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病,无形中解脱了很多东西,因此,人生病第一是病给自己的,其次也是病给亲人的。生病了,表面看似乎什么事都不用干了。从功利主义角度讲,这样做也是不合算的,是人生很大的误区。
请读者原谅笔者全文引用吕芬的信件,特别是引用那些赞扬笔者的文字。在事件的进一步发展中,笔者还将继续引用这一类文字。之所以这样做,并非浅薄的虚荣与炫耀。读者将会了解,当我帮助这一家人时,他们的信赖与依靠在治疗时起了多么大的作用。当我以“医生”的面貌出现时,我需要这种“权威”感。
坦率地说,吕芬的信引起了我的很大同情。我理解一个妻子在面临如此困境时,所感到的巨大精神压力。同时,她的丈夫安子林正在被精神神经症所困扰,其痛苦之状,可以说在我眼前栩栩如生。况且,他们还有一个如此可爱的女儿,聪明敏感,在简短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安琪不但读过我的许多作品,而且有着一定的理解。毕竟,她只有十四岁,是我的作品最年轻的读者。她站在我面前,善良而又无奈,同时又充满了期望。她的神情打动了我。我决定帮助这一家人。
晚上,回到家里,我拨通了安子林家的电话。
我请安子林接电话。
在简短的问候之后,安子林向我简要介绍了他的病情。
安子林自述:
我从小胆小,过敏体质。四五年前,职大考试,因为缺乏准备,临场特别紧张,头晕,眼冒金星,还有些恶心。以后就经常出现这种紧张、焦虑状况。要出差,怕自己体力应付不了,于是出现体征。但当时还没有太当回事,只觉得自己胆小,身体虚。
这次发病是1991年6月,和韩国朋友一起吃饭。其中有一道菜,牛鞭,当时觉得不是味,尝了一口就吐了。回来拉肚子,上吐下泻好几天。去医院看,确诊为中毒性痢疾。出院后多次休克,再次住院,输液三个月,有所缓解。
一天,同病房一个危重病人抢救,自己情绪很紧张,又开始出现明显症状。胆小,烦躁。后到协和医院会诊,说我是焦虑症。拉肚子持续三个月。又转到中医医院,托人请名医包大夫看,一个月后止住了吐和泻。出院后,身体弱,失眠,还出现了一些神经症症状,连马路都不敢过。以后请医大的一个名医针灸,轻松一些,不久那位针灸大夫去外地了,我的病情又开始反复。
这两年持续看医生,吃了很多药,体征更厉害。抗抑郁的药,因为副作用大,吃了情绪更坏。
我有个亲弟弟,从小过继给别人,当时在东北,也犯过这种焦虑症。他用“电休克”法治疗,后来好了。我也去医院做电疗,效果还可以,症状有所减轻。
出院试试,过马路好像也过来了,情绪好了,力量又有了。
这期间爱人一直陪住医院,一年多没上班。厂里优化组合,她要重新上班,否则就会被优化掉,我一着急,喝酒,感到身体越来越软,病又犯了。
“电休克”总做对身体不好,只好吃药锻炼。
又开始尝试日本的森田疗法。这种疗法主要是让人为所当为,自然处之。我在回龙观医院住了一个星期。住院人多,我排不上队。排上队又没人管,没人陪住。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很快就回来了。回家后仍按森田法去做。
现在比电疗后好一些,原来不敢过马路;去商店,一看到人多就吐,头晕;现在能出门了,买买东西,能做做早点。病情晨重暮轻很明显。吃了早点就感到很累。闹不清有多少是体力不足,有多少是精神原因。
北京一位号称有功能的人给我看了,说我有附体。是因果关系。告诉我给我解了,不要吃药了。我遵嘱停药后,那几天觉得比较好,不知是因为停药后药的副作用没了,还是特异治疗的结果。因为药的副作用很大,吃了看人、看车都是重影。可惜只好了几天,又没效果了。
生病的这几年,没有间断作画。我的画房叫“不舍斋”。锲而不舍之意。
我还请过河北一个老太太看病,她有巫术。老太太的弟子还来家里帮着清宅,说家里有这个怪那个怪,没什么效果。
妻子拿过电话插话:
他求医心切,在东方气功博览会上找到关加林老师(气功师),连去四天治疗,当时效果特别好。又是晚上去的,他的病本身就是晨重暮轻,所以尤其显得效果好。关老师说他经络不通,给他发功点穴,他没什么知觉。可是,后来又不太好。现在比一年前好多了。但他自己还觉得不好,对我说:你还要给我找高人。
安子林接着讲:
我喜欢美术,对中国画,二十年追求,现在刚有些成绩。一开始病了,有时间画画了,还挺高兴。后来感到,这样病下去出路渺茫。
笔者:你从小与母亲关系如何?
安子林:……一般吧。
笔者:就是一般吗?有没有更具体的说明?
安子林:就是一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没有太多的时间管子女。
笔者:母亲的年龄?
安子林:母亲去年得了肺心病,六十八岁。
笔者:父亲呢?
安子林:父亲两个月前去世。母亲照顾父亲,跑来跑去,没顾上自己。
笔者:你兄弟姐妹几个?
安子林:我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但从小过继给别人家。所以,实际上我在家里是最小的。
* * *
笔者分析:
你这个病,现在能不能好,其实只在你自己。
往下,我们共同分析,你会看得很清楚。
对你的病,在与你爱人的交谈中,我就已经有感觉了。很多情况是我说出来的,而不是她告诉我的。你在病中的许多情绪、心理表现,我都能够感觉得到,栩栩如生。
现在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
第一点,你要知道,你的神经症,从你最初发生的那次开始,那次考试,已经暴露出来了。
考试是什么?对于一个人来讲,实际上是人生的一种检测呀。学生考试考什么呢?就是看你的成绩如何,完成未完成人生的任务。这个任务是你自己规定的,是父母希望的,也是社会环境对你的要求。考得好不好,是一种压力。
你在考试时之所以触发了恐怖感,还不是没有准备的问题。考试带有象征性。这和你在人生中的自我要求和自我追求、给自己造成的压力、同时又感到不堪忍受相联系。
你虽然热爱艺术,努力追求,另一方面,你对自己设置的高目标又很不轻松。作为一个男人,要打天下,要做丈夫,做父亲,又要在艺术上有所成就,这都需要一定的支出和承受能力。你在自己的人生中,希望一次又一次地交出好的考卷来。因此,在这样努力和吃苦的自我要求下,在内心深处,在潜意识中是畏惧的。
你的那一次考试,实际上诱发了这种潜在的不能承受的心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与韩国的朋友吃饭,莫非所有的朋友都拉、吐了吗?
(安子林答:没有。只有我一个人感到不舒服。)
还有,你吃牛鞭不是只吃了一口就吐了吗?
牛鞭是什么?你是明白的。这是一个很容易让男性有心理联想的东西。男人有很多象征。顶天立地是一种象征。事业有所成就是一种象征。做丈夫,做父亲,要把家庭承担起来又是一种象征。同时,他的性功能也是象征。
在这里,牛鞭成为一种雄性的象征,一种强者的象征。你的恶心呕吐,只是心理上软弱和难以承受的生理化。
同样吃牛鞭,别人都没有吐,没有拉,你吃了以后上吐下泻,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般医学上的病菌感染,它表现出的是强烈的心理症状。
在考试中诱发出的症状,没有解决你的根本矛盾,潜意识就用更强烈的方式,更强烈的生理症状,来解决你的心理冲突。
于是,你病了。
第三点,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病中,你虽然很痛苦,请注意我往下要分析的一句很深刻的话,病人有幸福的一面。人在病中可以回避很多矛盾。
你要仔细体会这句话。
本来有许多事令人头痛,子女的事,父母的事,种种人际关系,工作,学习,绘画。病了,晕晕乎乎,这些都可以不考虑了,挺舒服的。很痛苦,又很舒服。这就是疾病的微妙之处。
一病,首先对自己实行了解脱。
这是疾病特别重要的一个心理机制。
要仔细体会病人的心理状态。一方面好像很痛苦,但潜在有一种晕晕乎乎的感觉,可以比较自在了。你只要没病了,一清醒,一振作,立刻要面对许多病人可以回避的东西。
生病有生病的好处。
你生病第一是生给自己的,一病,无形中解脱了很多东西。
从小,你在家中是最小的孩子,天性又不是胆大的人。长大成人后,你在生活中成为这样一个角色:上要照顾老人,下要培养女儿,在妻子面前还要尽丈夫的责任,在事业中还要成为艺术家,要独自闯天下。一个男人活在世界上,要支撑这么多,确实很不容易。
你畏惧了。
你在病中,不要说在妻子面前扮演小孩的角色,在女儿面前都扮演了一个受照顾的角色。你作为丈夫、父亲、男人的角色全部颠倒了,即使画画,也与过去完全不同了。过去,你必须参与美术界的竞争,要得奖,要有成就,现在呢,病了,只要能画,哪怕只画一张,也是超额完成任务。现在画画比起健康的时候,反而要自在一些呢!
作为病人,外界对你没有任何要求和压力,自己也自然而然地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掉了。
因此,你的病第一是病给自己的;第二,你要仔细体会,你的病也是病给你的亲人的。
什么意思呢?按照现代心理学来讲,一个男人在幼年时往往会有恋母情结,你读过弗洛伊德,对艺术与潜意识的关系应该是清楚的。
然而,作为男人,他常常会对自己幼年时得到的母爱不够满足。我感觉到,你在病中,在与妻子的关系中,扮演了小孩子的角色。作为病人,你需要妻子的陪伴、照顾;当你烦恼沮丧时,你需要她的安慰。请体会一下,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不是丈夫,不是父亲,是男孩子在母亲面前的心理状态。
这是男人在软弱时难免出现的一种情结。这种心理很能陶醉、很能满足、也很能腐蚀一个成熟的男人。
你的病既解脱了自己,使得你在许多重负面前轻松一点,又使你在心理上有满足和陶醉。当你获得这么多实际的“好处”时,很难从病中完全挣脱出来。
我曾经反复说过,一个人是在他需要生病的时候才会生病的。当他真正感到生病的痛苦,又决心健康起来的时候,其他的医疗手段才能完全地奏效。就你目前的情况来讲,大可不必听什么附体不附体一类的话,甚至有些药也可以不吃。你必须很清楚地认识到你的病是有深刻的心理情结的。
在我的眼里,这一切清楚得如一幅画。
* * *
接下来是两个人的对谈。
笔者:你对我的话有共鸣吗?
安子林:有,我明白。我常常感到,我的病好还是不好,中间只隔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问题是怎么把它捅破。我也知道,只要我真正相信自己的病好了,它也就好了。
笔者:这就是奥妙。现在好不好,就在这张窗户纸。这是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微妙关系。我今天给你打电话,就准备捅你这张窗户纸。我讲话你爱人在旁边能听见吗?
安子林:嗯……
笔者:我往下讲的话,我希望她听不见。
安子林:她现在听不见。
笔者:我今天之所以及时给你打这个电话,是有原因的。因为你的病我看得非常清楚。一般情况下,你的病也许还会拖拖拉拉地拖下去,但也有可能,我们今天的谈话能够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我只想告诉你,你这个问题不解决,有些后果你终生会后悔。希望你能仔细听。
首先,你会毁掉你的女儿。
我今天看到你女儿了。她身上主要的先天的遗传是你的因素,而不是她母亲的因素。
你这个病,你的弟弟也犯过,这是有遗传的。我在你女儿身上看到了精神不稳定的因素。这是个危险信号。你这两年的疾病,使我在你女儿身上看到了强烈的信息污染。父亲反复重复一种心理模式,在女儿如此年幼的时期,会使她心理上反复模拟,渐渐累积为一种心理模式,一种深深的印记,成为一种运动规律。她和你的心理机制又有着先天的一致,会使她在这方面尤其显得脆弱。
坦率地说,如果你的病再拖长一段时间,女儿在二十岁前后,很可能发生一次较大的心理障碍。
这段话你不能对爱人说,也不能对女儿说。
我今天对她们是怎样说的呢?“你爱人(你爸爸)的病肯定能好”。
这只是我对你说。我对这种事情的预见一般没有错过。
即使你的女儿有很好的环境,使她勉勉强强熬过了二十岁前后的这次危机,在她的一生中还可能出现一次很难跨越的障碍,也许最终会导致她精神失去平衡的。
安子林:我也有这种预感。
笔者:你这两年的病态,对女儿在精神上的渗透影响,造成的印痕太强烈了。她的眼睛深处有一种与你相通的东西。
要想一想,为什么你弟弟有这种病,你也有这种病,你们都存在心理上的遗传因素,精神上的不稳定因素。这种不稳定因素有时表现为艺术天才,有时表现为精神病、神经症的各种契机。
想一想凡·高是怎么回事?
你女儿是个很敏感的孩子。你这两年的病给她的感受太强烈了。今天她对我谈到父亲的时候,是非常善良的表情,既想帮助父亲解决问题,又感到无可奈何。我在她脸上看到她心灵深处有一种战战兢兢的东西。
你懂吗?不能再吓着她了。
告诉你这个比较严酷的事实。你要明白这一点,即使你一下振作不起来,也要想一点特殊的办法进行调整,才有可能使她回避掉这些东西。
如果你不改变,仍旧这样下去,后果难以想象。
刚才你说,对此你也有预感,希望这些话不要和孩子讲,也不要和爱人讲。因为讲出来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只是你心里要明白。
不管怎样,作为父亲,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你在心理上永远不能推卸责任。
另外一点,你的病再继续下去,妻子在这两年中就会接二连三地生各种病。
她会患肩周炎,会患颈椎病,随后还会患妇科病,也许身体会越来越差,她会在未来的几年中迅速衰老。
这些预言都将一一兑现。
请想一想,你的病发展下去既会毁掉孩子,还要毁掉妻子,同时也毁掉自己。
比起这些来,一切所谓的“好处”,生病获得的“解脱”,都是毫无价值的,应当有决心一下就放下来。
此外,希望你在生活中不要太执着,包括对待艺术的态度。通常人们总在赞扬对艺术执着的追求,我不赞同“执着”二字,“执着”乃是身心修炼中首先要破除的东西。
要取其自然。
如果你自己病成这样,一个家庭也毁成这样,艺术又有什么意义呢?
安子林:是。我对艺术追求很执着。我的画室叫“不舍斋”。锲而不舍之意。有时候,高目标是很压迫我。
笔者:你病了,什么事都不用干了。从功利主义角度讲,这样做也是不合算的。更何况即使你艺术上获得再大的成功,但自己的人生、家庭都那么不和谐,也是人生很大的误区。
所以,要重视自己在家庭、女儿、妻子面前的角色,要敢于扮演强者。你的妻子给我写过一封信,对你评价很高。说你多年来对她非常好,正因为这样,她才会对你目前的状况那样着急。其实,男人能够照顾妻子、孩子,包括照顾老人,是很幸福的事。你不要丢掉这个幸福。这也是一个使命嘛。要善于扮演这个角色。
至于在人生中、艺术中的高目标,大可不必那么执着。那太愚蠢了。也许你不设立那么高的目标,用很从容的心态去做,倒会成为大家子。
这一点,希望你一定记住。
从现在开始要放松身心,艺术上从容一点,高兴时画,不高兴时也不着急。把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扮演好,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锻炼就锻炼。
你这几年出现的所有情况,几乎都是情绪和心理的影响。在不同的心理背景下,人的体力能产生出很奇怪的差别。譬如说刚刚发生了一场地震,你的妻子、女儿都被重物压在下面,生命处在危险中,你的力量就来了,你会振作起来,想方设法把她们救出来。
因此,我劝你不要在这件事上腻歪,一步就迈过去了。
很简单的一步,窗户纸一捅就破了。
当然,窗户纸一旦捅破,可能要失去点东西,比如生病时那种安闲的心态,扮演小男孩在母亲怀中的陶醉和幸福感,由于生病可以回避的高目标的折磨,这些好处都可能失去。
但比起自己的健康,自己的人生、事业和家庭,你的妻子和女儿,这些好处太微不足道了。今天我看到你的女儿,感受非常强烈。
你应该能下决心。当然,也不要勉强自己。也可能你的身体这两天突然有一点变化了,也可能就从一件小事做起,比如自己独自上街,或者为她们办一件事,自然而然就变了。
要痛痛快快地变。不要怕失去生病时获得的位置,家人的关心,外人的同情,环境的照顾、迁就,这些都不要,没什么意思。那最终会毁掉你,把家庭也毁掉。
只要你明白了,你的病会成为一件好事情,一场磨难嘛。
安子林:主要是体征。我也经常暗示自己好了,可是很不容易接受自己已经好了这样一个观念。老是有体征,头一晕,心就慌了、烦了,不知怎么办。
笔者:要有个适应过程。如果有点头晕,不理它就完了。
安子林:有时候怕自己晕倒,出事。
笔者:要坦坦然然,什么也不用怕。你想活下去,你的潜意识明白这个基本目的。
安子林(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是。我再晕,两年来从没在马路上晕倒过。
笔者:如果我不讲清楚你的整个环境背景,你还不能下决心。当我讲到你女儿的未来时,你都有预感。自己都有预感的事意味着什么?要琢磨。
从现在起,不仅要使自己振作起来,能正常生活,同时还要想办法调整,使安琪的处境也要好起来。
当然,病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一下就好了?脸要能拉下来。说句笑话,一个人病了很长时间,有时不好意思一下就好了。可不是吗,我怎么一下就好了,那我过去的病还有道理吗?没道理了。
用不着有这种顾虑。病好了,是自己的胜利。你的病就应该好。说没病就没病。身体恢复以后,才可能很好地安排生活,进行艺术上的探索,同时好好培养孩子。
安子林:我有愿望,但是缺乏力量。体征一出现,就支持不住了。
(笔者清楚,对方已经听明白了自己对他的全部分析。然而,潜意识还是要反复抗拒。这时要调动他内在的积极因素。)
笔者(用十分坚定的声音):你有这个力量。那个力量就在于你自己的那个爱心,对妻子,对女儿。那个正义,那个责任心会支撑你完成这个任务的。并不困难。
高兴的话,星期六我还有一个讲座,可以一起来。如果星期六你能来,希望你扮演一个不是她们陪伴你,而是你领着她们来的形象。
安子林:……嗯。
(这一次他没有再“解释”,没有再诉说为难。这是个转机。)
笔者:好吧。那会很幸福。做那样一个丈夫和父亲很幸福。你完全能做到这一点。经过这个磨难,你不但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我以为,你会比原来的性格更坚强。
健康的人是很幸福的,何必要沉溺在不正常的状态中呢?你说明白这个心理的奥妙,相信自己好了就好了,说明你有很高的悟性。一旦你那颗心,那颗坚强的心,要做丈夫、父亲的那颗正义感的爱心被唤醒之后,障碍是容易突破的。我相信这一点。
如果由于你的行为把你的家庭毁了,把另外两个人也毁了,你在心理上没法交代。
安子林:我明白了,星期六我一定去。
* * *
接下来,笔者与患者的妻子交谈,对她进行“角色调整”。
笔者:要记住,在与丈夫的关系中,你要尽量扮演让他照顾你的角色。这一点,你不要告诉他。遇到事让他拿主意,有问题请教他,让他帮助你,并适当表现自己软弱之处。这样才能逐步使他回复到他应该扮演的男子汉的角色和地位上去。你尽可能不要再扮演一个母亲的角色了。甚至于你在工作单位,在社会上遇到什么烦恼,一些为难的事,都可以告诉他,向他“诉苦”,让他帮助你。
吕芬:过去总怕他烦,什么都不敢对他说。
笔者:说,但要适可而止。你要对他采取“内助外敬”的方针。内助,就是内里要多方面帮助他,减轻他的各种实际的社会心理负担,有些真正烦人的事不对他讲。但在表面上却要尊敬他,经常拿一些看来为难其实又吓不着他的事情来向他“请示”,让他拿主意,让他扮演男子汉的角色。两个原则,一方面,不要用实际上很困难的事情增加他的心理负荷,另一方面,又要让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男子汉的角色。明白吗?
吕芬:明白了。还有安琪……
笔者:让她接电话,我对她讲几句。
安琪(接过电话):叔叔好!
笔者:你在家中现在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知道吗?
安琪:知道。
笔者:你的话有时比母亲的话更能影响父亲。你要善于琢磨影响父亲情绪的方法。
安琪(很领会地):我懂了。
笔者:叔叔给你出两个题目,画两幅画好吗?
安琪:好。
笔者:一幅,叫“南国中午的太阳”。一幅,叫“早晨晴朗的天空”。你画一画,好吗?
安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