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读书时,有一篇课文,好像是鲁迅写的关于对什么文章或书的跋。语文老师戴一副深度近视眼镜,浓密的头发蓬乱地在头上盘根错节、纠缠交织在一起,好像极丰富的智慧在无约束地生长着。这位对汉语言颇有研究的学究型老师,在讲授鲁迅的那篇文章时,用了相当的时间向我们讲授了有关序与跋的问题。使我初步地了解了有关序和跋的一些知识。知道了序者,乃第次先后大小之意。在文章或书籍中,序主要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也可以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一般情况下序在前,跋在后。自那时起,我记住了书的最前面是要有一篇序的。序可以是编辑去作,也可以自己写,文人之间、朋友之间也可以相互作序。一些资深的学人,也常常为年轻的后生们写些肯定和赞扬的话作为序。那时,有学养的理论家、文学家、评论家,对年轻的后来者是抱着对事业的热情和责任,积极地负责任地予以赞扬和推荐的。后来,我逐步发现,序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与原本序的要求极大地不同了。同时,为书作序者也大都是所谓的“名人”。序演变为某种招牌和叫卖的声音。起初,我极为不解。我想不通,那些所谓的名人为什么要充当广告商的角色呢?慢慢的我才晓得,名人们也是有所求的。大多数作序的名人都是花了钱雇佣的。有良知的名人们对所要作序的著作,还是要大概翻一翻的。尽管序不用自己写,但起码的责任还是要负的。而大多数的名人们没功夫看著作的内容和序的内容,只答应挂名便是了。一时间名人作序成为时尚,沸沸扬扬,热闹非凡。不久,人们便明白了其中的秘密,看穿了名人作序的把戏。十是,名人作序贬值了,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如今又有了新的花样,名人们不再作序了,兴起了题写书名或题评语。这个时尚当前正在流行,也有了一些新鲜的感觉。题写书名者,不管自己会写不会写毛笔字,也不管写得好与不好,只要得了好处,也就写了。这就看到封面装帧挺不错的一本书,因了名人题写的歪七扭八的书名,显得不那么美观,而且略显寒碜了。题写评语者,大都写些与书的内容和作者毫不相干,模棱两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而且这些话必印在书皮醒目处,同样也是名人的手迹,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时下是市场经济的年代,无论干什么都要有点市场观念和商品意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任何事情做过了,做俗了,就没意思了,不但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的消极影响。名人作序本来是一件好事,可以起到介绍和引导的作用。无论对出版业还是对读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序之所以需要,也是它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而被人们认同的,如果序背离了它原本的意义和作用,那么序的存在就显得累赘了。所以,在我的前一本书出版时,没有请名人作序。可是,没有序又不成。我有些为难。当时还想到了一个办法,让熟悉的朋友或同事写篇文章,印在前面代序,而这个想法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不得已,我写了篇《飞霞流云》的文章作为自序,散文诗歌集《顾盼人生》便出版了。后来,在出版《天籁水影》时,听了别人的建议,也合了时尚,由若冰请现代文学评论家雷达作了序。雷达的老家在天水三阳川,出于对故乡的情感,痛快地写了序,并对《天籁水影》的出版给予了关心和支持。
《清风拂尘》这本散文集也曾想请名人作序,但由于种种顾虑耽误了时间,没来得及。在开始整理这本集子时,有亲朋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目前我工作很忙,整理这些文章熬心费神,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担心累坏了身体,影响了工作。同时认为,我已经在出过的书里说了那么多的话,现在再出书人家会反感的,劝我不要再出这本书了。说:“没必要再出了,现在谁还看书呢!”这话对我有了些影响,我对出版《清风拂尘》这本书心存疑虑,犹豫不决。有一件事,几乎使我打消了出版《清风拂尘》的想法。去年初秋,有机会出差到湖南的某个城市,在经过韶山时,我们特意去韶山冲瞻仰了毛泽东主席的故居。那天的韶山冲天高云淡,秋风爽人,飘浮的空气中夹带着湿润,亮白色的阳光透过云层,照耀着青翠的山峦和褐黄色的稻田,稻田里竖立着艳红色的巨幅标语牌,两米见方的金黄色大字写着庄重的话语:“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沿滴水洞和故居的路旁,门店鳞次栉比,张灯结彩。门店口、门店里摆放的电视机,反复播放着伟人毛泽东的录像片,东方红乐曲和高呼万岁的欢呼声荡漾在湿润的天空,韶山冲被这种声音沸腾。来自四面八方的参观者,簇拥在韶山冲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沉浸在往昔的激动和崇拜之中,我们也被这样的氖围所感染,争先恐后地购买毛主席像章等纪念品。这时,有人问我:“买不买录像光盘?”因家里早已买有珍藏版,所以迟疑未答。片刻,那人激动地说:“你对毛主席还有感情吗?我读过你的书,写得全是六零年和文化大革命时的苦难。”平时我不太注意别人的话语,也不善于察言观色,是一个小在乎别人窃窃私语的人,但这话却使我震惊,甚至有点毛骨悚然。我有了时光逆转的感觉。改革开放已经20多年,人们已经逐步地从“左”的思想窒息中解放了出米,如今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使我无法想象的是,那些盲目的“左”的意识,如潜伏在血液中的癌细胞,在适合的时候仍然会滋生和蔓延。看来“文化大革命”人整人的做派和“左”的思想,还没有从一些人的心灵深处清除,尤其有那么一些人还擅长于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这对我是个不小的刺激,我想到了历史上的焚书坑儒和文字狱,想到了当代一些人因文字或言论被打为“右派”或“反革命”的悲惨命运。我岳父文静山,是1937年的中共地下党员,1959年,因耿直的言行遭人陷害,被打为“右倾机会主义者”,遣送夹边沟干部劳教农场迫害致死,年仅36岁。这是一个多么惨重的代价!想到这些,使我对出版《清风拂尘》这本书更加犹豫了。
2003年严冬,在首都国际机场国内出发大厅里,人们急匆匆地拥到办理登机手续的各个窗口前,同事也去办理登机手续了。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大厅的一个角落,乳白色的钢构架大厅像穹庐一样笼罩于高空,置身于这样凛然的建筑之中,人显得十分弱小,我茫然地四处张望着。有一个四十开外的中年男子,腋下夹着一个黑色的小皮包,似不经意地从我面前走过时,瞅着我说:“你这个人性格太直,但心太软。”一种本能的对陌生人戒备的心理,使我迅速地把目光从他脸上移开,装作没听见的样了,不理睬他。那人迅即从黑色的小皮包里取出一张名片朝着我指点着解释:“我是北京某处的大师,是来机场接我师傅,九华山来的高人。你看看这是我的地址、电话号码、传真、网址,我不是骗你的。”我仍然不理睬他。那人匆匆收起名片,摆出一副认真的样子对我说:“你这人面相好,鼻若悬胆,目光清澈,有凛然之气,是一个能干成事的人。但你没有背景和后台,干事是很艰难的,别人出一分力可以腾达,你得苦干。你要提防小人,因为小人总是在害你。真的!你是个好人,能容下人,就是心太软了,该争的时候不去争!”我忍不住笑了起来,而且笑得很古怪。那人不知所措,痴痴地瞅着我。这时,同事拿着登机卡走了过来,我们便匆匆地走开了。那人追着我们,仍喋喋不休。
坐在机舱里属于我的那个座位上,透过舷窗看见空旷的蓝天,飞机翅膀下若小的山峦,如沙盘似的城市和如蚁的人群,我感到了无垠,感到了浩渺和苍茫,感到了人的渺小,感到了人类的孤独和无助,忽然有了悲天悯人的情绪。谁能够预知未来呢?我们无法知道!如果真有通天晓地的大师,人类还需要苦苦地奋斗吗?于是我坦然地闭上了双眼,默默地想,既然我们无法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那又何必为心怀叵测的人所说的话而忧虑呢?既然没有背景和后台凡事必须自己去努力,又何必找名人为自己的书作序呢?在湛蓝的天空中,在茫茫无际的天宇,在如丝如絮的白云间,我有了某种超然的感觉,有了一些别样的情怀,有了回归自然的某种渴望。就在那一瞬间,我对出版《清风拂尘》这本书有了新的思考。我断然地想,既然文字的东西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给人带来麻烦甚至不幸,那就不要因此而连累别的人。况且,我又何必使了手段为求别人而自寻烦恼呢?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时尚和时髦这东西,看重了,就有了渴求。不把它当回事,也没什么。也许跑在时尚最前面的那些人,某一天忽然发现反倒是最后面的。我追不r时尚也就不追了,免得弄出东施效颦的笑话。有了这样的一些想法和顾虑,也在犹豫中耽搁了一些时间。所以,名人作序的事也就没弄成。于是,只好自己写了这篇似序非序的文章放在前面,全当是自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