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7453000000004

第4章 高中生眼中的“经典”(4)

谁来指导孩子们?

在调查中,一半同学对“在阅读经典过程中是否能得到及时、高水平的指导”的回答是“否”。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有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但都无法做到全面。

这里面有两种情况,一般由老师、家长推荐的书目,都是推荐者自己精读过的,所以能提供适当的指导。

《理想国》、《乌托邦》、《美丽新世界》、《一九八四》和《动物庄园》这些通常是大学生读的书籍,师大二附中高二10班的李昕陆是在语文课和政治课同时推荐的情况下读的。“对比着看,就了解了双方面的观点,对我的政治观很有影响。”而且,因为被老师推荐,很多同学都在看,就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加深了对著作的理解。北京四中高二11班的李曼祎就认为,“当今社会不是趋于《一九八四》这个方向发展的,更像是往《美丽新世界》里讲的绝对自由的方向发展。绝对自由带来的困境正是现在社会的困境”。

北京四中高二11班的郭文嘉则是在父亲的指导下,精读了《古文观止》里的很多篇目。“我读《陈情表》,是爸爸告诉我要从几个方面去看,体会李密在当时皇权统治下,是怎样利用皇帝重视孝道这一点,巧妙说出自己不能接受官职的。这种无奈、这种智慧和这种压抑下的巧妙表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郭文嘉在爸爸的指导下,还比较出不同朝代人的写作特点,从中找到自己欣赏的简练平实文风,并在自己的写作中尝试。也是在爸爸的指导下,她比较苏轼和同僚文章的异同,看出各人政治观、价值观的不同,对人物、对时代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是,当孩子的阅读超出老师和家长的视野,就很难得到指导了。

北京某高中的学生在小小年纪就读完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大部分。由于这些书他的家长和老师还有很多没读过,他只能独自面对这些相互矛盾,过于艰深的理论。结果是,长辈们认为他在这些理论的综合作用下,言行处于“走火入魔”状态。

虽然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但过早接触艰深命题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指导,就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甚至一下子坏了胃口,以后再也不想看了。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几年前,很多中学生抱怨不喜欢读鲁迅,这就与语文课教学上老师的讲解有关系。但是,当钱理群在北京、南京几所学校里开设讲鲁迅的选修课之后,学生们对鲁迅的认识竟然大大转变,很多孩子喜欢上了鲁迅,而且会主动精读鲁迅的文章。

点评:

这里提出了两个问题。首先是今天的教育,必须是一个全方位的“大教育”,即是要以学校教育为中心,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我要特别提到家庭教育。今天的中国,特别是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家长们都有很高的参与对孩子的教育的积极性,但都为不知如何参与而苦恼,有的则因参与不得法,反而干扰了教育。因此,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具体到我们讨论的问题,如何在家庭里营造经典阅读的环境和氛围,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问题。最近我和一群朋友编选了一套从学前到老年的六卷本的《诗歌读本》(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提倡“家庭诗教”,提出了“让诗歌伴随一生”,“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口号,就是想进行这方面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