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艺术考古(下)
73434400000005

第5章 礼仪之邦的齐鲁故城

西周立国之后,大肆分封诸侯,“以藩屏周”,拱卫周王朝的统治。各诸侯国也纷纷在各自领地之内建立都城进行统治。在东方主要有齐国和鲁国。齐、鲁两国都是大国,一个是灭商大功臣吕尚的封邦,一个是周公长子伯禽的领国。两国相临,以泗水为界,都有过辉煌的历史,直到战国先后被楚所灭。

临淄齐故城是西周至战国时期齐国都城遗址,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周围。周武王灭商后,封姜尚(即姜子牙)为齐侯,建都城于营丘。至七世齐献公元年(公元前859年)始都于临淄,至齐亡均以此为都。城位于淄河西岸,由大城和小城(宫城)组成。现在残存的两城城墙主要属战国时期。宫城东西长1.4公里,南北长2.2公里左右,平面略呈长方形。城墙墙基一般宽2—30余米。有南门2和东、西、北门各一,门道宽8.2—20.5米,城门外口两侧土墙往往凸出,已具后代瓮城的雏形。城墙外有宽13—25米的城壕,西壕北端与泥河的源头相连接。大城东西约4公里,南北约4.5公里,平面也略呈长方形,东墙因沿淄河而筑,故曲折不整齐。南、北墙外有宽25—30米、深3米以上的城壕,东西墙外则借淄河和泥河为壕。已探出东西门各1,南北门各2,加上小城城门共11座。城内有全城性排水系统,小城和大城均发现有排水道。在小城内探出3条街道,大城内探出7条,皆与城门相接,把大城分切成十多个棋盘格式的区域。

小城内以“桓公台”为主体,分布有大片宫殿建筑基址,附近有铸币、铸铁、铸铜作坊址,城西园囿区内有离宫别馆遗迹。大城南部为宫署所在地,中部、东北部、西部为手工业区;城中及城南有墓地多处,时代均属东周。遗址出土物主要为陶器、铜器和瓦当。战国陶器常有戳印纪年陶文,瓦当多为素面,少数饰树木双兽纹和树木卷云纹,偶有“天齐”文字瓦当。

曲阜鲁故城是西周至战国时期鲁国都城遗址。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城区及其外围。据载周初成王时周公长子伯禽在此建都,直至鲁倾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楚国灭鲁。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此调查、发掘。1977~1978年,山东省博物馆又做了详细的勘察和发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鲁故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最长处为3.7公里,南北最宽处为2.7公里,四周围有城壕。城垣从西周晚期至西汉共经6次修补。东、西、北各有城门3,南墙有2门,门道宽7~15米。城内西部至北部有西周前期堆积,晚期堆积扩大到东北部,东周时期的遗存遍及全城。城中部和中南部的周公庙高地及其周围,发现有宫殿区,东西长约1公里,发现有密集的大型建筑基址群9处,其东、西、北三面发现有夯土墙基。此即为春秋至西汉时的鲁王宫城。

城内已探出东西、南北交叉的街道各5条,皆通向城门或重要遗迹。其中一条从宫殿区直通南城墙东侧的“稷门”,门外有“两观”、“舞雩台”遗址,形成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说明城内最重要的建筑物是按中轴线位置来规划的。鲁城的宫城位于城郭中心,这略似《周礼·考工记·匠人》所述都城规划而异于其他东周都城。

城内西、北部有周代铸铜、冶铁、烧陶、制骨作坊遗址共10处,有的年代延续至汉代;城的东部发现烧陶遗址1处,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也有瓦、瓦当等。陶器的形制以鬲、豆、盆、盂、圜底罐、瓮为最多。在城西部有100余处西周东周墓地,有的墓可早至商代晚期。随葬品有陶器、铜器、蚌器等。遗址和墓葬所出土的陶器,表明西周时候的鲁文化是综合了商文化和周文化等因素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