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名霑,号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曹雪芹的祖上是汉族,明朝末年加入满洲籍,为正白旗,其实是满族的奴隶。曹雪芹的曾祖母是康熙的奶妈,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做过康熙的侍读。
康熙当了皇帝之后,曹家受到重用,荣华富贵,也就接踵而至。从曹雪芹的曾祖父到他的父亲,都先后担任江宁织造,有时还兼任苏州织造或两淮盐政。织造是专门为皇室织造绸缎、采办什物的机构。织造虽然官无一定的品级,但多为皇上的心腹担任。织造有事,可以直接向皇上奏报,可以呈密折,监视江南的吏治民情,充当皇帝的耳目。因此,织造的权势很大。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博学能文,擅长诗词戏曲,与许多著名的文人学者有密切的往来。
康熙对曹寅特别赏识。康熙六次南巡,四次在曹寅的江宁织造署内。
当时的曹家,声名显赫,为江南最有名的富贵之家。曹雪芹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并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
可是,曹雪芹的好日子并没有过上多久。
康熙死了之后,换了雍正当皇上,老账一算,曹家的好日子也就过到头了。
曹家长期担任织造、盐政等职,财务亏空很大,由此,曹雪芹的父亲曹頫被革去江宁织造,家产被抄。年幼的曹雪芹随父母由江宁回到北京。乾隆当上皇帝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又被启用,当内务府员外郎。可是没过多久,曹家又遭到更大的打击,从此这个显赫百年的家族便彻底败落了。曹家败落以后,曹雪芹过着极其艰难的生活,庭院中长满荒草,而喝粥是家常饭,想喝酒,只有去赊账了。曹雪芹的才气极高,对金石、书画、风筝、编织、医学、建筑、烹饪、工艺、印染、雕锦等各种学问,无不精通,尤其擅长诗词和绘画。他的好友敦敏称赞他“诗笔有奇气”。
曹雪芹虽然多才多艺,却厌恶八股文。对于入仕与求取功名,更视如粪土。他的性格孤傲,因此遭到一些士大夫的轻视。
由幼年富豪到中年的家境败落,大起大落的变故,使曹雪芹目睹了封建末世各种腐败丑恶现象和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由贵族落魄成了穷苦的老百姓,使曹雪芹得到广泛接触社会、观察社会的机会,从中也真正体验了究竟什么为世态炎凉。
中年的曹雪芹,决心把自己亲身经历以及耳闻目睹的一切写出来,并把这一切告知天下。但是,在封建专制统治下,任何一点触及封建统治的文字,都会遭到残酷的迫害。基于这样的考虑,曹雪芹发挥自己的文学才能,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写出一部长篇小说,以“醒同人之目”。
曹雪芹写《石头记》历时十年,增删五次。在写作过程中,他的生活愈发贫困,住的是风雨飘摇的茅屋,吃的是稀粥,甚至时有断炊的情形,曹雪芹不得不靠卖字画或靠朋友的接济和借债过日子。不管生活怎样窘迫,他仍旧埋头创作。丧妻失子,使曹雪芹悲痛欲绝,可这没有压垮他。他继续奋笔疾书,终于完成了《石头记》,也就是《红楼梦》的前八十回。
《红楼梦》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杰出作品。它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情世态跃然纸上,对读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压力可以成为前进的动力,逆境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曹雪芹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不朽的《红楼梦》,是因为他有着顽强的进取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对后人有启迪,也将产生鼓舞人奋进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