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7S倍速学习法
7516700000042

第42章 S倍速创造力(SUPER CREATIVITY)(6)

六、创造决定一切

制定行动计划

“我已经把方案递到你手上了,现在我该做什么了呢?”创造性的方案一旦产生,中心问题就转变为怎样实施方案,也就是“怎样把我们的方案转化为行动?”解决这一新问题,需要我们付出最大的创造性努力。化方案为行动的第一个步骤是确定“何时做何事”,即制定一套行动计划。要实现创造性的方案,我们应该用计划主动控制事态的发展,而不应该听之任之,让事态控制我们。

前面提到过,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必须在创造过程的某一阶段上,做做带点孩子气的思想游戏。孩子的生活,不受世事所累,不涉及重大责任与义务。他们的行为即使错了,也不会遭到严厉的责备。孩子毕竟是孩子。事实上,法律宽恕孩子的过错,对他们的行为不予追究。可是,作为一个希望获得创造力的成年人,我们必须提出富有独创性的方案,也必须负起制定行动计划的责任。没有计划,就不可能把方案转化为行动,有了计划,就要坚持到底,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帕金森定律说,合理安排时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规定自己用三天时间写一封棘手的信件,在这三天里,我们可能一直不得安宁,老是为这封信操心。而实际上这封信可能在第三天下午一挥而就,只用一两个小时。

临去度假的前一天晚上整理行装,势如风卷残云。进考场前的临阵磨刀往往事半功倍。客人即将光临,夫妻俩各就各位,你准备晚餐,我收拾房间,简直就像短跑运动员。我们都有过类似的体验。最后期限的迫近,促使我们调整焦距,集中精力,产生巨大的爆发力,使工作效率成倍地增长。给行动制定计划,给目标制订最后期限,有助于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保证工作按时完成。

计划可以预见最后期限,给我们充裕的时间完成任务,同时又不给我们多余的时间偷懒磨蹭。计划并不是一个为人劳累过度的监工,而是一个帮助创造者提高工作效率的忠实奴仆。

课堂上,如果老师问你:“万一教室突然起火,你会干些什么?”你或许回答:“说不准我会干什么。”或许回答:“让我想一想。”其实,如果教室真的起火,你决不会无所事事,你总会干点什么的--种种方案马上就会涌上头脑,并立即做出选择。计划中规定的最后的期限,其力量虽然不能与发生一场真实的火灾时推动你采取行动的那种力量相比,但的确有益于我们保持高度的紧张和充沛的精力,向终点冲刺。

5W1H问句体系可以成为我们建立一套行动计划的辅助工具。首先我们自问:“应该做什么呢?”然后,对每一个“什么”,我们必须回答:“为什么应该做这件事?”“应该在哪里做这件事?”“应该由谁做这件事?”“应该在何时做这件事?”以及“应该怎样做这些事”。5W是指:何者(What)、为何(Why)、何地(Where)、谁(Who)以及何时(When)。1H是指:怎样(How)。考虑一下:把一项发明方案转化为行动的问题,应该做什么呢?回答是:应该制作一架模型,应该获得一项专利,应该预测一下市场需求,等等。这些都属于对“什么”或“何者”问题的回答。

我们为什么需要一架模型?回答是:方案不能获得专利,但由此而制作的模型却可以。因此我们须集中力量,尽快制作出模型。应该怎样制作模型呢?回答是:用木头而不是用钢材。应该在何处创作模型?问答是:在我的汽车库里。应该由谁来制作模型?回答是:一名熟练的工人,还有我自己。应该在何时制作出模型?回答是:下周周末之前必须完成。

我们为什么必须获得一项专利?为了保护我们作为发明人的正当权益,任何人未经许可不得使用这项发明。怎样获得专利呢?在专利代理人帮助下获得。应该在何地申请专利呢?通过代理人在专利局申请。应该由谁来办理获得专利的具体事宜呢?由专利代理人办理,这位代理人应当诚实、正直、可靠,有较大的成功把握。应该在何时着手办理呢?一旦模型完成,马上就开始申请专利。

我们为什么必须预测市场需求呢?在我们投入大量时间、金钱、人力、物力之前,必须看看别人是否有足够的兴趣购买它。应该怎样进行预测呢?生产出少量样品,试销给零售商或个人。应该在何处进行预测呢?在可能用得上我们的发明的各个领域进行。应该由谁进行预测呢?最好由一个具有可靠推销能力的人进行。应该在何时进行检测呢?一旦专利代理人感到你的方案可以获得专利,有充分的把握使发明人的权益有所保障,立即开始预测。

这些何者、为何、何地、何时、何人以及怎样的问句,应该系统地问及化方案为行动整个过程的所有细节,帮助我们制定计划。运用5W1H法制定出来的计划并不保证我们一定成功,也不能排除艰苦的工作。但它的确能使我们以一种灵活而又刻苦、有力并且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

即使我们并不打算亲手实施自己的方案,也必须给方案制定行动计划,这样做可以加深别人的印象,增大它成功的机会。例如,上司的桌子上往往堆满各种建议、设想或方案,且不说这些建议本身是否都有价值,它们大部分都缺少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却是事实。其结果不是积压如山,便是遭到拒绝。

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问句可以帮助我们制定行动计划:非得进行试验不可吗?我们能使用多少精力,多少资金?需要安装特种设备吗?需要使用特种技术吗?怎么才能使别人重视和采纳这一方案?过多长时间应该重估一下自己的方案,更新一下自己的思想,使方案更具有新颖性?关于行动计划的各种“何时”问句,往往关系到一项方案的成败生死。“何时应该去做何事?”两个至关重要的“何时”问句如下:何时是一天中最佳工作时间?何时应该向别人推荐自己的方案?

大部分作家觉得早晨头脑清醒,工作起来比较轻松。海明威说:“我在刚刚起床的那段时间,最为得心应手。我总是黎明即起,开始写作。”但是,也有的人宁愿在下午或在夜深人静时工作。约翰·奥黑尔说:“深夜是我的有效工作时间。”每个人都应当确定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确定自己头脑最清醒,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敏捷,成效最显着的时间。能否有计划地安排每天的作息时间,不仅明显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关系到你是否会被繁重的工作压垮。如果在不适于自己工作的时间里硬着头皮坚持,久而久之,工作对你不但不是有趣的享受,而且会成为讨厌的累赘。

新方案既不宜提出得过早,也不宜提出得过晚。提出得过早,超出了社会需要,社会就会漠然拒绝。提出得过晚,就会过时,用处也就不大了。在环境污染尚未引起普遍关切,限制工业污染的法规尚未出台的时候,即使发明出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装置,大家也不会有多大兴趣。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做出一种新型引擎,其性能与目前流行的引擎不相上下,甚至略高一筹,人们也不会有多少热情,因为这种类型的引擎早已问世。

就日常生活和普通工作来说,行动时机的选择是否妥当相当微妙,甚至带有一点戏剧性。在报上报道本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之时的一天,或者在上司情绪十分不佳的一天,如果有谁不知趣地提出加薪要求,其成功的机会就可想而知了。商业家最懂得捕捉战机的重要,往往将其推销访问集中安排在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星期一,一周的第一天,人们刚从松弛状态返回工作岗位,忙于安排一周的工作,哪有闲心应酬推销商呢?而在星期五,人们的工作任务尚未完成,说不成正忙得不可开交,这时,他们不是疲倦不堪,就是性情粗暴,推销员最好退避三舍,别去摸老虎屁股。总之,一个有条有理的计划者不仅要安排好完成某项工作的最后期限,也要用心捕捉发起冲锋的最佳时机。

计划过于详尽或过于严格,就等于没有计划,同样有百弊而无一利。制定计划时,一方面要力求面向明天,面向未来,另一方面也要知道,再好的计划也做不到囊括一切,料事如神,节外生枝的事情多少总会有的。所以,制定计划时要注意,一要考虑周全,留有修改余地;二要足够灵活,以防不测风云。良好的行动计划应该包括5W1H要素。

不冒险则无所得

我们每个人多少都有一种害怕失败的心理,总希望自己能在名目繁多的作业、考试以至工作、生活中杜绝一切错误。而事实上,发明家几乎没有不失败的。他们摸索着前进,不断跌倒,又不断爬起来,反反复复也许要一千次。但只要第一千零一次获得成功,他们就达到了目的。无论是创造性思考还是实施创造性方案,莫不包含着风险和失败。

失败决不能扼杀我们的创造力。一旦遭到挫折,我们要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继续前进,否则失败就意味着缴械投降。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鲁莽的过失,没有挫折和失败,就没有创造行为本身。成功的荣誉往往属于那些在一次次的磨难和打击之下幸存下来的人。

萧伯纳写道:“我年轻的时候,注意到自己所做的事十件中有九件是失败的。由于不甘心扮演失败者的角色,我还得再做第十一件事。”通往创造发明的道路上铺满了失败。要学会利用失败和错误,吃一堑长一智,冲出逆境,走向成功。

在哈佛大学校长办公室的墙壁上,一幅版画霍然醒目,上书“勇哉神色,一往无前”。这位校长说,为了成长和进步,必须正视失败,承担风险。

要精确估计害怕失败和踌躇不决对人的心理影响,是十分困难的。追求尽善尽美的人往往并不能尽善尽美,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他们神经敏感,前怕狼后怕虎,小小的失败风险就是以使他们望而却步。一位医生发现,“至善论者”头疼病发病率最高。他说,头疼病有十分之一是由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引起的。

害怕失败的心理大多表现得十分隐蔽。我们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地位和价值,夸大别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可能做出的反应。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调查研究表明,新手往往可以发现专家所忽略的问题。关键在于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出丑,不要怕别人笑话。”

就是真的一败涂地,也要继续努力尝试。重新开始本身就是创造。创造的奥秘在于顶住失败,战胜逆境。决不要停止努力,决不要放弃尝试。若被击倒在地,要设法反戈一击,杀他一个回马枪。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经常被提及的失败原因包括:产品自身的缺陷,资金的拮据,投放产品的时机选择不当,竞争对手的反应,饱和的市场以及成本过高等。如果事先没有进行周密的创造性思考,产品就突然产生出一些出乎意料的缺陷,资金就可能出现短缺,这时竞争对手也许已经或将要推出一种与我们相似甚至高出一筹的新产品,而且价格更便宜。这样,我们就会坐失良机,丢掉到手的市场,种种不测会导致产品成本的一涨再涨,思考得越少,失败得就越惨。

一家企业可以采取低姿态低格调,求得审慎稳步的增长;可以改进充实现有的产品,扩大到新的应用领域;可以从其他企业引进现有的成功的产品;也可以大刀阔斧报出自行设计的新产品。最保险的做法是改进充实现有的产品,将其扩大到新的应用领域,从而提高利润。企业十分了解自己现有的产品,懂得如何推销出售,知道它的长处短处。对企业来说,拥有拳头产品,质量高,生产能力足,这是莫大的幸福,不会担惊受怕,不必时刻提防飞来横祸。

从其他企业引进成功的定型产品也比较安全。这些产品的经济效益已被证实,市场也比较稳定。当然,决不可掉以轻心,在做出决定之前应该先问一问:引进这种产品需要花多少钱?价格是否合理?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适于生产这种性质的产品吗?该产品一且上马,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等等。

一般说来,风险最大的做法要数大刀阔斧地推出新产品,进入新市场。失败的可能最大,但潜在利润也很高,甚至高得惊人。

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方针是对上述种种可能性重新进行组合。通常,企业将主要人力物力集中在最保险的方向上,或者换汤不换药,不过药量更大些,而不敢贸然推出新产品。根据企业长期或近期的利润增长目标,有时也会推出老牌产品的新的改进型,或引进若干条新产品生产线。

就我们个人来说,个人成长往往取决于个人愿意承担的风险的程度。我们可以“顺应自然”地稳定地成长;可以应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涉足新的领域;可以尝试别人已在着手实行的新思想;也可以大胆报出自己首创的新思想。

商业舞台上风云莫测,竞争激烈,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资金周转,人员素质,竞争对手的情况以及股东的性格等等。个人成长可以说更为复杂,它涉及的因素有:有意识和无意识的需要和目标,身体素质,精神状态,智力结构,收入情况,工作环境,家庭生活,甚或还有来自社会、法律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影响,等等。但是,商业增长的战略策略技巧,同样通用于个体,可以帮助你减少失败风险。像商业一样,我们应当将最大的精力放在顺应自然的正常进步上。这种做法最为安全可靠,但成长速度当然不会很快。我们应该使用少量精力,去涉足别人已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思想,尝试自己的独创性设想。许多大企业仅仅应用196的力量开发新设想,进行基础研究,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丰硕成果。自己坚信倘若运用1%的精力,每天花15分钟思考新观念,追求新方法,则将受益无穷。

在日常生活以及企业发展中,突破性进展并不来源于单个的重大决策或重大变革。相反,它往往是由许许多多不起眼的改良积累而成的。像晶体管和飞机这样划时代的发明创新毕竟极为罕见。重大的发明创造如果没有先前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作为铺垫,往往是不可能的。要设法使用阶段性成果谋取重大突破,这样做可以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不论个人成长还是企业发展,要做出重要抉择,尝试重要的新设想,总免不了担惊受怕。逆向优化法和权衡决断法等媒介有助于缩小风险,就像深谋远虑的行动计划有助于缩小风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