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些失望,不但自己的事情没办成,也没能将包裹归还给失主,他边想边打算往回走,想明天再来等待失主。就在这时,他发现渡口不远处走来一个人,看那人在岸边的草丛中好像找什么东西,可一无所获后,感觉那人有些泄气的样子。只见那人两眼望着河水,显得有些失望,并开始向河中走去,看样子想投河自杀。
阮承信急忙把他叫住,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想不开?那人回答说:自己是个差役,替上司送一封极为重要的信函到省城,没想到一时不慎,将装有路费和信函的包裹丢失在途中,估计是遗失在渡口,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他觉得这样不仅连累了自己,还连累了上司,不如死了算了。
听了这人的话,阮承信把捡到的包裹递给了他。那人看着包裹,禁不住流下眼泪,不知怎么感谢阮承信。但阮承信只是简单地叮嘱差役要小心一些,不要再遗失了包裹,说后便踱着方步回家了。
后来,阮承信的儿子阮元中了进士当了大官,一次督学浙中,巡察各地,来到了家乡附近,驻扎在绍兴。
这时,有一位本地的商人老朋友来拜访阮承信,阮承信以礼相待。朋友见面,寒暄叙旧过后,来人仿佛不经意地问:
“您还是那么清贫吗?”
阮承信哈哈一笑,豁然答道:“我家本来就很贫寒嘛。”
老乡就势拿出两张纸说:“这两张契约价值千金,就送给您老先生。贤侄已经在京中任职,怎么也不可以……”
没等那人说完,阮承信生气地说:
“我平生就以取不义之财为耻,所以才一辈子贫穷,你为何不吝千金,无故酬谢我呢?这是对我的羞辱!我的儿子受朝廷的恩惠,清正廉洁,还不能报答万分之一。如果你有什么事相托我儿子,你怎么能用这种手段来玷污他呢?如果你以礼相访,我也会以礼相待;如果你是来贿赂的,那你今天恐怕出不了我的门槛。”
那人听了这一番话后,只好悻悻地匆匆告辞。
◎故事感悟
阮承信拾遗不昧,不收受不义之钱财,真可谓是真正有节操的君子。其实这也就是慎独的力量。正因为他能够慎独,所以不管有没有别人监督,都能忠于自己的良心,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史海撷英
阮元的半山游情
阮元在杭州城主持政务12年,每到清明时节,他总要到郊外踏青,最喜欢去的就是远离尘嚣的半山(皋亭山)。他把半山比成绍兴的兰亭,在这里与一些文人学士一起饮酒吟诗。
嘉庆三年(1798)春天,杭州城接连下了20天的雨,待天一放晴,阮元邀好友陆耀遹、蒋徵蔚等人,坐着小船到半山看桃花。当船在半山桥靠岸后,半山一带的万树桃花绚烂夺目。他们在桃花丛中饮酒吟诗,直到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醉意方醒,才登舟返回。
嘉庆五年(1800),阮元升任浙江巡抚。这年的三月上巳日,阮元邀好友陈文述、吴文溥、孙韶、程邦宪、许珩、黄文旸等人,坐着画舫到半山,他们观赏桃花后又作画题诗,陈文述在《皋亭山修禊作图纪事》上,写了一首“迎眸山色一痕清,修禊人来画舫停;一种桃花与修竹,皋亭原不让兰亭”的诗句。
嘉庆八年(1803)闰二月,阮元到海宁一带检查海塘,返回时,特意从临平过半山看桃花。他屈指一算,这天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二天,再过四天就是清明节了。他看到半山盛开的美丽桃花,以及漫山遍野黄灿灿的油菜花,随口吟出“江南江北花孰多,花多花少皆当歌,千红万紫不来看,花自春风人奈何”的诗句,以抒发对这大自然的美丽感慨,让人们不要辜负这大自然赐予的美好春光。
嘉庆九年(1804)春,阮元与侄子阮常生等人乘船出城,沿着桃红柳绿的河道,听着黄莺婉转的鸣叫,欣赏着在油菜花丛中翩翩飞舞的蝴蝶。当船行至石桥时,他走到桥上四处眺望,只见一朵五色彩云向半山方向飘去,他脱口而出:
春花何处来,消息甚轻捷;
一夜皋亭山,绿遍新柳叶。
第二年春季,半山的桃花又开了,阮元由于公事在身,不能亲赴一年一度的半山修禊之会,便托其弟阮亨邀同仁前往半山踏青观桃花,之后,大家都作诗给阮元看。
十年后的嘉庆二十年(1815)春三月,阮元已离杭赴他处任职,其弟阮亨仍然每年到半山来观桃修禊。当他来到佛日寺,寺僧出示《皋亭云隐图》给他看,阮亨看后赞不绝口。他在寺中小住数日,将自己和友人在半山观桃修禊所写的诗歌一首首地笔录下来,辑成《皋亭唱和集》,流传后世。
◎文苑拾萃
吴兴杂诗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闭门自慎,终不失过兮。——屈原
蔡璘(生卒年不详),字勉旃。吴县人。因重视诺言,严于克己自省而闻名于世。
吴县有一个名蔡璘,字勉旃的人。他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在家以种田务农为生。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但他为人还是十分努力和乐观。
更重要的是,他还具有美好的品格。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也正因为这样,邻里乡亲都特别愿意和他交好。
有一次,有一个朋友临时有急事外出,而家中没有人,因而担心家里的钱财会有危险。想到平日里和蔡勉旃交情好,而且他品行端正,所以就把家里的千两黄金交给蔡勉旃,让他代自己保管几天。因为比较匆忙,再加上对蔡勉旃比较信任,所以友人并没有立下任何字据。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过了不久,蔡勉旃就得知他的朋友在外出时意外死了。听到这个消息,蔡勉旃难过得吃不下饭,一连几天都坐在门前回想他的朋友。突然,他想起来,家里还留着友人寄存的千两黄金。人走了,钱要还回去啊!
于是,蔡勉旃立马把朋友的儿子叫到自己家中来,对他说:“孩子,你父亲生前在我这里寄存了千两黄金,现在他意外亡故,我把钱还给你吧。你要好好用这笔钱啊!”说着就要把千两黄金还给他。
他朋友的儿子听后,露出很吃惊的样子,怎么都不肯接受,连忙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吧,哪里有寄放千两黄金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孩子,字据是在心里的,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但是我不能因此而把这个钱占为己有啊!”
最终蔡勉旃还是用车子把千两黄金送还给了亡友的儿子。
◎故事感悟
千两黄金,一笔巨大的钱财,谁看了都会动心,再加上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已经不在,这个时候,如果将其据为己有,是无人知晓的。但蔡勉旃却原物归还。字据是放在心里的,自己心中有杆秤啊。正所谓慎独心安,所以他选择慎独,选择对自己忠诚,这样的君子值得赞扬。
◎史海撷英
《清稗类钞》的作者徐珂
徐珂(1869—1928),原名昌,字仲可,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人。1889年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但从这以后,他在科举的道路上就始终没有再获得功名。
徐珂在学习传统文化之外,还非常关注新学。1895年,徐珂赴京参加会试时,曾参加过梁启超发起的呼吁变法的“公车上书”活动,后来又成为柳亚子、高旭等人在1909年首创的爱国文化团体“南社”的成员。
在这期间,徐珂为了维持生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他曾充当其幕僚,为将士讲解古书诗赋,但最终由于思想不合而离去。
寓教于奖教子慎独
◎养性必先知自慎,慎以畏为本。——《旧唐书》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任甫,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省新会县人,人称梁新会。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曾与老师康有为合作戊戌变法,后事败出逃。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一直遵守着这样一个原则:褒多于贬,以鼓励为主。孩子做人、做事、做学问有了成绩和长进,父母一般都会给予表扬和奖励,梁氏也不例外。
但是,梁启超对孩子的夸奖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并留有余地,从没有过分张扬或信口开河。而他给予孩子们的奖励,也同时是亲手写的字(包括格言、诗词、对联等),从来没有钱财之类的物质东西。
梁启超曾经根据谢国桢老师给梁家学生的成绩评分,奖给一子二女每人一副小对联,儿子思达因为成绩突出另加两幅字:一幅是篆体字“慎独”横幅,另一幅是隶体字“居处恭,轨事敬,与人忠”条幅。
思达兄妹将父亲的字作为座右铭,高悬室中,像用镜子照脸那样,天天“照心灵”,及时清洗心里的污物。
“居处恭,轨事敬,与人忠”,说的是日常举止要谨慎、恭敬有礼,办事要认真,待人要讲诚信。这几条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要素。梁启超用这些“字”作为奖励,完全是他“精神鼓励,寓教于奖”教育思想的体现。
现在,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乃至是溺爱,总是用物质的东西奖励孩子,好吃好穿好玩相待,甚至为子女滥用公物公权,而不是注重孩子的品德教育,结果孩子的行为修养和道德意识很差,子女不仅未能成“龙”,反而害己害国家。这种教子之道,实为害子之道、害人害社会之道,这与梁启超的教子之道完全背道而驰。
梁启超名满天下,曾做过司法总长、财政总长等高官,但他居官清廉,他教育子女“勿求做大官,唯求做大事”,要他们牢记孟子所说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要求孩子,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严于克己,明白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梁启超的后人们一直遵守这些教诲,当了官的人都是清官,从事治学的人都取得很丰硕的学术成果,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做出贡献的人才。
◎故事感悟
慎独是一种高洁的品格,是一种修身的准则。能够慎独的人是君子,是拥有一种特殊的立身处事武器的人。他们能够问心无愧,从容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梁启超作为一个思想与品格兼备的思想家、教育家,更懂得慎独的重要性,所以教育子女,使他们成为能够慎独的谦谦君子。
◎史海撷英
梁启超的赋税思想
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导人之一,是我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著名宣传鼓动家。他主张赋税的征收必须以“便民”为原则,提出实行轻税、“平税”政策,反对国家与民争利的“固民所急而税”的做法。
梁启超指出:“西人于民生日用必要之物,必豁免其税以便民。中国则乘民之急而重征之,如盐政之类是也。亦有西人良法美意,为便民而起,而中国视为助帑之计,行之而骚扰滋甚者,如今之邮政之类是也。”
梁启超还提出应仿效英国的办法,实行“平税”政策,便民利民而后求富强。他的这种观点,是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财政税收放在其次的新思想,对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梁启超觉得,公债也是一种赋税,所不同的是,“租税直接以赋之于现在,而公债则间接及赋之于将来”。他虽然承认公债对经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认为公债虽然增加了后代的负担,但也的确有利于后代。
◎文苑拾萃
水调歌头·甲午
(清)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
满腔都是血泪,无处著悲歌。
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
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
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