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乃大悟,立即请道衍进府,替他筹划起兵之事。
四年以后,朱棣果真当上了皇帝,道衍也因此功还俗,恢复本姓姚氏,赐名广孝,授官太子少傅。知道内情的人说:“一顶白帽换来一个少傅,便宜!”
恰好成一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经常和他的好友王吉甫在一起谈诗论文,猜谜为戏。
一日晚,王安石睡不着,做成一谜。第二天,王吉甫来看他。王安石对他说:“昨夜失眠,做了一谜:‘左七右七,横山倒出’,请猜一字。”
王吉甫略一思索,就猜中了。但不直接说出谜底,用谜语形式回答道:“我也请你猜个谜:‘身比天高,春少一日,你猜我猜,恰成一对。’”
王安石听了,呵呵大笑说:“你真聪明,不但被你猜中了,而且还给我出了一谜。”
原来王安石的谜是“妇”(婦)字,王吉甫的谜是“夫”字。恰好成“夫妇”一对。
楚项羽保树解字谜
项羽在民间被称作西楚霸王,他是秦末抗秦起义军的领袖。项羽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文才也不低于武力。幼时居住山区,对树木非常珍惜。他效法古人之说“保之如赤子,仰之如慈母,爱之如自身”,对树木倍加保护。
项羽幼时在他的家乡下相(今安徽宿迁西南)村,家家庭院之内都栽不同的树。这年秋,他走过一家院子门前,闻到一股股清香之气,原来这家院子里栽了一棵桂树。却见一位老人手持一把斧子,蹲在树旁,脸色阴沉。项羽正要上前搭话,那老人突然起身,抡起斧子向桂树砍去。项羽急忙走上前去拦住老人。
“老伯,这树遮荫开花,为何用斧砍哪?”老人说:“昨日一位巫师看过,他说,方方院中,有棵树,是为‘困’字。我想人被困院中,岂不是厄运当头吗?砍去它,或许能吉星高照。”
项羽听罢,请老人先把斧子放下,坐在一旁。他对老人说:“老伯,方块中一个‘木’字,是困字,这与人何干。若将树砍去,方方院落中,别无他物,人来人往,那岂不成了‘囚’字?可就更不吉利了。”
老人听罢,放弃了砍树的念头。
嘉靖皇帝访贤遇唐伦
一日,明朝的嘉靖皇帝化装易服,外出访贤。他来到金陵梅春园酒楼,见几位俊逸书生正在举杯行令,便凑上前去,笑道:“为助诸位才子的酒兴,鄙人献诗一首,敬请试猜。”说罢,这位化装成教书先生模样的当代皇帝,便摇头晃脑吟哦道:
岭上青松如虎啸,河边柳丝似雨飘;
池内荷花齐作揖,园中牡丹把头摇。
吟罢,眯眼而笑,不停地摇着手中那把画有乾坤太极图的折扇。
书生中有位叫唐伦的秀才连称好诗,他向店老板要来文房四宝,挥毫写了“长河一掀起波涛”7个字,然后拱手笑曰:“先生隐语,蕴在其中。”
嘉靖皇帝俯身一看,抚掌称妙。回到朝廷之后,立即宣见了这个才思敏捷的俊逸书生,并授予官职。
原来,二人同赋的都是“风”。
汪龙后堂破谜
南宋时,安徽新安有个叫汪龙的人,擅长猜谜语。恰巧,新任郡守也擅长此道,于是结为好友,经常相互出题比试。
一天,汪龙去衙门拜访郡守,恰逢郡守坐在后堂断案。看见汪龙进来,便笑道:“你来得正巧,猜猜本官手里所攥何物?”汪龙说:“请老爷随指一物,以为提示。”郡守略作思索,便向堂前一指—一个俏丽的年轻女子披麻戴孝,跪在阶下。
汪龙一看,便说:“麻雀。”
郡守乐了,说:“活的还是死的?”
汪龙道:“生死都在老爷掌握之中。”
事后有人请教汪龙是怎样猜中的。汪龙说:“年少佳人,雀也;她又服孝,正对应一麻字。”
郡守审视那女子是被人诬告后,便将她释放了。
赋诗吃宴
明朝江南才子唐伯虎,一日正在与文征明同桌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他一进客厅便笑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朝我有口福,不请自来了。”说罢,便一屁股坐下来,喝酒吃肉。
唐伯虎对文征明眨了眨眼,然后对正在大吃大喝的祝枝山说:“今日之饮先定个规矩,各人须先吟诗谜一首,否则不准端杯下筷,沾酒挟肉!”说罢,先自吟四句:
菜儿香,酒儿清,不唤自来是此君。
不识人嫌生处恶,撞来筵上敢蝇蝇。
文征明接口而赋道:
夜已深,睡意浓,不唤自来是此君,
吃人嘴脸生来惯,枵腹贪图一饱充。
祝枝山见二位诗友含沙射影地揶揄自己,故意佯装不懂,也巧和一首,曰:
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吝盘中食。
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丝)?
原来三位江南才子各赋的诗,均各射一物,分别是“苍蝇”、“蚊子”、“蚕”。
贵在一个字
曹雪芹在北京香山居住的时候,有位很要好的朋友叫鄂比。两人经常在一起饮酒论诗。曹雪芹写的《石头记》稿,鄂比常常是第一个读者。有一次,鄂比来看望曹雪芹,正逢曹雪芹写完《石头记》中的一回。鄂比拿来细读后,感叹道;“吾兄之作,不但以生花妙笔,传达出悲凉之雾,遍布华林,又描绘出灵秀之气,钟于心窍。”
曹雪芹说:“知我之言,世上有几?”
鄂比又呷了一口酒说:“老兄笔下男女如此生动灵秀,乃贵在一个字。”但没有直接说出,便在纸上写道:
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
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伊多。
曹雪芹看了说:“此乃唐人吴融之七绝一首,其实自《国风》以来,诗词歌赋,千首万阕也都离不开这个‘情’字。”
“进士第”改成“进去剃”
苏州的阿三开了个剃头店,正式营业这天,阿三找到祝枝山,请他给剃头店写一块匾挂在门前。祝枝山想借此机会逗逗乡里的臭乡绅。
于是,他给阿三的剃头店写的匾是“进士第”,字写得潦草,那个“第”字又像“弟”。果然有个乡绅,大为恼火:“穷小子竟敢写上读书人专用的进士第!这还了得!”便告到县衙门。
当差役还没来的时候,祝枝山在匾上加了四笔,把“进士第”改成“进去剃”。
差役不问青红皂白,把匾摘下来,抬到县衙的大堂,知县一看那匾上明明写的是“进去剃”,合情合理,把乡绅痛骂了一顿,又命差役把匾赶快送回去。
以谜联谜
这天,苏东坡约黄山谷、佛印来家小聚,苏小妹见他们谈得热闹,便也走上前来,佛印说:“小妹今天将何以见教?”
小妹说:“吟诗我比不上哥哥,写字我比不了黄公,念佛我比不了老僧,何敢言教?今天我们来猜谜好吗?”
他三人都说好!
小妹说:“今天猜谜,与往日不同,叫作以谜联谜。我先出一七言句的字谜,谁若猜中,先不要说出,要接着说一句七言的字谜。这个字应与前一个谜底相关联。第三个人同样联一句七言的字谜,第四人若猜中了前三字,则用一个哑谜的动作作第四个字的谜面,四个字连起来是一句成语,这句成语,又恰好与我们现时的情景相似。谁猜不中或联不上,就挨罚。”说完,她便先吟道:
“月伴三星月如镰。”
苏东坡猜中了,便接着吟道;
“日映召陵如火燃。”
黄山谷一听,了解了前两字的意思,便抢着说:
“曹丕一去不复返。”
佛印必须把前三个字都猜到,才能联第四个字的哑谜动作。他默念片刻,便把黄山谷的帽子取过来放到自己的头上一顶,又用手指了一下天空。
三个人一看和尚的样子,便齐声大笑起来。
原来这四个谜底连起来是:心照不宣。
佛印的哑谜“宣”字,就是:
“帽子一顶戴一天。”
消灾得福
有个叫吴殿邦的人,既善绘画,又写得一手好字,且善猜谜。有一家人家造了一个庭院,很想请吴殿邦写一个“福”字,即使送大笔润金也是情愿的。但吴殿邦就是不肯写,弄得庭院主人闷闷不乐。他有一亲戚得知此事,便说:“这有何难,我有一个办法,包你得到这个‘福’字。”
这年元宵节将近,只见遍街贴着广告,说某地新居落成,举行盛大谜会,欢迎各高手猜射。吴殿邦得知此事,不禁谜兴大发,便趁着月色前去猜谜。当他步入后堂的时候,只见设有一桌丰盛的宴席,堂中壁上有一个“灾”字,另外放有若干银两和大红京版笺一张,旁写一行小字:“打两句俗语。”吴殿邦略作思索,便欣然入席,吃罢,将银两揣人怀中,又将那个“灾”字撕毁,最后提笔在大红京版上写了一个很大的“福”字。掷笔一笑,欣然而归。
原来,这次谜会就是那位亲戚所布置,那两句俗语的哑谜是:“得人钱财,与人消灾”;“食人酒肉,赠人做福。”
秀才破谜帮助缉凶
元末,有个外乡人去浙东访友,背负行囊,独自行于山径间,恰遇一恶少。那恶少认定此人囊中有钱,便上前攀谈,趁其不备,拔出匕首将其刺死。
恶少马上解开行囊,发现里面是一条破被子,两件旧衣服,不由懊悔,遂用匕首在地上写道:“的,的,的。孰令尔破被似钞角?问吾何处住,五色云中住。问吾是何姓,杓子少个柄。尔也错,吾也错。不如归去,的,的,的。”
案发后,只有死尸,不见凶器,这首自鸣得意的歪诗便成了唯一的线索。可惜办案官员不解诗中隐义,只好掏钱请客,向一个曾在本地元宵灯谜会上夺魁的秀才讨教。
酒足饭饱后,秀才为之解析道:“‘五色云,彩烟也,此为邻县新昌境内的山名;‘杓子少柄’,就是水盂,凶手多半姓于。”
办案的官员循此线索前往新昌侦缉,很快便抓到了凶手。
哑谜表意
清代乾隆年间,皇帝下诏要开“博学鸿辞”科考。名气很大的吴敬梓却置若罔闻,潜心于《儒林外史》的创作,许多达官贵人为了博得“爱才”的美名,几次三番地上门劝他去应考,闹得他无法写作。
起初吴敬梓托辞谢绝,后来干脆避而不见,一些地方官来后见状只得灰溜溜地走了。人们不解其意,以为吴敬梓清高。
一天,吴敬梓的好友金兆燕来访,谈笑间说起此事。吴敬梓指指门上,笑而不答。金兆燕朝门上一看,只见上面挂着八根细细的麻绳,每根绳子的上端都拴一个死臭虫,下端绑着一个小小的蚊子。金兆燕看后略一思索,恍然大悟,抚掌笑道:“吴兄不肯应考,原来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说完,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原来,吴敬梓门上的布置是一则哑谜,其含义是“八股臭(虫)文(蚊)”。
破谜得马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在街上卖马。这时,一个很年轻的秀才前来买马。
先生想考考秀才的学问如何,于是就对秀才说:“我家有几匹好马,你若能找到我家,就送给你一匹马。我家是:‘屋前一把弓,屋后满山葱,若要问我名和姓,寒峭腊月转北风。’三天后,我在家里等你。”
秀才一思考:屋前一把弓,是屋前一座桥;屋后满山葱,是竹山;寒峭腊月转北风,是姓冷。秀才三天后找到了教书先生,他站在门外喊道:“冷先生,我牵马来了!”
就这样,秀才得到了冷先生一匹好马。
康熙五台山寻父
清朝的顺治,6岁做皇帝,做了17年,突然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玄烨,就是康熙皇帝。顺治为什么年纪轻轻就退了位呢?谁也说不清。其中一种说法是他看破红尘,上五台山当和尚去了。
传说康熙皇帝有一次装成一个小官,不远千里来到五台山,再次寻找他父亲顺治。刚进山口,只见一个身穿黄袈裟,手持金钵的中年和尚迎面走来。到了康熙面前,向康熙道:“你来此地,有何贵干?”
康熙说:“不瞒师父,我是来找父亲顺治的。”
康熙就问他的姓名,他回答说:“出家人并无姓名,只取法名,你叫我八叉和尚好了。”说毕中年和尚就下山了。
康熙在山上到处寻找父亲,总是找不着,只好回京禀报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一听,就说:“那中年和尚就是你父亲!
八叉和尚怎么会是康熙的父亲呢?太皇太后解释说:“他不是叫八叉和尚吗?你看这‘八’和‘乂’合起来不是一个‘父’字吗?”
康熙一听恍然大悟。
水边猛虎
唐伯虎与祝枝山两人经常往来,两人到了一起不是吟诗作画,就是下棋联对。这一天,祝枝山与唐伯虎一起欣赏唐伯虎刚刚画出的一幅画:溪水泉边,一只斑斓猛虎,懒洋洋在小憩。此画意境深远,神态毕现,实为一件艺术佳作。祝枝山看了,不禁暗暗赞叹:“唐寅兄的笔法更加老道了,小弟实在佩服。不过,你这幅画里隐藏着一个字谜,你能猜得到吗?”
唐伯虎细细打量着画面,无意中看到自己的落款“唐寅”二字,不禁恍然大悟,说:“我猜到了!是‘演’字。”祝枝山连连点头。
原来,虎者,寅也。水边猛虎,暗含“演”字。
陶渊明解谜慰少女
陶渊明辞了彭泽县令,回到家乡过上悠闲的田园生活。
这一日,陶渊明到河边闲游,见一少女坐在河边掩面泣不成声。陶渊明赶忙上前,问她为何如此伤心。少女哭泣着说:“日前家父请了一个算命的巫士,说是我已到出嫁年龄,算算我的命是好是坏。那个巫士写给父亲四句话:
风流女,河边站,杨柳身子桃花面。
算命打卦她没子,儿子生时娘不见。
说罢少女又呜咽地哭着说:“先生您听,我的命好苦噢!”
陶渊明笑着对少女说:“不要哭了,快别哭啦!那算卦的先生说的是一个谜,是他对你貌美的赞语。他把你比作一朵花,你猜得着吗?”
少女深思了片刻:“先生,他说的是荷花吗?”陶渊明拍手大笑:“对啦,快回家告诉你父亲去吧!”
猜谜进城
有个教书先生教了两个得意门生。一个叫邢云,一个叫辛清。有一次,先生要进城去参加一个诗会,他想带一个学生跟他同去,一来可以随身照顾,二来也可让学生开开眼界,长长见识。他便把两个学生叫来,在纸上写了“剥去画皮”四个字,让他们猜一字,谁猜对了就让谁同行进城。
邢云思索一阵后,说:“这是‘旱天雷’。”
辛清接着说:“我看这是‘没心思’。”
先生听了已知他俩都猜出是“田”字。捻着胡须大笑,然后拍着两个学生肩膀说:“你俩都是我的得意弟子,你们俩都和我一起去会我的诗友吧!”
娥眉不让须眉
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兄弟及族中子侄70多人皆能文。他有个三妹叫令娴,文才出众,世称刘三娘。刘孝绰罢官归家,在门上题词云:“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令娴续云:“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为世所传。
有一天,令娴的大姐夫王叔英,二姐夫张嵊来看望刘孝绰。几个人在一起饮酒。两个姐夫知三妹有才,二姐夫张嵊便出了一谜让令娴猜。谜道:
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
三个小子来捉猪,吓得猪儿乱撞撞。
刘令娴嫣然一笑说:“二姐夫休想难倒我,这是算盘,对吗?”张嵊点头称是。接着刘令娴便出一字谜让张嵊猜:
砍去左边是树,砍去右边是树,
砍去中间是树,只有不砍不是树。
二姐夫猜了半天也没猜出来。刘孝绰在旁边说:“小妹说的乃是‘彬’字。想不到一个字谜把姐夫难倒,真乃‘娥眉不让须眉’也!”
岂有此理
从前,有位书生整天埋头读书,他穷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几次应试名落孙山,到处受到冷眼和挖苦。
邻居笑他一日三餐不如犬食;朋友笑他陋屋寒舍不如鸽巢;亲戚骂他一副面容丑如八怪;先生骂他一副头脑愚如蠢猪。那书生闻之一笑:“松间明月长皎洁,耳边恶语何是论!”
从此,他更是发奋学习,埋头苦读,由于他的文章骋遐想于方寸之间,化简朴为神奇之境,终于会试金殿高中,独占鳌头。
一年,新科状元衣锦还乡,邻居奉承他珍肴玉米育出的贵人;朋友赞他是出自金屋的凤凰;亲戚夸他生就大富大贵的福相;先生说他当初已是才华闪烁的俊彦。
新状元听得恶心,挥毫写下四句话。拂袖而去,云:
豆在山脚下,月亮半天挂。
打柴不见木,王里是一家。
原来四句话暗射“岂有此理”,四个马屁精面面相觑,自讨没趣地溜走了。
八月廿三约见白居易
一天,唐朝文学家顾况正在书房批阅文卷,家僮送进一册诗稿。他见封面上署名“太原白居易”五字,自笑道:“如今长安米贵,居之本就不易,何况白居?”说罢伏案览卷,读着读着,感觉清新淡雅,春风扑面,不由得喜笑颜开。
当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一首时,拍案称妙,连声赞叹:“倘胸中无秀气,腹内欠才识,岂能写出如此神采盈溢,妙语惊人的佳作?有如此才华,居天下亦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