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
7357900000005

第5章 鲲鹏初展翅(1)

在气势如虹的潮水面前,多数小朋友会吓得大哭,童年的沈南鹏却丝毫不畏惧,他非常喜欢去观潮。每到观潮的日子,沈南鹏总是吵着要跟大人一起去。看到大潮涌上江堤,沈南鹏经常会乐得直拍手。胆大、冒险的精神,便从这时候开始扎根,并伴随着沈南鹏慢慢长大。

§§§第一节 年少成名:“神童”生涯

一直以来,沈南鹏被外界视为标准的上海男人。他身上拥有太多上海人的“标签”,精明、能干,生活中注重细节、顾家。实际上,虽然成长于大上海,沈南鹏的出生地却是浙江。

1967年,沈南鹏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小镇上,小镇宁静、安详的生活给沈南鹏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在沈南鹏小的时候,沈妈妈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老总,工作特别忙,没有太多时间照顾沈南鹏,因此沈南鹏的童年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

浙江海宁有着举世闻名的钱塘潮,沈南鹏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跟着爷爷一起去观潮。在气势如虹的潮水面前,多数小朋友会吓得大哭,童年的沈南鹏却丝毫不畏惧。胆大、冒险的精神,便从这时候开始扎根,并伴随着沈南鹏慢慢长大。在看到大潮涌上江堤的时候,沈南鹏经常会乐得直拍手。他还经常缠着爷爷问潮水形成的原因,满脑子稀奇古怪的问题经常将爷爷问住。

难住了爷爷的问题,有时候也会让沈妈妈哭笑不得。沈妈妈的工作虽然很忙,但只要有时间,她会尽量与沈南鹏多相处。那个时候,沈南鹏家里还没有自来水,只能打井水喝。为了保证水质的清洁,沈妈妈会用明矾先进行过滤。

有一次,沈妈妈过滤井水的时候,沈南鹏看到了。沈南鹏觉得很有意思,就追问妈妈为什么这么做。妈妈耐心地给沈南鹏解释明矾的作用。沈南鹏听完后,马上去抓了把麦草灰放到水里,还一本正经地在一旁看着井水是不是能变干净。

小小年纪的沈南鹏已经学会了举一反三,他的创造性思维在这时候已经开始体现出来。

沈南鹏7岁那年,爷爷去世了,忙于工作的沈妈妈为了让沈南鹏接受更好的教育,将他送到了上海的姑姑家。从这以后,沈南鹏开始了在上海的求学生涯。

在学校第一次考试之后,沈南鹏认识到学生是以学习成绩论胜负的。自小便很要强的沈南鹏好胜心被激发出来,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好胜心加上勤奋,沈南鹏的学习成绩开始飞速提升,在整个小学阶段,沈南鹏一直是班里的尖子生。

1979年,12岁的沈南鹏顺利踏入了上海市第二中学的大门,开始了自己的中学生活。在二中,沈南鹏迅速成为“焦点人物”,因为他的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数学更为出类拔萃,有“数学神童”的称号。

其实,早在沈南鹏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解答数学题成为沈南鹏少年时期的最大爱好。

为了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沈南鹏每周都会去上海市少年宫参加数学组的少年班。上海市少年宫的主楼是用大理石建成,又被称为“大理石大厦”。这幢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建筑记录了沈南鹏少年时的梦想与汗水。

在别的同龄人玩耍的时候,沈南鹏用汗水换来回报。初中三年,转眼过去,沈南鹏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当时几门功课加起来的满分是600分,沈南鹏的中考成绩是594分。一夜之间,沈南鹏名声大振,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读书很厉害的“神童”。

在整个中学时代,沈南鹏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不停地在国内外各种数学和计算机比赛中获奖,其中包括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美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海外赛区冠军。

中学的辉煌也为沈南鹏的未来铺好了路,1985年,凭借优异的数学成绩,沈南鹏免试进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教育改革试点班,就读于应用数学系。

§§§第二节 数学引领大学时代

1985年,沈南鹏开始为自己的数学家梦想而努力,他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的首批免试生。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之一,前身为1896年创立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一直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百多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二十余万各类优秀人才。这其中包括江泽民、陆定一、汪道涵、钱学森、张光斗、邹韬奋、黄炎培、邵力子、王安、陈竺等杰出人才。

交大是一所综合型高校,其中又以理工科见长。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而交大的数学专业更是位列全国前十,作为交大应用数学系试点班的一名学生,沈南鹏少年时的数学家之梦,慢慢变得清晰起来。

通过在试点班的学习,沈南鹏学会了应对压力,应对激烈竞争的方法。而专注于数学的研究,更培养了他冷静、客观分析的能力。沈南鹏在交大学到的不只是简单的逻辑思维训练,还有思想上的日益成熟。思想上的成熟,在沈南鹏大二期间发生的一件事上得以体现。

那一年,沈南鹏的妈妈负责一家大型的造纸厂。当时正值夏天,造纸厂里堆积了很多原材料,由于疏忽,发生了火灾。大火烧了一天一夜,造纸厂损失严重,沈妈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他眼中,妈妈始终是一位敬业、勤奋的企业家。面对如此大的压力,沈南鹏觉得自己应该给妈妈一些宽慰,于是他给妈妈写了一封信。

沈南鹏在信中写道,有的时候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是没有办法完全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的;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通过人为的努力去控制的。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后,要做的是争取有个好的善后处理,而不用去想太多。

那时,沈南鹏和妈妈的联系方式主要是写信。沈南鹏在给妈妈写完这封信后,又想到应该让更多的人理解妈妈的苦衷,于是,他把这封信发给了上海交大的校刊。信中情真意切的语言打动了校刊的编辑们,他们把这封信刊登了出来。沈南鹏朴实的情感和理性的分析,让这封信在交大很快火了起来,大家都纷纷表示了对沈妈妈的支持。

在看到沈南鹏的信和得知交大学生对自己的支持后,沈妈妈非常欣慰,她发现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在这之前,沈南鹏在沈妈妈眼里还是个小孩子,需要妈妈的呵护,但现在他已经是个男子汉了。在妈妈遇到困难的时候,沈南鹏挺身而出,学会了体谅和关心妈妈。

尽管小时候,沈南鹏和妈妈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现在已经能够理解妈妈作为一个企业老总的心情。在交大学习数学,让沈南鹏的思想日渐成熟。

大学的生活远比中学要丰富,沈南鹏在学习之余,也会积极参与大学的社会活动。

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沈南鹏一直是个好学生和乖孩子。分众传媒的老总江南春曾说自己一个星期有6天都会参加学校的舞会,沈南鹏没有这么夸张,但也不闭塞。每周他会有一到两个晚上去参加学校的一些社会活动,参与校园活动为沈南鹏日后与人交往、合作打下了基础。

这其中,参与竞选系学生会主席,给了沈南鹏极大的锻炼机会。

按照交大以往的惯例,系学生会的主席通常是由大四学生担任,沈南鹏那时仍在读大二。面对几名资历较深的候选人,敢打敢拼的沈南鹏没有丝毫的畏惧。

从小培养的数学逻辑思维,让沈南鹏有着灵活多变的应对策略。沈南鹏并非只是逞匹夫之勇,他采取发放问卷、随机采访等方式开始征集院系同学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竞选演讲词。经过一番精心细致的准备后,沈南鹏竞选成功,成为数学系几年来最年轻的学生会主席,这也成为当时交大校园的新闻话题。

上任后的沈南鹏积极兑现自己竞选时的承诺,为了更好地满足院系同学的需要,沈南鹏召开数次学生会全体成员大会,要求学生会成员增强服务意识。

沈南鹏的努力得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可,他也成为交大几年来最受同学欢迎的系学生会主席。学生会的经历让沈南鹏的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也为他以后协调创业团队打下基础。

多彩多姿的大学四年生活很快就过去了,1989年,沈南鹏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毕业,并准备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数学。

§§§第三节 哥大到耶鲁,领略商业魅力

1989年7月,踌躇满志的沈南鹏来到纽约。

年轻的沈南鹏抱着成为数学家的梦想,来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在沈南鹏申请过的国外大学里,这所位于曼哈顿、濒临哈德逊河的著名学府给了他最高的奖学金。

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市中心,成立于1754年。有着150年历史的哥大是美国常青藤八大盟校之一,学术排名为全美前十。

初到美国的沈南鹏,身上只带了300美元,而他的奖学金得到9月份哥大开学后才能拿到,沈南鹏只好与住在纽约皇后区的一个同学凑合在一个房间里。多年以后,沈南鹏回忆说“那所房子就像是一个中转站”,因为在这个“中转站”里都是一些“过境”的留学生。

沈南鹏在这个“中转站”住了一个多月,在这期间,他给不同国家的人讲中国的故事,“中转站”的生活,在不经意间锻炼了沈南鹏与人沟通的能力。

很快,哥伦比亚大学开学了,沈南鹏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海外求学生涯。

良好的英语基础,以及从小自立的习惯,使沈南鹏最初的海外生活过得非常惬意。他很快就结识了一帮外国朋友,业余生活多姿多彩,没有身处异乡的孤寂。

然而,生活上的快乐并不能掩盖学业上的迷茫。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后不久,沈南鹏慢慢意识到,自己在数理方面并没有特别的天才。

沈南鹏发现自己优异的数学成绩除了来自兴趣外,更多的是因为做题多。相比那些真正有数学天分的人,沈南鹏觉得自己在数学上并无优势,自己只是把“熟练当成了天分”。“这么多年数学的训练,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很强,便误以为自己能成为数学天才和专家,但这两者并不能画等号。”

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和反思,让沈南鹏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数学。在“高手”云集的哥大数学系,他这个中国的中学生数学冠军毫无优势可言。是放弃数学,还是继续在数学这条路上走下去?面对人生的岔路,沈南鹏开始了谨慎的选择。

选择自己没有优势的方面等于失去成为顶尖的机会,沈南鹏意识到自己在数学上难以有所突破。此时的沈南鹏,已经开始接触到美国的商业社会。

在他出国之前,中国还没有真正进入开放状态。在纽约,沈南鹏时刻被美国商业社会和华尔街浓厚的投资氛围所包围,这时他似乎看到了自己新的方向。“我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原本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数学家,结果却发现即使我没有这个能力,也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比如说证券、商业等,都是很好的方向。”

沈南鹏经过认真思考,决定转学。在目睹了纽约繁荣的商业市场后,沈南鹏决定投身商业,他选择了攻读MBA。当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朋友和家人,却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

沈南鹏没有动摇,在巨大的压力面前,他选择了不动声色。表面上沈南鹏依然在哥大学习数学,暗地里却在积极备考商学院。直到拿到通知书,沈南鹏才打电话告诉朋友和家人,心意已决的沈南鹏显然不愿让任何事物阻止自己。

1990年,在到达美国一年后,沈南鹏离开了纽约,去了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正式退学,去了位于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攻读MBA。选择MBA只是一种偶然,因为它与数学还有那么一丁点儿关联;如果去读医学或是法律,沈南鹏觉得自己以前所有的积累都将变得毫无用处。

现在回想起来,沈南鹏觉得“自己的选择还是很正确的”。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人还不知道MBA为何物。沈南鹏选择它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数学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是学习MBA课程的优势条件,而这两样,正是沈南鹏一直擅长的。

耶鲁商学院,创建于1976年,一直以实战教学闻名于世。这里的教学十分注重实践性,学生们常常会被带到美国各大公司进行“实战演习”,课堂上的教学案例也都引自世界著名企业,理论与实践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沈南鹏在耶鲁开始了新的“征程”。由于没有很好的商业知识背景,刚入学时,沈南鹏的基础很差。但坚韧的性格再一次成就了他,一位耶鲁商学院的老师曾回忆道:“沈南鹏对学业非常专心,为了一个课堂讨论他会花一周的时间去准备,我常常惊叹于他的认真。”

经过认真刻苦的学习,基础并不好的沈南鹏进步非常快,以至于老师们每次上课“都能感觉到他的进步”。

两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沈南鹏在耶鲁商学院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了商业的魅力。那时,刚刚叩开商业之门的沈南鹏马上就要毕业了,等待他的又将是怎样的世界呢?

§§§第四节 MBA高才生却求职无门

1992年,沈南鹏从耶鲁大学商学院毕业,他带着MBA学位,重新回了最初到达的纽约,他要在纽约华尔街寻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