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搞定难搞的孩子
7579100000005

第5章 3岁宝宝 (4)

这是孩子由于好奇心强而引发的一种行为。从心理角度分析,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好问的年龄大约是从2岁开始的,到6岁达到高峰,所提问题也逐渐深入。

【典型表现】

这种行为只发生在孩子心里有疑问时,发问的目的也是为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一旦满足了,孩子就会主动放弃这种发问行为。但有时回答了这个问题,孩子还会有疑问,会接着问父母或他人,直到新的问题有了答案后,他才会停止发问。

【多发情形】

这种行为在好奇心强的孩子身上比较多发,而且孩子在生活中所接触的常识性知识越多,越容易发现新问题,越爱发问。3岁的孩子多喜欢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最喜欢问的对象是父母或家人,而且不分场合,不管父母忙不忙。有时甚至重复问同一个问题,或者问一些很莫名其妙的问题。

【错误成因】

很多父母不喜欢孩子老爱问为什么,甚至认为孩子是故意捣乱。事实上,3岁孩子爱问为什么,是因为孩子好奇心强。他们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们的知识经验又无法解答这一切,所以就喜欢向大人问这问那。

此外,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在认识这个陌生世界的过程当中,他会遇到很多疑问,要通过不断地向他人发问,来认识和熟悉这个世界。发问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解决方案】

如果家中有爱提问题的宝宝,父母要多采取引导和启发式回答,促使其自主思考。

(1)对孩子提的问题,父母能马上解答的就马上回答。解答问题时力求语言简洁、通俗、明确,能让孩子听懂。比如,孩子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父母可告诉孩子,大自然给了天空这种颜色,而不要给孩子讲光的折射、反射等复杂的理论。

(2)如果父母也不知道问题的答案,要真诚地对孩子说:“这个问题把妈妈难住了,我们一起来查查书,好吗?”切忌不懂装懂。

(3)如果孩子提的问题比较简单,不要马上给他答案。可以让他尝试自己回答,可以对孩子说“宝宝先说说是为什么呢?”如果孩子的答案偏得太远,也不要否定他的答案,你可以说:“你是不是再想想啊!”借机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4)有时孩子常常会提一些幼稚的,甚至让人捧腹大笑的问题,父母最好借机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孩子老问:月亮为什么不一样大,有时圆,有时不圆呢?父母就可以经常带孩子观察月亮的变化。

【误区警示】

孩子总爱问什么,父母千万不能这样做:

☆经常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或“过一会再说,你没看我正忙着吗”。这种敷衍的态度会打击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直接告诉孩子答案,不给孩子思考的机会。这样做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从而变得不爱动脑筋思考。

爱模仿

【释义】

孩子经常有意无意地模仿家人、同伴、卡通人物等的动作、言语、姿势,等等。不管这种动作、言语、姿态是不是正确的,只要是孩子觉得有趣的,就一律模仿过来,并练习使用。

【典型表现】

孩子看到身边的人或者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有趣的动作或语言时,往往就会记住,并加以模仿。比如模仿老爷爷走路,模仿动画片中的人物的打斗动作等。

通常,3岁宝宝的模仿分四个步骤:先是看或听——接着消化吸收——下一步尝试模仿——之后不断练习。

【多发情形】

孩子在第一次接触某种事物时,更容易感觉有趣,进而模仿。比如,第一次听到骂人的话,孩子会觉得有趣,进而进行模仿;第一次见到弯腰驼背的老人,就会觉得对方的动作、姿态很搞笑,进而模仿;在看到爸爸戴墨镜或刮胡子时,孩子也觉得有趣,进而模仿。

【错误成因】

3岁孩子为什么爱模仿呢?

(1)模仿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也可以说是孩子的本能,亦是孩子创造的开始。

(2)模仿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标志孩子成长的一个特征就是他发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区别,然后有意识地模仿。而通过模仿,孩子既能认识这个世界,又能学到很多本事。可以说模仿能力是孩子认知和发展独立性的垫脚石。

【解决方案】

孩子喜欢模仿,父母要注意引导孩子模仿一些健康的东西:

(1)如果发现孩子模仿的动作不利于健康成长,如,模仿口吃的人说话,那么父母要带孩子远离口吃的人。远离不良行为的人,就能阻断不良模仿源。

(2)可多让孩子模仿有利于他成长的事,如扫地、拖地等。因为大人觉得很累的事,孩子却觉得很好玩,同时,这样亦有利于培养其自理能力与独立生活的能力。

(3)可多让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让孩子扮演爸爸妈妈。这类游戏既让孩子觉得好玩、有趣,又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误区警示】

对待孩子的模仿行为,家长不要这样做:

☆把孩子的模仿当做笑料。孩子的模仿行为,尽管有时滑稽可笑,但其实是孩子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家长的这种态度会让孩子感到不好意思,甚至会阻碍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和探索。

☆强行阻止孩子的模仿行为。刻意纠正孩子的模仿行为,会影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性好奇

【释义】

性好奇是指孩子通过观察,发现自己与异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对差异感到好奇的行为。3岁宝宝步入性蕾期,这个阶段会产生性好奇、性骄傲,甚至手淫、性别认同混乱等现象。孩子出现这些行为是正常的成长过程,家长不必太过担心。

【典型表现】

对自己与异性之间的不同感到有趣,并通过观察、碰触等方式去寻找答案。比如,看到异性小便,就站在旁边观察。弄不明白时,孩子还会问家长:“为什么我站着尿尿,而妹妹要蹲着尿呢?”

还有的孩子会进一步通过触摸生殖器官,甚至用生殖器官做实验等方式,加深对这些敏感部位的了解。比如有的男孩会在尿尿时用手捏住小鸡鸡,看会出现怎样的结果。还有的女孩会往自己的生殖器官里灌水、用手指抠等方式来进一步探索。

【多发情形】

孩子与异性小朋友相处时更加多发。有些孩子会相互探索彼此的身体。

特别是在幼儿园里男孩、女孩共用一个洗手间的情况下,孩子感觉到差异的机会更多,所以更加多发。

【错误成因】

孩子为何对性好奇呢?是因为好色吗?当然不是,而是由于以下原因:

(1)成长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通常,孩子从一两岁开始,注意到男、女身体上的区别。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到3岁左右时,他们能与父母沟通时,就开始询问与性别相关的事。

(2)好奇心强。3岁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好奇,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去提问或探索。

【解决方案】

3岁宝宝对性好奇是非常正常的,家长切不可给孩子传递出对这些好奇是罪恶的暗示,正确引导,用正确的渠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才是最好的方式。具体可以这样做:

(1)当孩子问自己或他人的生殖器官时,父母要坦然告诉孩子,不要制止孩子的提问,甚至批评孩子“不知羞”。此外,还要告诉孩子,这个地方特别重要,不能露在外面让别人看到。

(2)和孩子共同洗澡,尤其是要爸爸和女儿一起洗,妈妈和儿子一起洗,让孩子知道男人与女人的不同。

【误区警示】

3岁宝宝开始进入性蕾期,这个时期是孩子建立正确的性意识的关键时期。父母此时的态度,对于孩子青春期甚至整个人生的性心态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性蕾期,父母要注意对孩子的性心理的引导和矫正,同时避免以下问题:

☆对性讳莫如深。孩子问起与性有关的问题,父母就遮遮掩掩,讳莫如深,这种态度一方面有可能更加激发孩子的好奇心,非要弄个明白不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给孩子造成性是丑陋、罪恶的印象,造成性心理扭曲。

☆拿孩子的生殖器官开玩笑。有些父母爱拿孩子的生殖器官调侃孩子:“你的小麻雀飞了。”这种做法会让孩子感觉难为情,甚至因此而发生性心理扭曲。

☆打乱孩子的性别意识。3岁孩子的性别意识开始萌芽,如果父母不加注意,比如经常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或者像教育男孩一样教育女孩,就可能造成孩子性别意识混乱,对成长非常不利。

说不清楚话

【释义】

孩子在与人交往、沟通时,因口头表达能力有限而引发的一种沟通障碍。在心理学上,这种障碍称之为特发性的构因障碍。

这种沟通障碍让很多父母忧虑:孩子以后会不会口吃?但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3岁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说话说不清楚,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是暂时的,随着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

【典型表现】

口齿不清。很多3岁孩子对某些字的音还发不准,比如“姥姥”“哥哥”等。

条理混乱。很多3岁孩子在表达一件事情时,由于语言没有条理,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为好玩发出各种奇怪的语音。3岁孩子热衷于创造新词或者新的发音,并且乐此不疲。比如,妈妈问宝宝晚餐吃什么?他可能回答一种不完全不存在的食物。妈妈再问,得到的回答还是相同。这其实是宝宝的一个游戏,而这样的游戏会令孩子感到开心。

【多发情形】

当孩子急于表达某个问题或观点时,因为着急,很可能会说得前言不搭后语。

当孩子感到无聊时,很可能会通过创造新词让自己开心起来,而且如果这个新创造的词惹得家长发笑,孩子更会有意重复这个词。

当孩子对谈话心不在焉时,也可能会声音小,或者东一句西一句,自己说了什么都不知道。

【错误成因】

3岁孩子说话不清楚,除了先天性发育异常外,还有以下几种原因:

(1)后天语言环境不良。如,父母不注重孩子的语言教育,发现孩子表达有问题,也不帮其及时纠正。

(2)逻辑能力差。3岁宝宝基本知道如何说,说什么,但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在表述比较复杂的情况时,很可能会前言不搭后语,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所以就有说话重复或说不清的情况出现。

(3)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如,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不会运用发音器官的某些部位。所以把“哥”说成“喝”是常有的事。

(4)词汇量少。3岁宝宝所掌握的词汇量有限,同时这个年龄段又对语言精益求精,力求准确。为了找到更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常常在说话的过程中停下来思考,因此就会出现结巴、拉长音等问题。

【解决方案】

发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父母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加以引导:

(1)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多和孩子说话。创造机会,多让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孩子习惯用动作来表达自己,父母此时要对他的动作不加理会,逼迫他用语言来表达。父母还可以请孩子编故事讲给自己听。在孩子编故事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也非常有好处。

(2)可以与孩子一起大声读故事或歌谣。简短押韵的童谣,朗朗上口,韵律也如音乐一般,更令孩子喜爱,还可以丰富孩子的语言,成为自己的语言素材。

(3)孩子发不准音时,父母一定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发音,如孩子将“姑姑”说成“哥哥”时,一定要纠正他。还要张大嘴,让孩子模仿你的口型,感受正确的发音。

【误区警示】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家长要注意避免以下做法:

☆无休止地刻意纠正孩子的每一个发音。3岁宝宝可能因为生理发育的差异,有些音发不准。这时家长不要无休止地刻意纠正孩子的每一个发音,这样做不但会让孩子感到挫折,还会打击他对语言的兴趣。其实这些发音在孩子大一点之后,很容易就能纠正过来。

☆取笑他的错误发音。这样做会让他感觉没面子,甚至从此变得不敢轻易开口。

☆模仿孩子错误的语句。这样做会强化孩子的错误,影响孩子学习正确的表达。

说谎

【释义】

说谎是指3岁宝宝有时为了讨好别人、逃避惩罚、获得好处等原因,而有意说不真实的话。也指孩子因为说话不假思考而无意说谎的行为。

【典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