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7505700000017

第17章 辞赋与乐府诗(9)

(1)河洛:东都有河南洛阳,所以叫河洛。(2)辍:止。康,安定。(3)摅:抒发。蓄:积。(4)二崤之阻:指崤山一带有二陵,其中南陵是夏后皋的墓,北陵是文王避风雨的地方。(5)表:标。(6)隩:四方之土可定居者。(7)三成帝畿:指周、秦、汉。(8)演:引。(9)天:指五星。人:指娄敬。(10)皇:指高汉祖。(11)睎:望。秦岭:南山。(12)睋:视。北阜:山。(13)载:年。(14)高:汉高祖。(15)祚:禄。(16)雉:长三丈,高一丈。(17)街(jiā):四通八达。(18)闾:里门。阎:里中门。(19)阗:同“填”,满。(20)肆:市中陈放物品的地方。(21)骋:直驰。骛:乱驰。(22)绂:绶。冕:大夫以上级别的冠帽。(23)相:丞相。公:御史大夫、将军的通称。(24)逴跞:犹言超绝。(25)穹谷:深谷。(26)滨:涯。(27)塍:稻田中的畦,音绳。(28)颖:禾穗。(29)棻:通“纷”,盛貌。(30)洞:疾流。(31)缭:犹绕。(32)坤:地道。(33)楹:柱。(34)闼:门内。(35)仍:因。(36)峻:高大。(37)徇:循。(38)殚:尽。(39)炤:明,音照。烂:意思也是明。(40)茵:蓐。(41)掖庭:宫人居住的地方。(42)裛:缠。(43)谆:勉励。诲:教诲。(44)稽:考。(45)大雅:指有大雅之风的贤才。(46)钩陈:后宫。(47)赘:通“缀”。(48)辇路:辇道,阁道。(49)隥:阁道。墉:城。(50)嶕峣:高。(51)盖戴:覆盖。(52)跻:上升。(53)僄:轻。(54)愕:惊。眙:惊貌。(55)井干:井栏。(56)眴:看不清。(57)槛:楯。(58)怳:失意。(59)惩:恐惧。(60)排:推。(61)洋洋:无所归的样子。(62)岩:险。峻:峭高。(63)络:绕。(64)矰:高。(65)慑:惧。(66)巉岩:高峻的样子。(67)鶂:一种水鸟。(68)袪:撩起。(69)薄:迫近。河:指黄河。华:指华山。

【赏析】

此赋学习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的结构方式,合二为一,又相对独立成篇。内容划分清楚,结构较为合理。从主导思想上说,他不在规模和繁华的程度上贬西都而褒东都,而从礼法的角度,从制度上衡量此前赞美西都者所述西都的壮丽繁华实为奢淫过度,无益于天下。《西都赋》写长安都城的壮丽宏大,宫殿之奇伟华美,后宫之奢侈淫靡,也极尽铺排之能事,使作者着实表现出了写骋辞大赋的才能。但结果却不是写得越奢华便越体现出作者对它的赞扬,而是折之以法度,衡之以王制。

杜笃的《论都赋》建议迁都长安,写得很策略;班固维护建都洛阳,在处理对前汉西都评价上,也极为谨慎小心。《西都赋》为赞美、夸耀之词。由于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述一个政治问题上的个人见解,甚至是为了参与一场争论,故此赋不似《子虚》《上林》有很多虚夸的部分,以气争胜,而更多实证。它主要不是抒发一种情感,表现一种精神,而是要表现一种思想,体现一种观念。这也可以说是与同时代风气有关,是当时文风和社会风气的体现。另外,同该赋中强调礼制、强调崇儒思想相一致,赋的语言典雅和丽(马积高《赋史》即已指出这一点),节奏步武从容,和銮相鸣,可谓金声玉震,有庙堂朝仪的风度。

因为此赋写长安的形胜、制度、文物等,同《子虚》《上林》仅写田猎者相比,内容要更为丰富、开阔,也更能集中地、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现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因而后世时有人加以摹拟,形成“京都赋”的类型。《昭明文选》分赋为十五类,“京都赋”列在第一。《文苑英华》《历代赋汇》等也有“京都”或“都邑”一类。

尽管在班固之前已有京都赋之作,但能使这类题材以及表现方式、结构方式结合而形成大赋的一种门类,乃有赖于班固此赋取得的成就。

思旧赋(并序) / 向秀

作者简介

向秀(约公元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嗜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好。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注未成便过世。另著有《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1),其人并有不羁之才(2);然嵇志远而疏(3),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4)。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5),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6),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7),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8),遂旋反而北徂(9)。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10)。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11),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12),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13)。停驾言其将迈兮(14),遂援翰而写心。

【注释】

(1)居止:住所。(2)不羁之才:有才能而不愿受到束缚。(3)疏:远。(4)各以事见法:指嵇康、吕安二人被司马昭杀害之事。见法,受刑。(5)就:结束。(6)逝:往。迈:远行。(7)薄:迫近。虞渊:太阳落下的地方。(8)将命:奉命。(9)徂:往。(10)穷巷:隐僻的里巷。黍离:《诗经·王风》的篇名。愍:同“闵”。惟:想念。(11)李斯:秦丞相。(12)托运:命运遭遇。(13)寻:继续。(14)言:助词,无实义。

【赏析】

古人常以为: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人生一世,能得一知己甚至比得到江山更加快意。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会于林间,因琴乐而结缘,互为知音,是以当钟子期离开人世的时候,俞伯牙不惜断琴永绝音乐,以慰朋友的灵魂。而“竹林七贤”之所以对于友谊更珍视,是因为时逢乱世,能得知心人的机遇并不多。

向秀,是“七贤”中与嵇康私下往来最密切的人。嵇康为吕安辩护而被陷害至死。向秀是二人的至交,听闻此噩耗顿时悲愤交加,对未来的人生旅程更加绝望。然而向秀不像嵇康那样崇拜黄老,对正统儒学完全否定,而是更倾向寻求二者的平衡,所以不久之后,为了生活下来只有屈就自己成了司马氏的臣子。一次,他路过嵇康和吕安的旧居,望着故人茅庐在夕阳下清冷的影子,耳边偶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凄切笛声,顿时悲从中来,泪水滚滚而下。于是,回到家中写下了这篇怀念旧人的《思旧赋》。

这篇诗赋,字字情真意切,句句形如泣血。

赋的前四句交代诗人路过嵇、吕旧居前的缘由。那天傍晚,他离开了阴沉沉的府衙,边走边行,看着茫茫的山野和徐徐的河流从眼前闪过,城郭化作残阳驳影,空巷里卷起阵阵冷风。偶然路过逝去朋友的旧居前,他信步走上去,站在门外徘徊。嵇康已经死了,他的妻儿亲人也早已远赴他乡,故舍仍完好地立在那里,斯人的身影早已形神俱灭。悲情全在其中。于是,诗人凄凄然地不经意想起了秦相李斯被腰斩的情景。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是向秀在《思旧赋》里唯一一个援引的历史典故。讲的是李斯临死之前,牵着儿子的手说:“父亲答应牵着猎狗与你到郊外逐野兔,如今已经不能了。”李斯无法与其子享受天伦之乐的难过,与向秀和朋友阴阳永隔的痛一样,都是那么碎心蚀骨。

向秀不能理解,为什么如嵇康、吕安这般蕙质丹心、超凡脱俗,无论诗文、弹琴皆远远凌驾于凡人之上的才子会命途多舛,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难道这就是命吗?就在这时,诗人听到邻家响起的笛声,“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于是“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篇末的四句,作者因笛声的骤响而倍感凄清,越发地为友人和自身的不幸感到痛苦了。

司马氏在与曹魏斗争时,对文人名士所采取的高压政策令很多人都小心谨慎。

来自政坛的压力,让作者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不满。他不想入仕,偏偏被迫接受官职,他想逃进山林,可是又不知做什么。太多的名士才子都是他这样的矛盾体。于是,他的《思旧赋》仅仅写出了思念的情景,没有过多内心的阐释。不过在赋的最后,人们仍能看出他在为友人泛滥出无限同情时,对自己也抱着同样的怜惜。

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鲁迅懂得了向秀欲语难言的原因,实在是向秀他在左思右想后,内心忧伤到极致而不知如何落笔。真可谓“吟罢低眉无写处”。因为找不到词来形容自己如何悲痛,所以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可言。

雪赋 / 谢惠连

作者简介

谢惠连(公元407—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族弟。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赏识。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他是谢灵运“四友”之一。

岁将暮,时既昬。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1),游于兔园(2)。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3),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4),为寡人赋之(5)。”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6)。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7),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8),姬满申歌于黄竹(9)。曹风以麻衣比色(10),楚谣以幽兰俪曲(11)。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12),温泉冰。沸潭无涌(13),炎风不兴。北户墐扉(14),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揜日韬霞(15)。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16)。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17)。蔼蔼浮浮(18),瀌瀌弈弈(19)。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20),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21),末萦盈于帷席(22)。既因方而为珪,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23)。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24),白鷳失素(25)。纨袖惭冶(26),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27),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霤承隅(28)。粲兮若冯夷(29),剖蚌列明珠(30)。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31),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邹阳闻之,懑然心服(32)。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

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原低帷以昵枕(33),念解珮而褫绅(34)。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35),抚览扼腕(36)。顾谓枚叔,起而为乱(37)。

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38)。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39)。素因遇立,污随染成(40)。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注释】

(1)梁王:即汉梁孝王刘武,好宫室苑囿之乐。(2)兔园:梁孝王曾建兔园,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为游赏与延宾之所。(3)霰(xiàn):下雪时的小冰粒。零:稀疏的飘落。(4)侔:等的意思。揣:即量。称:好。(5)寡人:我自指。(6)逡巡(qūn 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7)雪宫:离宫之名。(8)岐:周朝发源地。昌:周文王。(9)姬满:周穆王,周昭王之子。申:重,反复的意思。(10)曹风:指《诗经·曹风·毛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11)楚谣:宋玉《讽赋》曰:“臣尝行至,主人独有一女,置臣兰房之中,臣授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俪:双并、对偶的意思。(12)火井:《博物志》记载:临邛火井,诸葛亮往视,后火转盛,以盆贮水煮之,得盐。后人以火投井,火即灭,至今不燃。又据传说:西河郡鸿门县亦有火井祠,火从地出。张衡《温泉赋》曰:遂適骊山观温泉。(13)沸潭:传说有潭水常年沸腾,郦元《水经注》记载说生的食物投到潭中,一会儿便熟了。(14)墐:刷涂。(15)揜:覆盖的意思。韬:掩藏。(16)糅:糅杂。(17)氛氲:蔚盛的样子。(18)蔼蔼:盛貌。(19)弈弈:同“蔼蔼”。(20)甍:屋栋。冒:覆盖。(21)便(pián)娟:美好的样子,形容雪的回旋飘落。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22)萦盈:同“便娟”。(23)璐:美玉。(24)皓:雪白。(25)白鷳:鸟名。(26)冶:妖冶。(27)烛龙:传说中的钟山之神,又名烛阴。《山海经》载:“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烛九阴,是谓烛龙。”(28)霤:屋宇。(29)冯夷:上古人物,渡河溺死,后为河伯。(30)剖蚌列明珠:剖蚌求珠。蚌即蜃,一种能生明月珠的蚌蛤。(31)楹:即屋柱。(32)懑:烦闷。(33)昵:亲近。(34)褫:夺衣。绅:宽大的衣带。(35)寻绎:理出头绪。(36)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这里表示思虑、叹惜的情绪。(37)乱: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文字称乱,此处指后者。(38)“因时兴灭”这句是说随着自然季节的变化而兴起寂灭。(39)任:因,凭。(40)污:相染污。

【赏析】

这篇《雪赋》是令谢惠连享誉文坛的一篇景赋佳作,在南朝时与谢庄的《月赋》齐名,端丽优美,扣人心弦。

这篇《雪赋》的内容是诗人假想梁孝王游园遇雪时的情景。开头一段讲冬季的天空万分忧郁,梁孝王闷得发慌,便叫来司马相如、邹阳、枚乘一起于兔园饮酒,看到漫天飘飞的雪景,灵机一闪,便命三人为雪作诗赋。司马相如才思敏捷,抢先一步大赞雪的芳姿,邹阳不甘示弱,也叹雪一番。梁孝王听罢笑着点头,转向枚乘,只听枚乘说道:“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天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节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大体的意思是借雪比喻枚乘的生活态度。

从诗人假托枚乘所讲的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满是老庄的超脱旷达、虚无恬淡。既是枚乘从雪处悟到的真理,事实上也是惠连对雪的最真实看法,只不过借枚乘的嘴说出来罢了。而这篇赋中所传达的对生活无所求也不苛刻的观念,正是诗人本性的影射。

美则美矣,然时人言及《雪赋》,仍然批评它缺乏真正的内涵,所言虚空。或许《雪赋》的确有此弱点,但人们从赋中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能领悟生活不必太过强求的道理,未尝不是一得。

月赋 / 谢庄

作者简介

谢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文学家。他是“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七岁能作文,通《论语》。二十岁左右入仕。他的《赤鹦鹉赋》《月赋》《舞马赋》,都为当时所重。《月赋》是南朝咏物写景小赋的代表作。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豪进牍,以命仲宣(1)。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2)。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3),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