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思棠心语(下)
7575800000006

第6章 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加快甘肃省基层文化建设发展步伐(2)

(三)坚持与时俱进,推进基层文化创新繁荣

目前,许多地方开展基层文化工作的思路和方式,还是沿用上个世纪形成的一些传统做法,缺乏时代精神,吸引力差,群众参与率低,普及面小。为了加快基层文化建设的发展,必须及时根据社会发展,不断总结新经验,谋求发展的新路子,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前要提倡多样化,不断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逐步形成具有甘肃特色的基层文化。主要做好五点:一是要走出“小文化”,建设“大文化”。各地要在指导思想、工作思路、管理体制、工作内容等方面跳出“就文化论文化”的“小文化”圈子,协调各方力量,改变单一的活动内容和服务对象,把示范性和普及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公益性和创收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教育、卫生健康教育、环境保护等都融到基层文化活动之中,不断拓宽基层文化活动的领域。二是要抓好群众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当前群众文化活动方兴未艾,各地要在保留传统文化活动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有所创新,有所发展。要推出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带动和辐射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普及的基础上,创出一批独具甘肃特色的文化品牌,走向全国,扩大影响,提升甘肃的文化品位。三是要认真总结“三下乡”活动经验,尤其是文化下乡的经验,在深入和创新上下工夫,在服务基层上下工夫,在文化“扶贫扶志”、“帮困助富”上下工夫,使“三下乡”成为最受农村群众欢迎的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四是要树立城乡互动意识,让“阳春白雪”下乡,请“下里巴人”进城,城乡互动,相互交融,促进城乡群众文化共同繁荣、全面发展。五是要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运作机制。基层文化部门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在基层文化活动的运作方式上,引入市场机制,发展文化产业,走“以文补文”的路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为基层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四)坚持资源共享,构建文化事业发展平台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面向全国实施的基层文化创新工程,意义重大。主要内容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有步骤地整合戏剧、音乐、电影、图书、美术、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开发民间、民族、民俗艺术资源,通过互联网、卫星传输等形式,为城乡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快捷的文化信息和文化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这项工程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最近,文化部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省上计划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办法,先在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试点,逐步延伸到各类文化单位、乡镇社区文化站以至有条件的家庭,最终目标是把文化信息资源传送到城乡基层文化网点和家家户户。共享工程建设资金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省上重点支持省级中心和部分基层试点建设项目。省财政计划分两年安排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共享工程建设,2002年、2003年这两年内,建成1个省级中心,10个市级中心,30个县级基层中心,10个社区基层网点。各地要把共享工程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规划,落实资金,抓好建设,让人民群众尽快享受到现代化的文化服务。

(五)坚持地方特色,打造基层文化艺术品牌

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地方性和民族性。地方特色越强,就越具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开展基层文化工作,举办基层文化活动,进行群众文艺创作和表演,都要坚持这一原则,突出地方特色,突出民族特色。各地要组织人力,发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实施特色和品牌战略,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项目,积极培育“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文化。近年来,文化部相继命名甘肃省通渭县为全国特色书画艺术之县,命名皋兰县西岔乡、凉州区四坝乡和庆城县赤城乡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些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县乡就是甘肃省的文化品牌,同时也是国家级文化品牌,其中有的县乡已经利用这些品牌创造了经济效益,并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只有突出地方特色,举办的文化活动才能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创作的文艺作品才能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从2003年开始,省上将逐步命名一些民间艺术或特色艺术之市、艺术之县、艺术之乡。省文化厅要制定验收标准和命名办法,各地也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特色文化创建计划。

三、制定措施,落实政策,保障基层文化建设顺利进行为了使基层文化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营造一个有利于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良好环境,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全面落实已制定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已制定的各项文化经济政策,是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十五”期间,甘肃省的59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已被列为国扶建设项目,国家投资近3000万元进行建设。为了搞好这些工程建设,省上将给每个建设工程配套20万元,各市、县也要安排一定数额的配套资金,搞好这些项目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村小康文化建设,省上计划从2003年开始到2007年,共投资1000万元资金,专项扶持农村文化站建设。各地也要结合当地财力,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以彻底改变甘肃省基层文化建设投入不足、设施简陋的现状。我们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以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增加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把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列入计划项目和财政预算。要落实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等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保证这些单位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它们承担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地要认真执行有关减免税规定,落实信贷优惠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费的征收力度,按比例足额返还文化部门。要建立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在使用上要向基层文化工作倾斜,确保有限资金用在基层文化建设上。

(二)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

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县(区)级人民政府。

政府的主导作用一方面体现在财政投入上,充分运用公共财政的作用,加大对公益性事业建设转移支付力度,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服务。另一方面就是加强组织引导,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机会和场所。各级政府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一个一个地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中的难点问题,一个一个地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的文化活动形式不断涌现,文化投入渠道、兴办方式日趋多元化,社会文化社会办的观念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各地要充分利用甘肃省崇文重教的传统,努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界限,探索个人捐资、社会筹资、银行融资、引进外资、利用民资等多种办法,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兴办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新途径,不断拓宽投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多元化投资基层文化建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