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的伟大力量
分析的世界
你想拥有福尔摩斯的超常分析力吗?你希望自己的分析更快速、更严谨周密,创造力更持久吗?你能做到!在此,让我们打破常规的分析模式,学会新的分析方式,学会像天才一样分析,激发和提高我们的分析能力。
首先看这样一则小故事:
1912-1913年,德国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石油。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国家的石油商都不惜压低价格争着与德国人做生意,但令常人不可理解的是,德国人只要婆罗洲的石油,其他的则一概不要,并急急忙忙地把收购到的婆罗洲的石油运到德国本土去。这一奇怪现象引起了一位化学家的注意。他经过化验,发现婆罗洲的石油成分与其他地区的不同,它含有很少的直链烃,却含有大量适宜制造“TNT”(烈性炸药)的三硝基甲苯的基础成分--苯和甲苯等芳香烃。鉴于此,这位化学家判断:“德国人准备发动战争了!”果然不出所料,1914年,德国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太神奇了,我们可以通过对现象的研究,分析出似乎毫不相关的结论。正确的分析太伟大了,可以关系民族存亡,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它还可以带来意外的收获。
曾经有两个专家博尼特和科纳尔出国旅游。一天晚上,博尼特上街闲逛,看见一个老太太在当街叫卖一只工艺品猫,要价500美元。他走近一看,发现那只猫的眼睛是宝石做的,就与老太太讨价还价,最后花300美元买下了这只猫的两只眼睛。博尼特回去后,把这件事讲给了科纳尔听,科纳尔听说后,马上找到那个老太太,花200美元买下了那只没有眼睛的猫,回去用刀一刮,只见猫身是用黄金做的,博尼特不禁后悔起来。科纳尔为什么能准确分析出这只猫的身体是用黄金做的呢?他正是用自己的经验进行了分析:既然猫眼是宝石的,那么猫身也一定会是价值不菲的材料制成的。
当然,分析力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经验的积累,需要有意识地去动脑筋。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现象,不要漏掉任何的蛛丝马迹,这样,你会发现很多豁然开朗的谜底。
第二次中东战争前夕,潜伏在大马士革的以色列间谍卡迈勒,为观察叙利亚军队的动态,专门在叙军总司令部的对面租了一套房子。他观察了几天后发现:每天夜里叙军总司令部大楼只有固定的几个窗户亮着灯,而其他窗户一片漆黑。一次,卡迈勒忽然发现,连续几个晚上叙军总司令部全楼整夜灯火通明,门前许多高级轿车来往频繁。据此,他断定:叙军即将在叙以边境某个地方发起进攻,便立即向以色列发出先期“战略预警”。后经以军空中侦察证实,确有一支叙军正向加利湖边境逼近。于是,以军总部命令以色列空军迅速行动,及时粉碎了叙军的进攻。
通过此例说明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赋予了卡迈勒准确的分析力。
分析能力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深刻揭示能力。事物的现象是纷繁复杂、变化万千的,要对这些现象进行加工整理,从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和规律,这就必须掌握一套科学的分析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分析是一种了解,也是一种判断,因而人们常常把分析与判断连在一起使用。
要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灵活运用其中的方法。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分析问题;要善于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要善于从整体去把握,登高才能望远,才容易看清事物的全貌及这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联系,把握事物的全局;要有目的性。因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抓住它,可以解开许多人类行为的谜底。
在这一阶段,虽然可以运用自由联想、横向类比和强行匹配等方法寻找不寻常的组合,探索不寻常的答案,但做好细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其主要任务是应用精确性思维使细节臻于完善,尽管完善不是细节,但细节创造完善、导致完善。超常的分析力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我们不能向伟大的发明家和侦探家那样做出惊人的成就,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观察、分析细节的意识和能力。
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1943年4月末,一架英国飞机坠毁在西班牙韦尔瓦附近的海里。不久,那里的西班牙渔民发现海面上漂着一具男尸。从死者穿的军服,可以看出他是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的少校军官。另外,在附近还发现了两艘撞坏了的橡皮救生艇。
当时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的年月,西班牙跟英国是敌国,同德国是盟国。英国军官的尸体,很快就被秘密地运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落在西班牙总参谋部的手中。
西班牙总参谋部从死者贴身的黑色公文皮包中获知,死者名字叫马丁。他的衣袋中有4月22日伦敦的戏票存根,证明马丁少校不久前还在伦敦看过戏。
在公文皮包中,发现了极为重要的文件。西班牙总参谋部把文件拍成照片,转送给驻西班牙的德国领事。德国人如获至宝,火速密报德军最高统帅部,最后,文件被送给了希特勒。
从此之后,希特勒改变了战略:本来,德军以为盟军会选择地中海的西西里岛作为进攻目标,在那里部署了许多兵力。看了马丁少校携带的密件后,德军最高统帅部把部队悄悄地从西西里岛调往希腊。
然而,在1943年7月9日,盟军大举进攻西西里岛时,希特勒甚至还以为盟军在佯攻哩!
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好多年,英国海军谍报部队的伊凡·蒙塔古少校,才披露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马丁少校案件”是英国谍报部队设下的圈套,“导演”者是蒙塔古少校。
当时,盟军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希特勒发现了盟军的意图,所以在西西里岛设下了重重防线。制造“马丁少校案件”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虎离山”。
其实,那马丁少校的尸体是冒牌货。蒙塔古精心地请人选择了一具患肺炎死去的青年的尸体,给他穿上少校军服,放上公文袋。为什么选用肺炎死者的尸体呢?这是考虑到淹死者的尸体,胸部会充满水,而肺炎死者的肺里充满液体,十分相似。
至于公文袋里,则放了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写给地中海盟军最高司令亚历山大上将的一封信,信中谈到了西西里岛并不是盟军的进攻目标……至于死者衣袋中的伦敦戏票存根,纯粹是为了增强这出“戏”的真实感,说明了马丁少校是从伦敦坐飞机飞往地中海,不幸半途遇难……实际上那具尸体是用潜水艇运到那里的。
就这样,“马丁少校案件”使老奸巨猾的希特勒上当了!
不过,话得说回来,蒙塔古少校在施行这一蒙蔽战术时,暗暗担心,生怕“露馅”,因为那具假冒的尸体,到底是肺炎死者,而不是真正的溺死者。如果遇上一位精明的医生解剖尸体,是能够辨别出真伪的。医生只消把死者肺部的液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便会真相大白。
细节就是这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作用的。
分析,就是分析前因后果。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也许你认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真的还就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有时候,异想天开的想法却成就了伟大的变革。
分析的方法
英国报业巨子麦克斯维尔曾一度失意。当时,他不仅得不到工党政府首脑的青睐,反而被推举为国会膳堂事务组组长,实际上成为英国政客眼中的笑料。麦克斯维尔意识到,如果自己继续在政坛混下去,情况只会越来越糟。于是他看准时机,毅然退出政坛,并果断收购了英国印刷公司,以奸雄的本色与强悍的印刷工会对抗,在短短数年内扭亏为盈。他又以1亿英镑巨资收购《镜报》,继而横渡大西洋,到纽约抢夺《明日新闻报》,终于成立了麦克斯维尔通讯公司,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麦克斯维尔的成功就在于他善于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如果当时他犹豫不决,进退徘徊,那么他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成功者的特质之一就是善于分析利害关系而且果断地得出结论。
那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吗?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获得和提高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现在就来介绍几种有效的提高分析力的方法:
1.七步法
这是着名创造学家奥斯本总结出来的一套设问方法。
第一步,确定革新的方针;
第二步,搜集有关资料数据,作革新的准备;
第三步,将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
第四步,将自由思考产生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创造性设想一一记录下来,并构思出革新方案;
第五步,提出实现革新方案的各种创造性设想;
第六步,综合所有可用的资料和数据;
第七步,对实现革新方案的各种创造性设想进行评价,从而筛选出切实可行的设想。
2.行停法
这也是奥斯本提出来的。它通过行--发散思维(提出创造性设想)与停--收缩思维(对创造性设想进行冷静的分析)的反复交叉来进行,逐步接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行停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行:想出与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相关联的地方;停: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第二,行:寻找对解决问题有哪些可能用得上的资料;停:如何方便地得到这些资料。
第三,行:提出解决问题的所有关键处;停:决定最好解决方法。
第四,行:尽量找出试验的方法;停:选择最佳试验方案,直至发明成功。
例如日本发明家川本正一发明人工珍珠,就是恰当地运用了“行停法”。
他先通过“行”,提出人工养珠的一系列问题,如:如何打开蚌贝,用何种物质代替沙粒为珠心,把珠心投置于蚌贝内哪一处,含着珠心的蚌如何饲养……然后,他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冷静的分析,提出实验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由“行”到“停”的思维过程。在实验中,他又通过“行”提出了许多疑问,然后再冷静地分析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通过不断地“行”、“停”的交叉过程,最后终于发明了人工养珠的方法。
3.八步法
这是由通用电气公司总结、研究出来的一套设问法。分为:
第一步,认清环境;
第二步,确定问题范围与定义;
第三步,搜集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
第四步,评价比较;
第五步,选择最佳方案;
第六步,初步设计;
第七步,实地试验;
第八步,追踪研究。
从以上几种方法中可以看出,设问法是一种简易好学的思考方法,还可以根据不同需要,改换设问的方法。
4.头脑助产法
委内瑞拉的第二大城市马拉开波准备建立一个新的医疗中心,为此邀请了政界、金融界和医务界的有关人士进行讨论。他们一直讨论了3个多小时毫无结果。此时,一个跟随妈妈来的年仅10岁的儿童拉维尔向会议主持人提出了思考问题必须遵守的4个法则:
第一,确定目标;
第二,选择可能性;
第三,提出优先考虑的问题;
第四,考虑其他人的观点。
会议主持人并不因人废言,欣然接受了这位儿童的建议,不久,讨论会就得出了令各方都满意的结果。
一个10岁的小孩子怎么能够有如此大的能耐呢?原来,在委内瑞拉,政府用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每个小学生每周必须用2个小时的时间来学习和训练自己的思维分析技能。各级各类学校都有“思维分析训练”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素质。拉维尔并不是思维天才,只不过他在学校里接受了科学的思维分析训练,因而能给成年人做思维分析向导。
思维分析训练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也是最有效的智力开发方法,不过它并不是现代独有的专利。目前的思维分析训练是建立在最新的思维分析科学成果和古代的头脑训练术基础上的。早在古希腊时期,着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创造了有名的“头脑助产法”。
苏格拉底相貌丑陋,不修边幅,整日在市场上闲逛。古希腊的市场上经常有人面对观众发表演讲。有一天苏格拉底遇到一位年轻人,正在宣讲“美德”。
苏格拉底装作无知的模样,向年轻人请教说:“请问,什么是美德呢?”那位年轻人不屑地答道:“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懂?告诉你吧,不偷盗、不欺骗之类的品行都是美德。”
苏格拉底仍然装作不解地问:“不偷盗就是美德吗?”
年轻人肯定地答道:“那当然啦,偷盗肯定是一种恶德。”
苏格拉底不紧不慢地说:“我记得在军队当兵的时候,有一次接到指挥官的命令,我深夜潜入敌人的营地,把他们的兵力部署图偷出来了。请问,我这种行为是美德呢,还是恶德呢?”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辩解道:“偷盗敌人的东西当然是美德。我刚才说不偷盗,是指不偷盗朋友的东西,偷盗朋友的东西肯定是恶德。”
苏格拉底依然不紧不慢地说:“还有一次,我的一位好朋友遭到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他对生活绝望了,于是买来一把尖刀藏在枕头底下,准备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得知了这个消息,便在傍晚时分偷偷溜进了他的卧室,把那把尖刀偷了出来,使他得免一死。请问我这种行为究竟是美德呢,还是恶德?”
那位年轻人终于惶惶然,承认自己无知,拱手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美德”。
苏格拉底把自己的这种思维分析训练法称为“头脑助产法”,意思是说,正确的观念本来就在你自己的头脑中,但是你在挖掘的时候不得要领。苏格拉底不过采用了一些正确方法,使它们得以顺利地分娩。
二、解开分析的束缚
迷信权威
权威也不可能绝对正确,永远正确。如果一切都以权威为是,而不再进行自己的分析,这就是“迷信”了。
英国着名医学家、物理学家托马斯曾说过:“尽管我仰慕牛顿的大名,但我并不因此非得认为他是百无一失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迷信权威往往会使自己丧失独立思考的勇气。
惧怕权威是迷信权威的一种表现。迷信权威的心理,会干扰众人对客观事物做出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
心理学家穆尔曾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提出了一些问题,请100名学生作书面回答。答卷收上来后,他向学生作了讲评,中间谈到了某专家对这些问题的见解。而后,他又将答卷发还学生,要求学生进行修改。结果,学生们都不假思索地采取了那位专家的见解。
这一称为“权威暗示”的实验,证明了人们普遍存在的“相信权威胜于相信自己”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会使人们陷入是非不辨的泥沼,有时还会以谬误为真理。欧洲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家们曾经对权威的迷信达到了十分荒谬、惊人,乃至可笑的程度。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关于区别托勒密和哥白尼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发现了太阳上有黑点,便去请教他的经院哲学家老师。这位老师翻遍了《圣经》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没有发现与此相同的说法,于是他回答那个学生说:“《圣经》和亚里士多德的着作中,从没说过太阳上有黑点,所以就不可能有。”学生坚持说:“我确确实实看到了太阳上就是有黑点。”老师说:“如果你确实看见了有黑点,那黑点肯定没在太阳上,而是在你的眼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