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4);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5),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6),亲懿莫从(7),羁孤递进(8)。聆皋禽之夕闻(9),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10)?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11)。
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12)。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注释】
(1)仲宣:王粲。(2)西冥: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3)警阙:意思是儆戒君王的缺失。(4)濑(lài):急流。(5)列宿:指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6)风篁:谓风吹竹林。(7)亲懿:至亲。(8)羁孤:指羁旅孤独的人。(9)皋禽:即鹤的别称。(10)纡轸(yū zhěn):委屈而隐痛的意思。(11)回徨:同“迴遑”。(12)羞:进献。
【赏析】
谢庄的这篇《月赋》自南北朝以来一直是一篇享有盛名的辞赋佳作。《月赋》以陈王曹植与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为主人公,写的是曹植思念起故友——死于瘟疫的应玚、刘桢,午夜无法入眠,惆怅非常,于是穿过满地芳草的亭台楼榭,登上寒山。迎面是瑟瑟的秋风,脚下是沟壑,远处是连绵的山峦,空气中是微薄的白雾,抬头一轮明月当空,一时间思念之情更浓,他便叫来与应玚、刘桢同是“建安七子”的王粲,与他闲话忆往事。事实上按照史载,王粲与应、刘死于同一场大瘟疫,可见诗中曹植与王粲相见的情景完全是诗人谢庄想象出来的,可能谢庄想不出哪个人比较适合与曹植说知心话了,毕竟“建安七子”陆续离世之后,曹植几乎失去了全部的朋友。
在诗人的臆想中,曹植把王粲叫到身边,让后者以天上的月作赋一篇,王粲并没有直接作赋,而是自谦一番:承蒙陈王恩宠,仲宣(王粲字)不才,姑且一试。然后他开始为赞美月亮而展开铺叙。王粲说,日代表着人的心智,而月代表人的灵魂,月的光华洗涤了地上的沼冥,吸引了男男女女的观望和思慕。然而,月相的变化事实上与地上的君主治世有关,例如孙策的母亲吴氏梦月而生他,东吴因孙策而昌盛;汉元帝的皇后之母梦月而生女,女儿当上了皇后,汉室天下河清海晏。
王粲说这些其实与月亮本身的美感毫无关系,不过是引几个典故给自己增加点文化底蕴,同时也藉月亮来鼓励曹植,然后才真正说起月色之美。他说道:“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柔祗雪凝,圆灵水镜。”在云敛的天际是洞庭湖水腾起的微波,湖边落叶旋飞而下,空气中弥漫着秋菊的淡淡香气,耳边听到的是雁子畏寒惧冷的浅吟。在这山水一色、雾气霭霭的景象中,江河托月而起,月盘水灵清透,光色如同雪凝。如此绝美的景致,恐怕连帝王都要被深深地吸引,停下身边的歌舞,对月饮酒抚琴。
然而,月儿虽美,可是却总在凉夜之中引来羁客的寂寞凄楚。独身在外,久别亲人,即便在月下听了天籁乐曲,也会更加悲伤,在房檐屋后怅然徘徊,对月长歌:美丽的人儿你与我相隔千里,道路漫漫不可逾越,我们之间的联系只有靠那天上的明月,你看到了它,我也看到了它,如同我们看到彼此。然而我的长歌尚未唱完,月已经消失在晨雾之中,我彷徨若失,该如何是好,只有再唱一曲。既然月已经消失在天际,这一年也快过去,也该到了我早早归家的时候。在那一刹那间,轻轻掀起垂在眉际间的乌发,看着霜露化轻渺为凝珠,浸湿了衣襟,也浸湿了思乡人的心。
这篇《月赋》充满了浓烈的哀伤。在诗人笔下,月亮既有美感又使人怅然,读起来令人的心为之纠结。后人在解读《月赋》的文字时,认为谢庄纯是怀古,依据曹植《秋思赋》与王粲的《登楼赋》《伤夭赋》,写曹、王之间的旧事。诗人借古讽今,借着王粲的嘴把世上游子共同的心意诉说出来。人们读到谢庄的这篇《月赋》,每每被它的美和凄感动,猜测谢庄借王粲的嘴表达的忧思从何而来,理当不是源于谢庄思乡的情感。于是有人推测,谢庄的家世虽好,他本人的学识也是一流,又做了南朝宋明帝的光禄大夫,连北魏的人都对其非常仰慕,这么顺利的仕途在南北朝岂是多见的,他本不该如此多虑。但人总有不完美的时候,那便是谢庄的身体不好。由于多年为疾病所苦,谢庄身心俱疲,他常自称已是“常如行尸”而“无意于人间”。被病体连累到不想再活的地步,足见谢庄活得很累,他笔下的月自然而然就多了份忧、少了份喜。
在文学史上,似乎可以说谢庄是以这篇《月赋》闻名。其实在比谢庄更早以前已有以月题作赋的作品了。西汉时的公孙乘奉梁孝王的命写下赋曲,把月描写得风姿绰约、皎洁圆润,却空有其表而无内涵,自然远不如谢庄在月中流露的哀思感情充沛。
白头吟 / 卓文君
作者简介
卓文君(约前179—前117年),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好音律。她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其流传后世的作品有《白头呤》《怨郎诗》《诀别书》等。
皑如山上雪(1),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2),故来相决绝(3)。今日斗酒会(4),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5),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6),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7),何用钱刀为(8)。
【注释】
(1)皑、皎:都有白的意思。(2)两意:就是二心,指情变。(3)决:别。(4)斗:盛酒的器具。(5)躞蹀:行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此处偏用东字的意义。(6)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8)簁簁: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此处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7)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8)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赏析】
当年在卓王孙宴席之上,司马相如以一曲“……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赢得美人心,于是就有了这段传唱千年的爱情佳话。二人当夜私奔,只是后来司马相如变心,在卓文君韶华不在,风光过后,司马相如有了纳妾的念头。在看到司马相如托人送来那首数字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万”,怎么会不明白变了心的男人,如难收的覆水不可挽回呢?于是才会有这首《白头吟》,才会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感悟。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可是谁能想到两人还未见白头,离别却是必然的事情了。佛语有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不知道用了前世多少次的擦肩而过,才能换来这半生的厮守。从决绝地随着司马相如私奔,卓文君就将自己的命运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同样的感情,卓文君还做过一首《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个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读完《白头吟》,再来看这首诗,令人难以相信,那个被她信赖,被她仰仗的男人,也同世间其他男子一样寡情薄幸。在她年长色衰之后,他便要负她,便要背弃他们两人早年的誓言,另结新欢。命运像远山顶上按捺不住的游云,随风袅袅,人生万里路,早已是飘散得不成形状了。其实,聪慧的女诗人,又怎是那普通女子所能比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其实是一种爱情忠贞的示威,一句决绝,负心人岂能不明白这位与自己相爱的女子的与众不同。美妾可得,佳人才女与爱妻却是此生难求的。“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负心这个名头大才子司马相如着实也担不得。所以,也许他在接到那一封《白头吟》后,必然后悔的神情也早已是在卓文君的预料之中。
而之后两人重修旧好,携手白头,也真的实现了卓文君“白头不相离”的诺言。
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 / 李延年
作者简介
李延年(?—约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其代表作有《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1),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注释】
(1)佳人:诗中的佳人即后来的李夫人,汉武帝宠妃。
【赏析】
这首《北方有佳人》是汉武帝时期的乐者李延年所作之歌,是专门为了赞美他的妹妹美丽动人而作的。
话说当年李延年为了将自己的妹妹献给汉武帝,便精心编排谱写了这首歌曲,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令汉武帝对这位倾国倾城的美人起了好奇之心。据说,有一日,汉武帝在宫中大摆筵席,宴请群臣,平阳公主和宫廷乐师李延年一起侍宴。而就在汉武帝微醉之时,李延年献上了这首《北方有佳人》。
刘彻一生文治武功,家国天下,从不将儿女私情放在心上,却唯独对李延年歌词中所唱的这位佳人念念不忘。他认为天下哪会有这样的女子,便感慨道:“世间怎么会有你唱的这样的绝世佳人呢?”
李延年这才坦白承认,他口中的这位佳人便是他的妹妹,天子纵使再矜持,在这美酒和佳曲的刺激下,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悸动,他命李延年送他这位美貌的妹妹入宫。大概就连刘彻自己也不会想到,李延年口中的那位佳人果然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不但容貌美丽,而且体态轻盈,舞姿曼妙,精通音律,更是知书达理,于是汉武帝将这位女子纳为妃子,后人称其为李夫人。《汉书·外戚传》中称李夫人为“实妙丽善舞”,刘彻更是对这位李夫人疼爱有加,从此后宫上千佳丽粉黛全无颜色,帝王只是终日与李夫人相偎相伴、长相厮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倾国倾城”的故事。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 无名氏
驱车上东门(1),遥望郭北墓(2)。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3)。下有陈死人(4),杳杳即长暮(5)。潜寐黄泉下(6),千载永不寤(7)。浩浩阴阳移(8),年命如朝露(9)。人生忽如寄(10),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11),圣贤莫能度(12)。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13)。
【注释】
(1)上东门:洛阳城东面三门最靠北的门。(2)郭北:城北。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上,古时多陵墓。(3)白杨、松柏:古代多在墓地种植白杨、松、柏等树木,作为标志。(4)陈死人:久死的人。陈,久。(5)杳杳:幽暗貌。即:就,犹言“身临”。长暮:长夜。这句的意思是,人死后葬入坟墓,就如同永远处在黑夜里。(6)潜寐:深眠。(7)寤:醒。(8)浩浩:流貌。阴阳:古人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9)年命:犹言“寿命”。(10)忽:匆遽貌。寄:旅居。这两句指人的寿命短促。(11)更:更迭。万岁:犹言“自古”。这句是说自古至今,生死更迭,一代送走一代。(12)度:过也,犹言“超越”。(13)被:同“披”。这四句是说,服丹药,求神仙,也没法长生不死,还不如饮美酒,穿绸缎,图个眼前快活。
【赏析】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大意是说:洛阳东门之外是一片一片的墓地,看到那无尽的墓地,活着的人更加悲伤。人死之后就坠入无尽的黑暗之中,死亡之后的另一个世界谁也没有去过。然而每一个人都会去的,春夏秋冬,季节流转,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生命的短促令人们感到恐慌,这个世界上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但是为了成仙服用丹药,往往还没有得道,就已经被丹药毒死了。与其痛苦地服食丹药,还不如喝酒纵欢,消度眼前的快活。
关于这首诗的出处和作者都已经不可考究了。南朝时候,梁萧统太子将其选入《文选》之中,冠以以上名称,后人一直将这首诗歌列为杂诗系列。这首诗歌是描写东汉末年,一些生活宽裕却在政治上无所出路的知识分子抒发其颓废心情的作品。
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易逝,行乐为先。古代文人生不逢时总喜欢用归隐来逃避现实,而生命的短暂却又让他们感到迷茫。屈原曾认为“乘骐骥以驰骋,来吾导夫先路”,希望可以走在时代的前端,却换来了投河自尽的下场。理想的崇高需要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这让人心生胆怯。
留别妻(结发为夫妻) / 苏武
作者简介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誓死忠于汉朝。后获释回汉。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结发为夫妻(1),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2)。征夫怀远路(3),起视夜何其(4)?参辰皆已没(5),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6),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7)。努力爱春华(8),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释】
(1)结发:指男女初成年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通称结发。(2)嬿婉:欢好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良时的嬿婉不能再得,欢娱只有今夜了。(3)怀往路:惦着走上旅途。(4)夜何其(jī):《诗经·庭燎》云:“夜如何其?”“其”,语尾助词,犹“哉”。(5)参辰皆已没:意思说天将要亮了。(6)行役:应役远行。(7)滋:多。(8)春华:喻少壮时期。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绝望而悲凉的爱情故事。据说是苏武所作,一般被认为是假托。但诗中感情真挚,表达的是苏武北海牧羊对家中妻儿的思念。
苏武出使匈奴,结果一番混乱之后,苏武被扣,然后便被监禁在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这一待就是十几年。守在贝加尔湖畔的苏武,手里握着他的节棍,身边除了猎猎的风声,便是那群温顺的绵羊。在这长达十几年的牧羊生活中,有可能见过苏武的汉人恐怕也只有李陵了。一个是被扣的使者,一个是大汉的降将。这二人的相见生出多少感慨悲意,自是不消言说。
在那片荒芜冷寂的土地上,李陵为苏武带来了他家中近年发生的悲剧,妻离子散,兄亡母死。苟延地活下去,已经不再具有之前的光辉了,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活下去,苏武在湖畔牧羊的坚持便没有意义,任何人听到这样悲惨的消息,都会彻底地陷入绝望之中。但是,苏武还是选择了隐忍地活下来,只是为了可以亲眼看到那片他日思夜想的土地。在李陵走后,苏武为他改嫁的妻子作了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