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必备兵学谋略与运筹技巧
7222100000023

第23章 《虎钤经》:“先谋为本”的谋略与运筹技巧(1)

释典

在《福布斯》对中华兵战十大奇书排名中,《虎钤经》同《孙子兵法》、《六韬》、《吴子兵法》、《司马兵法》、《尉缭子》、《三略》、《唐李问对》、《太白阴经》、《百战奇法》共同构成中华兵学灿烂文化。

《虎钤经》由北宋许洞撰写。“虎”为“虎符”,即“兵符”,“钤”即“锁钥”,《虎钤经》即为开启兵符锁钥之书,掌兵权者应备之书。

《四库总目提要》中对许洞及《虎钤经》有这样的评论:“洞字渊夫,吴兴人。咸平三年进士,为雄武军推官,免归。寻召试中书,改乌江县簿。坐事变姓名,隐中条山。龚明之《中吴纪闻》谓,洞平生以文章自负,所著诗篇甚多,欧阳修尝称为俊逸之士者是也。是书卷首有洞进表及自序,大意谓《孙子兵法》奥而精,学者难于晓用。李筌《太白阴符》经论心术则秘而不言,谈阴阳又散而不备。乃演孙、李之要,而撮天时人事之变,备举其占有。凡六壬、遁甲、星辰、日月、风云、气候、风角、鸟情以及宣文设奠、医药之用、人马相法,莫不具载。积四年书成,凡二百十篇,分二十卷,名曰《虎钤经》。大都汇辑前人之说,而参以己意,惟第九卷所载飞鹗、长虹、重复、八卦四阵,及飞辕寨诸图,为洞自创耳。其四阵统论自以为远胜李筌所纂。其间亦多迂阔诞渺之说,不足见诸施行。然考《汉书·艺文志》兵家者流,有兵权谋、兵形势、阴阳诸类,凡七百余篇。盖古来有此专门之学,今《汉志》所录者久已亡佚,而洞独能掇拾遗文,撰次成帙,不可谓非一家之言。录而存之,亦足以备一说也。”

许洞,字渊夫,今江苏吴县人,出身于官僚家庭,自幼偏好武艺,练习射箭、击刺等技巧,长大后折节励学,精通《左传》。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中进士,出任雄武军推官。稍后,因为到州府办理事务,怒杖缺少礼仪的士卒,并致书责备知州马知节,被马知节视为狂狷不逊,加上他曾经挪用公款,被奏劾除名,遣返原籍。丢官回家后,他倾心于兵学研究,大约在1004年写成《虎钤经》,之后献给朝廷,但并未得到重用。许洞怀才不遇,未能在朝廷供职,仅被任为均州参军等职。

《虎钤经》全书20卷,共210篇,主要发挥《孙子兵法》和《太白阴经》的观点,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古代军事的各个方面。前十卷讨论了战争的胜负、治军、训练、阵法、料敌、作战的一般理论和各项具体战术原则,以及记时、方位识别、金鼓旗号、人马医护等军中实用的学问,价值较大;后十卷全为阴阳占侯,是古代军队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研究古代军事思想史的重要资料。

《虎钤经》以“上言人谋,中言地利,下言天时”为主旨,认为天、地、人三者的关系应是“先以人,次以地,次以天”,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要求将帅应“观彼动静”而灵活用兵,做到“以虚含变应敌”。尽管天时有吉凶,地形有险易,战势有利害,如能吉中见凶、凶中见吉,易中见险、险中见易,利中见害、害中见利,就能用兵尽其变。他还认为,要取胜须“以粮储为本,谋略为器”。未战之前要“先谋”:欲谋用兵,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疏陈,先谋地利;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欲谋守据,先谋储蓄;欲谋强兵,先谋赏罚等。既战之后,一要善于“夺恃”:夺气、夺隘、夺勇等;二要善于“袭虚”:以佯动、诱敌击其虚;三要善于“任势”:乘机击敌懈怠,设伏击敌不意,乘胜扩大战果等。许洞还强调“逆用古法”,“利在变通之机”。

该书在体例上分类编排,按类阐述,所汇集的与军事有关的天文、历法、记时及识别方位等知识,为过去许多兵书所少有。此外,该书还汇集了不少阵法,并创造了诸如飞鹗、长虹等阵。

《虎钤经》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中原始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和李筌的唯物主义自然观,详细记载了古代各种军事知识,是当时一部先进的军事学著作,具有重要的军事学术价值和军事史料价值。与先秦兵书相比较,它理论色彩减弱,实用性增强。

《虎钤经》中的“先谋为本”谋略

《虎钤经·先谋》中提出“用兵之要,先谋为本”的观点。许洞强调前期准备的重要性。这里的“本”包括“安民”、“通粮”、“地利”、“人和”、“储蓄”、“正其赏罚”、“不失其迹”等方面,其思想在广度和深度上已大大超过前代,不仅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而且涉及军事储备、军队管理、信息管理等。因此,许洞提出“是故圣王之兵,先务其本,本壮则末亦从而茂矣”。只有壮大自己,才能够胜券在握地去实现目标。

《虎钤经·先胜》中提出的“先务三和,次务三有余,次务三必行”,是对“先谋为本”的解释,揭示其内涵。“先谋为本”的策略和步骤,首先以“务三和”为根本,再追求力、食、义有余,否则就会无力搏斗,延误战机,士卒怨恨;再完成三件必做之事,用谋、用赏、用罚。

“三和”是指国家稳定,然后可以出兵;军队团结,然后可以列阵;战阵和谐,然后可以交战。否则,国家不稳定,人心就会离散;军队不团结,号令就会不一致;战阵不和谐,队列就不整齐。“三有余”是指军事力量强大,粮食供给充足,战争具有正义性。否则,军事力量弱小,作战就会困难;粮食供给不足,就不能长期作战;战争缺乏正义性,将士就会抱怨。“三必行”是指必须运用谋略,使敌人的诡计不能得逞;必须实行奖赏,使希望立功的人不怕死;必须实行惩罚,使有过失的人不推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胜利。

“先谋为本”的谋略对君王、将帅提出了很高要求,将这种思想运用于企业管理,管理者在实践中要拥有市场经济的头脑,丰富的管理理念,应该凡事做到“先谋”,只有将范围很广的“本”都预先备好,处理事情才可以游刃有余。

原典

智敌万人,苟无万人之用,与愚者同矣;勇冠三军,苟无三军之用,与懦者同矣。善为将者,正而能变,刚而能恤,仁而能断,勇而能谋,以策驭吏士,未有不振拔勋业,以戡祸乱者也。

——《虎钤经·天功第一》

[译文]智慧能敌万人,如果没有万人的作用,与愚蠢的人就相同了;勇敢是全军第一,假如没有三军供统帅,那就与懦弱的人相同了。善于做将领的人,正直而又能变通,刚强但又能同情,仁慈却又能决断,勇敢而又能谋划,用策略驾驭官吏士兵,没有不建功立业,平定祸乱的。

原典

善用地者则不然,险而易之,易而险之也。

——《虎钤经·地利第二》

[译文]善于利用地理条件的人就不是这样,可以将险峻的地形变得平易,将平易的地形变得险峻。

原典

天不能以气顺人,君能以人顺气,可也。是故利不可以专一。

——《虎钤经·地利第二》

[译文]自然界不会用气候来顺应人,君主却能用人去顺应气候,这是可以的。所以有利的条件不可能单独某一方占有。

原典

是知地之所利者,可兼而有乎。善用兵者,择利而从之,善矣。

——《虎钤经·地利第二》

[译文]这就是懂得地理条件有利的人,可以把地形和气候两者互相兼顾,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选择有利的方面而顺应它,这就好了。

原典

是以善抚恤者勿频斗,虑其劳疲而无勇也;善保守者勿使进攻,虑其迟缓而不猛也;多方者勿使与于决事,虑其犹豫也;多勇者勿与谋敌,虑其过轻也。

——《虎钤经·人用第三》

[译文]所以善于安慰体贴人的人不要使他频繁地争斗,顾虑他过度疲劳就缺乏勇气;勇于防守的人就不要让他去进攻敌人,害怕他动作迟缓而不勇猛;善于从多方面考虑问题的人,不要让他参与对事情的决断,害怕他临事迟疑不决;到处都勇往直前的人不要与他一起谋划与敌作战的事,恐怕他过分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