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接近联想
指把某些事物的特性联想到可以运用于别的事物。
电影机是由法国的卢米埃尔两兄弟发明的。他们在发明过程中碰到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电影胶片带的牵引问题,并长时间为之苦恼不已。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无意之中运用了类似联想而茅塞顿开。事后,在谈到这一发明时,兄长A.卢米埃尔说道:“用类似缝纫机上的压脚那样的机械所产生的运动传给一个带尖爪的滑柜,尖爪在升到顶点的时候,就钻进皮带两边打好的洞孔拉动皮带,当这个牵引机再次上升的时候,尖爪便在下端退出洞孔,而使皮带静止不动”。
在这一例中,皮带的牵引和衣料的拉动不仅在性质上不同,而且在作用上也不同。这对兄弟独具慧眼,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关系。
3.目标联想
指由实现某个目标的方法联想到其他想实现相同目标的问题。
橡胶比较硬,制作一些轻巧的东西十分不便。有一位橡胶商想使橡胶柔软一点,但总是找不到方法。有一次吃面包,新鲜的面包十分柔软,这时他想:面包所以松软是由于放进了发酵剂,能不能在橡胶中也放些发酵的东西以便使橡胶发软呢?于是,他就动手试验,把发泡剂加进了橡胶中,结果制成了海绵橡胶。
4.因果联想
指从结果联想到原因的联想。
非洲南部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盆地边缘的草原地带,每到旱季,由于缺水,居民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们发现狒狒并不缺水,它们生活一切正常,说明狒狒能够找到水源。为了找到水源,居民捉到狒狒,给狒狒盐吃,然后放跑。渴得要命的狒狒像脱缰野马一样,飞奔到一个山洞里,扑向奔流的水,拼命地喝水,于是追踪的人发现了水源。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想符合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是一种简便的联想的方法。
思维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都是靠培养和训练,联想能力也是这样。培养和训练联想能力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克里斯概念
在思考的过程中,一般人担心会想出愚蠢的构想,因此,利用行不通但看来合理的旧思维,来发展出一些概念。这是避免贻笑大方的上策,然而却是解决问题的下策。要找出卓越的解决之道,你需要新点子,而且大部分新点子乍看之下都会愚蠢之至。然而,这种“愚蠢”之至的构想,通常被称作“克里斯概念”,它是用来纪念历史上最疯狂的构想--后来变成了伟大的构想,它们最终将使你发现问题的解决之道。
因此,错误的思想和正确的思想一样重要,我们的思想需要疯狂!你听过哥伦布的故事吗?
哥伦布是有名的出纰漏的家伙,因此每个人都嘲笑他。哥伦布打算向西航向亚洲,那是个极其愚蠢的想法。知名的航海家与科学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不过他们也知道若往西航行,亚洲太遥不可及了,15世纪的船只无力从事这种航行。若非歪打正着地误闯入美洲,哥伦布和他的船员可能会在夏威夷东南方某处海域沦为亡魂。
哥伦布所掌握的资料全部错误。不过哥伦布的构想虽然错误,却使他跳出了几个世纪来的窠臼。在他终于得以印证他的构想时,他有了惊天动地的发现。那个发现不是他所预期的,也不是他自以为已经到达的地点,不过仍然是重大发现。
后来,人们将哥伦布的故事加以美化,使哥伦布成为掌握明确信息、心中有明确景象、做出重大发现的人。不过事实上,改变世界的人是有胆识的哥伦布,而不是掌握完善信息的人。
通过此例可以看出,哥伦布的构想可谓荒唐至极,然而正是这一荒唐的构想使他成为发现新大陆的第一人,成就了他的事业,创造了奇迹。
因此,构想看起来似乎是下策,而事实上那却是获得突破的重大指标。在爱因斯坦做出发现“相对论”这一重大突破时,他极其仰赖一个“失败的”实验。
在1887年,麦克逊与摩利着手测量光速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当代物理学理论很重要的一个预测。他们设计出一套出色的实验,显示光在与地球的运转逆向而行时,速度会比顺地球运行方向而行来得慢。那需要一部庞大而且极富巧思的仪器。最后,经过几个月缜密的筹划,他们终于准备就绪。
然而,他们出了个大问题--精心设计的实验无法测出光速有任何改变。那被视为是一个失败。麦克森和摩利后来都未再深入钻研。当然,他们已揭示了一个重大线索--光行进的速度一直不变。这让爱因斯坦在多年后得以发现相对论的原理。麦克森与摩利若能将他们的失败当成是一大突破,原本也可以和爱因斯坦一样名垂千古。
不好的构想,或克里斯概念,对发展出优秀的解决之道是不可或缺的。卓越的发现或发明很少从问题到解决之道走一条直线。通往卓越的解决之道通常是曲折迂回、左弯右拐。沿途有许多的错误,那对发展出最后的解决之道都是必要的。若能避免问题与解决之道中所有的克里斯概念固然很好,不过一般人很少能那么幸运。因此,克里斯概念是历史上大部分重大发现的关键。
亚历山大·佛莱明在发现泪水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时,相当兴奋。他试着培养泪水以供医学用途但未能成功。不过这个构想使他萌生一个很重要的观念--有些物质可以杀死有害的细菌而不会伤害到病患者。当他发现某些霉菌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时,他立刻认识到其重要性。这项发现也促成了盘尼西林的问世,拯救了千百万生灵。那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医学突破--而它一开始是个不好的构想。
将自由女神像摆在埃及?那是原始构想。那原本是要充当苏伊士运河使用的灯塔。奥古斯德·巴索狄为此而努力了许多年。设计图已经完成了,不过因为欠缺经费,一直未能动手打造。花费在其中的艺术与设计之努力似乎就此付诸流水,直到天赐良机。这构想转眼之间大获成功而且闻名遐迩。
在盖尔·波登提出将得克萨斯州戈维斯顿的全部居民迁徙至一栋冰凉的建筑物内以“冻结疾病”时,邻居全都嗤之以鼻。住在戈维斯顿附近的人都知道,这个构想并不笨,但是要许多年后才能付诸实现。然而,波登这个构想使他萌生了利用避免腐坏来防止疾病的念头。几年后,他在横渡大西洋时,船上有数名孩童因为喝了腐坏的牛奶而死亡。波登下定决心要防止因为腐坏的乳制品而引起的疾病,也因而研发出浓缩罐装牛奶,造成了乳制品业的革命。
不好的构想仍多如雨后春笋。几年前电传视讯在大多数人仍不知其已问世时,便已欲振乏力。你是否还记得什么是电传视讯?那是指新闻短片、购物指南、天气预测等可透过电视收看。又是一个克里斯概念?去跟一些电传视讯的早期开路先锋打听打听吧,他们在网络上经营电传视讯业,早已成为亿万富豪。
即使是远不及你目前的解决之道的新思维也不应舍弃。目前的解决之道或许会陷入困境,或许有朝一日会朝这些原本较逊色的解决之道的方向进展。它们对原本所要寻求的解决之道或许毫无助益,不过,若能让它们再坚持下去,或许就成为重大突破的催化剂。今日的克里斯概念或许很轻易地便会成为明日的宝藏。
铝氧石是不好的构想终于熬出头的一个典型范例:
铝是由铝氧石矿中提炼出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采矿者几年来找到了这种矿物无数的矿脉。他们置之不理。只有一个傻瓜冒险申请开采铝氧石。铝曾经是贵重金属中最贵重的一种,可充当贵族的饰品及华盛顿纪念碑的柱头,而铝氧石却是最不值钱的矿产。后来,有人发现利用电流可以由铝氧石提炼铝。这套程序价格低廉,而且越来越便宜。铝氧石摇身一变,成为好的构想,而铝也变得极其平凡,如今我们都随手抛弃。蕴藏铝氧石的矿脉变得炙手可热,并被大加开采。
铝氧石的开发如今成为卓越的解决之道的典范。
那么如何才能使你的克里斯概念成为重大突破的催化剂呢?首先,将你的构想记录下来,这一点关系重大。若不记下来,你所想出来的许多克里斯概念都会日渐凋萎。将你的每一个构想都记录在“构想合成表”或类似的表格,过一阵子后你必须将之转记到一本笔记本上,以便将所有创意悉数记录下来。
在你有构想时,不要加以评估,先记载下来即可。“行得通的原因”及“行不通的原因”这两栏日后再填。将你的构想记下来,日后再回想,如此可激发出更多的构想。将所有其他构想及相关的想法也记下来。爱因斯坦式思考可以建立你个人的构想、关联、类比的素材之储藏库。
因此,新构想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考虑一种新观念,即使那不是一种解决之道,如此也可以创造出可供日后使用的构想。所以请将你的构想清单当成解决问题的工具箱,利用这一套克里斯概念来激发其他的构想及解决之道吧。
反思和自省
反思和自省是人生自我完善的途径和方式,也同样适用于思考的过程。吉尔伯特·凯思·切斯特顿曾将诗人描述为头顶云彩、脚踏大地的人物。这种描述同样适用于优秀的思维者。一个好的思维者不仅能想出大胆的、出人意料的主意,同时也能使这些主意适合现实的要求。他们不仅是空想家,而且也是实干家。我们已研究了思维的创造性部分。现在,我们要讨论推敲与斟酌,它包括四个方面:
1.直视推敲
在解决问题时,反复考虑非常重要。原因有二:
其一,任何主意都不完善。它也许很富有创造性,但却有待改进。另外,即使最好的主意也需要反复琢磨。就像好宝石,必面经洗净、切割、雕琢,方显出其价值。
其二,在很多情况下,解决方案不能马上投入使用,得先征得他人同意。例如,改建办公室或工厂,需要征得雇主或经理的同意;解决家庭纠纷得依赖其他成员的合作;社会问题的创造性解决办法,常需得到政府领导人的支持或选举人的同意。在这些情形下,除非能说通他人使之认识到其价值,否则世界上最好的主意也无济于事。
推敲与斟酌在解决争议时也很重要。有些观点看上去极合情理,这也是在诸多对立观点中寻找折中的理想理由,但却包含着缺陷。有时候,只有将这些主意付诸实践时,这些缺陷才能显露出来。
例如,20世纪70年代早期,对离婚的公正解决的争议,结果是“无缺陷”离婚的主意成了加里福尼亚洲的法律。后来,其他州也相继采取了这一办法。当时是想使离婚能无需经过吵闹及痛苦的上诉就可得到容易而公正的解决。现在,许多城市发现,“无缺陷”离婚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始料未及的--离婚之后妇女和孩子们的贫困。
尽管即使反复推敲也不能保证能检查出思维的每一疏漏,但是,如果你在决定前严格检查,那么,你对争议的意见将会更合情理。
2.正视自己的主张
此处及以下各章审视的焦点不是他人的主张,而是针对自身的主张,这是更为困难而艰苦的。像其他人一样,你也很容易犯各种不同的错误。你可能从他人及宣传媒介处接收不准确的报告。你也可能误解了正确的报告而成为谣言或道听途说的受害者,在判断中加入个人感情或偏离逻辑。这些都需要一一加以纠正。
遗憾的是,虽然你随时准备品评他人的主张,但却可能像大多数人一样,看不清自己的主张需要斟酌推敲。这有几个原因:
第一,你不能正视自己的主张。一旦有了自己的主张你就会对它产生专有欲。“那是我的,”你告诉自己,“所以一定是好的。”心中有此想法后,你就会不顾一切地袒护它,使之免受各种攻击,包括那些即使自己也同意的批评。这种状况有点像狗对骨头。它会不停地啃,人一靠近,它就汪汪吠叫不停。这不是因为那骨头值什么(也许已嚼了很长时间了),只因为那是属于它的。
第二,你对它太熟悉了,无法辨出它们的缺点。研究一个问题的时间越久,对其细节越了解。一旦获得一个解决办法,你就会深陷其中,难以超脱,从而不能客观地对待。
3.克服思维障碍
看不到自己主张的缺陷,将使你对它的批评与斟酌成为走过场,而伴随着的则是绘声绘色的赞同。有两个办法可使你免犯此类错误。
第一,在开始批评任何一项主张前,提醒自己:“我知道我对这个主张有好感,我会认为它无懈可击。这是自然的,我已想出这个主意,所以,我要让它更完善。我要抛弃那种看法,强迫自己正视它。”
第二,发挥自我潜力。每当你发觉自己快要停止批评时,设想如果别人特别是那些你不将其放在眼里的人指出你的主张中的严重缺陷,你那时感觉会怎样?将这种情势具体化,想想你为了保全面子而笨拙地辩解、羞愧得无地自容。这种心理活动必会刺激你继续批评自己的主张。
4.应用好奇心
我们已知道好奇心帮助我们提高对问题或争议的注意,使你更有意识地感到不满足,认清其中的挑战和机会。我们同样也看到好奇心使你保持动力和爱因斯坦称之为“活跃思维的基本特征”的幽默。好奇心对批评性思维也极为有用。
也许你有过此种经历:对一组数据求和时总得到同样的答案--错误的答案,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心理学家早就揭示了:当人们的思路重复2~3遍后,人们就会不加考虑地因循下去。这就是为什么求和时总得到同一错误答案的原因。你觉得每次求和都毫不相关,而事实上,每次你都陷入同样的错误中。
对主张进行批评时,也可能出现此种情况:你一遍遍地检查,仍然找不出缺点。因此,仅花大量时间是不够的,必须从不同角度来审视,打破最初的看法,这就需要有好奇心,需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自问:“实际运用此项主张时的情形怎样?其他人的看法如何?”这样就可以找出不足,并加以完善。
5.假定、假设
假设,是对事情的姑且认定,是因为它们的过去或因为你的需要,对事情保持原样的期望。作假定是很自然的,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假如,你假定上课时教授会到班级去;你假定食堂两小时前不会供应午餐;你假定学校不会将你的房间租给别人,并换一把门锁;你假定一直给你兑支票的银行仍然会为你服务;你假定指示器显示电梯正常时,就可以使用等等。作这种假定,即使偶有出入,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当你完善主张时,明智的办法是不要作任何假设,原因不仅是发生意外会让你难堪,而且更重要的是你对认定的事情,就不会仔细检查了。假设会阻碍完善过程。这里不可能将你在完善主张过程中可能的假设一一列举出来。下面的假设常会出现,而且严重地影响到反思和自省,有必要特别列出来:
A.认为熟知问题或争议的人们会像你一样对你的主张感兴趣的假定。
尽管这个假定看上去很合情理,可人们很少会这样。人们越了解问题或争议,就越会有自己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