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7505700000047

第47章 宋词(7)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满江红(怒发冲冠) / 岳飞

作者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人。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抗金名将。代表作有《满江红》《小重山》《五岳祠盟记》。

怒发冲冠(1),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2)。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3)。

【注释】

(1)怒发冲冠:形容愤怒至极的样子。(2)贺兰山: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3)天阙:宫殿前的楼观。

【赏析】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20世纪40年代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之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其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概,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畏岳家军,不啻闻风丧胆,故自岳飞言,“匈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词。“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匈奴”,是无可非议的。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可见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往,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钗头凤(红酥手) / 陆游

作者简介

陆游(公元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词人。今存其诗歌九千多首,内容丰富。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红酥手(1),黄縢酒(2)。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3)。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4)。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注释】

(1)红酥手:一种类似面果子一样的下酒菜。(2)黄縢酒:宋时官酒上以黄纸封口,又称黄封酒。(3)离索:离群索居,在此指分离的意思。(4)浥(yì):沾湿的意思。鲛绡:泛指薄纱。

【赏析】

陆游与表妹唐婉相爱的时候,陆游将传家之宝凤钗送给表妹做定情信物,而写作这样一首《钗头凤》,词牌与经历暗合,也证明了陆游的深情。

望着表妹红润的玉手,接过她递来的温酒,这满城醉人的春色和柳条,勾起多少往事。分别几年来,惆怅满怀,如今桃花依旧凋落,当年的誓言还在耳边回响,而今连书信都没有半封。面对曾经的爱情,陆游脱口而出的“错、错、错”与“莫、莫、莫”,似乎在怀疑什么,又似乎在否定并拒绝接受现实。

陆游和表妹唐婉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成人后,按照封建社会的习俗,亲上加亲,结为夫妻。陆游是词坛翘楚,唐婉是小有名气的才女,两人在一起琴瑟和谐,恩爱无比。

但陆游的母亲非常不喜欢唐婉,具体情况有很多种说法。一说陆游的母亲在娘家的时候和嫂子(唐婉的妈妈)不和,所以看不上这个侄女;一说是陆母不喜欢唐婉的开朗;还有一说是唐婉和陆游结婚两年没有孩子,陆母为了后继有人,便责令陆游休了表妹。陆游不愿意,于是在别的地方置了一处房产,照样和唐婉开心地生活。但纸里包不住火,陆母知道后,勒令陆游和唐婉断绝关系,当头一棒打散了这对鸳鸯。

陆游后来遵母命娶了一个温柔恭顺的女子为妻,很快生了个大胖小子。唐婉也在后来嫁给了皇族后裔赵士程。可以说唐婉是幸运的,赵士程温柔敦厚,同情唐婉的遭遇,对唐婉也是百般温存。二人渐生情愫。不料,在一次外出游玩中,唐婉夫妇恰遇陆游夫妇。唐婉来给表哥敬酒,大家稍坐叙旧,估计都说了很多珍惜生活之类的劝慰之语。

及至唐婉将要离开,陆游忽然心潮澎湃,提笔在沈园写下了这首《钗头凤》。唐婉读后伤心不已,感慨万千,于是也提笔和了一首《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感慨人情薄如凉水,雨打落花的黄昏时刻,常常是以泪洗面,想要诉说这无尽的心事,但却实在非常艰难。今天的你我,已经不能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虽然心里情深依旧,却要对别人强颜欢笑。“难”与“瞒”暗示了唐婉虽然衣食无忧,但心中的凄苦却并不比陆游少半分,后来唐婉郁郁而终。而几十年之后,年逾花甲的陆游再游沈园,已是物是人非。而陆游也先后写作了四首梦游沈园的怀旧诗。八十岁的那年春天,他再次暂居沈园,往事迢迢扑面而来,陆游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段爱情终于在尘世里算是了绝了。

陆唐二人的这两首《钗头凤》都是爱情绝唱,放在一起来读,真是深切婉转,如泣如诉。

诉衷肠(当年万里觅封侯) /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1),匹马戍梁州(2)。关河梦断何处(3),尘暗旧貂裘(4)。

胡未灭(5),鬓先秋(6),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7),身老沧洲(8)。

【注释】

(1)万里觅封侯:指奔赴万里外的疆场,去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2)梁州:今陕西南部汉中地区。(3)关河:关塞河防,山川险要之处。梦断:梦醒。(4)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因此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说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5)胡:本为古代对北方少数名族的泛称,在此指金兵。(6)鬓先秋:两鬓早已斑白,如秋霜。(7)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之抗金前线。(8)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沧州,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处。

【赏析】

陆游生在北宋灭亡之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特殊的年代赋予了他的爱国情怀,令他的一生都深深地沉浸在这份激情与冲动之中。生于国家破败之时,复国之梦犹如不屈的灵魂,深深地注入陆游的血液中,并伴随岁月的起伏逐渐融化在他的心里。可惜的是,他一生无数次请缨,却屡遭罢黜,最后不得不退隐田园,发出“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的感慨。所有的悲凉,沉郁和顿挫,都化为一首首《诉衷肠》,深深地烙印在宋代的词史上。

所谓“当年万里觅封侯”,写作这首词的时候,陆游已经年近七十;回忆起当年往事,不胜欷歔。“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三句,以“未、先、空”等三种意象叠加,勾画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感慨。心中报国之志犹存,不料身老沧州。

读至此,不免让人想起陆游的那首同样十分有名的诗,“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在风雨之夜,陆游一个人躺在山野孤村之中,窗外雷鸣电闪;心里的孤寂、身世的悲凉、时代的风雨、国家的飘摇,都在这样一个夜晚涌上心头。然而诗人终其一生却始终报国无门,正是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男儿到死心如铁”的决心与“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愤懑,都深深地消融在这首词中。其深切哀婉,遗憾与痛心,都深深地藏在字里行间,力透纸背,让人心碎。加上陆游一生的忠肝赤胆,不禁给人荡气回肠,绵绵不绝之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评论陆游的词说“剑南有气而乏韵”,可谓道破陆游词的局限。

卜算子(驿外断桥边) /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1)。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2)。零落成泥碾作尘(3),只有香如故。

【注释】

(1)著:值,遇。(2)一任:完全听凭。(3)碾:轧碎。

【赏析】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备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曚昽,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更著风和雨”一句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犟、顽强已不言自明。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词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满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象。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绝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 /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4),封狼居胥(5),赢得仓皇北顾(6)。四十三年(7),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8),一片神鸦社鼓(9)。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