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园林
在我国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大自然赐给我们无数令人神醉、赞叹、向往的美。奇峰壁立、峰峦叠起的群山,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江海,清泉潺潺、鸟语花香的幽谷,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的云烟,还有历经千百年、凝聚着我国古代人们智慧和情感的古建筑,反映我国人文地貌、远古风情的名胜和园林……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的动人心弦,以至于让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这就是自然美。
自然美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所谓纯粹的自然美,二是指经过人类劳动改造后的自然景观,它直接打上了人类意志的烙印,体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力量。欣赏它,是对人类自身智慧和力量的肯定,并通过它,对自身的智慧和力量从总体上再次升华并超越。因此,自然美对人们来说,首先是能使人从心理上产生一种愉悦快感,然而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以思索、启迪。鉴古赏今、古为今用是我国人们历来所擅长并推崇的。这也是现在的人们所应该具有的。
三大古建筑群
故宫 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它始建于明永乐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位列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首。
故宫即紫禁城,俗称大内,其建制布局体现了“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观念,并渗入了阴阳五行学说。其建筑思想充分体现了封建帝王威严至尊、权倾盖世的观念,并融入了“庄敬天威”的思想。城内宫室号称9999.5间,实测为8600余间,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宫内有宫,院内套院。故宫开有4门--正(南)门为午门、后(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4座城门上均高耸着雄伟壮丽的门楼。
故宫在总体设计布局上,以紫薇正中思想为主导;在建筑形式风格上形成天威气势,造成臣民诚惶诚恐的心理,以达到震慑的目的。为此,故宫建筑规模讲究宏伟博大。它采用中轴线对称结构,作为主要宫殿呈直线排列于中轴线上,简洁明快,并以高台基、大广场作衬托。外朝以居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轴心,文华、武英两殿为左、右翼,它们是皇帝举行大典和召见群臣、行使权力的主要场所。内廷并列3门:正中为乾清门,东为内左门,西为内右门。内廷以位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和御花园为主,两厢配置东、西6宫及其他殿堂。紫禁城外朝属阳,内廷属阴。故外朝主殿布局采用奇数,称“三朝五门”制。三朝即三大殿,五门即大清门(原位于正阳门与天安门之间,早已废)、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内廷宫殿多采用偶数,如两宫(乾清宫、坤宁宫。位于两宫间的交泰殿是后来增建的,其规模远小于两宫)领衔六寝(东、西6宫)。
从天安门至端门,是一段狭长的前庭,象征“登天”之道。一出端门,空间骤然开阔,未入天庭,先给人以“登琼楼玉宇,叩天上宫阙”的印象。进午门即进入中路。前行,地势渐高,弯弯金水河东西蜿蜒,若天宫之银河。过金水桥,进太和门,好像越天桥步入天庭。穿过天安门也就进入了皇城。皇城是皇家宗庙、社稷和禁苑所在,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大典、登基、大婚、册立皇后、公布进士黄榜、派将出征,以及每岁春节、冬至或皇帝生日举行盛宴等的朝会场所。
太和殿:是故宫中心建筑之首,是故宫内最壮观,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
交泰殿:处于两宫间,喻“阴阳交泰,万世昌隆”之意。
乾清宫:是清康熙、雍正皇帝的寝所。
坤宁宫:为明、清两朝皇后所居之中宫。宫的东暖阁曾做过清顺治、康熙、同治、光绪4帝的洞房,目前还按原样保存着光绪帝大婚时的陈设布置。
御花园:原名宫内苑,具有浓郁的皇家苑囿特色。细观园内的蜿蜒石径,用五色石子铺成花鸟虫兽、历史人物掌故、民间传说以及象征博古、吉祥等内蕴的各种图案共720幅。园内有座太湖石叠砌的假山,名堆秀山,上筑御景亭。
储秀宫:这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垂帘听政40余年之久的“老佛爷”--慈禧太后久居之宫。储秀宫庭院由储秀宫及宫前的储秀门组成。
长春宫:是一座与储秀宫同等规模的宫院。慈禧也住过,宫前的长春门被她改名为体元殿,体元殿后有戏台。
养心殿:是雍正之后各个皇帝的寝所。殿西间因乾隆帝曾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其子王献之的《中秋帖》和其侄王珣的《伯远帖》这3件稀世墨宝收藏于此,因而将其改名“三希堂”。至今仍按原样陈设。
皇极殿:是一处自成体系的宫廷建筑群,是乾隆帝快60岁时,准备将来坐满60年皇位后当太上皇而建的宫殿。目前这里辟有许多陈列馆,陈列着文物艺术珍品。
钟表馆:辟于奉先殿。馆内陈列有清朝及西洋各国制造的钟表和大自鸣钟、铜壶滴漏等。
九龙壁:作为皇极门的照壁,其两壁各有用七彩琉璃砌成的9条蟠龙。
珍宝馆:设于皇极殿。馆内展出金银珠宝、翡翠玉石、珊瑚玛瑙等工艺珍品。
绘画陈列馆、铭刻陈列馆:分别设于皇极殿两侧的西庑、东庑。明清家具展馆设于养性殿及其北面的乐寿堂、颐和轩。
宁寿宫花园:俗称乾隆花园,是乾隆当太上皇时养老休憩之所。其景可用“秀、雅、奇、精、巧”5字概括,既有宫廷富贵气派,又富江南园林秀、巧、雅之风韵。
神武门:紫禁城后门为神武门,门楼建于10余米高的红色城台上,面阔5间,重檐庑殿顶。
曲阜孔庙曲阜孔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文庙,前后共9进院落,与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被列为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进入镌有“万仞宫墙”4字的古城门,穿过“金声玉振”牌坊即至孔庙大门--棂星门。进棂星门,穿“太和元气”坊、“至圣庙”坊至圣时门,过壁水桥,穿宏道门、大中门、同文门至奎文阁、十三御碑亭而至大成门前。
大成门:前有十三御碑亭,它是金、元、清3代帝王为保护唐宋以来祭孔、修庙石碑而建的。十三亭均为正方形木结构亭,重檐八角,彩绘斗拱,黄瓦朱甍。这里共有石碑53座,凡御碑均以赑屃(神话中龙王之子,像龟)为座。大成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门面5间,黄瓦飞檐,彩绘斗拱,下有石雕须弥座台基。门前后台阶中央均为浮雕龙陛,檐下有龙柱12根。旧时此门只在行祭孔大典时才开启,平时只能从旁门出入。杏坛位于大成殿前通道正中。《庄子·渔父》载:“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坛就是孔子弦歌鼓琴、教习弟子之所。大成殿是孔庙主殿,为当年祭孔场所。唐代称其为文宣王殿,宋徽宗尊崇孔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成”,乃更名为大成殿,并御赐匾额。殿开9间,重檐9脊,黄瓦朱甍,巍峨宏丽。殿周的28根擎檐石柱均用整块巨石雕成,其中前廊上的10根石柱浮雕有云龙戏珠图案,俗称蟠龙柱,是石雕艺术珍品。殿前露台宽敞,旧时祭孔乐舞即行于此。东路的故宅井旁有一堵墙壁,壁前石碑上勒“鲁壁”两字。史书记载,秦始皇焚书时,孔子9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藏于墙壁中。汉景帝时,鲁恭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了孔子故宅,在墙壁内发现了这批简册,称“古文经书”,亦即所谓“鲁壁藏书”。为纪念此事,后人在院中另砌一壁,称“鲁壁”。
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又称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武烈河西岸。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完工于乾隆年间后期,历时90年。自康熙始,历代清帝来此避暑,金秋自此地去木兰狩猎场狩猎已成惯例。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宫苑园林,占地560公顷。山庄外围,依山势起伏筑有10公里长的宏伟宫墙。宫墙宛若游龙,其长度居众离宫和御苑之首,是避暑山庄6个“最”之一。
避暑山庄集宫殿、园林、山峦、草原于一身,为国内皇家宫苑园林孤例,被誉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博物馆。避暑山庄的风格与颐和园迥然不同。它充分利用了山谷盆地多式多样的自然形势,依山傍水而又灵巧地布置着众多朴素淡雅的各式建筑群,其屋顶一律盖以灰瓦。苑景依势而置,运用传统的造园手法,集古代南北园林之粹,并吸收了少数民族许多景观的格调。苑景内衬山峦和草原,外借棒槌山、罗汉山映托。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外八庙,散布于山庄外围,若众星之拱月。避暑山庄寓此境围之中,既显宁静恬雅,又不失庄重肃穆。避暑山庄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宫殿区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东宫(已毁)4组宫殿建筑,主体建筑是正宫。
三大名楼
黄鹤楼 黄鹤楼建在武昌蛇山之“蛇首”黄鹤矶头上。面临大江,崇楼杰阁,飞檐翘首,宏伟壮丽。它与滕王阁、岳阳楼古时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创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以后各代屡毁屡修,清光绪十年(1889)又被焚毁。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黄鹤楼崇楼5层,飞檐5舒,黄琉璃瓦屋面,瑰丽端庄。
岳阳楼 岳阳楼东倚巴陵山,北枕长江,西濒洞庭湖,为我国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登楼远眺,八百里洞庭湖光山色立展眼前。楼内正中至今还有清乾隆年间着名书法家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全文木雕屏,供游人细读深思。岳阳楼自唐以来重修处有30多次,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六年(1867)重建,共3层,高近20米,飞檐斗拱,黄色琉璃瓦顶,用伞形架荷重,全楼榫卯交接,未用一钉,是罕见的中国传统建筑结构,工艺精良。
楼四周环以明廊、圆柱,气势雄伟。20世纪70年代重修。可以说,岳阳楼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民族风格和建筑技巧的典型体现。
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章江门外(现沿江路),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吉都督洪州时所建,为古代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唐上元二年(675),阎伯屿督洪州牧,重修滕王阁,并于重阳佳节在此阁大宴众宾僚名士。1926年被北洋军阀邓如琢烧毁,今已重建。
皇家建筑
黄陵 黄陵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氏黄帝的陵园,位于陕西黄陵县东北桥山上,故又称桥陵。南距西安市230公里。桥山下建有黄帝(轩辕)庙,庙内有庄严雄伟的人文初祖大殿,殿内供奉着黄帝的灵位。
桥山多古柏。桥山古柏为黄陵八景之一,明时有诗描绘此胜景:“古柏参天黄帝陵,苍烟缭绕晓风轻。桥山彻底高耸翠,沮水缠腰万载青。”轩辕庙门左侧有一株高近20米、干围10米余的柏树,树旁立一碑,上书“黄帝手植柏”,传为黄帝亲手栽植,可谓柏树之王、世界柏树之父。
人文初祖大殿旁有株挂甲柏,树旁立一碑,上书“挂甲柏”3字,还有一行小字:“志载,汉武帝征朔方还,挂甲于此。”传说汉武帝刘彻曾率18万大军巡察北方边关,征讨朔方。回师长安途经桥山时,命人临时筑祈仙台,向黄帝行祭祀大礼,并祈祷自己将来也能像黄帝一样乘龙仙去。祭祀之日,当他缓步走向祈仙台时,随手脱下戎装盔甲,挂在这株柏树上。自汉武帝率18万大军祭奠黄陵后,每逢清明祭黄陵已形成历代大典。
秦始皇陵 位于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距华清池5公里。
1981年,科学工作者应用地球化学勘测证明,秦陵地宫中确实存在大量水银。据考古探测,秦陵分内、外两城,均为南北长方形,陵园面积达56平方公里。如今陵上载满了石榴树,四周环绕两重白杨林带,正好位于内、外城墙上。
陵园地面建筑已被项羽入关时焚毁,但地宫尚未发现被盗。1976年以来,先后在秦陵东南1.5公里处发掘出1、2、3号兵马俑坑。
1980年又在陵西侧出土了两组车、马、驭手,均为铜制的铜车马。又据探测发现,陵园内还有70多座陪葬墓。秦兵马俑博物馆就是在1号兵马俑坑上建立的展览厅。在这里可以看到一个浩浩荡荡的古代军阵:东列是面向东方的3列横队,每队“武士”70名,是军队的前锋;后面紧跟36路纵队,每路长180米,战车步兵相间排列,是军队的主体;南北两侧各有一列横队,每队“武士”180名,是军队的两翼;西端还有3列横队,是军队的后卫。整个阵容计有兵马俑6000余个之多,都按真人真马大小制成。武士俑或身穿战袍,或身披铠甲;战马似昂首嘶鸣,攒蹄欲驰。这生动地表现了当年秦始皇率领千军万马外抗匈奴、内平6国、统一中国的雄伟气概。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俑陪葬坑中出土了近万件铜兵器,矛、戈、剑、戟、吴钩、箭镞、弩机、殳、铍(大矛)等样样俱全。其中青铜长剑虽埋在地下2000多年之久,至今仍寒光逼人,锋利无比,一次能划破20张纸,堪称世界冶金史、防腐史奇迹。
十三陵 十三陵是明朝13个皇帝的陵寝,全称明十三陵。它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下的小盆地上。十三陵埋葬着明成祖至明思宗的13个皇帝。
十三陵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皇陵群。陵区面积广达40平方公里,北倚天寿山,群山东西回抱,如屏围拱;南面的蟒山、虎峪分别左右,犹若守卫陵园的青龙白虎,陵区的大宫门恰恰建在两山之间。建在小盆地丘陵上的整片陵区,好似一座规模巨大的天然庭院。
十三陵中有神道上的石牌坊、石像生、定陵地宫、长陵的思殿和明楼五绝,颇值一观。南起石牌坊,经大宫门、大碑楼至龙凤门的神道上,有用汉白玉砌成的石碑坊,其形制为5门6柱11搂,通宽28.86米,坊高14米。坊下夹柱石上雕刻的麒麟、狮子、龙和怪兽,云腾浪涌,神态逼真。门上端额枋上雕刻的云纹,给人以柔美飘逸之感。
明万历皇帝神宗及其孝端、孝靖皇后的陵寝叫做定陵。其地宫于1956年开掘,1959年开放。地宫全部采用拱券式石结构,由前中后左右5座殿堂组成。前殿及中段地面,均用“金碎”(大型方砖,砖面磨光,棱边清晰,密砌无缝)铺砌。中殿陈设祭器,自前至后设孝端、孝靖、万历汉白玉宝座。后殿地面用磨光花斑石密砌,棺床中央放万历和孝端、孝靖棺椁。定陵出土文物现移于长陵展出。坐落在天寿山主峰下的长陵,是明永乐皇帝成祖及其皇后的陵寝。祾恩殿即享殿,是祭陵时行祭典之所。正殿坐落在长陵第二进院落内一座汉白玉护栏围绕的3层石台基上。其宏伟壮观、豪华奢丽,堪与故宫太和殿媲美。明楼位于祾恩殿后,楼下即是地宫。明楼雄伟壮观,兼蕴几分绮丽风韵。站在明楼四望,整个陵区尽收眼底。
天坛 位于永定门内中轴线东侧、天桥之北,居北京六坛(天、地、日、月、社稷、先农)之首。
天坛建于明初永乐年间,为明、清两朝帝王行祭天、祈谷大典的场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祭天古建筑群。
它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不在故宫、颐和园之下。天坛具有独特而神化的建筑艺术,整个建筑群瑰丽端庄,富有神韵。
它将建筑学、几何学、美学、神学、声学以及园艺学等交融于一体,于众多建筑中渗透、融入了象征天时序轮、皇天至尊、祭天以诚等神化形象,染就了一片天地玄黄、乾坤浑然的祭礼境界。天坛建筑群由祭天群及斋宫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