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白居易乃是一位进京求学的清贫少年时,老学士不胜惊异,挥毫批下“明珠出海”四字,并要约见白居易。
家僮问:“大人何日赐见?”
顾况略一沉吟,写了个“期”字,然后说:“你交给白居易,他自会明白。”
白居易接字后,按时登门拜访了顾况。原来,“期”字分开拆为八月廿三。
酬答落汤鸡
明朝有位官至户部主事的雅士黄周星,不但是个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是个富有创造性的谜语家。他首创灯谜“酒令体”,谜面如诗词,且谜味醇厚。
一日,黄周星为养父庆寿,邀文朋诗友赴宴。席间,这位孝子笑说:“今日幸会实属难得,为助雅兴,诸君轮流猜谜制谜,以代酒令如何?”
众宾客拱手回应:“愿助兴。”
有一墨客笑道:“黄大人乃谜坛高手,理当抛玉引砖。”
黄周星也不推辞,旋吟一谜:“忽而冷,忽而热;冷时头上暖烘烘,热时耳边声戚戚。”并说:“此谜隐三国一人名,哪位才子能猜得,当以落汤鸡酬答。”
宾客中有位猜谜老手,听后细细推敲片刻,拍手称绝,笑道:“乃‘貂蝉’也。”
接着,他作了解释:“天冷时戴貂皮帽子,便可‘暖烘烘’,天热时‘蝉’就叫,其声凄楚,耳边便时常‘声戚戚了’。”
黄周星赞曰:“贤兄才高,受敬‘落汤鸡’无愧也!”当即以酬。
“落汤鸡”果真是鸡吗?不是。“酉”者鸡也,“落汤鸡”乃是“酒”。
骆宾王谜柬请挚友
唐代的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一次,骆宾王过生日,给亲朋好友发了请帖。这天,客人们按时应邀而来。他发现只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还没到。骆宾王心想,这位好友可能有更要紧的事来不了。但是,他是我的挚友呀,他怎么可以不来呢。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催请友人来。他提笔在请帖上写了四句话,打发人立即给友人送去。
这位好友打开请帖一看,见是四句诗:
自西走到东边停,蛾眉月上挂三星。
三人同骑无角牛,口上三划一点青。
“这是宾王再次至诚请我去,看来我得把家中的事暂缓一下,参加他的生日宴,不然的话,要发生误会的。”友人心想,所以立即往骆家来了。
一位书生问他:“骆宾王给你的四句诗是什么意思?你说说让我们大家也明白明白。”
友人说:“他的诗是说‘一心奉请’。每句猜一个字。他知我好猜谜,所以他写了一首诗谜,让我猜。让我一定去他家。”(请字为繁体“請”)
孔子拜访老子得真知
孔子带着子路去拜访老子,老子正在打坐。孔子施了一礼说:“孔丘久闻先生道德修养深厚,学识渊博,特来向先生求教。”
老子也闻孔丘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可是他眼也不抬,话也不说,只点了点头,伸了伸手,示意让孔丘坐下。
孔子仍然站着问:“先生将何以教我?”
老子没说话,只是把嘴张开,让孔子看。孔子看见老子的牙齿已经脱落了大半,仅有的几颗也残缺不全了。
老子又把舌头伸出来,并且活动了几下,让孔子看。孔子看见老子的舌头红润饱满,又很灵活。
老子把口闭上,仍然没有讲话。
孔子说:“先生的指教实在高明,孔丘获益良深。”便告退出来。
在回来的路上,子路问:“我们远道而来,向他求教,他怎么一句话都没说咱们就回去了呢?”
孔子说:“他告诉我们已经够多了。”
子路问:“这是怎么说的呢?”
孔子说:“你看见他的牙齿了吗?”
子路说:“看见了,他的牙齿都快要掉光了,剩下的也都豁豁丫丫,嚼不成东西了。”
孔子又说:你看见他的舌头了吗?”
子路说:“看到了,他的舌头倒是蛮好,饱满而又红润,蛮灵活的。”
孔子说:“这就对了。牙齿虽硬,但是它却不能耐久,而经磨损碰撞以后它们就会脱落或残缺了。而舌头虽软,却可以持久,可以一直保持饱满灵活的状态。所以说柔能克刚,老子主张柔术就是这个道理。”
子路说:“想不到他只张了张嘴,您就悟出了这么多道理,先生真不愧是大圣人。”
无头无尾鱼
一天,苏小妹对秦少游说:“今日里,为妻作一则字谜,请郎君费神一猜。”秦少游踌躇满志地答道:“放马过来。”苏小妹抿着嘴笑着说出了谜面:
两日齐相投,四山环一周;
两王住一国,一口吞四口。
秦少游这位自恃才高的才子,从早上一直猜到傍晚,还没悟出谜底,不觉心里焦急起来:“我如到晚间还猜不出,让娘子见笑实在也不好受。”转而一想,“每次遇到难题全仗舅兄东坡解围,何不再求他一次。”
主意打定,秦少游直奔苏东坡住处。此时,东坡正在用饭,听说秦姑爷来访,忙迎入屋内,留他共进晚餐。一问由来,东坡捋须大笑:“愚兄再来救你一次吧!”当即命厨子赶烧一盘“西湖醋鱼”。席间,东坡用筷子将醋鱼的头和尾夹出,留下中段,笑着用筷子直指盘中:“少游你看,此乃谜底也!”
这时,秦少游恍然悟出了谜底,连忙起身道谢:“多亏兄长,免去小弟‘门外汉’之苦。”说罢,急奔家中。
原来谜底为“田”字。
猜谜择驸马
有位皇帝,身边只有一个女儿。皇帝和皇后商量,一定要找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做女婿。
这年大考,皇帝下令把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个青年一齐招到殿上。他说:“朕给你们出个谜,哪个先猜中,就招谁为驸马。”
三个才子听皇帝这么一说,虽然高兴,但不免有些紧张。皇帝朝他们瞟了一眼后,即出谜说:“朕的谜面四句,每句猜一字:木字多一撇,正字少一点,一点不见,两点全欠。”
三位才子听后,都默默沉思。过了一会儿,聪明的状元向前跨了一步,抬起头来,两眼直勾勾地望着皇帝,一言不发。殿上的文武大臣都被状元这奇特而失礼的举动弄得大为惊骇,替他捏了把冷汗。
没料到,皇帝见此情景,龙颜大喜,说:“猜对了,是‘移步视钦’四字。”并立即宣旨:“招状元为驸马!”
颇具韵味筷子谜
朱淑真是宋代女诗人,也擅长制谜。一天,一位地方长官慕其名声,请她进官署赴家宴,让自己的夫人出席相陪。席间,官员要她做个谜语,谜底须是桌上现摆着的。朱淑真应声咏道:
两家娘子好身材,捏着腰儿脚便开。
若要尝中滋味好,除非伸出舌头来。
官员夫人解出是“筷子”,又说比当年龙武所制的筷子谜更有韵味。
“口”字谜面何其多
苏东坡一人在西湖边散步,走进一家酒店,店主一看是苏东坡大驾光临,十分高兴,将苏东坡让到临窗桌上。
“大人上次说的谜,我们大家费了不少力气才猜中。今天我们也给大人出一条谜,大人若是猜中了,小店的酒您随便饮,分文不收;若是猜不中,您的酒钱要加倍的,您看可以吗?”
苏东坡见店主有此雅兴,欣然同意。
店主说:“唐虞有,尧舜无;商周有,汤武无;古话有,今文无。请猜一字。”苏东坡一听,心里已经明白了,便说:“我这里也有一谜,与你那谜是一个谜底。你听:‘善者有,恶者无;聖者有,贤者无;智者有,愚者无。’你看对与不对?”
店主听了连连点头,“对,对,对!请苏大人饮酒。”
苏东坡饮了一杯之后,说:“店主人,你这谜呀我可说出五六个题,谜底都是这个字,你愿意听吗?”
店主说:“愿听,愿听,苏大人请讲。”
右边有,左边无,后边有,前边无,凉天有,热天无。
足上有,手上无;顾上有,身上无;嘴上有,耳上无。
哭者有,笑者无,骂者有,笑者无;活者有,死者无。
哑巴有,聋子无;跛子有,麻子无;和尚有,道士无。
吾有,你无;兄有,弟无;姑有,嫂无。
店主听着听着入了神,“真不愧是位大才子呀!”立即备上等酒菜,亲自斟酒敬这位大诗人、两次被贬的父母官。
桌旁有位喝酒的,问店主人:“你们说了半天,这个有,那个无……到底是什么有,什么无啊?”
店主大笑,用手指着他的嘴,“你有我有谁都有!”
苏东坡听了哈哈大笑。
名士试儒生
清朝康熙年间,山东淄川县蒲家庄有个儒生蒲松龄,自幼苦读诗文。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但因是汉族书生,被清朝当权者看不起,因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
一天,大名士王涣祥看见穷困潦倒的蒲松龄,挑着书箱正要外出谋生,于是口占一联:“芙蓉花开,红粉佳人争望月”,令蒲松龄应对。
文思敏捷的蒲松龄苦苦一笑,拱手便对:“梧桐叶落,青皮光棍打秋风。”
王涣祥赞道:“对得好!对得好!”他略一沉思,笑曰:“吾在京城听人赋了一个诗谜,久不能解,你能否愿意试猜试猜?”不等蒲松龄回答,他便将谜面念了出来:
崔莺莺失去佳期,老和尚笑掉口齿。
小红娘没有良心,害张生一命归西。
蒲松龄略作思忖,朝远处高山指了指,示意“巍”字。王涣祥大惊其才,于是留他在自己家中教书馆。
从此,蒲松龄这个落地秀才便成了教书先生。
字谜点戏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请文朋诗友,他总是不请自到。
一天,江西才子黄庭坚专程来到杭州拜望自己的老师。苏东坡见到了门生,十分高兴,邀他同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还带了梨园弟子和琴师鼓手。游船离岸,苏学士捋须笑曰:“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来白吃一顿,今天他捞不到半点油水了吧,哈哈!”
谁知话音刚落,躲在船仓底下的佛印双手一推,爬了出来,嬉笑着说:“我这不是帮你陪客来了么?”苏东坡师徒二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三人在画舫中喝了一会儿,开始点戏。
生性诙谐的苏东坡捋须一笑:“我先来点!”于是取来笔砚写了一个“刽”字。
黄庭坚接过老师的笔写了“乔木”二字。
佛印放下筷子,又点了一折,但也未直言,只写了“满江红”三字。
原来,他们分别点的戏是:《单刀会》、《断桥》、《火烧赤壁》。
戏猜双关语
一天,苏东坡与佛印在黄州城江边饮酒赏景。见长江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像千万颗珍珠撒在水面上,十分喜人。两人一边饮酒,一边作诗,苏东坡乘着酒兴,想和佛印开个玩笑。
于是,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条正在江岸上啃骨头的野狗对佛印说:“请高僧说一句五个字的双关语。”佛印开始不觉,他细想了一下,知道老朋友在拿他开心,于是从诗稿中拿出一张苏东坡写的诗笺来,扔进了东流的江水里笑呵呵地说:“也请施主您猜一句五个字的双关语。”
这时,两人都心领神会,不约而同地大笑起来。原来苏东坡指处: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扔诗笺:水漂东坡诗(尸)。
最早的画谜
莫高窟内有一幅壁画《宝雨经变》。画面的上方有一段云彩,云中伸出一双巨手,一手擎太阳,一手擎月亮。其含义令人费解。
后来,敦煌学专家史苇湘先生解开了疑团。原来这是一个“兆”字,它是女皇武则天给自己取的“御名”,意为“日月当空”。
也许,这是迄今能看见的最早的画谜了。
汤显祖解谜
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自幼好学,少年时代便能应对如流。由于他博览诗词与乐府歌行,涉猎经史百家,21岁就考取了江西乡试的第8名举人。
一年重阳节,这位才子去拜谢考官张岳,应邀同往新建县登游西山云峰寺。那位考官见文质彬彬的汤显祖,灵机一动,捋须笑曰:“汤才子,本官今日饶有雅兴,想要再考考你!”接着,他摇着头说了起来:
“半边大,半边小,半边跑,半边跳;半边奔驰疆场上,半边偷偷把人咬。”
文思敏捷的汤显祖,略作沉思,从禅房中向住持和尚借来爱国诗人屈原的名篇,指指封面说:“老师,字谜便在其中。”原来他指的名篇是屈原的《离骚》,明显是“骚”字了。
张岳注目一看,抚掌大赞:“真不愧是才子!名不虚传啊!”
韩信破谜受书
韩信贫贱时,好多人都瞧不起他。有一天,他在城楼下向一位老人讨教进取之术。老人拿出一捆竹简来送他。韩信问:“不知是部什么书?”
老人说:“九丘、八索,除却两头。”
韩信想,三坟五典、九丘八索,都是传说中的古籍,读这等老掉牙的东西顶何用?正待推辞时,突然省悟到,“九丘八索”除却两头之后,其实是个“兵”字,赶紧翻开来看,果然是一部当时严禁民间收藏的《孙子兵法》,忙拜谢老人,恭敬受书,回家后发奋攻读,终于成为一代将星。
漏字书信救人命
清朝咸丰皇帝驾崩热河后,懿贵妃和恭亲王密谋发动政变,将掌握朝政的肃顺等人一网打尽。有个侍卫正在行宫,得了点风声,想要通知他一个在肃顺幕中掌管文牍的亲戚赶快逃走,又怕被人识破,便写了一封只谈家常的书信,信里回忆起当年两人同窗攻读形影相随的时候,故意漏掉“形影”二字,结果便成了“相随”字样。
那位亲戚接到信后,先只当是写信人疏忽漏字,再顺势按格式漏掉字框对照,乃“藏形匿影”,因而得知朝政将有大变,对方嘱其马上溜走。于是找个借口向肃顺告假,躲过了一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大祸。
出谜猜特产
罗枫任湖州知府,特邀祝枝山、沈石田和王雅宜同往住所游玩。饯别时,送给每人一个精美的木匣,道是本地特产,聊表心意。祝枝山笑道:“湖州土特产甚多,不知老兄用什么东西打发我们?”
罗枫笑答:“你不妨猜猜。”遂云:
生根出处在湖州,搬来住在竹山头。
乌龙潭里汲汁水,白沙滩上去闲游。
沈石田说:“我知道了。”即云:
身无一尺志天高,额不簪缨只带毫。
若遇桃花三级浪,定向龙门走一遭。
王雅宜道“原来是它。”亦云:
少年白发老来黑,有事秃头闲戴巾。
凭你先生管得紧,管得头来不管身。
祝枝山打开木匣,果然是两支毛笔。
异曲同工的谜语
宋代词人李清照,18芳龄与太学生赵明诚花烛成婚,结为伉俪。新婚蜜月,这对诗词鸳鸯茶余饭后常于花前以文取戏,或坐在月下猜谜、制谜为乐。常常是才女难倒新郎,乐得李清照掩嘴密笑,赵明诚则抓耳挠腮,不胜狼狈。
一天,夫妻二人又来到后花园赏兰,赵明诚想扳回一局,于是巧制一谜,摇头晃脑地吟道:
我有一物生得巧,半边鳞甲半边毛。
半边离水难活命,半边入水命难保!
新郎自以为这下定能难倒娇妻,没料天资聪慧的李清照嫣然一笑,说:“郎智,且听奴家以谜猜谜。”随即也开口吟道:
我有一物分两旁,一旁好吃一旁香。
一旁泰山去吃草,一旁黄河把身藏。
赵明诚一听,连忙抚掌:“你我异曲同工,妙哉,妙哉!”原来他们的谜底同是“鲜”字。
泡去哉
祝枝山有一女佣,名唤梅香,她日常服侍主人左右,招待客人,耳濡目染,也成了一个猜谜对诗的能手,时常和主人以谜语对答,非常默契,深得祝枝山的喜欢。
一天,唐伯虎来访,祝枝山说声:“梅香,来,泡茶!”梅香即应声道:“晓得,泡去哉!”少顷,梅香就端上两杯茶来,却都放在祝枝山面前,听主人发落。唐伯虎有点不解,心想,这又是要用谜来难我了。
果然,祝枝山笑着说:“刚才我与梅香的对话,是一则谜语,要求打七言诗一句,打得中方能饮茶。”
唐伯虎笑着边想边自语:“梅香,定与春有关,茶乃草、木、人……”他一下记起宋代张试的《春日偶成》中有句“春到人间草木知”,梅香答“晓得”,正是“知”字。于是他大声把这句诗念了出来。
祝枝山笑说:“猜得对,猜得捷,请用茶。“
唐伯虎接过茶来,忽然又若有所思地说:“这个谜很精彩,可谓字字相扣。可惜你喊的是‘泡茶’,这个‘泡’字是多余的了!”
祝枝山哈哈大笑道:“君不闻梅香又说了声‘泡去哉’吗?”
客人笑得几乎把刚饮进口的茶都喷出来,大呼:“妙!妙!”
才女解谜
明朝有位高逸不羁、风流冠时的才子瞿佑,幼有盛才,文思敏捷,许多名人雅士都想招其为婿,但他皆不中意。
一年元宵灯节,他在热闹的街市上,见一春风满面的年少女子,十分窈窕妩媚,心想这妙龄佳丽虽无美女的纤腰,花卉姿色,却委实楚楚动人。
那俏巧丫环见大名鼎鼎的瞿才子对本家小姐脉脉含情,回到家便如实禀报了老爷。主人一听,忙派人送去请帖,邀瞿佑来家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