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代名作典故
在福建漳州华安汰溪有一深潭,潭北岸山脚下矗立峭壁,高约三十米,崖壁表面受天然剥蚀,形成参差不齐的石面,在距水面二米高的石面上,刻有许多人面形和被高度简化的舞蹈人形。因为人们不认识这些图像,误当作古文天书,当地人称此处为“仙字潭”。
关于“仙字潭”岩画,自古就流传有神话故事。据唐代张读《宣室志》记载,仙字潭中有蛟鳄,常为人患,人不小心进潭或牛马进潭饮水,就会被吞噬。于是潭附近居民举家出逃以避其害。元和五年(810),一夕,南山雷霆大作,声闻数百里,尤若山崩。附近房屋倒塌,瓦石交击,树木颠拔。第二天人们到潭边去看,山崖被劈裂填入潭中,水四溢,水中蛟鳄之血,遍若玄黄。同时在新劈裂的石壁上刻有文字,字势甚古,郡中人无人认识,郡守给这个地方起名叫“石铭里”。因蛟鳄之害已除,外逃的百姓纷纷回归故里,重建家园。后来有人将“石铭里”的“仙字”抄下来和拓印持至洛阳,请教吏部侍郎韩愈辨认,韩愈认为其文为“诏赤黑示之鳄鱼天公卑杀牛人壬癸神书急急”。是上帝责罚蛟鳄之词,令天神戮其害。
这项记载虽属神话,但它说明“仙字潭”大概自古产鳄鱼,而鳄鱼形象丑恶,性情残暴,人们无力防其害,便幻想有天神出来制服它。岩画可能是这种理想的反映。我推测,这里曾经举行过祭鳄鱼的宗教仪式,仪式之后,人们便在崖壁上刻画相关的图像,为镇邪之物,保护附近居民安居乐业。祭鳄鱼的风俗,唐代仍在流行。韩愈做潮州刺史时,就因为潮州发生过鳄鱼灾害,而命军事衙推秦济以一羊、一豕投诸恶溪潭水中,以祭鳄鱼。事后,韩愈专门写了一篇《祭鳄鱼文》以记其事。潮州距漳州“仙字潭”不过几百里之遥,地方风俗应该是相近的。
“仙字潭”岩画,经近年专家们研究考证,已经确定不是文字,而是岩画人物形象。目前虽不能把诸多形象解释得很具体,但联系古代神话与岩画所处的地理环境作综合考察、分析,这处岩画应与鳄鱼、台风甚或山崩等灾害有内在联系。唐代人已不知道这些岩画的涵义,表明这处岩画的制作时间已经相当久远。再从岩画形象本身特点及风化程度来看,形象都是用硬质工具凿刻而成的,线条宽而且深,如不经后人重新描绘,其颜色与石面的紫褐色难以分辨。形象错杂,高度抽象化,也都表明岩画时间的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