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艺坛轶事(上)
73434500000004

第4章 秦铸十二铜人始末

据《汉书·五行志》、《三辅黄图》、《水经注》等,书记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统一中国之后,曾经有十二个“长狄”来见临洮(今甘肃岷县),个子高大,样子特别,穿着异国服装。外国人突然出现在秦的土地上,在朝中立即引起轩然大波,大臣们认为是不祥之兆。秦始皇反喜以为瑞,便令工匠们铸金(铜)人十二以像之,各重二十四万斤,坐之咸阳宫前,谓之金狄。每个铜像胸前都铭刻着李斯的贺词:“皇帝二十六年,初兼天下。以为郡县,正法律,同度量,大人来见临洮,身长五丈,足六尺,李斯书也。”西汉末年,王莽建新之后,因为做了亏心事(篡权),内心忐忑不安,常做噩梦,梦中见这十二个铜人站起来了。他讨厌铜人胸前刻着的“皇帝初兼天下”的字样,即令上方工磨掉铜人胸前的文字,但铜像仍完好的保存着。到了东汉末年,董卓专权,他有感于当时国库空虚,便下令毁掉十个铜人,铸成铜钱。三国时,魏明帝曾动用大批人力,要把剩下的两尊铜像由长安移到洛阳,因太重,未能如愿,仅运至灞上而止。后来石季龙又将两枚铜像由灞上运至邺城(今河南临漳县西)。前秦苻坚时又将其运回长安销毁。

这十二铜人经两汉四百多年的劫难,终遭销毁的厄运,不能不说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巨大损失。这十二铜人的艺术特征,因无具体记载,难以详说。不过从文革后在陕西临潼始皇陵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来分析,水平应该是不低的。铜像的原型——十二金狄来自何方?是中国人还是欧洲人?虽因文献失载,不敢确定。但从当时交通情况分析,很可能是来自西方的欧洲人。秦的发祥地在我国西北,自古为狨汉杂居之地,秦人对长相特殊的西域人不会大惊小怪,轰动朝野的十二“长狄”肯定不是西域人,也不会是印度人,因为印度人并不高大。从《史记》、《汉书》记载看,秦与欧洲是有交流的,因长期忙于统一六国的战争,无暇顾及官方往来,但民间交往不断。司马迁《史记·大宛传》已提到“犁轩” (今罗马),而希腊的克泰夏斯(约生于前400左右)称当时的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此后另一位希腊人斯托垃波(约前54—24)援引公元前四世纪亚利山大部将俄内锡克力突斯随军征讨时的记载:“诸王拓其疆宇至赛里斯及佛里尼国而止。”此项记载确凿无疑。公元前334年春,马其顿王亚利山大率步兵三万二千、骑兵四千五百,战舰六十艘,向亚洲进发。这时正值中国七雄混战时期,地处西北的秦顾不上与欧洲交流,全力进行统一六国的战争,但中西方零星交往肯定是会有的。秦统一后,作为东方大国,欧洲人一定会设法接近、了解。如西汉武帝时遣使至安息,安息献犁轩幻人二(即献罗马魔术师二人)“皆蹙眉峭鼻,乱发虬须,长四五寸”。这件事发生在秦亡国近数十年的西汉初,那么秦统一时为什么不会有欧洲人来华?至今在我国甘肃武威境内还有“犁轩城”,据说是罗马兵团战败后留在中国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