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中华趣味语文(青少年版)
7514200000017

第17章 巧联妙对(1)

对联自古以来就深得人们喜爱,它工巧的形式、婉转抑扬的音韵让古今文人学者为之着魔。有的对联自古流传至今,依然被人们啧啧称道。

流传至今的对联故事有的出于正史,有的出于野史,还有的则源于传说,但是无论怎样,都同样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具体版块为“神童妙对篇”、“自勉劝谏篇”、“讽刺戏谑篇”和“名胜题联篇”,所选对联更多考虑青少年读者的阅读需求,去粗取精、披沙淘金,对于那些故事性不强和思想内容不健康的对联坚决淘汰,请读者朋友放心品读。

神童妙对篇

沈龙巧对救百姓

元代末年,有个叫莫天佑的人,乘着战乱聚众起兵,守卫无锡(今天的江苏无锡)。盐贩出身的江浙农民起义军首领张士诚,因为多次被朱元璋打败,就投降了元朝,并被封了官,但最终还是被朱元璋消灭掉了。莫天禧起初投靠张士诚,张士诚被灭掉后,他也投降了朱元璋。朱元璋认为他伤害明军太甚,就把他杀了。

莫天佑绰号“老虎”,守卫无锡的时候,杀人如麻,极为残忍。只要他上街,人们都吓得不敢出门,甚至正在街上走的人也赶紧藏起来。

这一天,有个叫沈龙的学童,背着书包上私塾,不小心与莫天佑相遇,被抓了起来。

莫天佑读书不多,却也喜欢附庸风雅。他问沈龙:“你读了几年书?会对对子吗?”

沈龙不卑不亢地说:“当然会对!”

莫天佑说:“好!你听着,人们都称我是‘至勇至刚能文能武无上将军;’,就这一句,你要是能对上来,我便赏你;对不上,我会砍掉你的小脑袋!”

小沈龙丝毫也不畏惧,从容地整一整衣服,机智地对道: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菩萨。

莫天佑肚子里的墨水实在有限,他根本听不出来这尖锐的讽刺,反倒高兴得手舞足蹈,又急忙命手下人当场赏沈龙一锭银子,据说正是因为这句话,他几个月没杀人。

沈龙的这一句话,不知道救了多少父老乡亲的性命。

纪昀对石先生

清朝《四库全书》的总纂纪昀幼年入塾,与老师石先生情同父子,嬉闹无常,常常做些出格的事。

一次,纪昀捉得家雀一只,送入墙洞饲养,然后用砖堵牢。恰巧,他的“秘密”被老师发现。那石先生摔死了家雀,又重新将洞用砖堵好,在一旁贴了一条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昀发觉,知是老师所为,便回对了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见联大怒,叫过纪昀要大动刑罚。纪昀道:“老师出对,学生应答,无错;再者,这下联以粗对细,以毛对羽,以野对家,以兽对禽,以石对砖,以先对后,以生对死,哪有一字不妥?”

石先生听了觉得句句在理,虽怒气填膺,但无懈可击,也就只好消气了。

这种对句形式叫“无情对”。如此工整的字面对应,当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娃娃戏知府

清咸丰年间,热河知府卜炎昌欺塞外无才人,便微服去热河诗社寻衅。适逢两个娃娃在家,卜炎昌呵斥他们快去找社主。一个小孩道:“今天就我俩在家,要对诗,只管赐教。”

卜炎昌无奈,出句道:

两火为炎,既然不是盐酱之盐,为何加水便淡;

一个小孩一眨巴眼,笑眯眯对道:

两土为圭,既然不是乌龟之龟,为何加卜成卦。

另一个道:

两日为昌,既然不是娼妓之娼,为何加口便唱。

两个娃娃拿卜炎昌的名字糟蹋戏弄,使他异常难堪。从此,卜炎昌再也不敢藐视热河的文人了。

村童对联戏周官

在湖南湘江橘子洲(又称水陆洲)头,有个天心阁。相传古时候有个姓周的大官来这儿游玩,看见几只鸽子落在天心阁上,便想炫耀一下射箭的本领,结果羽箭飞空,没有射中,鸽子飞了,这使周大人很恼火。

有个会拍马屁的下属说:“大人刚才没射中鸽子,是因为有人吵闹,现在,大人为什么不咏诗做联给这些人听听呢?”周大人为了挽回面子,就答应出对,谁能答上赏银十两。他以鸽子为题出道: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围在旁边的人都答不上来,这时,来了一个送茶的村童,他说,我能对上,您听着: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大家一听,齐声叫绝,周大人见无懈可击,也点头赞许,把10两银子赏给了村童。

周大人回家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夫人,夫人却说:“你真是笨蛋,‘洲不行’就是‘周不行’,笑你射箭不行呀!你被这小村童戏弄了。”

周大人听了,才如梦初醒,品出了一点酸涩的味道。从此,周大人得了个“周不行”的绰号。

小童联抒心志

陶澍(1779—1839),字子霖,号云订,安化县小淹乡人。从小勤奋好学。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后升御史。陶澍家里很穷,天资却很聪颖。

有一次,家乡有个士绅,利用水力,开了一个手工油榨坊。开榨的那天,特请秀才何其遇写一副对联,以广招徕。谁知那秀才咬文嚼字,半晌写不出来。

这时陶澍才9岁,恰在坊边草坪放牛,见状咧嘴“嗤”了一声。秀才十分恼火,责令陶澍撰联,想以此难倒他。谁知陶澍毫不胆怯,挥笔就写道:

榨响如雷,惊动满天星斗;

油光似镜,照亮万里乾坤。

书毕扬长而去。这事震动了整个乡里。那秀才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去向陶澍的父亲恭贺说:“有子如此,前程无量,将来您必享清福。”

澍父闻言答道:“像我这样穷人家,清茶淡饭,冬有树根火烤,不致冻饿,余愿足矣,还说什么清福!”

陶澍在旁,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年过年,其父令他写春联,陶澍即据此撰写道:

清茶淡饭树根火,老夫所享,余愿足矣;

修身齐家平天下,小子之务,尔其勉哉。

此联不仅文思敏捷,志趣尤其超凡。

小魏源续联斗文痞

清代文学家魏源(1382—1444),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在他11岁那年,当众揭露了一个文痞抄袭他人诗作的恶行。那文痞恼羞成怒,指着灯笼里的蜡烛用顶针法出一上联,威胁魏源说: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魏源毫不示弱地答道: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那文痞挨了骂,用拆字法又气冲冲地出一上联:

少小欺大乃谓尖;

魏源立即回敬道:

愚犬称王即是狂。

那文痞对不过他,心中暗自佩服魏源。

王勃妙对显奇才

王勃(650或649—676),唐文学家,今山西河津人,字子安。王勃6岁能文,麟德初时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存世有明人辑本《王子安集》。

王勃自幼聪慧过人,7、8岁即能诗词,有“神童”之称。

王勃的父亲王福峙在朝廷做官。有一次,一位姓朱的朋友生了儿子,王福峙带王勃同去祝贺。朱家客人想当面试试这个神童的才华,便指着门上的珠帘对王勃说:

门上挂珠帘,你说是王家帘,朱家帘;

王勃随口答道:

半夜生孩儿,我管他子时儿,亥时儿。

此联把“珠”拆成“王、朱”,“孩”拆成“子、亥”,甚妙。众人听了,赞不绝口,并建议王福峙让他参加大考。

恰逢这年京城大考,主考官见王勃是个矮小儿童,心中有些不悦,便张口说道:

蓝衫拖地,怪貌谁能认;

王勃马上答道:

紫冠冲天,奇才人不识。

主考官一惊,觉得这小孩子果然有点才学,便让他考试,后调卷一看,文章甚佳,便欣然录取。所以王勃19岁时就做了朝散郎的官。

戴叔伦巧对先生

唐代诗人戴叔伦(732—789)字幼公,金坛城西南窑村人,是唐代中期著名的诗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曾在江西做过抚州刺史,还在边疆任过边防军事长官。

戴叔伦小时候聪明好学,很得先生喜欢。

有一年的春暖花开时节,先生带学童们到附近的村镇春游。在一个叫白店的镇上,一只白色公鸡在高声啼叫。先生见了,指着这公鸡出了个句子让学童们来对:

白店白鸡啼白昼;

句子切地、切事,巧妙的是一连用了三个“白”字。这是对联用字技巧中的重字法,又称为重言法。这种对子要工整地对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他们一边走,一边琢磨,但是直到太阳西偏,谁也没有对出来。当他们走到一个叫黄村的村庄时,一条黄狗狂吠着向这几个人跑来。几个学童被吓得躲躲闪闪的时候,小小戴叔伦来了灵感,答对道:

黄村黄犬吠黄昏。

同样切地、切事,巧妙地一连用了三个“黄”字;同样以重字法来组织句子。先生听了,连连点头赞赏:“对得好!对得妙!”

五岁儿联铭大理石

相传清朝末年,广东惠阳县芦岚鲤鱼寨有一个秀才,父母相继去世,家道破落。在窘境之中,经人指点,他便到交通枢纽之地观音阁镇经商。不觉过了三年,天遂人愿,这秀才一跃成了镇上的巨富。

秀才发了家,在那“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旧时代,冷落的门庭突然热闹起来。这年春节,亲戚朋友、当地名流纷纷前来道贺。宴席间,那秀才得意地念出一句上联:

鲤鱼寨鲤鱼跃龙门,年年有鱼(余);

这上联道出之后,他苦求下联不得。良久,在场人也无一问鼎。突然,朋友中一塾师的5岁小孩说道:“大伯,让小侄试对何如?”秀才应允。这孩儿便对出下联:

观音阁观音赐祥地,岁岁福音。

孩儿余音未散,顷刻满堂喝彩。这下联庄稳非常,言简意赅,从格调、意境、含义恰与上联合璧,似出自一博古通今的老学究之手。

秀才喜不自胜,立即请善书者泼墨,并请来有名的石匠,将此联铭镌于大理石之上,立于大门两侧。

偷番茄遭戏应对

丘浚(1420—1495),字仲深,明广东琼山人。景泰进士,孝宗时为文渊阁大学士。廉洁持正,嗜好学业,熟于典故,虽晚年右目失明,但博览群书不辍,有《大学衍义补》等书传世。

一天,幼年的小丘浚在邻居家的菜园边玩耍,他眼盯园中成熟的番茄,馋得直流口水,便想进园摘几个乐乐口福。可是,看园的老头正挥锄挖树根,他只得另想办法。

聪明的丘浚动了一番脑筋,便找来一根一头带钩的树枝,悄悄地从篱笆缝里伸进去钩番茄。这情景早被老头窥得,他有意逗一逗这小顽童,于是一把抓住树枝,隔着篱笆道:“这不是丘大才子吗?我出句上联要你对,若能对出,管你进园吃个够;要不然嘛……”丘浚听罢,挤眉弄眼地讨上联。老头出联,道:

猴孙子,拿棍子,伸进篱子钩茄子;

乍一看来,这出句全是口头俚语。“猴孙子”是海南责怪小孩子的惯言,没啥深意。但细思一下,对来也不大容易,寥寥13个字,便把丘浚眼下的行动全概括出来了,且每个名词均以“子”字作尾,别具一格。

丘浚听后,瞧瞧老头,眉头一皱,对句便脱口而出,竟与出句风格一致,相映成趣:

伯爹头,扛锄头,走到田头挖树头。

“好!好!”老头听了拍手称赞,便打开园门,让丘浚吃了个一饱方休。

陈起宗三对塾师

陈起宗(生卒不详),字兴祖,宋代人。官至徽猷阁学士知并州府,少年入庠,工诗,精通周礼。

有一年,秋闱将始。少年陈起宗欲报名应试,一向十分关心他的塾师帮他做了许多考前准备工作。一天,塾师对起宗道:“吾出三联,你若能敏捷工对,闱场则稳操胜券矣。”陈起宗爽朗应允。塾师先出句:

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

陈眉宇稍动,一联构成,对道:

春山如画,鸟飞锦怅围中。

塾师又拈上联:

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

陈起宗眼望壁上的《丹青松月》画,对出下联:

枯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塾师喜上眉梢。忽见郊外一人乘马行于江岸,沙土飞扬,复拟上句:

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

陈起宗放眼江中,见一艄公正摇橹追逐鱼群,不觉情发,随口对道:

橹梢拔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塾师一连出了三句,陈起宗机警敏对,妙语连珠。塾师心悦诚服,不禁说道:“秋闱夺魁有望矣。”

事情果然不出所料,陈起宗不负师望,凭三篇丽文一首诗,名列榜首。

解缙金莲对玉笋

明代初年江西吉水人解缙(生卒年不详),字大绅,洪武年间进士。永乐年间任翰林学士,曾主持纂修《永乐大典》。是明代著名才子,少年时代就有“神童”的称誉。

解缙7岁时候,有一次随父亲出游。父子二人来到一个集镇上,迎着微微细雨,踏着湿漉漉的石板路,边走边聊。

父亲无意间一抬头,看见一个年轻女子在临街的楼窗户口吹箫,他灵机一动,就以此为题吟道:

仙子吹箫,枯竹节边生玉笋;

“枯竹”当然不会生笋。“吹箫”是叙事,“枯竹”与“玉笋”是对姑娘所吹的箫和她的手指的形容、描绘。

小解缙恰巧看见迎面走过来一个打着雨伞的姑娘,便以此为题对道:

佳人张伞,新荷叶底露金莲。

同样,“新荷”也不会长出莲来。这里,他是以“新荷”比喻那把张开的伞,以“金莲’’比喻打伞姑娘的小脚。

“竹”与“荷”、“玉”与“金”、“笋”与“莲”的对仗,都堪称工整而且巧妙。

小田汉对语惊人

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田汉(1898—1968),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创作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并写有大量诗歌、歌词,其中由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传遍全国,后来被采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田汉少年时,聪明好学,尤其喜欢诗歌和对联。

他家住在长沙果园一带,正位于果园河与麻林河的汇合处,人称“双江口”。有一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一个文人,要在双江口附近的一座桥头写副对联。但是,当他写出上联后,却再也想不出下联了。原来,他写的这个上联是:

二河两岸双江口;

句子中含有三个数字“二”、“两”、“双”,巧的是意思都一样,并且与地方极为切合。就这样,这个上联写出后,很长时间没有人能对出下联来。

当年只有10多岁的小田汉知道了这件事,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提了一枝笔,跑到桥头,在另一边写出了下联:

独马单人一杆枪。

句子中同样含有三个数字:“独”、“单”、“一”。意思也一样,并且与当时的社会也极为切合。

当往来的行人看到这完整的一副对联时,无不点头称赞,很快就成为佳话流传开来。

巡抚访神童

明代嘉靖十六年,新任的湖广巡抚顾磷到任。他听说江陵有个姓张的“神童”聪明过人,能做诗文,便特地来查访他。

当时正是农历六月,天气特别热。顾磷一行人来到一个东司庙,庙前有棵大树,他们就在树下乘凉歇着。

庙里的和尚听说巡抚大人驾到,忙从西瓜地摘了几个西瓜,送给他们解渴。这使巡抚很高兴,随口念出一句:

“东司和尚送西瓜,些小礼物;”

出句刚说出,恰巧庙里的教书先生也来拜见巡抚大人,巡抚就叫教书先生来对下联,教书先生怎么也对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借故退回屋内。这时学生看见先生愁眉不展,就问了原因,学生想了想,马上答道:

“南极仙翁拜北斗,天大人情。”

老先生如获至宝,三步并作两步赶回树下向巡抚大人“交差”。顾磷听完连夸对得好,但又有点不相信,便问:“刚才你为何没有立即对出?”教书先生只好一五一十地禀告,说是他一个姓张的学生对的。

顾巡抚忙把那个学生叫来,一问,正是他要找的神童。经过交谈,他特别喜欢这个孩子。他哪里知道,这个孩子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朝中大臣—张居正。

小和尚对大知府

清朝时候,江苏镇江的金山寺里有个小和尚,他对对联很有研究,对对子挺有水平,在附近一带是出了名的。知府大人听了,就把小和尚请来,打算试一试他的学问。知府给小和尚出了个上联:

使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

“使君子”,是一种中草药,夏天开花,花瓣儿起初是白色的,慢慢地变了颜色。上联是说,使君子花早晨是白的,中午变成红的,晚上就变成紫的了。

小和尚一听,马上就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虞美人”又叫“丽春花”,是一种很好看的草花。下联就是说,虞美人这种草花,春天是青色的,夏天变绿,到了秋天,就变成黄的了。

方苞四岁妙对父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