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谁说我们之所以缺乏创造精神,原因在于我们常常陶醉在生活美酒之中,大家一定会感到荒唐可笑。然而不容否认,有的人在离家外出寻求乐趣时,的确会产生一种内疚心理。比如一位专家或许这样苛求自己:“肩负拯救世界的重任,我哪敢掉以轻心,贪图安逸。”
没有筵席的生活就像没有客栈的旅途。适当的娱乐和游玩不仅无碍于工作,而且能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比如,一提到工蚁,人们认为它以“工作”为主。实际上“做工”只占工蚁全部生活时间的20%,其余80%的时间它们都在游玩。若把一只蚂蚁放在小盒里,不让它到外乱跑,剥夺其玩耍的权利。然后把这只蚂蚁和另一只一直在外面玩耍的蚂蚁一起放在远离蚁穴的地方,结果是,一直在外面的蚂蚁能迅速归穴,而盒里的蚂蚁则原地打转,迟迟找不到家。外面的蚂蚁在玩耍时记住了自己所属蚁群的味道,即使被放在远处,只要追寻味道就可归队。而盒里的蚂蚁失去与集体的联系,要想归队就困难多了。“玩”像处于两轮工作之间的弹簧,起着积蓄精力的作用。如果没有弹簧,工作与工作之间没有缓冲,工作起来就没有效率和朝气。“玩能生智”,就是这个道理。哲学家路·维根斯坦常常在工作结束后立即到电影院去,在路上买块面包或馅饼,然后一边咀嚼一边看电影,坐在最前一排,让银幕占据整个视野。他说:“这真像一场淋浴!”
可见,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既包含严肃审慎的思索,也包含轻松愉快的娱乐,二者不可偏废。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放松、娱乐和享受是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必不可少的因素。
要获得创造力,必须克服重重障碍。但企图克服一切障碍,既不明智也不可能。有的“障碍”往往是日常生活所不可缺的。没有习惯,我们就每天都得重新开始学习,学习吃饭、喝水、穿衣,学习说话、拼写、识物。没有害怕出错的心理,我们就会鲁莽行事。没有自我满足,我们就会丧失信心。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精力是有限的,欲望是无限的,而创造力像金子一般珍贵。因此,我们的生活最为匮乏的正是创造,而不是习惯。
三、创造力的运用
用创造力解决问题
富有创造性的解题方法,可以使问题更为简捷地得到解决,或者使按常规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而创造性的解题答案,在尚未想到之前,似乎深不可测;一旦点破,却十分平常。
众所周知的哥伦布竖鸡蛋的传说就是一个例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身价陡增,受到西班牙宫廷的赞赏。有人却认为哥伦布不过是将船一直往西开,碰巧遇到了海洋中的一块陆地,完全是靠运气。因而在庆功宴上不免露出不屑之色,对他冷嘲热讽。哥伦布面临这种情况,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确有好运气,但又肯定了自己的创造性贡献。他举例说,发现新大陆就像把一个熟鸡蛋竖立住而不让它倒下,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宴席上许多人作了试验,果然没有一人能够立住鸡蛋。最后哥伦布磕破蛋壳,将鸡蛋立住了,他说:“现在谁都会了。”
立鸡蛋的事例,说明创造性解法的产生,是要克服某种习惯的看法和突破某种限制。这类限制并不是问题的条件。问题并未提出这类限制,但解题者自己却给解题加上了这种多余的限制条件。一旦抛弃了这类多余的限制条件,创造性的答案就变得简单明了。我们通常将这类不必要的、多余的限制条件,以及其他一些妨碍创造性解题的因素,称为创造的障碍。前面测试题中的“杯子不能倾倒”以及立鸡蛋“不能磕破蛋壳”等,都是创造的障碍。
于是我们看到,所谓创造,是与障碍联系在一起的,克服了障碍,就产生了创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造就是克服障碍。其实人们早就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创造、革新、发明之类的词汇了。
可以说,创造是克服障碍、解决问题。其中克服障碍是为了解决问题,障碍一旦被克服,问题也迎刃而解。所以,也有人说,创造就是解决问题,甚至认为,如果我们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力就不必要了。
我们知道,解决问题有两类方式,大体应用于两类问题。一类是前人或他人已经解决过的问题,已总结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人们大多沿袭这些方法来解决这类老问题。这种方式并不需要创造性,只须学习、掌握和运用已有知识,我们称之为再造方式。另一种方式是活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或者以新的方法解决面临的老问题,这才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式。由于解决问题主要依靠思维活动,相应地,我们称这两种方式所赖以进行的思维活动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显然,再造性思维方式是通过学习、记忆、模仿、记忆迁移等方式来解决他人和自己已解决过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大量的活动,就是以再造性思维方式进行的。
与再造性思维方式相比较,创造性思维方式要求在经验基础上,利用新信息,活用已有知识,寻找新关系、新方案,并积极主动地用独特、新颖的手法来解决问题。因此,两者最显着的差异在于创造性解题具有非常规性,其次是具有个性色彩和主动探索的特点。
但是,常规和非常规是相对的。一种高创造性的解题方法生效后,很容易为人们接受、学习和模仿,并被套用,成为再造性思维方式的知识工具,从而由非常规转为常规。各种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和自然科学知识,其形成之初,莫不仰赖于创造性思维,富有独创性,但在后来套用中,都成了再造性思维方式的工具,成了常规。
任何创造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的,创造性的解题方案中,必须有相当大部分步骤和内容以再造性思维为主,不可能全部都是纯创造的。
任何人都具有创造力
“我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思想呢?”任何人都会毫不夸张地提出这一问题。因为大量的事实证明想像力记忆力一样普遍生存。
智能的科学测量明显地说明了创造潜力的相对普遍性。实验工程技术人员在分析了很多组普通的机械工人的才能之后,发现了三名工人当中有两名具有中等以上的创造能力。心理学的试验分析也得出结论:创造力是正态分布的。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这种能力。我们的创造力方面的效率,更多的是取决于智力能量的运用,而不是天赋的才能。
无数的科学研究发现充分说明普通人能够显示出非凡的创造能力。凯斯还说:“大部分创造性思维来自爱好者。”战争有力地证明了普通人如何被爱国激情所感召,就能成为富有创造精神的能手。成千上万条创造性设想,正是由那些根本不认为自己具有这种能力的普通人提出来的。
B·F古德里奇公司董事长,科利尔先生曾说过:“在战争期间,我们的职员每年提出三千条建议。我们认为这些想法当中的三分之一都是很好的并给予了物质奖励。”“炮兵部队因采纳了某些普通雇员的创造性建设,在一年中就节省了五十多万美元。”
战争促使很多人创造出很多好的思想。这个事实证明了我们大家都有创造才能,同时也表明了在开发智能当中,努力所起的作用。
甚至在艺术领域,创造性也不例外。教育家威尔逊曾在一所高等美术学校说过:“大家都是有创见的”。
柏拉图写道:“经验使人失去的东西往往超过给人带来的东西。”“青年人比老年人更接近创造思想。”我们十分尊重柏拉图先生,但我们还是想请教柏拉图先生,当听到苏格拉底60岁还不断提出种种新思想时,又作何解释呢?
亚历山大一世的生涯似乎证实了柏拉图的观点。通过对亚历山大生平的研究确实可以看出他在征服古波斯人之前,即在25岁时,就在许多军事艺术以外的领域里显示出其独创性。以后他的虚荣使其创造精神处于停滞状态。从那时候起,他惟一的新思想就是不留胡子,以便始终使自己保持当年征服世界时的英姿。这样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才华怎么会过早的熄灭和消失呢?答案首先是他放弃了在创造方面的努力,这样就导致他的创造力的衰竭。
柏拉图的观点似乎也为史蒂文森的生活所证实,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直至44岁逝世时,史蒂文森的写作一直是很成功的。另外,他如果有一个健壮的体魄,没有得过肺病的话,他本应活到70岁。即使年过花甲,他也会像40岁之前一样,继续写出好作品,甚至是更好的作品。歌德、朗非罗、伏尔泰以及其他不朽的艺术创造大师们都是如此。
从一些事例中可以看出,正常发展的才能,年轻时就会显露锋芒,然后熄灭。由此可以得出一种“神童”的说法。但这并不是柏拉图所暗示的那种早熟的人,也不是这一看法才引出霍姆斯如下观点的:“如果你在40岁以前没有在荣誉的大门上刻上你的名字,那就无需再徒劳了。”
然而,霍姆兹在48岁以前,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医生,可是当他在将近50岁时,却以《餐桌上的独裁者》一书而一举成名。50岁到75岁是他的文思最为活泼的期间,《爱默生的传记》便是在这段期间完成的。米里亚赫于43岁开始着书的工作,可一般人公认他一生中最杰出的着作是91岁的时候写的。杰佛逊总统于66岁引退,隐居于维吉尼亚州的乡野中,可是当他在七八十岁接受访问时,这位老人却提出种种令访问者瞠目结舌的革新方案来。富兰克林是政治家兼发明家,同时也是富有创意的作家,他的一大杰作便是向政府请愿废除奴隶制度的请愿书,而这篇请愿书是他在1790年,以84岁的高龄写的。
看完年龄差异,我们再来看一下男女在创造力方面的区别。女性的肌肉组织也许稍微比男性差,可是说到想像力,则两者并无差别。而根据我们调查702名女性的结果,发现他们的独创力平均比男性高25%。
新泽西州爱德华·J·麦克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女性的创意比男性还要优越。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产生的创意之中,以女性所提出来的创意最受瞩目。潘妮斯·帕玛为了要提高引擎的生产,提出了8种创意,受到《生产》杂志大大的褒奖。据说她的创意得自于母亲所做甜甜圈。
女性从来不会为了圣诞礼物而伤脑筋,这是因为女性富于想象的缘故。义务加上爱情,便会使女性的想像力活泼化。男性的独创力几乎不能和女性在圣诞节时的独创力相比,她不但必须送礼物给自己的先生、孩子、表姐、姨妈,以及其他必须送礼物的人,有时候,她还要为先生送礼物给孩子,并且附上卡片:“圣诞快乐,父亲赠。”
跻身于独创性的领域中的女性愈来愈多,甚至有凌驾男性的可能。可是,有些人却认为比较有价值的创意多半是由男性提出来的。关于这一点,俄亥俄大学的教授哈维·C·雷曼却十分不同意,他曾在研究报告中加以反驳。不过,女性能够充分发挥其独创力,还是最近的事。
此外,斯坦佛大学的教授G·A·密尔顿博士也曾进行“性别对于解决技术问题的影响”的调查,他指出男性化的男性解决问题的速度要比女性化的男性还要快;同理,男性化的女性解决问题的速度要比女性化的女性还要快。
“智商很高的人并不一定是拥有独创力的人,头脑很聪明的学生并不一定富有创意,这颇令人怀疑。”这是L·L·沙斯顿博士在其所写的报告中所作和结论。根据独创力的科学性测验,发现同年龄的大学生与非大学生,独创力并无多大差别。曾经获得很多学位的威廉·伊斯顿博士说:“教育并不是绝对的因素。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几乎未曾发挥其独创力,相反的,未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却有优越的成果。”
有许多未曾受过专门教育的人提出了许多伟大的创意,这可以在历史中获得证明。譬如电报机是肖像画家摩尔斯发明的;蒸汽轮船是画家福尔敦所发明的。
有些天才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不用摩擦自己的神灯便能提出创意。亚历山大·乌鲁克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才气高到足以令人吃惊。我们常常为了想产生一点烛光而拼命摩擦我们那小得不能再小的神灯,可是他只要挥挥袖子便能照亮整个房间。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以后,大家才发现他的卓越才能是经过殚思竭虑以后才开发出来的。
大脑具有互相补助的功能,即一方受到伤害时,他方会起而代之。巴斯德曾经受到使其大脑的1/2惨遭破坏的打击,可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发明,却是在受到打击以后产生的。根据统计,人类头脑的复杂程度,相当于1000亿单位的机械复杂度,而最进步的电脑,也不过是10万单位的复杂度。若要加以比较,人类的头脑,具有相当于电脑100万倍的能力。
蚂蚁的组织能力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蚂蚁的神经细胞只有250个,而人类的头脑则100亿个神经细胞构成,换句话说,人类的潜在能力并不仅限于人类目前所表现出来的状态。
遗传是否会影响独创力,这个问题至今仍无确切的答案。欲解答这个问题,尚未考虑环境的因素。耶鲁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哈德曾经研究清教徒及其后裔的发明才能,并将他们的发明专利权加以比较。
清教徒的后裔,独创力要比其祖先高出很多。可是阿诺·托恩迪却说努力才是两者差异的最大原因。
早期的新英格兰人,必须和印第安人、酷寒、森林、与泥土中的岩石战斗,因而养成勤勉的习惯,使独创力渐渐增加。
发展独创式的思考的意愿因人而异,所以每个人的成就也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四、打开创造之门
用游戏激励自己
马斯洛说过:“任何真正具有独创性的思想,一开始看上去总有点古怪狂妄,显得不近情理。”怀特海写道:“几乎所有真正具有独创性的思想,在其崭露头角时,都具有某种愚蠢的方面。”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有意识地、审慎地产生古怪、愚蠢、可笑、粗野的念头,并以此为触媒,启迪和诱发新颖、独到、优秀的观念和设想呢?
成年人的创造源泉和创造动力与孩子的游戏相似。游戏激励法有助于发掘人人都有的嬉戏天性,并把嬉戏转化为合乎情理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激励法是一种心智体操或心智游戏。联想和诱发往往来源于伴有奇异的、不着边际的想象的“游戏”,想象出来的观念又往往导致出人意料的独创性解决方案。
“像我这样的成年人,竟要去做游戏,去装疯卖傻,去给人当笑料,岂不太令人难堪?”是的,让成年人像孩子那样做游戏,捉迷藏,是有点难为情。但是要知道,观念游戏的确是打开禁锢心智枷锁的不可缺少的钥匙。独创性会从天上掉下来吗?当然不会。独创性就是有点传奇的色彩,它需要我们扮演一名敢于承担风险的勇士。把头脑中涌现出的念头全都说出来,写出来,不管这些念头显得多么愚蠢粗野,多么幼稚可笑。团体脑力冲击实际上最珍视“不着边际”、古怪荒唐的意见,因为这些意见往往可以经过改进,转化为出色的有用的设想。有一个研究所专门研究了这种观念在创造性思维中的地位,结果发现,所有发表出来的“不着边际”的意见,很多可以转化为合理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