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做完这些就开始与网友聊天,但聊天时他只选择当地的网友,并有意识地询问对方,平时喜不喜欢喝粥,都喜欢喝什么样的粥?与人聊完天,他还不忘给对方留下一句:“如果你需要品尝我的粥,请随时Q我!”陈晨在网络上交的朋友越来越多,时间久了,那些加班族和泡吧族便开始通过QQ前来找他订餐了。网吧里上网的人多,一到吃饭时间,这些“网虫”大多不愿下网,便顺手给他发个QQ,让他送餐。而这时,陈晨只要把饭送去,网吧里几乎每个人都抢着要他送饭。
就这样,通过神奇的QQ,陈晨做足了这群泡吧族的生意。不过这个时候,他也发现QQ还有更大的作用,那就是独有的订餐方式:它不受时空、距离和陌生熟悉的限制,没有老幼、男女的拘束,只要在网上发个信息,举手之间便能顺利实现订餐的愿望。QQ既然拥有如此神奇的魅力,我何不好好利用它呢?陈晨这样想着,便开始谋划着怎样把送餐的范围拓展得更大。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他这种独特的送餐方式,陈晨随后又印制了大量的名片和外送单。他在上面注明:网上订餐请发QQ,饿了就随时Q我!
陈晨这一招果然十分奏效,人们看了他的名片,觉得QQ订餐既时髦又省话费,一到想喝粥的时候,就通过QQ给他发送信息。他这种便利的服务尤其受大学生和社会青年的欢迎。这群人既没什么收入又喜欢上网,因此市内的泡吧族很快就成了他固定的客人。而另一方面,许多在家上网的居民,或者家里的老人小孩想喝粥时,或者想调剂胃口,也都纷纷找他订餐。这样一来,陈晨经营了一段时间就忙不过来了,他经常是前脚出门,电脑上的QQ图像就闪个不停。以后,陈晨见自己出门送餐经常耽误生意,就申请将自己的手机和QQ号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他不论走到哪里,即使不上网,只要有人Q他,他也能收到信息。只是这样一来,因为别人找他方便,他经常会半夜时分收到别人要求送餐的信息,不得不四处送餐。
由于陈晨实行的是随叫随到的送餐服务,其他餐馆都打烊了,他则是门关了人却没歇着,为此,他的名字逐渐在泡吧族、夜班族和消夜族中间传开。经营才几个月,“财神记”的生意便火爆起来,搞得实在忙不过来的他不得不又去买了8个煤气灶,还雇请了4名员工,让他们专门四处送餐。而他则一心在店里守着电脑和熬粥。
陈晨熬的粥品种很多,既有白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鲜虾粥、牛肉粥和海鲜粥等,也有绿豆莲子粥、桂圆粥、蜂蜜粥、枸杞羊肉粥、人参粥和鱼翅粥等,价格从1元到20元不等。另外,作为辅助食品,他还经营着砂锅饭和面食,供不同客人挑选。
陈晨苦苦经营了半年后,2004年4月,他的生意终于红火起来。以后,随着他的知名度提高,不仅泡吧族、加班族和消夜族来找他,就连医院的病人和小区的人也纷纷找他订餐。更为神奇的是,一些居民为了省事,居然连幼儿喝粥,家里办宴席,临时调剂客人胃口,也都请他送餐上门。他这样一个粥铺开张才半年,居然一个月就能收入5万多元了。
当然,陈晨赚的这些钱都是辛苦钱。为了满足各种客人的需要,每天,他的小店一直都坚持营业到半夜12点钟才打烊。
陈晨的名气在温州越来越大,其服务对象也由当初的车站大道一带延伸至整个市区。后来,他不得不又租了一处地方,专门用来煲粥。
如今,陈晨的这种QQ订餐方式已经引起了大型饭店的关注,许多宾馆饭店已经开始研究他的这种独特服务方式,并准备加以借鉴。而一家大型快餐公司的老总也非常看好他,并愿意出高薪将他招至麾下,但被他婉言谢绝了。陈晨说,他准备等发展壮大后就成立一个QQ送餐公司,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店。到那时,他就要和当今盛行一时的洋快餐去掰掰手腕,比比高低。
◎故事感悟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网上创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行业。陈晨利用网络经营粥铺,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让自己掘到了金子。生活中不缺少创新,只是缺少发现创新的眼睛。陈晨把小点子变成了大生意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史海撷英
当学徒的日子
说是学艺,作为同行是没人愿意教陈晨如何煲粥的。到广州后,他找了多家粥铺,但一提出学艺的要求,人家就把他拒之门外。最后没有办法,他干脆应聘到一家粥铺打起杂来。白天,他在店里跑堂、洗碗和打扫卫生;晚上,他则趁厨师忙得不可开交时,趁机给他们递调料、送工具。有时为了讨厨师的喜欢,他还送一些香烟和家里带来的土特产。这样时间一长,每当厨师忙不过来时,他们就会大喊他过来帮忙,而陈晨很快也堂而皇之地给厨师打起了下手。
终于有机会目睹厨师调制和煲粥了,从那天起,陈晨一边工作一边默记煲粥的操作要领。晚上,一回到宿舍,他就将当天看到的过程用本子记录下来。时间一长,他就掌握了如何煲粥、如何配料、如何把握时间和火候等。
◎文苑拾萃
养生话粥
粥俗称稀饭,古时也有称为“糜”。自从黄帝发明了“烹谷为粥”以来,粥就是中国老百姓最喜欢的食品。粥在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被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品”。北宋文人张文潜在《粥记》中说:“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腑相得,最为饮食之良。”苏东坡亦有书帖说:“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可见一碗好粥不仅香甜可口充饥饱腹,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养生保健作用。
早在3000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饮食调养的原则,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在粥中加入适量中药材又叫做“药粥”。药粥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它是以药治症、以粥扶正的一种食养食疗的好方法。
一枝独“绣”绽放日本
◎致富的秘诀在于“大胆创新、眼光独到”八个大字。——陈玉书
江薇,一个在日本谋生的中国女孩,做过服装设计师。如今她远渡重洋把“中国制造”带到了异国他乡,并让这种传统之美大放异彩。
江薇是西北一家皮具厂的设计师。1995年,她为照顾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去了日本。因当地物价高得惊人,到日本的头一年里,江薇为了补贴家里的开销,一边在一所语言学校学习日语,一边在一个拉面馆做服务生,每月赚取5万日元的工资。她普通话讲得比较标准,精通英语,在朋友的帮助下,后来又找到了一份短期中文家教工作。
江薇要教的是一个叫由加利的日本居家妇女。她的丈夫是美国人,在日本的一家大型企业做亚洲地区首席执行官。之所以要让他的日本妻子学习中文,是因为他刚刚接到了总部的调令,夫妻俩将于3个月后到中国赴任。由加利的英文很好,在找江薇之前也曾在日本中文学校学习过一段时间,但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她更希望有一个可以和她沟通的老师来教她标准的普通话。这时候江薇流利的英语就派上了大用场。
因为马上就要到中国生活了,由加利很紧张,所以不断增加学习时间。到最后一个月时,甚至要求江薇全天加班给她“灌”中文。这使得江薇当月的收入达到了14万日元。
学习即将结束时候,由加利觉得江薇人不错,教学水平也不错,又主动给她介绍了一些与自己情况类似的阔太太让她去做家教。为了感谢由加利的关照,江薇把自己从中国带来的珠绣编的小包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在由加利丈夫的同事为他们夫妇举办的告别晚会上,她专门用这个中国味的小包搭配自己的晚装,使得在场的太太们都很羡慕,不停地向由加利打听是从哪里购买的。
当由加利带点炫耀和感激地将这件事告诉江薇时,江薇愣住了。这种中国特有的珠绣编小包在国内根本不值什么钱,谁会想到在日本却因为独特的味道而颇为引人关注。回家后江薇对丈夫陈建国说起此事,当时陈建国正在等待几个他去应聘的日本公司的通知,两人每天晚上讨论的话题就是如果陈建国没能顺利找到工作,两人到底怎么安排未来的生活,所以两人都觉得这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创业机会。他们讨论了半宿,最后陈建国出了一个主意,让江薇再去给那些日本妇女当家教时,索性挑选两三款珠绣编小包与自己的服装精心搭配,然后看看这些日本女人的反应。
不过,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第二天一早陈建国就接到了日本一家大型公司的通知,他被录用了,而且头两年月收入是35万日元,公司负责帮他办理工作签证。两年后如果他通过了考核,公司可以给他申请长久居留证。得到这一消息后,夫妻俩兴奋极了。要知道在日本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刚开始工作时,月收入也就是20多万日元。35万元的月薪在他们看来就像一下迈入了天堂一样。在江薇眼中,这还意味着他们终于可以换一个条件好一点的公寓,并且终于可以不用像睡地板一样每天晚上委屈在榻榻米上,而是可以舒舒服服躺到床上。这时候所有创业的想法都没人在意了。
直到两个月后,陈建国已经开始融入公司的环境,他们租到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公寓,江薇也顺利通过了日语二级考试。一次,陈建国的日本上司邀请他们夫妇到家中做客。在日本有这样一种礼节,去别人家拜访时,一定要带上小礼物,作为对主人家邀请的感谢。江薇很自然就想到了珠绣编小包。这次做客后,陈建国总能接到同事的邀请,起初两人还感到特别奇怪,后来江薇在与这些日本同事的太太相互通电话时才找到原因:大家都对江薇带去的礼物特别感兴趣,有人还郑重其事地拜托,希望江薇帮助她们再购买一些。
这些事又撩动了江薇的心思,她已经看出这是一个不错的商机。稳重的江薇决定试探性地开展一些业务。她托一位在福建的朋友在福州批发了100多个不同图案的小包邮寄到日本。买这100多个包用了1000多元人民币,加上邮费和其他费用,寄到日本一共不到3万日元。拿到这些珠绣编小包,怎么定价让江薇很是踟蹰。陈建国说,在日本随便吃顿快餐最少也要五六百日元,更何况这些包在日本人看来是一种民族的工艺品,不可以定价太低。于是江薇根据不同包的做工和大小壮着胆子将价格定在了3000—8000日元之间。越大的包定价越便宜,越小的包定价越高。因为两者工艺不同,使用场合也不一样。大包是平日外出时使用的,而小手包通常是在参加晚会或需要着装比较华丽时才会使用。定好价格后,江薇给当初那些希望她代为购包的日本太太一一打电话,让她们到家中挑选。
虽然这批包是珠绣编的,但是因为家人在挑选时没在意款式,所以大多数都样式普通。尽管这样,很多人还是跟捡到宝一样,一下子购买好几个。不到几天时间,除了几个样式、工艺实在太普通的包,其他全部被挑走了。最后,就连剩下的几个包也被一个叫清纪子的妇女以每个1000日元的价格全部买走了。货卖完后江薇一算账,这批不到3万日元成本的包竟然让她足足赚到了50万日元的纯利,相当于博士毕业的丈夫一个半月的工资。
如此巨大的利润空间让江薇心动了,但刚开始小试牛刀就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苦头。从福建买来的包剩下一大批没有卖出去,这让江薇大为头疼。还是丈夫的话不经意间提点了她:“铺货也要看哪里更适合销售,以及什么样的市场适合销售什么款式,不能这么硬闯,而且如果有心要做这件事,不如自己开一家店经营。”
考虑到自己本身也是学设计的,自己的设计加上新颖的样式,效果一定不错。
于是江薇回到福建,经人指点,在武夷山下的一个村落中找到了一个世代制作珠绣的老人,并跟着老人开始学做珠绣。5个月后,江薇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一款精美的小包回到日本,重新开始。结果,开业第一天,那个由她自己亲手制作的小包就以1.9万日元的高价被人买走了。由她设计、村民们帮助制作的那些包也卖得很好,300多个积压包时不时也能“走”上一两个,存货越来越少。江薇的生意终于红火起来。
此后,江薇把福建制作珠绣的村落作为她在国内的供应基地,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设计中去。同时为了提高商品的档次,江薇精心地研究各种制作珠绣的原料。她发现,泰国和马来西亚生产的珠子光泽更柔和漂亮,于是选购了一些,一一搭配出漂亮的图案。她一方面让福建的村民为她加工自己设计的大包,这些商品一到日本就直接发往她在日本各地发展的代销点;另一方面,她高薪聘请了国内几位多年制作珠绣编包的老人,按照她提供的样式和原料进行制作,然后摆放在自己店铺中。时间一长,江薇的小店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一天,一个气质优雅的日本中年妇女来到江薇的店中,她拿出一条黑色丝制的披肩,希望江薇可以运用她的设计和绣工将珠绣绣在披肩上。江薇心想,对呀,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珠绣不仅仅可以运用到包上,还可以运用到很多装饰品上呀。于是她又慢慢把珠绣扩展到家居产品,如杯垫、盘垫等。江薇的生意随着产品种类的增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