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天边的草原
7197400000006

第6章 天边的草原(5)

曼妙的歌舞,纯净的心灵

——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音乐笔记

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成立一年多来,观看他们的演出,倾听他们的音乐,关注孩子们的行踪和一颦一笑,成为我业余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五彩的音乐之于我,借用英国诗人培恩的一句诗最恰当不过:“好像天上降临的声音,把我亲切召唤”!

以我的年龄来说,肯定不是什么“追星族”。然而五彩的音乐仿佛调动起我所有的音乐积累,好像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愫,而这种情愫一旦被激活,能令人长久地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忧伤所包围着的喜悦之中,我个人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境界。

童声本来就是纯净悦耳的,爱孩子,是人的天性使然;我听五彩的歌常会产生一种父爱般的冲动,有一种禁不住要拥抱他们的感觉。然而还不止这些。在他们的歌声中,我甚至还听出了历史的沧桑、看到了游牧和狩猎民族的生活画卷。无独有偶,著名音乐制作人秦万民在评论五彩的音乐时这样写道:“在《乌拉勒吉》中,我仿佛看到了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那厚重的天空;在《天鹅》里,我似乎聆听到几个苏格兰女孩天籁般的声音;在《吆胡尔》欢快的曲调中,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爱尔兰的农夫在田间跳起欢快的舞蹈;而《鄂呼兰德呼兰》的曲调中竟然和印第安音乐有几分相似。”我和他的感受何其相似乃尔。

1.引人遐想的《乌拉勒吉》

我把博客的背景音乐设为《乌拉勒吉》,许多网友留言,要求我介绍这首歌,表示十分喜欢它。一位网友评论说:“好听的《乌拉勒吉》,飘雪的世界,遥远的布里亚特,多么令人神往!”正好也道出了我的一部分感受。

在那夏天美好的时光

乌拉勒吉盛开像那火炬

……

五彩的剧目单上介绍说,乌拉勒吉是布里亚特草原上一种花的名字,颜色火红……歌曲表达了布里亚特人对家乡的热爱。这引导人们产生一种思维定势:这首歌赞美了呼伦贝尔锡尼河两岸布里亚特蒙古人的“故乡”。然而从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就否定了这样的思维联想。我的知识告诉我,布里亚特人的故乡不在锡尼河;他们的故乡在遥远的西伯利亚,在贝加尔湖畔森林与草原相接的地方,也就是现今俄罗斯联邦布里亚特共和国所在的那片土地。布里亚特人是西伯利亚的原住民,那里是他们的祖居地,至今那里还生活着四十多万布里亚特兄弟姐妹。中国境内的几千布里亚特人,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后才越过额尔古纳河迁入呼伦贝尔的,不过几十年的历史。我相信,这首歌中赞美的故乡之花——乌拉勒吉,一定是开在西伯利亚的贝加尔草原上的,那里是他们真正的故乡。不信你听:那忧伤的手风琴奏响了充满异国情调的旋律,分明在诉说着一种遥远的思念。

2.感动苍生的《梦中的额吉》

额吉,蒙古语意为母亲。《梦中的额吉》本是一首蒙古国歌曲,在中国,它首先传入了呼伦贝尔地区,经过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改编后,这首歌感动了无数听众。唱这首歌的是13岁的鄂温克少年巴特尔·道尔吉:

茫茫大地无声无息∕心中浮现着母亲在祈祷∕她在为我向苍天献奶∕她在遥望着远方的远方∕我的母亲在远方

巴特尔·道尔吉的歌声苍凉悠远,全场为之屏息。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听这首歌,不要只关注独唱的巴特尔·道尔吉。固然,巴特尔·道尔吉独具魅力的嗓音非常值得称道,但请关注那些伴唱的合唱队员们。听《梦中的额吉》,首先打动我的是它的合唱部分,编曲者用伴唱把这首歌的魅力推向了极致。这一部分旋律合唱队用唇音“呜”吟唱出来,感人之深,不能不让你眼中溢满泪水。2007年8月,我在北展剧场观看五彩在北京的首场演出,观众大多是在这里泣而出声的。我在第三排的近距离观察,唱歌一向用情的小演员都贵玛,也是边唱边流泪,我看到了她脸颊上晶莹的泪珠!这使我内心大恸,孩子啊,你是否想起了草原上辛勤劳作的母亲?

3.《小白兔》颠覆了我对长调的认识

五彩曲目中,使我经久不能忘记的是都贵玛演唱的《小白兔》。这是一首呼伦贝尔风格的蒙古族长调,表现了小白兔为躲避人们的猎杀而无处藏身的悲惨遭遇。这首歌原名《野兔》,五彩对其进行了改编和儿童化的处理。都贵玛演唱的《小白兔》细腻婉转、优美抒情,颠覆了长久以来我对蒙古族长调的认识。年轻时候说起长调,印象最深的是胡松华的《赞歌》,相信大部分汉族人对长调的认识都来自于这首歌。胡松华曾拜歌王哈扎布为师,刻苦学习过长调,在我们这些外行看来,胡松华简直就是长调天才,有多少人下了大工夫也学不会《赞歌》前面的那段“啊哈嗬依”。但胡松华不是蒙古人。我不相信,没有在草原上生活过、不会骑马、不喝奶茶、不说蒙古语、不穿蒙古袍的人能够唱好蒙古族长调,因此我断定,胡氏其实只学会了蒙古族音乐的一些皮毛。后来我自己喜欢上了蒙古族音乐,听了锡林郭勒、呼伦贝尔、阿拉善等不同风格的长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感觉还是停留在所谓“字少腔长”、“辽阔高亢”、特有的“皱褶”唱法等一般概念上。都贵玛的“小白兔”很大程度上不具备以上特点,它既不辽阔高亢,也没有“皱褶”,但它同样是长调。都贵玛的“小白兔”使我变成了音乐“傻子”。我试图把“小白兔”旋律用乐谱记录下来,但这次我戴着耳机用了几个夜晚也未能如愿。对于这只“小白兔”,我能够找到的形容词恐怕只剩下了“荡气回肠”四个字。听这首歌,我的心好像也随着曲调九转回旋,山环水绕之处,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曾见到过的瑰丽世界。然而它的歌者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是谁向她传授了这般高超的技法?是都贵玛的妈妈,巴尔虎草原上一个普普通通的放羊的女人,她放牧时唱,挤奶时唱,小小年纪的都贵玛听到了,学会了;她们彼此都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是在牧民艰苦疲惫的生活中的一点自娱而已。都贵玛生性腼腆,不爱张扬,性格有点内向。但我知道,在她平静的外表下面,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

4.世外仙境的灵异之音——《天鹅》

欧洲十九世纪古典音乐大师圣桑的名曲《天鹅》,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乐曲运用音乐的语言把天鹅的高贵、娴雅、孤独和伤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五彩呼伦贝尔的鄂温克民歌《天鹅》是另一种样子。像是一部舞剧,乐曲首先从描写环境开始。曲前的音乐过门以木管乐器演奏的琶音刻画出天鹅湖的幽静,紧接着,美丽的天鹅自远而近,在平静的湖面上划出一道波纹;她弯曲着颀长的脖颈,明镜般的湖水倒映出珍禽洁白的身影——这不是我在臆想,而是音乐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的,不信你就去听。声乐的部分只有两个乐句,反复歌唱而不觉得单调,是因为孩子们的童声实在太好听了。

天鹅珍禽湖水中翻波浪,天鹅湖好风景啊!

洁白的天鹅在绿水中游荡,乌兰泉是个好地方。

说完了它的音乐,舞台上的“天鹅”们又是怎样呢?在这个节目里,五彩的女孩子们倾巢出动,个个白色的短裙、白色的连裤袜,她们的队列不断变化,做出模仿天鹅的各种动作,俨然一个五彩版的芭蕾舞剧《天鹅湖》。

《天鹅》是鄂温克民歌,鄂温克人崇拜天鹅,长久以来,就把天鹅比作少女。他们热爱、保护这种珍禽,从不会去打搅它们,这是通古斯人共同的习俗。比起内地一些无知的人猎杀天鹅的劣行,鄂温克人的行为高尚得多了。

5.《巴尔虎靴子》——孩子们的圆舞曲

毡子筒的巴尔虎靴子

层层纳有美丽的花

层层纳缝的花纹呦

是达丽玛妈妈的巧手啊

这首巴尔虎民歌描述了穿上漂亮靴子的孩子们,在大人面前炫耀自己新靴子的情景,同时还不忘记赞美妈妈的巧手,以及担忧自己得意快乐的感受无人理会的童心。《巴尔虎靴子》是一首三拍子的圆舞曲调式的曲子,这使得它具备了舞蹈性。五彩的编导很好利用了这一点,把它编排成一个歌舞节目。这个女声五重唱由英格玛、阿木尔其其格、斯日吉、苏日古格及阿丽雅五个小姑娘表演,她们且歌且舞,舞姿曼妙、歌声柔美,是五彩难得的一个以舞蹈见长的节目。

和孩子们接触多了,对他们不同的演唱风格、不同的声音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他们多数情况下是在表演合唱,但我有时还是能在多声部的合唱中听出一些孩子有特色的声音,比如都贵玛的动情投入,敖斯卡乐和希吉日的热情俏皮,阿木尔其其格近似成年女声的柔美,格仁娜和安蕊如同小娃娃一般的稚嫩。这些富有个性的声音即使是在合唱中也不会被淹没。

如果你对五彩的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请你继续用心去感受;如果你还没有接触过他们的音乐,甚至没有听说过“五彩呼伦贝尔”这个名字,那么请你试着去触摸一下这块未知的领地,相信它会带给你一个全新的音乐世界。因为在孩子们曼妙的歌舞里面,是他们纯净无比的心灵。

牧其日昂嘎

日前赛娜、牧其日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附中打来电话,说她们在呼和浩特生活得很好,让我放心。我询问了两个孩子在新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知道她们分在了同一个班。这个学期开设了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按照学校的要求,每个学生要选修一种乐器,赛娜按照我说的选了钢琴,牧其日则选了蒙古筝(雅托噶)。牧其日比赛娜整整大一岁,两个孩子自小就是很好的朋友。听着电话那头孩子们好听的童声,让我想起牧其日的许多往事。

牧其日是个鄂温克族小姑娘,在第一批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中,她是很亲近我的一个。她的名字原来音译写做“木其日”,2008年初,我发现她把名字改成了“牧其日”。木其日这个名字在蒙古语中是“枝”的意思(树枝、花枝)。我之所以在这里用“昂嘎”这个词,是因为想不起怎样称呼这个14岁的小姑娘。“昂嘎”是蒙古语,通译“孩子”,是对少男少女的一种亲切称呼。比如蒙古民歌中的《索木茹昂嘎》、《春梅昂嘎》,都是一种爱称。

那年冬天我本已约好和蕾蕾一起去宾馆看望孩子们,但蕾蕾因在外地演出,未能按期到京,我只好一人前往。蕾蕾发短信特别嘱咐说,让我一定替她抱抱牧其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和我太太驱车前往,见到牧其日第一件事就是分别拥抱了她。那时我刚从英国回来,就把一条苏格兰格围巾和一盒巧克力送给牧其日,她显得特别高兴。此后每逢五彩来北京,见到我时牧其日总是第一个跑过来抱住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2010年春天,牧其日、赛娜等8个孩子来北京参加一个活动,住在郊区很偏远的一个宾馆。一见面,她就扑过来说“想死我了!”我说,叔叔也想你,不过没有死啊。在一旁的赛娜都笑了。那次我和蕾蕾还有英格玛用了一天时间陪孩子们玩,带着他们一起照相、吃“好伦哥”(西式自助餐)。在回宾馆的路上,我带着牧其日和赛娜乘出租车,两个孩子坐在后座。牧其日忽然问我,会不会唱其其格玛阿姨的一首什么歌,她说可好听了。她说的歌名可能是鄂温克语,我没有听懂,就回答说,我不会啊,你唱给我听听。牧其日用极大的声音唱起来,我一听原来是那首著名的《东泉》,牧其日用鄂温克语唱得可谓“声振天地,响遏行云”,连司机都懵了(他明显踩了一下刹车)。

几年前,在内蒙古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我了解到牧其日的身世,这让我格外怜爱这个小女孩。我不敢肯定她是否知道自己的身世,但我从不会去问她这个问题。我知道,在五彩合唱团中,像牧其日这样身世不幸的孩子并非个例,但他们每个人都性格阳光,保持着一颗纯净的童心,那是大草原赐给她们的与生俱来的天性。

牧其日现在生活得很幸福,她现在的阿爸和额吉(实际是姑姑和姑父)非常疼爱她,视如己出。对了,我还欠牧其日一本相册呢,早就答应过她的。这两年我给赛娜、希吉日、阿丽雅、娜日格勒每人做了一本相册,里面收集的都是这些年我给她们拍摄的照片,还加了文字说明。因为忙,牧其日的那本一直没有做成,我抓紧吧。

乌达木这孩子

这段时期我的博客浏览量暴增,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留言、评论、交友邀请等等。查看来源,都是因为搜索乌达木的有关信息被带到我的博客里来的。由于媒体的密集报道,乌达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和热炒的名人。现在网络上关于乌达木的评论铺天盖地,他的故事成为了一颗重磅“催泪弹”,让善良的人们在电视镜头前不惜挥洒泪水。最近又揭露出上海东方台“达人秀”节目中让乌达木假唱的事情,更使得这个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作为一个12岁的孩子,乌达木自己恐怕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

对于乌达木的事情,我原本抱定了不发一言的决心,至今也确实未置一词。我不愿推波助澜地加入炒作大军有两个原因。首先,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孩子,乌达木已经历了太多的伤心和痛苦,我们理应做好他的心理疏导,帮助他渐渐恢复儿童应有的快乐情绪,使他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又何忍一次又一次地撕开他的伤口,让他不断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其次,五彩队员中与乌达木有相近经历的孩子大有人在,他们的名单我能够开列出一串,现在独独炒作乌达木,别的孩子又会怎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