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难搞的孩子
7579100000012

第12章 4岁宝宝 (2)

4岁宝宝害羞,父母可用以下方法来引导:

(1)家里来了客人时,可让孩子做个小主人,拿糖果、递饮料,这样可给孩子提供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

(2)去超市购物或在公交车上购票时,父母可让孩子“代劳”。让孩子多与陌生人交流,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害羞的心理。

(3)可先让孩子与年龄小的小伙伴玩。因为在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中,大孩子会处于主动地位。不管玩什么游戏,出什么主意,他都会自然地成为“孩子王”。这样,时间长了,就能增强孩子与人交往的自信心。

(4)亲戚多的场合,不要强逼孩子跟每个亲戚都打招呼,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

(5)鼓励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整理玩具、图书等。孩子做得好时,要多表扬,因为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孩子发展自主性的积极性。

【误区警示】

☆当众说孩子害羞。永远不要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那样只会令孩子的行为更加负面。

☆批评孩子。这只会加重孩子的害羞、胆怯心理,更不敢与人交往了。

吹牛

【释义】

孩子在与人交往时,因想象力丰富、自我意识强等原因,而说话不根据事实,夸大或浮夸话的内容的行为。

4岁孩子吹牛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种行为非常常见。

【典型表现】

两个孩子谈论某个事情,其中一个说自己家有很多玩具时,另一个也不甘人后,说自己家的所有房间里都堆满了玩具。其实这个孩子家里的玩具并不多。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与同龄人相处时更加多发。如,一个小朋友说妈妈昨天买了最新款的战龙四驱给自己,其他几个也不甘示弱,纷纷说自己的玩具更好。其实他们都没有这个玩具。

【错误成因】

孩子为何爱吹牛呢?多是由于以下原因:

(1)为得到他人的关注。4岁的孩子,由于其正处在自我意识形成发展阶段,需要得到父母或同伴的关注,以达到内心的满足。为了得到父母或同伴的关注,就会吹嘘夸耀。

(2)好胜心强。4岁的孩子好胜心强,为了在同伴面前显示、夸耀自我,就会夸大事实或说一些子虚乌有的事。在大人们看来,孩子就是吹牛。

(3)辨别能力差。4岁左右的孩子想象力丰富,但辨别能力差,常把想象的当做事实,从而导致吹牛行为,即幻想型吹牛行为发生。

【解决方案】

孩子爱吹牛,父母可这样引导孩子:

(1)让孩子详细描述那个子虚乌有的东西,孩子花费一番精力,自编了出来之后,家长还可以问问:“我可以看看这个玩具吗?”孩子拿不出来,自然就会承认是自己瞎编的。这种做法不但锻炼了孩子自编故事的能力,还能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

(2)鼓励孩子用跑步等方式来解决纷争,而不是比谁说的大话大。比如孩子又与同伴吹牛说自己的玩具更好时,家长可进行调节,让他们比赛跑步,谁坚持跑到终点谁就最棒。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嘴上说得好没用,只有做到才是真的好。

【误区警示】

孩子爱吹牛,父母切忌这样做:

☆骂孩子说瞎话。因为这样做不利孩子想象力的培养。

☆不加理会。4岁孩子爱吹牛,虽然是成长发展的必然,但是如果家长不加理会,孩子就会习惯成自然,长大后也仍然谎话不断,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话多

【释义】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因需要练习语言表达力而引发的行为。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4岁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快速增长时期,话多是正常的成长现象。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4岁孩子非常自信,又希望向别人施展他的一切技能,如,说话。因而,4岁孩子爱说话的原因不是为了说话,而是向他人展示自己会说,能说。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随时可能发生。如,与妈妈相处时,总喜欢不停地对妈妈说话,甚至重复发问。

有些孩子喜欢自言自语,或者和玩具说话。

话多的孩子常常说话的时机不对,或者说话的内容不合时宜,因而令家长感到烦恼。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遇到他比较感兴趣的人和事时,或换一个环境时更易发生。

如妈妈带孩子出门,在等公交车时,孩子就会对妈妈说:“妈妈,我们要去哪?”“妈妈,看,来了一辆车!”“哇,又一辆,快看,妈妈!” “妈妈,那是什么?”孩子爱说话,不是烦妈妈,而是在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以此了解他感兴趣的东西,或想让别人看看自己多能说。

【错误成因】

4岁孩子爱说话,是由于以下几种原因:

(1)与孩子的成长特点有关。如,由于孩子处于语言发展快速增长时期,需要不断地通过说话来练习语言表达力。

(2表现欲强。希望通过说话的方式,向别人展示自己,得到别人的关注。

(3)认知世界的方式。如,通过不断地提问,来了解他不熟悉却又十分感兴趣的东西。

(4)个性所致。孩子喜欢说话和孩子的性格有关系。通常,性格外向,天性活泼的孩子,不是好动,就是好说话。

【解决方案】

孩子话多,父母可以用让孩子编故事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1)鼓励话多的孩子编故事。这样就能让孩子说话越来越有条理性,让孩子从爱说变成能说。

(2)对话多的孩子立规矩,如,在吃饭的时候或公共场合,不可随便讲话。因为这样就能让孩子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话,什么时候不能说,从而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4)每天父母要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与孩子聊天。聊天时,要让孩子多说,这样才能满足孩子表现自己的意愿。

【误区警示】

孩子话多,父母最好不要这样做:

☆不让孩子说。这样只会扼杀孩子表达自己的欲望,对成长不利。

☆听之任之。这样会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如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等。

口吃

【释义】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因语言能力有限或有紧张情绪等,而引发的说话节律异常与重复行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结巴。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4岁孩子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但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却又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如孩子急于表现,就会出现口吃的现象。

这种行为在4岁男孩子身上比较多发。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如,想要妈妈帮他拿个玩具,就会“我我我……你你……”“我”了半天才能把话说清楚。而且越着急,说得就越不流畅,或越说越说不清,甚至会出现重复一个词或阻塞的情形。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口吃只是暂时的,会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慢慢消失。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孩子情绪紧张时,或他人模仿、嘲笑孩子时,更易发生。

如,孩子被抢了玩具,一急之下,他就会说“那……你……”其实,他想说的话很简单,“那是我的,你凭什么抢!”可是在情急中,他就不能顺利地表达出来了。

【错误成因】

导致孩子口吃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言表达能力有限。4岁孩子的思维与语言的发展不协调,掌握的词汇有限,孩子又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正确的词汇,就会出现说话重复、停顿等现象。

(2)有不良情绪,如过于激动或紧张,又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因着急而出现口吃现象。

(3)模仿他人所致。小孩子喜欢模仿他人,如,听到别人说话口吃,觉得好玩,就加以模仿。

【解决方案】

发现孩子口吃,父母可尝试以下方法:

(1)多和孩子沟通。4岁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多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多说,多锻炼,才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千万不要怕孩子口吃,就不让孩子说。

(2)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家长可有意给孩子用书面语言讲故事,这样可以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同时扩大口语沟通的范围和深度,这样可以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对于孩子的口吃有一定的帮助。

(3)鼓励孩子想好了一句话之后再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不会因为着急而讲不出话来。

(4)与孩子沟通时,语速一定要慢。因为放慢说话节奏,孩子就会说得清楚,从而有利于纠正其口吃习惯。

(5)对于故意学别人口吃的孩子,家长可对孩子的话装作不懂,告诉他不好好说话,爸爸妈妈听不懂你结结巴巴的话。孩子为了与家长沟通,就会主动放弃这种模仿。

【误区警示】

发现孩子口吃,父母最好不要这样做:

☆无动于衷。如果不加以纠正,孩子就会养成口吃的习惯。

☆呵斥、打骂孩子。口吃是一种心理障碍,父母的打骂会强化孩子的口吃行为。

撒娇

【释义】

撒娇是指孩子为了某事通过示弱的方式达到心里预想的目的。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4岁孩子爱撒娇是非常正常的一种现象,但也需要父母积极引导。

【典型表现】

为了能够达到某个目的,而对持反对意见的家长又亲又抱。如想再吃一颗糖果,孩子就使出浑身解数,对妈妈又亲又抱,哼哼唧唧、哭哭啼啼,抱手缠腿,直到妈妈同意为止。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一般只在宠溺孩子的家长面前多发,比如孩子多半都会向妈妈或者爷爷奶奶撒娇,而对爸爸则很少。

一般在家里更加多发,而在幼儿园或者有陌生人在场时,则较少。

相对来说,女孩比男孩更爱撒娇。

【错误成因】

4岁的孩子爱撒娇其实是一种成长的必然。4岁孩子的撒娇行为与两三岁明显不同。两三岁的孩子多在感到不安、委屈时,以哭闹的方式来寻求安慰,是一种被迫的选择。但4岁孩子已经将撒娇变成了一种主动选择。为了说服家长肯定自己的行为,或者答应自己的请求,就主动向对方示好、扮乖。或者在感到受冷落时,主动往家长身边挤,不是坐在爸爸的腿上,就是趴到妈妈的背上,向家长寻求安慰和宠溺。

但需要注意,家人不能太宠孩子。如孩子一撒娇,就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此来要挟父母或家人,来满足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解决方案】

孩子经常将撒娇当成“贿赂”父母的手段时,父母可这样做:

(1)孩子以亲吻等来“贿赂”家长答应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时,家长可回吻他,并温柔地告诉他,自己拒绝的理由,并答应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或者陪孩子玩一个游戏来代替。一般孩子都会乐于接受这种“交换”。

(2)提醒孩子已经制定好的规矩。孩子撒娇想要“走后门”时,家长可提醒孩子已经制定好的规矩。比如,和孩子说好每天只能吃一颗糖时,如果孩子还撒娇想吃第二颗,就可提醒他,今天破坏了规矩,不能得小奖章哦。4岁孩子有强烈的荣誉感,会为了荣誉而放弃不合理要求的。

【误区警示】

当孩子将撒娇变成“贿赂”父母的手段时,父母要避免以下态度:

☆对孩子的撒娇行为抱着欣赏的态度。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进而变成一种习惯。

☆为坚持原则而严肃地批评他。这种态度会吓坏孩子,甚至阻碍正常的亲子沟通。此时家长只要温柔地坚持原则就可以了。

挑食

【释义】

挑食是指孩子吃饭时只挑自己喜欢的吃,比如只吃肉,不吃青菜;或者一旦饭菜不合胃口一口都不吃的行为。

挑食是幼儿常见的坏毛病,对生长发育极不利。挑食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典型表现】

只吃自己喜欢的饭菜,对于自己不喜欢的饭菜,宁愿饿着也不吃。

只喜欢吃零食,对于正餐没有兴趣,只有在强迫下才能吃点。

【多发情形】

在家更容易发生,在幼儿园则相对不怎么挑食。

在爷爷奶奶面前更容易发生,在爸爸妈妈面前则好一点。

【错误成因】

孩子挑食,一般有如下原因:

(1)家人挑食或偏食。如,有些父母只吃肉不吃菜,孩子在负面模仿下,也会不爱吃菜。有些家庭做菜口味重,孩子也就偏爱口味重的菜,不喜欢吃清淡的。

(2)进餐习惯不好。有的孩子从小就没有建立起好的进餐习惯。想吃零食了就吃,不管是不是马上就要开饭了。饭前吃零食吃饱了,正餐时肯定会没有胃口。

(3)吃饭过于精细。有些家长从小为了孩子便于进餐,习惯把蔬菜剁碎,长期如此,孩子就会对做得不精细的菜产生排斥心理,因为太难以咀嚼了。比如碎芹菜炒肉,孩子很爱吃,而用芹菜段炒肉孩子就不吃了。

(4)从小就只给孩子吃少数几种食物。一些家长出于营养方面的考虑(比如鸡蛋羹比米饭、馒头有营养),或者因为自己厨艺一般,会做的饭菜较少,而只给孩子提供少数几种食物,比如鸡蛋羹、面条等,孩子长大后再让孩子尝试其他种类的食物,孩子一般都会排斥,进而挑食。

【解决方案】

孩子爱挑食是不良的饮食习惯,父母一定要设法纠正:

(1)如果孩子挑食,父母可将孩子不喜欢的食物,做成漂亮的图案,来吸引孩子,让孩子对食物感兴趣。或者利用食材特有的颜色,将饭菜的色彩搭配得艳丽一些,孩子更喜欢色彩艳丽的东西。比如把红色的胡萝卜、绿色的西兰花、黄色的彩椒、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