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用书.高中.上册
7542500000016

第16章 今天你提问了吗

(一)训练意图

1.让学生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

2.提高学生主动问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掌握有效的策略,从而能够敢问问题和会问问题。

(二)训练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问题意识,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2.使学生掌握一些问问题的常用技巧,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从而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诱发学生的体验情绪,让学生体会到提问的重要性,并掌握几种有效的提问技巧。

2.难点

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真正掌握这些策略,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下去。

(一)诊断评价

1.目标

引导学生对自己现实生活中缺乏问题意识的思考,使学生认识到缺乏提问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困扰,并激发学生提高自身问题意识的意愿和决心。

2.操作程序

(1)“看一看”环节,通过引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并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学生读完案例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进行思考,看看在实际生活中,自己是不是也符合“‘为什么’的走向”?

(2)“测一测”环节,通过“问题意识自我测试”,使学生对自己的问题意识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估量。在本环节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的具体情况,可用举手的方式简单统计一下本班学生的大致情况,以便为教学和辅导作参考。

(二)观点意识

“观点意识”环节,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该环节主要使学生了解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让学生对问题意识有初步的了解,并认识到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主动提高问题意识能力的愿望。

(三)策略训练

1.目标

(1)让学生克服自身的害怕心理,敢于对事物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

(2)通过“策略训练”部分,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提出自己的问题,从而培养良好的提问习惯。

(3)使学生意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思想、意识领域,学会有效提问,从而避免因为技巧不佳而放弃提问的机会。

2.操作程序

(1)根据“诊断评价”部分的活动情况和课堂气氛,有针对性地选择1~2个策略进行重点训练。

(2)将“策略训练”部分灵活运用到小组讨论、班级交流、角色扮演和现场练习等多种活动方式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及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实践,多体验多感受。

(3)临近结束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体验或感受等,在学生分享过后,教师对本次活动作总结。

(四)反思内化

1.目标

学生能完成“反思内化”中的全部问题,回顾自己在本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进一步归纳概括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自己的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找出解决办法。

2.操作程序

(1)“问一问”环节,通过有针对性的提问,使学生再次回顾本课程的内容,学会有技巧地提问。

(2)“用一用”环节,是对本课知识的实践运用,让学生用自己学习中的例子练习提问,从而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3)“想一想”环节,提供一则有趣的故事,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敢问问题”策略的教学建议

1.通过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实验推翻亚里士多德学说的故事,让学生意识到敢于质疑、不断质疑的重要性,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创新,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大声“问”出来,让学生在“做中学”。

2.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建议3~6人一组)进行组内讨论交流:

(1)我搜集到的名人是如何发问的?

(2)换作是我,我敢向名人发问吗?

3.将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在班级内分享交流,当然其他小组也可主动分享小组的感受。

(二)“会问问题”策略的教学建议

1.通过已有有关问题意识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问问题的现状,系统地、有层次地训练学生敢于问问题的能力。

2.首先是低层次地思考和提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用在哪、怎么用……”,并在疑问中形成自己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3.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层次思考。

(1)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某个角度进行分析、提问。

(2)从新旧知识的结合点进行综合提问。

(3)对自己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评价、提问。

4.还要进行会提问题的策略指导。

(1)能够对新的学习内容提出创新的问题。

(2)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提出问题。

(3)最后还要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在完成这些任务后,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强化,给予适当的奖励。最后就是要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习惯成自然。能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还能从多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与此同时,还要联系实际提出有见解的问题。

1.本课程中的活动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学生只有意识到会提问才会学习,没有质疑就没有进步的时候,才敢于提问,并且主动学习提问技巧。只有充分地参与活动才能体会到提问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问的重要作用。

2.课程的活动设计要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活动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更多地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可以将高中生经常会遇到的学习、生活问题等纳入活动的内容范围之内。

(一)参考资料

促进质疑,鼓励提问

古语说“学成于思,思源于疑”,这里说明了学问成就、独立思考、善于质疑三者的逻辑联系。爱因斯坦则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说明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重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即质疑。学生在课堂上质疑问难,教师明了学生的难点、疑点,就可以有的放矢,加以解决,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收到课堂教学好效果。而对学生来说:第一、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提出疑问,说明他们对某方面知识已经产生兴趣。随着经常的质疑学生的求知欲就会更强烈,质疑的兴趣就更浓厚。第二、质疑可以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能更准确地把握主要内容。培根说过:“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第三、质疑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它改变了教师一问接一问、学生一答又一答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处于主动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四、质疑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常常质疑,会使思维常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以求新的平衡,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造能力。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善于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动笔,以发现者的姿态去创新与思考。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获得且掌握知识以及迈向成功的愉悦。

(一)设置问题情境是养成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设置问题情境就是围绕教学目标编制若干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解答中达到目的。如《圆的认识》中的教学片断,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自行车车轮分别为圆、正方形、椭圆,有的轴不在中心),你会选择哪种车轮的自行车?学生议论纷纷,此时师不必说,明显的两个问题在学生脑子里产生: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圆形轮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来又快又稳呢?这种问题情境会促进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思索,学生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质疑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点。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提前把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作为一项教学目标。教师要提前准备资料,创造良好的质疑氛围。为学生质疑创造必要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告诉学生不能只听教师一席之谈,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勇于提出问题。教师在鼓励学生提问的同时,要对提问的学生加以表扬,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悉心讲解,保护好学生的质疑心理。

新课程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引入问题,通过探究寻找规律,然后介绍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教师要充分利用问题、利用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效力。

第一、创设探究式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第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三、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是学习之本,学生有了疑问,学习就会有动力。每一位教师都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

摘自:李水凤《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质疑水平的提升》,学周刊,2011年(12)

苏志伟、曾宪扬《谈培养学生质疑的方法》,泉州师专学报,1999年(5)

(二)问题思考

1.如何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