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机枪科技知识
QJC88式12.7mm车装机枪于1988年生产定型,是W85式12.7mm高射机枪的车载型。该枪是中国军队装备的新一代车装机枪,取代了原装备的仿苏产品,即59式12.7mm坦克高射机枪,已成为中国新研制的各种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以及防暴车等装备的配套产品,用以对付低空敌机和轻型装甲车辆,以及远距离压制敌机枪火力。该枪由枪座、枪身与高射瞄准镜三部分组成。
发展
W85式12.7mm高射机枪于1985年设计定型,主要供外贸出口。该机枪可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和使用要求,在350~1250mm之间调整火线高,从而使士兵可以采用卧、跪、立等姿势,实施精确有效的瞄准射击、散布射击或纵深超越射击。
在QJC88式12.7mm车装机枪研制之前,装甲兵论证部门曾对新一代车装机枪的枪身进行选型,参加选型的机枪有59式12.7mm高射机枪、77式12.7mm高射机枪以及W85式12.7mm高射机枪。选型结果表明,W85式12.7mm高射机枪的枪身由于枪身短、质量轻、质心后移,因而转动惯矩小。
当坦克在行驶中处于侧斜状态时,机枪射手能较容易地转动该机枪。因此装甲兵部队决定选用该枪身作为新一代车装机枪枪身,并要求对枪座进行重新设计,以进一步减重,方便操作。为此,该枪枪座由原较笨重的铸钢件改为钢材焊接件,枪管、枪尾、击发装置等部件也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全枪质量(含枪身、枪座及装满60发枪弹的弹链箱)由53.9kg减至39kg,命名为QJC88式12.7mm车装机枪。
枪座结构
枪座由托架、摇架、平衡器、装填拉柄、击发装置、高射瞄准具盒等组成。回转轴用以连接托架与摇架。平衡器下端与托架上的轴孔连接,平衡器上端与摇架上的轴孔相连。行车状态时,托架上的行军固定器可使摇架确实固定在水平位置。
(1)托架。
托架是枪座的主体。其下部的中心轴与坦克或装甲车辆的炮塔连接,并能在炮塔上水平旋转。托架右侧装有手轮,手轮上的小齿轮能带动摇架上的扇形齿弧转动,使摇架达到所需的仰角与俯角。托架左侧装有握把,以操纵枪座进行方向旋转。握把上装有发射杆,发射杆通过击发装置上的钢丝绳拉动枪身上的扳机进行发射。
(2)摇架。
摇架的主要作用是赋予枪身所需的高低射角。通过转动托架右侧手轮,使其上的小齿轮带动摇架上的扇形齿弧旋转而完成高低角的调整。摇架上的滑座用以固定枪身,滑座可在摇架体上滑动。滑座后部装有缓冲簧,以吸收射击时的后坐能量,提高射击精度。
摇架上设有装填拉柄,装填拉柄通过拉柄滑杆,可拉动枪身上的枪机框进行装填,操作方便省力。摇架顶部装有高射瞄准镜盒,高射瞄准镜盒密封性能良好,能防止行军时雨水与尘土进入盒内,保护瞄准镜。摇架左侧设有弹链盒挂板座,使弹链盒与摇架同时上下转动,以确保供弹可靠。
(3)平衡器。
平衡器由内管、外管、平衡簧及内平衡簧组成。
枪身构造
枪身由枪管、机匣、供弹机、枪机和枪机框组件、发射机及枪尾等组成。该枪身具有良好的人机工程,不需任何工具,即可进行部件的不完全分解与结合。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火药燃气通过枪管和导气箍内的导气孔进入活塞筒内,从而推动与枪机框连接的活塞,使枪机框和枪机后坐,完成开锁、抽壳、拨弹等动作,同时压缩复进簧。枪机后坐到位后,被压缩的复进簧推动枪机框和枪机复进,完成推弹入膛、闭锁、击发等动作。
(1)枪管。
枪管为适应新弹种及方便人工操作,在W85式高射机枪的基础上,对枪管进行了以下改进:
①扩大了制退器的前出弹孔,使其能发射84式钨心脱壳穿甲弹。
②弹膛镀铬,改善了抽壳条件。
③改进了气体调节器的结构,由原调节导气箍上进气孔大小来调节射速改为调节排气孔大小来调节射速,操作时只需用一发实弹或弹壳即可调节气孔大小。
(2)机匣。
机匣是枪身的主体,枪身与枪座的结合是通过机匣前部两侧的梯形槽来完成的。枪管由机匣前端插入到位后,以A槽定向,并由枪管固定栓锁紧在机匣上。装上供弹机以后,枪管固定栓上的B槽被供弹机盖体锁定,以防止发射时枪管固定栓移动。
拉动固定栓手柄,通过手柄下方凸轮形曲面的增力,能容易地抽出枪管固定栓。机匣上还设有与枪尾、发射机的配合槽,机匣与供弹机则靠连接销相连。
(3)供弹机。
供弹机为使输弹平稳,该枪的供弹机采用双程输弹方式,避免因输弹加速度过快,出现枪弹从弹链中自行脱落的故障。
当枪机框后坐时,枪机框上的突起带动拨弹曲柄转动,拨弹曲柄通过拨弹杠杆带动内拨弹齿,将枪弹送到进膛位置,此时外拨弹齿将退至次一发枪弹拨弹位置。当枪机框复进时,外拨弹齿将次一发枪弹拨至内拨弹齿起始工作位置,内拨弹齿也退至能可靠抓住次一发枪弹的位置,完成一次拨弹循环过程。
(4)枪机和枪机框组件。
枪机和枪机框组件由枪机、左右闭锁卡铁、枪机框、活塞、活塞筒(内装复进簧)等组成。枪机框复进时,其闭锁突笋使闭锁卡铁张开进入闭锁状态;枪机框后坐时,闭铁突笋使闭锁卡铁收拢完成开锁动作。
左右闭锁卡铁对称地设置在枪膛轴线两侧,受力均匀,对提高射击精度十分有利。闭锁支撑面靠近枪管尾端面,刚度大,寿命高。闭锁卡铁质量较轻,开闭锁时能量损失少,机构动作可靠。
(5)发射机。
发射机当松开枪尾上的扳机时,滑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后移,迫使阻铁强制上抬,防止滑机,动作可靠。发射机的右侧装有保险,保险向前推到“S”位置时,发射机处于可发射状态;保险向后扳到“T”位置时,发射机处于保险状态。“S”、“T”分别代表中文“射击”、“停射”之意。
枪尾结构
枪尾上装有扳机与缓冲装置。扣扳机时,扳机底部前移,推动发射机的滑块,使阻铁下降,释放枪机框而实现发射动作。缓冲装置由机械摩擦套与缓冲簧混合组成。当缓冲装置被压缩时,内外摩擦套的锥面相互挤压,加之外摩擦套与缓冲簧管产生很大的摩擦,可吸收部分后坐力,从而使缓冲簧受力减小,解决了缓冲簧受力过大、易破断的问题。
该枪配用1958年式12.7mm高射机枪瞄准镜,该瞄准镜安装在枪架瞄准镜盒内的瞄准镜托架体上。安装时,应保持瞄准镜轴线与瞄准镜盒底边缘平行,且关闭盒盖时不与瞄准镜发生干涉;再用托架卡箍卡住瞄准镜,将卡箍螺栓拧紧,使瞄准镜不松动。瞄准镜盒及瞄准镜的高低和方向均可调。
中国56式班用轻机枪
简介
56式班用轻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片撑开式闭锁方式,以弹链、弹链盒供弹,仅能进行连发射击;采用固定枪管。
56式班用机枪仿制苏联的RPD第三型,内部设计与其完全相同,56式班用机枪亦是中国解放军在中印边境战争、中苏边界冲突、越南战争、中越战争的班兵装备之一。
性能指标
口径:7.62毫米;全长:1037毫米;枪管长:520毫米;瞄准基线长:596.5毫米;全重:7.9千克;初速:735米/秒;理论射速:650发/分;战斗射速:150发/分;最大射程:2000米;有效射程:800米;枪弹:56式枪弹;7.62*39毫米。
中国81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
81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81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有65个零件通用。1981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我国目前的主力轻机枪。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可以半自动单发和连发射击;采用75发弹鼓供弹,其攻弹具能够与81式自动步枪的30发弹匣互换。
口径:7.62mm
全长:1004mm
枪管长:520mm
瞄准基线长:490mm
全重:5.15kg
初速:735m/s
理论射速:700发/分
战斗射速:120发/分
直射距离:540m
有效射程:600m
弹鼓容量:75发
枪弹:56式枪弹(7.62×39mm)
作为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设计的过渡枪型,81式枪族全部采用成熟技术和设计,采用短行程活塞式导气系统,其它结构与56式冲锋枪类似。81式步枪全长为950mm,枪管长440mm,介于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之间。
81式步枪是枪族的基础枪,其主要零部件都要与81式轻机枪互换通用,因此零件寿命必须按机枪的寿命要求(20000发),但步枪的重量又不得太重。56式冲锋枪自改为冲铆机匣结构后寿命定为10000发,而且难以保证,往往在节套闭锁肩根部出现裂纹。
因为81式步枪闭锁构件结构与56式冲锋枪基本相同,也是冲铆机匣,要按20000发寿命要求,节套闭锁肩部位必然是最薄弱环节。采取的弥补措施是:改变预转衬铁在节套上的装配形式,保持闭锁部位的完整,不削弱闭锁肩根部强度,并加强了节套右闭锁面与其基体的横向、纵向联接。
自动机的运动、开闭锁直接影响武器的射击精度,尤其对点射精度的影响更为明显。为提高81式枪族射击精度,围绕自动机设计采取了一些综合措施。加强对自动机运动的导引,机框导轨长度连同复进到位后的辅助导轨。全长为110mm,相应的机头杆部与机框配合长度为70mm,使每一发枪弹的闭锁状态尽量一致。
同时,又靠拢了机匣导轨、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复进簧、活塞与枪管中心距离为18.5mm(56冲为25mm),机匣导轨位于枪管中心上方6mm,与活塞、复进簧中心靠拢,使自动机运动平稳,运动件质心降低,减小动力偶作用。减小运动中撞击,防止射击时全枪振动影响点射精度。
枪机运动为较长行程130mm(56半为100mm),保证自动机后退与复进适当能量,控制合理射击频率,前后到位撞击面尽量接近枪管中心并左右对称。
中国82式7.62毫米班用轻机枪
1979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要求研制7.62mm班用枪族。起初要求该枪族包括自动步枪、冲锋枪和轻机枪3种,后来又改为由步、冲合一的自动步枪和班用轻机枪组成。该枪族使用1956年式各种枪弹,拟用以取代当时装备的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56式班用轻机枪。
中国82式枪族研制工作始于1979年1月,同年10月,样枪参加了在国家靶场和兰州军区步校进行的选型试验,且取得上乘结果。1981年10月通过了国家靶场的设计定型试验,试验结论为:该枪族主要诸元和散布精度基本达到战术技术指标要求;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基本符合要求,并基本满足规定的互换性要求。
自动步枪在各种使用条件下机构动作基本可靠。轻机枪在各种使用条件下,除1支枪在浸河水试验时因复进不到位故障较多外,在其余条件下机构动作基本可靠。经综合寿命试验,口径、初速及散布精度的变化不大,故障率较低,枪机、机匣、复进机等主要零(部)件无破损,达到了战术技术要求。总的来说,自动步枪基本达到战术技术要求,可以定型。
82式7.62毫米轻机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个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82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有65个零件通用。1981年设计定型,大量装备部队,是我国目前的主力轻机枪。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闭锁方式为枪机回转式;采用击锤回转式击发机,可以半自动单发和连发射击;采用75发弹鼓供弹,其攻弹具能够与81式自动步枪的30发弹匣互换。
口径:7.62mm
全长:1004mm
枪管长:520mm
瞄准基线长:490mm
全重:5.15kg
初速:735m/s
理论射速:700发/分
战斗射速:120发/分
直射距离:540m
有效射程:600m
弹鼓容量:75发
枪弹:56式枪弹(7.62×39mm)中国QBB95式5.8毫米班用轻机枪
枪族内自动机组件完全通用,步枪与机枪之间通用件占很大比例。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该枪全重3.95公斤(不含弹鼓),枪全长0.84米,有效射程600米,75发弹鼓供弹。使用87式5.8毫米普通弹,在3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10毫米厚的A3钢板;在600米距离上,弹头贯穿14厘米厚的松木板。
大量的技术数据和实弹结果表明,国产95式5.8毫米班用轻机枪已具备了世界名枪所共有的标准,即射击精度高、尺寸短、重量轻、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瞄具功能齐全、威力大、后坐力小、整体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外形流畅、美观大方、握持舒适、人机工效好等。
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并可以使用88式通用机枪所用之5.8mm重弹,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其光学瞄准具采用国产微光管或白光反射式瞄准镜。也可加装03式红点瞄准具。可实现快速瞄准。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小口径进行论证,1982年又对5.8mm重弹作为重机枪、狙击步枪用弹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于1986年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5.8mm重弹的射击精度及侵彻力均与53式7.62mm普通弹相当,可满足通用机枪的要求。因此,1989年正式立项对5.8mm重弹、******、使用该弹的通用机枪、狙击步枪及瞄准镜进行了全系统的研制。
95式枪族的改进型的消息已经流传了好几年了,在09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证实“95改”改进弹匣,重新恢复了空仓挂机功能,在2010年1月CCTV的一个节目上还官泄了“95改”的几个画面,可以看出快慢机移到握把上方,另外护木的防滑纹、散热孔等细节也作了修改,但在2011年2月,才终于在《兵器知识》上由一位射击教员撰文非正式地作了公开。
一直以来被俗称的“95改”是在2010年正式定型为95-1,整个枪族包括QBZ95-1式自动步枪、QBB95-1式班用机枪和QBZ95B-1式短自动步枪。改进项目如下:
(1)保险/快慢机柄改到握把左上方,可由拇指操作。但作者试过后认为右手拇指仍使不上劲。我估计原因是因为这个快慢机柄的位置要迁就枪的外形和内部结基本不变,不得不放得比较低,而像以色列的TAR-21因为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用右手拇指去操作,因此位置就能相对高一些。所以我认为95-1在这方面的改进只能算是“满足用户表面要求”,而没有“达到用户的潜在满意”的程度。
(2)机械瞄具的100米觇孔从原来的1mm改为3mm,使近距瞄准和快速瞄准更容易。其实95的原始设计中100米、300米和500米的觇孔直径本来就分别为2.2mm、2mm和1mm。
但因为部队出于射击考核出成绩的要求,实际生产时便倒了个个,变成100米1mm、300米2mm和500米2.2mm,让射手更容易在100米打出好的成绩,便这样的设计不利于射击活动目标或昏暗条件下瞄准,据说有部队在模拟实战的练习中发明了用500米觇孔瞄准目标腰部的“土办法”。
(3)增设空仓挂机装置,因此同时也改进了弹匣(但据说旧弹匣仍可通用,只是用旧弹匣时不能挂机)。
(4)针对弹匣底板容易磨损的现象,把弹匣底板改为金属。
(5)护木和枪托后部的一些棱角突出部分改成比较圆润,减少钩挂现象。
(6)拉机柄加高约3mm,使操作更容易。
(7)改进上下护木的形状,增加枪管至下护木内腔的热辐射距离,散热孔由6个小孔改成5个大孔,散热槽(同时也是防滑槽)由直槽改为斜槽。改善了散热性能。
(8)前背带环的横向高度从原来的16.5mm增加到18.5mm,两点式背带改为三点式背带。
(9)握把的夹角由81°减小至75°,后端向前移了3.5mm,便于让榴弹发射器的扳机能共用步枪的握把,也让装卸弹匣时的前部空间更多。
(10)气体调节器的结构作了改进,简化调整环节。
针对部队提出装上光学瞄准镜后瞄准基线过高的情况,降低了瞄准镜导轨的高度,因此也同时降低了握把高度及机械瞄具高度,使瞄准基线降低了约5mm。
(11)枪/镜配合方式改进为侧锁。
(12)去掉扳机护圈前的小握把,据说这个要求是海军陆战队提出的,目的是要方便使用枪挂式榴弹发射器。但也有用惯了小握把的人认为不方便稳定据枪。
(13)增加前装式的35mm枪挂榴弹发射器。原本的91B式35mm榴弹发射器只配有防暴弹,这次的前装式榴弹发射器(明显是参考了GP25的设计)则配用了杀伤榴弹。
(14)在准星座的两侧各加了一段形状像韦弗式导轨的小卡子,但尺寸要小得多,因此皮卡汀尼导轨或韦弗式导轨接口的装置并不能直接挂在这段导轨上。而95-1也有专门配套接口的战术灯、激光指示器。
(15)班用机枪的脚架由圆管改为扁管且管壁增厚到1.2mm,增强了脚架的强度。而短自动步枪的枪管由320mm增长至361mm。
另外有一个问题未得到证实,传言5.8mm的重弹和普通弹将会合一,让通用机枪、狙击步枪与自动步枪完全通用弹药。曾有传闻这将会在“95改”上实现,但目前的文章中未有提到95-1发射什么弹。
95式5.8毫米班用机枪
主要简介
95式5.8毫米轻机枪是95式班用枪族中的轻机枪,它与95式自动步枪构成班用枪族,现已陆续装备部队。枪族内自动机组件完全通用,步枪与轻机枪之间通用件占很大比例。该枪采用无托式结构;自动方式为导气式,机头回转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供弹具有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两种,机械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
性能数据
口径:5.8毫米;枪质量:3.95千克(kg)含弹匣;全长:840毫米;弹头初速:970米/秒;有效射程:600米。
自动方式:导气式;闭锁方式:机头回转闭锁;发射方式:单、连发;瞄准装置:照门为觇孔式;供弹方式:30发塑料弹匣和75发快装弹鼓。
M249班用机枪
简介
M249班用机枪是比利时生产的5.56毫米“米尼米”轻机枪,美军采购后定名为M249。该枪现已装备美国、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北约各国倍受欢迎。
M249是美军以比利时制造的FN轻机枪的改良版本,在1984年正式成为美军三军制式班用机枪,亦是步兵班中最具持久连射火力的武器。
M249采用气动、气冷原理,枪管可快速更换令机枪手在枪管故障或过热时无须浪费时间修理,护木下前方装有摺叠式两脚架以利于部署定点火力支援,亦可对应固定式三脚架及车用射架,M249对应弹链及STANAG弹匣供弹,机枪手在缺乏弹药等紧急情况时可向其他装备M16或M4的士兵借用弹匣来射击,但以弹匣供弹时会因弹匣弹簧弹力太大而射速过高及可能出现故障。
在1991年海湾战争开始,每次美军的军事行动及战争皆可见到M249的踪影,虽然M249被沙或泥阻塞运作,但大部份士兵都对其作战表现满意,而随着服役年期及重量问题,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研究一种介乎突击步枪与轻机枪之间的全自动武器计划作替代品,名为步兵自动步枪计划。
研发历史
自1965年起,M60和M2成为了美国陆军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最主要机枪,M2是一种50毫米口径的重机枪,主要用作载具及固定阵地上的定点连射武器,而M60则是一种可携式中型机枪,用于为部队提供具机动性的全自动支援火力,两者皆具有相当重量而且最小要两人才能有效运作。
而在一战起就成为了陆军部队常用轻机枪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在1957年亦被M14自动步枪取代了,每个班的指定射手会以M14作全自动射击,而班中其他士兵则只能以半自动模式射击以确保准确度及节省弹药,正因为M14及M16步枪并非以全自动射击作首要功能,20或30发弹匣无法提供像弹链供弹机枪般的有效持久连射火力,而且在持续快速射击后时有出现过热及卡弹等故障,陆军希望开发一种只需单兵操作、比M60更轻、比M16具有更佳火力的机枪,令士兵无须再以M16作全自动射击来填补火力缺口。
1960年代,陆军测试了多种不同设计机枪,包括了发射箭头弹的枪械,而最为广泛作“实战测试”的枪械则是具有模组化设计、可通过转换零件改变用途、发射5.56NATO弹药的S63,S63成为了越战中当时部份海军陆战队士兵及美国海军海豹部队的轻机枪,不过以上枪械皆没有成为制式轻机枪。
1968年,美国陆军的“陆军轻武器计划”决定以5.56毫米口径作新型轻机枪的弹药,但陆军没有分配到充足经费,当时的5.56毫米弹药亦被作战部队指火力太低,随后陆军只是开始研究改善5.56毫米弹药,到1969年也没有改变轻机枪弹药口径的打算。
直至1970年7月,陆军终于决定开发新型轻机枪,但仍然没有指定口径,同时提出把新型轻机枪命名为“班用自动武器”,不过到1971年7月,新型轻机枪的实际弹药设计依然没有定案,同年数月后,法兰克福兵工厂提出了在6毫米弹药及加大弹壳的5.56毫米弹药之间的二选一方案,并在1972年3月完成了这两种弹药的设计,当陆军发表了“班用自动武器”计划的规格文件,同年5月亦认可了6毫米弹药的设计。
1972年7月前,菲力克·福特公司及岩岛兵工厂的垂钓者研究室承包了“班用自动武器”的开发合约,两家公司的版本分别命名为XM234和XM235,计划要求轻机枪连200发弹药的重量需小于20磅(9.07公斤),有效射程最小达到800米(约2600尺)。
在“班用自动武器”计划开始进行评选时,共有三种5.56毫米口径样枪及一种6毫米口径样枪参与,包括以M16突击步枪加装重枪管作长时间连射用途的柯尔特M16HBAR、黑克勒·科赫的HK23A1及垂钓者研究室的6毫米口径XM235SAW,这次评选在1974年12月完结。
至1976年2月FNM及XM235SAW入选,同时有意见指出为士兵装备新弹药(指6毫米弹药)将出现后勤补给问题,同年6月“班用自动武器”计划指出必须改为使用标准的5.56毫米弹药作新型轻机枪的标准口径,并在10月通过了此项修改,而垂钓者研究室把XM235SAW的口径修改项目交由福特航空航天通讯公司负责,修改后的版本改名为XM248,而同样修改了口径的柯尔特M16HBAR则名为XM106,两种样枪皆在1978年完成,同年黑克勒-科赫亦提交了5.56毫米口径的HK21A1作参选。
HK21A1其后被命名为XM262,而FNM则名为XM249,军方在1979年4月重新测试以上四种5.56毫米口径的新样枪。
1980年5月,军方决定采用XM249作为“班用自动武器”计划的轻机枪,而XM262虽然在测试时同样表现优秀,但最终仍然落选。同年9月,军方向FN提出全面生产XM249的合约,并在1981年6月开始对定型的XM249进行进一步测试及于1982年2月1日正式采用。
美国陆军于1984年装备M249班用自动武器,而美国海军陆战队亦于一年后正式装备。美军版本的M249由位于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哥伦比亚FN子公司的厂房生产,与原本的FNMinimi设计有所不同,M249采用另一种枪托。
早期型的M249的由于枪管完全外露,持续射击时枪管的上升热气流影响瞄准,前准星需要专门用具才能调节,而且机匣边缘及部份零件锋利容易割伤射手,结果在1985年8月23日,当时的美国陆军副部长詹姆斯·安布罗斯停止了M249的生产计划并提出产品改进计划以解决以上问题,但美国国会在1986年财政年度中把M249的相关经费转为退伍金等其他用途,结果导至超过1100把已经装备的早期型M249被迫继续服役,另外超过7000把早期型M249则库存在仓库直至产品改进计划得经费才进行改装,至1988年才开始把早期型M249改装,并以M249PIP为标准重新生产。
设计细节
左为弹匣供弹、右为为弹链供弹。
M249全长1,041毫米(41英寸),连200发弹链及硬塑料弹箱重7.5千克(17磅),是一种对应弹链及弹匣供弹、发射5.56x45NATO弹药的轻机枪,一般采用每四发M855普通弹配一发M856曳光弹的连接方式组合成的M27弹链作弹药,配放在硬塑料弹箱或软帆布弹袋内并下挂在机匣底部。
M249采用开放式枪机及气动式原理运作,当扣动扳机时,枪机和枪机连动座在受到复进簧的推力下向前移动,子弹脱离弹链并进入膛室,击针击发子弹后膨胀气体经枪管进入导气管回到枪机内,并使弹壳、弹链扣排出,同时拉入弹链及带动枪机和枪机连动座回到待击状态,多余的气体会在导气管末端排气口排出。
枪管膛线缠距为180毫米(7英寸),气冷式的枪管可通过枪管提把进行更换并由凸轮自动校正定位,护木下的摺叠式两脚架可调整长度,亦可对应三脚架或车用甚至空用射架。在部署后的M249准确度比一般步枪为高,亦能提供稳定的持续作战射速,排气口上的气体调节器可改变排气流量,从而调节至每分钟750发或1000发的理论射速,以确保在寒冷天气或枪械极度污脏等的不同环境下的顺畅运作,但在产品改进计划后,为了减慢枪管过热,改进型的M249取消了气体调节器,理论射速固定在每分钟850发。
衍生型
M249PIP
M249PIP为产品改进计划后的版本,主要改良了各部份零件的锋利边缘,并把原本的固定管型金属枪托改为类似M240所用的固定塑料枪托,以便在枪托内容纳液压后座缓冲装置,同时取消了早期型的气体调节器以简化操作,枪管顶部加装固定护板,固定式提把改为上下旋转式,另外并改良了两脚架、消焰器和瞄准具。后来美军的“士兵强化计划”又提出在机匣顶部及护木加装皮卡汀尼导轨以便安装瞄准镜及其他战术配件。
M249伞兵型
M249伞兵型是为空降部队提供的紧凑版本,装有短枪管、旋转伸缩式管型金属枪托,全长只有893毫米、空枪重7.1千克。
M249特种用途机枪
M249特种用途机枪是FN根据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要求开发的战术改良、轻量化版本,空枪重量只有5.7千克。M249SPW移除了提把、两脚架、弹匣供弹口及车用射架配接器,采用伞兵型的旋转伸缩式管型金属枪托,同时在机匣内部钻孔以减低重量。为了可安装与M4A1卡宾枪相通的战术配件,机匣顶部亦加装了一条皮卡汀尼导轨,护木加装了三条,并改用快拆式两脚架。M249SPW的轻量化短枪管比伞兵型短枪管较长,令全长有908毫米。
Mk46Mod0
Mk46Mod0是装备在M249SPW后,海军特种作战部所采用的改良后版本,同样除了提把、两脚架、弹匣供弹口及车用射架配接器,但沿用M249PIP的固定塑料枪托。护木的皮卡汀尼导轨设计也有所不同,枪管长414毫米,枪管护板上再加一条导轨,亦比M249SPW的更粗并刻槽以减慢过热。
Mk48Mod0
Mk48Mod0是应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要求,以Mk46放大口径来发射7.62x51毫米NATO弹药的版本,军方定名为“轻量化机枪”,以取代Mk43Mod0/1及M60E4。虽然M60比美国陆军现役的M240更轻,而且更适合作为美军步兵的中型机枪作战,但M60的服役时间过长、设计缺陷引致的可靠性问题令美国陆军在1990年代以M240B取代M60。但是美国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考量M240B重量达12千克,配标准枪管长达1245毫米,虽然M240B较可靠,仍不愿轻易放弃已提高机动性的M60E4。
因此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2001年又开始征求新型机枪,FN以放大口径的Mk46参选。修改后的版本重8千克、全长1003毫米,Mk48Mod0比M60E4更轻、更为可靠耐用,而且操作维护方式相同,甚至有部份零件可与M249系列通用。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计划在2003年8月开始装备Mk48Mod0。
Mk48Mod1
Mk48Mod1为Mk48Mod0改良版本,口径相同,但改用19.75英寸(502毫米)枪管,空枪重18.37磅(8千克),理论射速为每分钟680至780发。
性能数据
总重量空枪:7.5千克;
全长:1041毫米;
枪管长度:521毫米;
弹药:5.56x45NATO;
口径:5.56毫米;
枪机种类:气动、开放式枪机;
发射速率:750~1000发/分钟;
枪口初速:915米/秒;
有效距离:1000米;
供弹方式:M27弹链、STANAG弹匣。苏联6毫米班用机枪
1972~1974年美军提出了班用自动武器计划,苏联红军开始抱怨5.45毫米口径机枪作为班用支援武器显得火力不足,而7.62毫米通用机枪则重量太大,因此苏联克里莫夫斯克精密机械工程研究院于1980年就提出6毫米毫米枪弹方案,目的是作为突击步枪、班用机枪和狙击步枪的通用理想口径弹药,第一个型号是653毫米,发射5.2克弹头,枪口初速1150米/秒。
1990年又推出649毫米弹药,采用无底缘弹壳设计,弹底外形(弹径11.4毫米)类似于M43型中间弹的弹底,其枪口初速比前者更高,膛压也比较高。
1993年,俄罗斯伊热夫斯克机械制造厂对PKM机枪进行修改,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轻武器展上推出采用649毫米弹的“统一标准机枪”,UMG的整体构造与PKM大同小异,但机匣稍短,简化了供弹机构。UMG枪管比较长,而全枪长度与标准的PKM相当。这种新机枪重量更轻,包括两脚架仅重6.5公斤,原型枪没有机械瞄具,但配有光学瞄准镜。可能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这种6毫米口径机枪没有继续往下发展。
英国SA80班用轻机枪
英国SA80轻机枪,也叫L86A1轻机枪或LSW轻机枪,由英皇家兵工厂研制,与L85A1同属SA80枪族。
L86A1式5.56mm轻型支援武器基本上是L85A1式单兵武器(突击步枪)的重枪管型,又可称之为SA80式轻机枪。L86A1式和L85A1式的设计原理相同,外形也相似,但采用较长而且较重的枪管,并加装有两脚架、肩托和后握把。
因而有较高的初速和精度。英国陆军在80年代共订购了8000挺L86A1式,主要装备给步兵班,每班两挺;海军、空军订货超过1万挺。
L86A1式轻机枪结构基本上与L85A1式突击步枪相同,是一种导气式武器,采用枪机回转闭锁方式,由30发弹匣供弹。导气系统属活塞短行程结构,由活塞、活塞杆和导气节套等组成。活塞调节孔有两个选择尺寸(正常的和加大的)。
闭锁系统为多突笋的机头闭锁系统。击针的惯性很小,没有击针簧。枪机的结构设计可保证枪机在开锁(没有完全闭锁)的情况下,不会打击枪弹底火。枪口部的消焰器外径尺寸是标准的,该枪能发射枪榴弹。瞄准装置也与L85A1相同。
全枪长900mm
枪管长646mm
空枪重(不带弹匣和光学瞄准镜)5.4kg
战斗全重(实弹匣和光学瞄准镜)6.58kg
膛线右旋,6条,缠距178mm
初速970m/s
枪口动能1767J
理论射速850RPM
扳机力30.6~44N
弹匣容量30rds
空弹匣重120g
实弹匣重480g捷格佳廖夫班用机枪
苏联受德军装备7.92毫米口径短弹的刺激,发展出M-43式7.6239毫米中间型枪弹,作为新形势的适应,捷格加廖夫开发出RPD轻机枪,二次大战后正式装备苏军,以代替DP轻机枪,该枪有多种改进型,但改动都不太大。RPD轻机枪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较小,使用和携带较为方便,全枪质量(不含弹链盒)7.1公斤,枪架质量0.52公斤,全枪长1037毫米,枪管长521毫米,内有4条右旋膛线,火线高330毫米。
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基本由DP轻机枪改进而成,属中间零件型闭锁卡铁撑开式,借助枪机框击铁的闭锁斜面撞开闭锁片实现闭锁。采用弹链供弹,供弹机构由大/小杠杆、拨弹滑板、拨弹机、阻弹板、脱弹片、定弹器、受弹器座等组成。一次输弹,一次进弹。供弹较平稳,但零件较多,结构复杂。
弹链装在弹链盒内,弹链盒挂在机枪的下方。整装式弹链是金属的,链节由上面打开。每个链节由金属弹簧连接在一起。弹链上装弹50发,但也可以通过交错装弹而连接更多的弹链。装弹链时,先打开受弹器盖,装好后,再关上,这样,弹链就被定位在枪机上方了。弹链也可以放在弹鼓里,将弹鼓插到机匣下方的一个导槽里固定住。
击发机构属平移击锤式,机框复进到位时由击铁撞击击针。发射机构只能进行连发射击。该枪瞄准装置由圆柱形准星和弧形表尺组成,准星可上下左右调整,两侧有护翼,表尺有U形缺口照门,表尺板上刻有10个分划,每个分划代表100米距离,同时设有横表尺用以修正方向,转动移动螺杆可使照门左右移动。
该枪发射M-43式中间型枪弹,枪口初速735米/秒,最大射程2000米,表尺射程1000米,有效射程800米,战斗射速150发/分,理论射速700发/分。枪管是固定的,经过长时间连发射击以后,枪管会由于过热而“自燃”。RPD轻机枪上有3位置气体调节器,根据武器使用状况,如受到污染时,可用气体调节器调节气体压力。
RPD大量生产后成了苏军及其卫星国军队的制式机枪,中国也引进该枪并进行仿制生产,1956年定型,因此称为56式机枪。该枪曾大量装备部队,参加过中印边境战争,实战表现优于印军的布伦机枪;1962~1963年经改进设计定型56-1式,是中国迄今为止装备时间最长、装备量最大的一种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