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汉听后,恍然大悟,摊开双手看了看,说:“啊!我明白了!”于是高兴地跑回家去了。
商人叫卖字谜画
清朝乾隆年间,小商人周南观在街头叫卖,一个大画家亲笔绘的三副水墨丹青,每幅画为一个字谜,有识货者,解出画中字,即以画相赠。
第一幅画:上面是一轮扁日挂中天,下面是一只白兔跳出山,周围是飞禽走兽皆不见,更无庄园和田川。
第二幅画:两根高竹遮住天,一座监狱藏下边。凄凄凉凉隔人世,阴阴森森不见天。
第三幅画:左边柱上拴头牛,右边一人正发愁,衣衫褴褛不遮体,站在那里卖老牛。
原来这三幅画,分别是“昴(mao)”、“篮”、“犊”三个字。
赵妻看懂无字家书
从前,有个名叫赵尚的人在外谋生。一天,他托同乡李虎给妻子带了一笔银子和一封家书。信纸上只画了一棵树,树上有八只八哥和四只斑鸠,却没有一个字。李虎觉得信上没有写啥,便生出一邪念:这些银子,我干脆扣下一半,不是一笔意外之财吗!
李虎见了赵尚妻子,说:“赵老弟托我带给你的银子和一封信,请过目。”
赵妻看信后不觉一怔,指着信上的大树说:“我说李大哥,这是有数(树)的钱啊,为人可要老实,信上明明说是捎银100两,怎么是50两?”
李虎急忙辩解:“哪有这等事?”于是,赵妻指着信说:“八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四只斑鸠是四九(鸠)三十六。正好说明带100两银子。”
李虎哑口无言了,只得乖乖地交出银两,难为情地溜走了。
中医师门首挂谜联
有位中药医师,文思敏捷,且富有幽默感。他在诊所开诊之日,自撰楹联一副悬挂于门首,联云:
上联:九死一生救阿斗,
下联:昭君出塞落异乡。
横批:立起沉疴。
众人看了这副楹联均不解其意。
原来这是一副谜联。联中“九死一生”、“阿斗”、“昭君出塞”、“异乡”各暗射一中药名,分别是:独活,使君子,王不留行,生地。横批“立起沉疴”暗指汉代一古人名:霍去病。
“田”字为大
在通往京城的大道上走来三个人,一个是种田人杜老爹,一个是商人,一个是县官。快到中午时,三人走到一个小镇,又饿又累,便来到一户人家门口。这户人家里只有一位老婆婆。他们三人都向老婆婆要些吃食。可是老婆婆家的锅里只有一碗饭。老婆婆很为难,便对他们三人说:“你们三人谁说得有道理,这碗饭就给谁吃。”
县官说:“本官为大,这碗饭归本官吃。”
商人说:“你说你为大,要说出个一、二、三来!”
县官说:“就说父母官的‘官’字吧,‘评’是非靠这个字;‘断’曲直靠这个字;读书上学为这个字;排上下看这个字。要是没有我这个‘官’字,贵贱大小都分不清楚,本官为大!”
商人说:“我说个金银财宝的‘金’字,吃,离不开这个字;穿,离不开这个字,当官的为这个字,敬我图的这个字。做官有个屁意思,我为大!”
杜老爹说:“我说个种田的‘田’字,木头支起来是个‘果’;青草盖着是个‘苗’字;木支草盖是个‘菓(guo)’字;无木无草也是个‘田’字。要是没有我这个“田”字,当官的、发财的都得饿死,所以我为大!”
老婆婆听杜老爹说的有道理,把这碗饭给杜老爹吃了。
两位三国迷
有一个厨师,开口闭口都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大家都叫他三国迷。
有一天,他被请到一人家烹调家宴,他到厨房一看,便摇起头来,说:“你这里的《三国》都乱套了,这出戏我可演不了!”
主人莫名其妙,厨房里怎么有《三国》呢?厨师摊开双手说:“你这里是:刘备求计问孔明,徐庶无奈进曹营,赵云难勒白龙马,孙权上阵乱点兵。”
没料这家主人也是《三国》迷,而且颇爱谜语,一听就明白了,说:“你是说我这厨房里缺四样东西,这些我找诸葛亮来都给你办到了:“料就甲子有东风,舌战群儒显神通,天水关前收伯约,点来五虎立大功。”
厨师一听,满心高兴,想不到在这里竟找到一个知音,所以等主人把蒜(算)、盐(言)、姜(伯约乃姜维的字)、酱(将)都置备齐全之后,他便给主人家做了一餐形、色、香、味俱佳的美宴。
猜谜进门
明代文人张幼于,喜欢卖弄文字。他家颇富有,吃饭时常有穷朋友来吃白食。张幼于有些厌烦,但不好公开拒绝朋友进门,就故意写了几句讽刺的话贴于门上,说是谜语,注明猜中才许进门。这则谜写的是:
老不老,小不小,
羞不羞,好不好。
意在讽刺那些吃白食的穷朋友不老不小的,毫无羞耻。
谜在门上贴了几天,都没人能猜中。后来,有个叫王百谷的看出了门道,前来猜谜说:
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不小,
闭了门儿独自吞—羞不羞,
开了门儿大家吃—好不好。
王百谷既回答了谜面中提出的问题,又含蓄地批评了主人“闭了门儿独自吞”的做法。张幼于听后,被逗得哈哈大笑,于是便揭下谜条,把王百谷请进了门。
茶棚结识谜友
有个以打柴为生的小伙子,一天进城卖柴,回来的路上口渴难忍,走进一个茶棚喝茶,要付茶钱时,卖茶的老板娘见这个小伙子长得很机灵,便想试试他的才智,对小伙子说:
“我这茶棚有个规矩,喝完茶,要先猜出我的谜语,猜对了,不要钱,猜不对才要钱。”
小伙子一听,心想,这倒很有趣,我在村里常和大婶姐妹猜谜玩,还能难住吗?便说:“请大嫂讲来。”老板娘说:
大姐用针不用线,二姐用线不用针,
三姐点灯不干活,四姐干活不点灯。
小伙子听了,说:“不是四种小动物吗!大姐是蜂子,二姐是蜘蛛,三姐是萤火虫,四姐嘛,是纺织娘。”道出谜底后又说:“我们村里也有个规矩,猜了谜,还得回敬一谜,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也说个谜请大嫂猜:
大哥一声叫,二哥吓一跳,
三哥拿刀砍,四哥点灯照。”
老板娘哈哈大笑,说:“今天我这敲锣的算遇上打鼓的了,想不到你也是猜谜行家里手,你的谜不也是四种小动物吗!那大哥是蝉,二哥是蚂蚱,三哥是螳螂,四哥是萤火虫,不过是个公的罢了。”
说完,二人大笑不止,于是两人结为谜友,小伙子每次卖柴路过,都要和老板娘对一阵谜,喝足茶,然后才回家。
呆老板接货
某城里有一家杂货店,店老板呆头呆脑,不善经商,老板娘却是有名的“生意猴子”,店里店外全靠她一手操持。
有一天,来了货船,老板娘太忙,便让老板去接货。老板来到河边,见码头边停着一条大货船,便前去问货主:“船上装的什么?”
货主回答:“习习清风。”
老板又问:“哪里来?”
货主答:“摇得来。”
老板又问:“客人贵姓?”
货主说:“姓‘够不着’。”
老板越听越听不懂,窝着一肚子气,回到家把经过讲给老板娘听。老板娘听罢,哈哈大笑,说:“你连生意隐语都听不懂,这‘习习清风,摇得来,够不着’,不正是我们店要进的货‘扇子’吗?”
瓜农难住秀才
从前有个狂傲的秀才,一天,他从财主家喝酒回来,路过瓜地,对瓜农说:“我口渴难熬,买个大西瓜解解渴!”说着掏出几枚铜板。
瓜农双手推回他的钱,说:“你不是自称‘才子’吗?我吟一诗谜你猜猜,猜不中就别想吃瓜!”说罢吟道:
大哥上山滑溜溜,二哥下山滚绣球;
三哥磕头梆梆响,四妹洗脸不梳头。
那平日傲气十足的秀才,这回却支支吾吾像个哑巴。眼巴巴地望着大西瓜,灰溜溜地走了。
原来瓜农所吟之物为“蛇、刺猬、啄木鸟、猫”。
买东西算账以谜对谜
一位大师傅去杂货铺买东西,掌柜问他买啥。大师傅说:“买点‘沉底消,水上漂,咧着嘴,弯着腰。’一共四样。”
掌柜又问:“买多少?”
大师傅说:“一两半,二两半,三两五钱,八两半。每样都要这些。”
掌柜便将这四样东西如数给他称了包好。
大师傅问:“多少钱?”
掌柜说:“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加八,八加七,加九加十加十一。”
大师傅如数付了钱,拿起四样东西就回去了。原来这四样东西是盐,油,花椒,豆芽。每样1斤(过去以16两为1斤),共付1元钱(100个铜板为1元)。
要钱不要脸
从前,有个艺人和一位秀才打赌,艺人说:“现在有些人是钱串子脑袋,为了捞钱,连自己的脸都不要了。”
秀才听后连连摇头,说:“我不信。男子汉大丈夫,岂有为了几文钱,不要脸乎?”
艺人说:“你不信,咱打赌,我的话,若应验了,你输什么?”
秀才伸手从荷包拿出一锭银子说:“我输了,这一锭银子归你。”
艺人找张纸,画了一个脸谱,并和一锭银子挂在临街的墙上,旁边写一行大字:“墙上两物,各打一俗语,有猜中者,赠银子一锭。”
谜一挂出,招惹了不少围观者,互相议论纷纷。过不多时,只见当地有个无赖走到墙面前,伸手摘下那一锭银子,扭头就走。秀才见状忙上前拦住问道:“你为何一言不发,平白无故把银子拿走?”
艺人笑着说:“这钱应该归他,因为他猜中了。”
秀才不解其意,问道“何以见得?”
艺人说:“因为他只拿银子,不要脸谱,说明他是要钱不要脸的人。”
秀才呆了,自言自语道:“世上也真有这种要钱不要脸的人啊!”
一颗瓜子是赠品
明末清初,北京谜会盛行。有位谜家安耐时先生,常常在夏日晚饭之后,在门前饮茶乘凉,并在门外挂一盏纸灯,把自己新制的灯谜附于其上,自己坐在小凳上,挥扇品茗,以待知音。
有一次,他悬出一条谜面是“孤单”二字,没写谜目,只标明“即物赠”三字,吸引了不少行人。一些灯谜爱好者也形成习惯,每每晚饭之后,总要到安老门前猜猜谜语,可是这一回却被难住了。
过了一个时辰,有一人打此经过,看了看谜面,又向周围看了看,目光落在谜主桌上的盘子,随即蹲下,指了指盘子里的东西,又向谜主伸了一个指头,谜主点头微笑,即从盘子里取出一颗瓜子送给了猜谜人。
原来“孤”即“瓜子”,“单”乃“一颗”。这赠品虽微,而意趣无穷。
古墓狐精
南宋时,河南有个叫刘三客的富家公子带着一批仆人去四川做生意。居住处山林秀粹,景色幽美,刘三客疑有神仙洞府在此,特意领着仆人们去寻访。走了十多里路,但见荒烟衰草,鸦噪风劲,路尽处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20个字:
十口尚无声,莫下土非轻。
反犬肩瓜走,哪知米畔青。
刘三客大喜,说是此乃导向仙洞的标志。有个仆人连连摇头说:“十口是古,莫下加土是墓,犭(反犬)背瓜是狐,米旁有青是精。这是‘古墓狐精’呀!”
刘三客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掉头溜走。
肥瘦为何物
从前,有对夫妇的女儿年已二八,长得俊美、秀丽,因此上门说亲求婚者天天不断。
这天,来了三个眉目清秀的小伙,一个是还俗和尚,一个是书生,一个是年轻农夫,他们同时登门求亲。
老头看了看他们,笑着说:“我只有一个女儿,不能要三个女婿,谁要娶我女儿,就看题答得对不对。”
三个求婚者争先恐后地说:“请老伯说来!”
老头嘻嘻一笑,说:“我只想问问三位贵客,天下什么东西最肥?什么东西最瘦?”
还俗和尚抢先答道:“天下肥的肥不过清油煎豆干,瘦的瘦不过干盐菜。”
书生赶紧说:“天下肥的肥不过龙袍马褂,瘦的瘦不过毛笔杆。”
老头听了哈哈大笑,还俗和尚和书生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
年轻农夫笑了笑,朝老头拱了拱手,然后说了两句。老头听了大喜,留下了他。
原来农夫说:“天下肥的肥不过春雨,瘦的瘦不过霜寒。”
取经路上猜谜语
传说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一日来到一家旅店,店主迎上来让师徒四人进店。唐僧合掌问道:“阿弥陀佛,请问店主尊姓?”店主微微一笑道:
山中狮子牡丹花,蜂巢千子母当家,
三位一体是我姓,众卿朝拜享荣华。
八戒一听,不耐烦地嚷道:“不猜了,不猜了。”
孙悟空道:“呆子,你过来,让咱老孙也难一难他。”
孙悟空抓了抓腮帮子,一下跳到店主人跟前,说:“我用谜语来猜你的姓好吗?”
店主说:“甚好。”
悟空说:
家有儿子兄弟仨,走失一人加竖画,
一位一体紧相连,见了君主就叫它。
八戒把肚子一挺说:“我也猜着了,你俩说的是一个姓:王。”
智慧讨债
从前,绍兴乡下有个“破脚骨”(流氓),向农民阿三赊了一头猪,始终不肯付钱。他被阿三催讨不过,就提出条件来刁难。他说:“我钱是不赖的。不过,我晴天、阴天不付;雨天、雪天不付;单日不付,双日不付;日里不付,夜里不付。不是这些时日来,我才付钱。”
谁知,聪明的阿三并没有被“破脚骨”难倒,而是蛮有把握的选了一个时日去“破脚骨”家,把钱要了回来。
原来,这是一个融雪的农历除夕,即年三十—“大年夜”(恰是阴历二十九日)的白天。这天既融雪,滴雪水,又出太阳—非晴非雨;既是二十九,又是年三十—非双非单;即是大天白日,又称“大年夜”—非日非夜。所以“破脚骨”只得乖乖付钱。
药铺老板猜谜开处方
有个思想保守的老头,平素最讲男女大防、授受不亲这一套。有一年,他的姨太太得了一种病,坐卧不得,痛苦不堪。老冬烘想替她请郎中来诊断,又怕姨太太某部位暴露不雅;想报个病症请药铺里的先生开药自疗,又怕被贫嘴的家仆们当笑话传出去。想来想去,居然给他想出了两全其美的方法。
这天,他家仆人持一纸来到药铺,对老板说:“我家姨太太得了这病症,老爷说请您斟酌抓药吃,对症了,十倍付钱。”老板接过纸来,只见上面写着:“佛庙盖库房。摘顶格。”
善解谜语的老板按谜格要求,很快便扣出“痔疮”两字。于是笑而不言,开出药方,配齐药,发了一笔小财。
小拇指的意思
从前,有个叫周五的教书先生,喜欢巴结有钱的人。有一天,一家员外请他去陪客吃饭,客人问佣人:“这位先生是谁?”
佣人伸出一个小拇指头,客人点了点头。这一举动,可把周五气坏了。客人走后,周五气急败坏地指着佣人的鼻子问道:“刚才客人打听我,你伸出小拇指头是什么意思?”
佣人笑了笑,说:“我伸小拇指的意思,客人不是点头表示明白了吗?”
“他明白了什么?”周五仍不理解。
佣人道:“这个小拇指,按百家姓赵钱孙李周讲,是说你姓周;按一二三四五查,是说你大名叫五;按天地君亲师说,说你是教书先生;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讲,是说您是我东家的朋友。这有什么不妥吗?”
周五再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