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致命的败局:企业绝境案例研究
7357100000015

第15章 企业决策的失误(5)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多数企业集团都开始收缩,但惯性扩张的大宇依然在扩张,结果债务越背越重。像大宇集团一样经营模式粗放、单靠资金驱动的韩国财阀成了金融风暴的源头,这些财阀多受家族企业控制,经常相互参股,开展各种关联交易。长期以来,它们靠与政界要人的暧昧关系获取银行贷款,进行不加节制的大规模扩张。这种扩张模式的致命隐患在于,一旦后续贷款不继,资金链中断,就会引发难以逆转的雪崩效应。尤其是1998年初,韩国政府提出“五大企业集团进行自律结构调整”方针后,其他集团都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改善财务结构方面,努力减轻债务负担;而大宇却认为,只要提高开工率,增加销售额和出口就能躲过这场危机。因此,它继续大量发行债券,进行“借贷式经营”。然而盲目兼并、长期扩张的后果却是债务如山。1998年大宇集团就开始出现债务危机的苗头。1998年大宇发行的公司债券达7万亿韩元(约5833亿美元)。1998年第4季度,大宇的债务危机已初露端倪,在各方援助下才避过债务灾难。此后,在严峻的债务压力下,大梦方醒的大宇虽做出了种种努力,但为时已晚。1999年7月中旬,大宇向韩国政府发出求救信号;7月27日,大宇因“延迟重组”,被韩国4家债权银行接管;8月11日,大宇在压力下屈服,割价出售两家财务出现问题的下属公司;8月16日,大宇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在1999年底前,将出售盈利最佳的大宇证券公司,以及大宇电器、大宇造船、大宇建筑公司等,大宇的汽车项目资产免遭处理。“8月16日协议”的达成,表明大宇已处于破产清算前夕,面临“存”或“亡”的险境。

1999年7月,大宇集团陷入了严重的资金流动性不足。同年11月,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向新闻界正式宣布,该集团主席金宇中以及14名下属公司的总裁决定辞职,以表示“对大宇的债务危机负责,并为推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金宇中辞去集团总裁职务,债权银行主导了“大宇”的结构改造,大宇集团从此分崩离析。1999年10月,金宇中借去中国烟台参加活动的机会出走欧洲,一去不回,“大宇神话”成为历史。2001年10月11日,大宇汽车公司100多位高级执行人员集体引咎辞职,当中包括公司两位总裁。公司的主要债权银行———产业银行、汉城银行和第一银行于2000年10月6日向大宇汽车公司发出偿还3 900万美元巨额贷款的最后通牒后,公司于10月31日在绝望中拿出了拟好的“自救计划书”,其中包括裁员3 500人的条款。此后,公司又与工会进行了劳资磋商,经过两天艰难的讨价还价,双方未能就自救方案达成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各债权银行于11月8日召开银行会议,宣布大宇汽车公司破产。

“大宇集团”解体的原因像金宇中这样一个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行家老手为什么会翻船?他又是如何由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功臣逐步变为可能是韩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犯?这不得不从“大宇集团”后期的失误和解体说起。“大宇集团”解体的原因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几条:

1.无限发展

韩国的大企业集团是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大力扶植下,不断地像“滚雪球”似发展起来的,在韩国的经济腾飞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然而,在韩国这种模式使企业界滋生了所谓“大马不死”的心理,认为企业无限制地扩大,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无限制地、盲目地进行“章鱼足式”的扩张成了企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大宇正是这种模式的积极推行者。1993年,当金宇中提出所谓的“世界化经营”战略时,大宇在海外的企业只有150多家,而到1999年解体时已有了600多家,上至航天航空,下至潜水艇,没有大宇不经营的。1997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后,其他韩国大企业集团都开始收缩,而大宇仍然我行我素,结果债务越背越重。

2.盲目自信

由于事业不断地成功发展,事实也多次证明了自己的判断和决策的正确,金宇中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后来发展到迷信自己的地步。1998年初,韩国政府提出大企业集团进行自律结构调整方针后,其他集团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改善财务结构方面,努力减轻债务负担。而金宇中却不以为然,认为只要提高开工率,增加销售额和出口就能躲过这场危机。因此大宇继续大量发行债券,继续进行“借贷式经营”,贻误了结构调整的时机。

3.“财阀体制”不再适用

在韩国,长期以来巨人公司被认为是越大越成功,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企业集团目前还是家族企业、财阀集团,他们在政府的直接支持和信任下日益扩张,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追溯至日本在战前财阀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经济专家们纷纷指出,无论是国际经济的大趋势还是经过金融危机的韩国国内市场,都已显示出“财阀体制”不再适用于韩国国情,尤其是名震天下的大宇居然也“熄火”了,可以说,“彻底打破了‘大马不死’的神话”。

经济专家们认为,盲目自信使大宇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贻误了结构调整的时机。大宇集团债务危机在7月底浮出水面后,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韩国政府不得不在8月做出决定,对大宇所属的12家核心企业进行整顿,并由主要债权银行组成专门小组,负责对它们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实地调查,以便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有报道透露,这些企业的负债情况远远超过当初的估计,债权银行的损失规模可能将达到20万亿至30万亿韩元(约283亿至425亿美元)。金宇中也自感难辞其咎。同时,人们担心在大宇集团结构调整的方案即将出台之际,如果金宇中等领导层人物继续把持经营权,结构调整必然会被拖延,从而再度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金宇中被迫宣布退出经营第一线,引咎辞职。韩国舆论认为,金宇中的辞职“彻底打破了‘大马不死’的神话”,韩国经济发展所赖以依靠的大企业集团结构和“大船团”式经营到了非彻底整改的时候了。

辅助案例二

爱多公司为何昙花一现

——爱多原总经理胡志标梦断标王

2003年6月19日,中山市中院判决书下达。曾风光一时的VCD巨头、前广东爱多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志标在被关押了3年零2个月后,被中山市中级法院一审以票据诈骗、挪用资金、虚报注册资本3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5万元。法院认定胡志标犯票据诈骗罪的事实是:1998年4月至10月间,爱多已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但仍与某公司签订了41份金额共3,4153万元的合同,爱多收货后一直未付款;1999年2月间,胡志标在明知银行账户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避免追债及让对方继续供货,让其妻林莹找会计开出了12张金额共3,1154万元的空头远期兑付支票,双方继续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在支票到期未能兑付后,爱多与某公司签订了协议书,并曾偿还500万元给某公司,但余款2,7981万元一直未付。此后,胡志标四处避债。法院同时还认定胡志标犯挪用资金与虚报注册资本罪的事实是:胡志标在1998年9月至11月,未经爱多的另外两个股东同意,用爱多名义成立中山市爱多数字视频设备有限公司、中山市爱多音响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爱多音像有限公司,挪用爱多的巨额资金进行虚假注册及公司的生产经营,从而给爱多造成了重大损失。

曾经引领辉煌的“爱多军团”今已劳燕分飞,创造过市场奇迹的爱多也风光不再了。从创品牌到顶峰,广东爱多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从顶峰跌落深渊,它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在悲歌的大幕垂下之后,人们不禁要问:爱多输在哪?一家年产值曾高达16亿元的企业,兴衰何以至此?这是不少企业界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大起大落的原因,很少人能看懂。曾任公司副总经理的吴正说过:“爱多的事情,也许5到10年后才能弄明白,也许永远都不能让人明白。”在一个反省的年代,任何一个失败企业的教训,都有可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借别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堡垒是许多感受着危机的企业必然的选择。

爱多的传奇式成长经历1995年7月20日,广东中山爱多电器公司正式成立,胡志标任总经理,他的好友陈天南出任法人代表。在此之前,两人曾一起给人修电视机、做变压器,还各出2,000元办起爱多前身升达电子厂,先做游戏机,后做被中山小霸王上门打假的学习机。当时,在珠三角地区,有成千上万的小厂或四平八稳地生存或湮灭。他们的小厂本来也可以这样,像其他的公司一样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转型而转产各类小家电,赚些小钱发点小财。但胡志标的胆魄和雄心,使他所投身的企业不可能平庸终老,所以他选择上了当时前程无限的VCD。

VCD在当时是新生的事物,整个市场几乎还没有开拓,胡志标就想把它做大。作为一个身处中山东升镇的无名小厂来说,胡志标选择了一条捷径———依靠高强度的密集广告,把“爱多”两个字强行摁进市场和消费者的眼中,快速提升品牌和企业知名度。

1996年底,在产品投放市场取得不俗收获并薄有积蓄的基础上,胡志标开始对当时一统江山的中央电视台出手。他先花450万元请成龙拍出“爱多VCD,好功夫”的广告片,随后又花8 200万元投中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后的5秒标板。事实证明,这笔钱花得绝对值得:菲利浦公司对爱多给予了充裕的机芯供应;各级经销商纷至沓来;销售网络进一步理顺充实,产品供不应求。1996年产值达到2亿元,1997年就猛窜至16亿元。爱多VCD真正应验了其广告代理人胡刚的一句话:“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大手笔的广告制作和抢占中央台制高点所带来的企业快速成长,再加上争做VCD品牌龙头老大的雄心,使胡志标在1997年底的中央台广告竞标中,放出更大的手笔。他的广告代理公司请来成龙和张艺谋,花费上千万元拍摄了一条“真心英雄”的广告片,尽情诠释和传递出“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企业理念。接着在竞标会上,以21亿元的标价突破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勇夺CCTV98标王,爱多的风头一时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