一颗“救时济世”之心,关心民生。林则徐先后担任过盐运使、布政使、按察使、巡抚、总督。不论担任什么官职,负什么责任,他都注意民心的考察,了解民众的疾苦,力求改革时弊,整肃吏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怀着强烈的爱国思想,以李纲、岳飞、文天祥、于谦为榜样,不仅敬佩他们崇高的民族气节,而且决心要做他们那样的人。

19世纪,西方列强用卑劣的手段,把大量鸦片输入中国,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使中国人民深受鸦片的毒害。

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林则徐坚决主张禁烟。1838年,他担任湖广总督,又被道光皇帝任命为钦差大臣,派往广东查办鸦片。他一到广州,禁烟活动迅速展开,严拿烟贩,勒令英国交出鸦片,并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查缴没收的鸦片。由此,英国政府决定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加紧准备发动侵华战争。

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与盲目排外的政策,使得中国对西方世界几乎一无所知。林则徐虽然致力于经世之学,但对西方世界也同样是一无所知。鸦片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也就是从这个问题入手,他决心把经世致用的方向转移到海外,做到了解西方,认识世界。林则徐通过多种途径,终于弄清了鸦片的来源、鸦片生产情况、各种鸦片的名称、价值以及输入中国的路线等具体情况,从而使他对西方尤其是对英国的情况有所了解,大大开阔了眼界,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从外国报刊上得到英军要进攻定海、天津的消息以后,五次上书“奏请敕下筹防”,并亲自督率广东军民做好抗敌的准备。同时,他看到英军的“船坚炮利”,就在研究西方新式船炮的基础上,铸造了一批利于远攻的重型大炮,制造了一些奇异的小型西式双桅帆船,还从澳门、新加坡购买英国、葡萄牙制造的大炮,用以装备虎门的炮台,加强远攻的火力。鸦片战争的失败,是清朝腐败政府屈辱投降路线的结果。由此,坚持抗战路线的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当然,林则徐深入探求西方知识,从根本上了解西方的理想,也随之破灭了。不过,作为中国近代放眼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的历史功绩将永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