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清风拂尘
7578500000015

第15章 秋雨落杜祠(2)

可喜的是人类不断进步,文化不断普及,社会不断发展。如今各地的杜甫草堂,已不是当年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那个样子,已是风景幽雅之地。近年来,南郭寺中又新建了集王羲之及晋人书帖而成的杜甫秦州杂诗“二妙轩”碑廊,立了杜甫石雕像。在青山环绕中,杜甫平静地注视着秦州。只是石雕像所表现的杜甫,寄予了作者太多的祝福,杜甫手中雕了一只酒杯,神态也略显酒意。杜甫在秦州时哪里有酒喝,在这片战事纷扰的黄土地上,杜甫有口饭吃也就很不错了。

据说,在安放杜甫雕像的那天,晴朗的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南郭寺的导游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一情景,并十分激动地说:这是秦州人为杜甫洗尘,也是苍天为杜甫落泪。

杜甫终于安顿下来了,在秦州平静地观望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秋雨落杜祠,雨声淅沥,四野宁静。

阳照汉宫

那时的日头暖融融,汉宫里荡漾着绚丽的色彩,金碧辉煌,富丽华贵,展示着皇家气派。斜阳的灿烂给汉宫涂抹上迷人的斑斓。汉武帝刘彻陶醉在轻歌曼舞之中,握着酒杯的手也洋溢着满足。文景之治给他留下了一个好摊子,汉初七十多年积累下大量财富。史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满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多富足啊!国家仓库的粮食陈陈相因,年年节余,以致不得不露天存放,甚至腐烂变质;京师大内存放的货币以亿万计算,长年相积,用来穿铜钱的绳子都烂断了,钱贯散落,多得数都数小清。16岁登基的刘彻继承了这么一笔丰厚的遗产,在未央宫里望着他父亲景帝冰冷的尸体,想着丰厚的遗产,高兴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热血少年,想在祖先们搭建的政治大舞台上折腾一番,弄一点事业,好在青史上留下个英名。

刘彻生性富有想象力,胆子也大,加之家有万贯,底气足,这就有了独霸天下的想法。即位第二年,在一群儒生的簇拥下,策问古今治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首先从思想上树起独霸天下的基础。自建元对策始,思想自由的时代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是漫长而单调的儒家思想的时代。治国之道,一家之言。使空前活跃的思想,由儒学压抑了下去。秦赢政“焚书坑儒”,儒家们一提起无不怒发冲冠,但儒学者们为生存计,也会不失时机,利用政治力量,置其他学派于死地。不过儒家的手段高明得多,他们不采用暴烈手段,看不到血染钢刀,却见人头落地。

一个文化传承丰厚的古国,就这样制止了思想。

汉武帝在全面继承祖先留下的财富时,严格地挑选了祖先留下来的思想,将文景崇尚的黄老之学打入冷宫。使活跃变得凝固,使平和变得浮躁,使富裕变为奢靡。

有那么多的铜钱,那么多的粮食,需要刺激消费。于是汉武帝时豪华、铺张。

汉文、景时节约,汉武帝奢侈。这是必然的。前人积蓄给后人浪费,这好像是一个规律,就像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样,是习以为常的事。后人们砍掉前人栽的树,也是比较常见的事。事情就是在这样循环往复,存在的消亡,然后再去创造,并在消亡中不断地朝前发展。

中国人身上都有一股子地主气,兜里有几个钱,就按捺不住,就要摆阔气。先做的事就是修建一座大宅子给人看,显示出豪华和气派来。汉武帝刘彻当然也要弄出一点事来给人看。虽然他的祖先已经把宅子修得够大够奢华了,但是刘彻还需要新鲜感,需要更大的院子供他游玩。手一划,就把终南山和临近的山林、河道和农田都圈了起来,要修建一个庞大的林苑。就在修这座林苑的当年,汉帝国遇特大水灾,黄河大堤决口,庄稼被淹,老百姓饥病交加,饿死无数,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可是汉武帝刘彻只顾着想些新点子去玩,而且国库的铜钱,粮食还是那么充实。所以,刘彻还是要修上林苑。修成的上林苑三百多里长,苑里仅离宫就有七十多座,这院子是够大的。一群帮闲文人赞不绝口,那个勾引良家女子的酸文人司马相如,为赢得汉武帝的宠爱,极尽赞美之辞,写成《上林赋》,赢得许多人的赞赏,肯定也是得了刘彻许多赏钱的。

仅修建林苑还是不够的,人欲难平,何况多欲的汉武帝本是一个好色天子,他体格健壮,食色不厌。

古时宫室有制,宫女不过九人,汉文、景时遵循古代节俭风气,宫女至多也不过十人。而汉武帝刘彻时,后宫招纳的美人竟达七八千人之多。他一时一刻不能没有女人相伴,出门时同辇而行,就连到马厩看马也是从妃如云。这还不够,为了使他享乐,皇室中专设了服务于刘彻享乐的官署一一少府。少府中的官吏以及役使的奴婢就有数万人之多。刘彻讲排场,使奢靡之风在宫中盛行。皇帝带了头,大小官吏们玩起来有劲头,玩得花样也与日俱增,不断翻新。有些官员为了讨好皇帝,竟专门研究娱乐之事。一时间,朝廷内外流行起穷奢极欲之风。

大兴土木,纵情声色犬马,极耳目之欲,刘彻确实是一个大玩家。他把一个国家都玩得沸沸扬扬,有声有色。使全国上下处在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之中。

只是玩,祖先留下的家业还是挥霍不完,要有巨大的计划,倾国的折腾,全面动员,经常活动。要玩出一个传世的英名来,这就需要显示武力,进行对外扩张。打仗,以显英武与权威。把上林苑中的狩猎扩大化,凡马蹄能涉及到的地方纵横驰骋,走出了上林苑三百多里的地界,组织全国人民陪着皇帝出猎。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起,十多年间,汉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有三次,小战役从未间断过。每次作战动员部队几十万,战马几十万匹,黄金几百万斤。为了战争,百姓们付出了巨大代价,民怨沸腾。

要管住管好百姓,汉武帝重用酷吏,采取高压的专制主义和株连政策。刘彻的时代曾涌现出一大批酷吏,仅(《汉书》上入了传的酷吏就有十多位,可以说创下了历史最高峰。酷吏们都是杀人成性的刽子手,在全国上下竞相比赛谁杀人更多,以严刑苛法治理地方,一案一事动辄株连几百上千人。酷吏王温舒任河内太守时,因事连坐一千多家,大者灭族,小者至死,杀人之血流至十多里,这还觉着不过瘾。

为显高压政策,刘彻还命人修订了繁杂的汉律,律令359章,死罪409条,1882事,皇帝批准的死罪案例,具有同样法律效力的有13472事。法律条文多到主管官员看不过来,这就给酷吏们随意解释律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残害更为凶猛,国家被恐怖政治所笼罩。

风寒霜重。穷奢极欲,广施淫威。刘彻即位二十年,耗尽了祖先的积蓄,国库空虚,入不敷出。而战争还没有结束,他的霸业还没有完成。刘彻急中生智,想了一个敛财的好办法,明码标价,卖官鬻爵。元鼎六年(公元前116年),刘彻下令官吏献谷物者升迁。次年,下令可以用钱买取郎官。卖官是汉武帝的一大发明,开创了吏制腐败之先河。

当一个王朝敛财不择手段的时候,不仅仅财力枯竭,而且这个王朝的血液也即将枯竭。

斜阳的光辉里散发着浸骨的寒意,汉帝国的大厦岌岌可危。这时汉武帝想起了被他错杀的儿子刘据,想到了他这个家业的继承问题。七十岁的刘彻一生折腾,耗尽了即位时的神气,一个垂暮的老人,一个挥霍祖先积蓄的败家子,无可奈何地将一个腐败的朝庭,交给了一个六岁的孩子。刘彻在祖先搭起的政治舞台上演的这出戏完了。

后来,王莽以“新”为国名,复古倒退,前汉由衰而亡。

大汉成为史书中的一个名词。

是不是盛极必衰呢?刘彻继文景之盛业,演了一段大帝国的春秋戏,而他的身后却没有应和,刘家的江山也改了姓,这倒是很有戏剧性的。由此,使人很容易想到罗马帝国的消亡,想到许多文明的失落。

晚唐时期的重要作家、中书合郎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这样写到:可悲的是,灭掉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秦国被消灭,也并非天意,而是秦自身的原因。如果六国的国王都能够爱护自己的老百姓,君民团结一心,是完全可以抵抗秦国入侵的。如果秦统一六国后执行爱民政策,不那么残暴,也许大秦的江山可以传到三世,再传到万世,永远当皇帝。谁又能灭掉秦国呢?秦来不及悲叹自己,后世的人只是哀叹秦国的灭亡,却不从中接受教训,就只能是后世的人再哀叹后世的人啊!

几千年来,人们反复地吟诵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的话,但谁又把这些话真正铭记在心呢?强大的秦国灭亡了,大汉帝国灭亡了,盛唐顷刻间灰飞烟灭,康乾盛世成为落日的辉煌。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呢?

如今,我们只能在脆黄的史书中,在深埋于地下的那些腐烂的尸体和锈迹斑斑的古物上,窥视历史的蛛丝马迹。过去的一切都十分模糊了,我们只有一些零星的认识和主观的推测,我们无法切身地感受和体验,我们顾不上也来不及细细地分辨和思考。人类在不断地创造,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太阳是不是永恒的呢?

斜阳正在,汉宫已不见断壁残垣。

萧声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