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下)
7575800000050

第50章 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增强艾滋病防范能力(2)

(六)健全网络,加强艾滋病抗体筛查

2000年10月,甘肃省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通过卫生部评审。目前,14个市、州疾控中心已全部建成艾滋病抗体初筛(中心)实验室,有31个医院、血站和县疾控中心建成艾滋病抗体初筛实验室。省级和发病较重的市、州还联合开展了高危人群的检测工作,为及时发现艾滋病感染者做了大量的工作。2001年以来,各地先后对临洮、天祝、永登等13个县(市、区)的3956名有偿献血员、11个市(州)的8000余名吸毒人员、性服务者、性病门诊就诊者等高危人群进行了艾滋病病毒检测。2003年,对清水县的8个乡镇1200多名有偿献血员及其密切接触者采集血样检测,共查出10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按照国家要求,甘肃省对1995年前后既往有偿供血人群、现羁押、收教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截至目前,初步调查既往有偿供血人员有2万余名,羁押及收教人员底数已摸清,我们将在明年4月底以前全部进行血清抗体筛查。

(七)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防病意识

自1988年以来,每年利用“世界艾滋病日”等宣传活动,连续17年开展了大型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新闻媒体上开辟“健康生活”等栏目,播放和刊登艾滋病防治知识。2004年12月1日,甘肃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与24个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在省城兰州举办的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甘肃省疾控中心开设艾滋病防治咨询热线,接受自愿艾滋病抗体检测咨询者,并跟踪随访2500余人。在兰州、天水、临夏等地的宾馆、饭店、歌舞厅等公共场所开展了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使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今年6月和12月1日前,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制近10万份宣传品,连同国家下发的17万份宣传品下发至全省86个县、1500多个乡、18500个行政村。12月1日前后,全省共制作、下发了各类宣传品70余万份,接受宣传咨询的人数达17.5万人。

(八)加强医护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和个人防护

甘肃省卫生厅将艾滋病性病知识培训纳入甘肃省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每年对全省疾控、医疗和采供血机构的专业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诊断治疗、实验检测技术、职业暴露防护等知识的培训。甘肃省疾控中心已储备了职业暴露救治药品,省防艾办正在起草印发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省级各医院制定了防治艾滋病的院内管理制度,开展了防治艾滋病全员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自1996年以来,利用中国—欧盟性病艾滋病防治项目、香港艾滋病基金会艾滋病管理项目、中国艾滋病防治协会培训项目等,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多轮培训。相继完成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减少毒品需求和预防艾滋病干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艾滋病性病流行病学和行为学调查研究》、《甘肃省兰州市艾滋病性病流行形势相关危险因素及需求状况调查研究》、《甘肃省在娱乐场所推广使用避孕套试点研究》等研究项目,丰富了甘肃省艾滋病防治工作理论,获得了甘肃省科技厅等部门的科技成果奖励。

(九)加大血液管理力度,保证血液安全

为有效遏制艾滋病经采供血传播,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各地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救死扶伤、奉献爱心的人道主义精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全省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的比例明显上升。兰州市、嘉峪关市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于无偿献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与采供血机构签订采供血质量与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规定由一把手负责血液安全,每年评估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发生严重问题,要追究责任。2001年,甘肃省利用国债血站项目对14个市(州、地)级血站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使全省血站的业务用房和设备装备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各级采供血机构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献血供浆人员法制教育,使其进一步提高法制意识。通过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全省采供血机构管理状况有了很大改善。省卫生厅每年组织检查和评估各级血站及医院的血液质量及实验室管理工作,对室间质评、室内质控、检验仪器装备、使用试剂及操作方法等进行考核,2003年,全省血站系统现场测试符合率均达100%,医院符合率在83%以上。针对甘肃省局部地区存在临床用血自采自供的问题,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联合进行了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杜绝了此种情况的发生。

甘肃省艾滋病防治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看,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防治艾滋病认识和政策配套尚不到位,运转机制不健全。全社会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地区的政府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缺乏主动参与和协调意识,各部门之间还没有形成共同防治艾滋病的局面,“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二是宣传干预工作还不够深入,没有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普通人群和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由于受条件限制,目前还未开展免费抗病毒治疗,未在吸毒重点地区开展美沙酮替代疗法试点和针具市场营销试点,安全套推广工作的范围还不广泛。三是全省艾滋病检测网络尚不健全,监测范围还不够广泛,报告感染者的数量不能真实反映实际的流行状况。20世纪90年代之前有偿献血及其受血人群中艾滋病感染者已经出现,在一些地方还有明显的聚集性。四是甘肃省存在一定数量的高危人群,其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很大。在册吸毒人员有5万多,且静脉吸毒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吸毒人群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性增加;卖淫嫖娼禁而不绝,性服务人群防治知识缺乏,安全套使用率低,自我保护措施不足。五是艾滋病防治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开展宣传、疫情监测、行为干预及救治关怀等工作。六是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会团体还没有真正参与防治艾滋病工作。

三、今后的工作设想

目前,甘肃省正处于防治艾滋病的关键时期,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就可以遏制艾滋病的传播和流行,如果防治不力,后果将十分严重。我们将把艾滋病防治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抓紧抓好。

一要逐步建立适合甘肃省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结合明年即将实施的中英艾滋病政策研究项目,尽快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要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的通知和全国防治艾滋病工作会议精神,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

二要大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要把宣传教育作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首要环节,按照国艾办下发的《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和《预防控制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制定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印制宣传资料,组派专业人员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进行广泛的宣传,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消除恐慌心理,动员社会消除歧视,关爱艾滋病患者。

三要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卫生、公安、工商、药监等部门要加强配合,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卖淫嫖娼和吸毒贩毒,打击非法采供血,杜绝临床用血自采自供。同时,要积极为孕产妇提供免费检测、阻断母婴传播,为病人提供免费抗机会性感染治疗。倡导无偿献血工作,动员全社会健康适龄人员自愿参加无偿献血,提高无偿献血率,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积极推广美沙酮替代疗法试点、针具交换试点和安全套使用工作。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内强制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并做好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销毁,防止医疗机构内感染,杜绝艾滋病医源性传播。

四要切实抓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要按照吴仪副总理“示范区不搞终身制”的指示,对示范区各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督导,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抓出成效,为甘肃省防治艾滋病工作总结经验。

五要提高艾滋病防治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要按照逐级负责、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的培训原则,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专业卫生人员技术水平,使之能够切实承担起艾滋病监测、宣传教育、病人救治等工作任务。

六要建立健全艾滋病检测及治疗体系,积极开展自愿免费检测和治疗工作。全省县级以上疾控中心、血站和综合医院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在明年底以前建成艾滋病筛查实验室。

全省15家艾滋病病人定点收治医院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建立药物储备,保证能完成各项收治任务。要加强三个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兰州市榆中戒毒所、临夏州戒毒所、天水市疾控中心性病门诊)和14个省级监测哨点建设,配备必要的人员和设备,严格按照省上下发的哨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甘肃省艾滋病及性病流行状况。

四、建议

2004年国家加大了公共卫生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这是卫生部领导积极争取的结果,希望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甘肃省公共卫生的支持力度,多给甘肃省安排艾滋病防治项目及其他公共卫生项目,同时加强对业务技术人员培训,配备一些必需的工作设备。甘肃省乡村卫生工作基础薄弱,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不健全,农村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工作困难较多。建议国家出台有关政策,建立西部地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向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工作考评组汇报甘肃省防治艾滋病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