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2
7580600000052

第52章 从不帮妈妈择菜——家有懒宝宝,父母如何从“心”引导

鑫鑫今年已经7岁了,长得很壮。这孩子其他的还好,就是非常懒,什么事都不愿做,家务事更是不愿插手。他还说:“我还是个孩子,父母不能虐待孩子。”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做菜时正好有菜要择,就喊鑫鑫来帮忙:“乖儿子,帮妈妈把菜择了,好不好?妈妈等着炒呢!”

“不行,我不择。”鑫鑫在客厅里喊道。

“你现在不是没事吗?看妈妈锅里都快着火了,你帮妈妈择一下吧,乖啦。”妈妈近乎恳求。

“你不会把火关了啊。妈妈,你怎么那么傻啊?”

妈妈很无奈,不得不把火关了择菜。

为什么鑫鑫这么懒,不愿意帮妈妈择菜呢?

案例深度解析

显然,鑫鑫并不是个勤快的孩子,他是个典型的“懒宝宝”。

从儿童成长特点来看,3岁之后的孩子就已经有能力干一些家务活了,但又有几个孩子真正去做呢?据某调查显示,只有8%的孩子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40%的孩子在父母的要求下会做,剩下52%的孩子和案例中的鑫鑫一样,即使一个人待着,也不愿意帮忙。这说明孩子太“懒”了。“孩子太懒了”“一点都不会帮忙”“不帮忙还捣乱”是很多父母经常抱怨的事。

孩子为何如此懒散呢?显然,与父母的过分纵容有一定的关系。此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1)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总想跃跃欲试,例如:扫地、洗碗等。可很多父母却怕孩子做不好或弄坏东西而加以制止,这就打击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孩子自然就变懒散了。

(2)孩子不知父母的苦。

孩子并不知道父母的苦,他们甚至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渐渐变得习以为常。那么,当父母要求孩子做家务事时,孩子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懒惰的习惯由此产生。

(3)“隔代惯”效应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隔代惯”的现象非常严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总是惯着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就是不让孩子自己做事。慢慢地,孩子就养成了任性、懒散的坏习惯。

心理学家支招

如果家有懒宝宝,父母一定很头痛。

懒宝宝总是不做事,凡事总让父母帮忙。而有的懒宝宝宁愿挨打,也不愿意勤快一点。

很显然,懒惰是一种不良习惯,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导,孩子长大后多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不爱温习功课。

父母如何引导懒惰的孩子,才能让他变得爱做事、爱学习呢?

(1)巧用故事法。

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孩子是个不错的方法。比如,父母可以找一些有关名人勤奋的儿童读物让孩子看,或给孩子讲一讲。也可以讲一些因为懒惰而失败的故事。

(2)激励效应。

父母可以与孩子进行扫地或洗衣服比赛,并制定一套奖励标准激励孩子。如吃饭后收拾碗筷有什么样的奖励,帮忙洗衣服有什么样的奖励等。只有标准明确、奖励明确,才能激发孩子参与的兴趣。而孩子参与多了,自然就爱做事了。

(3)情境体验法。

孩子可以懒惰,父母同样可以“懒惰”。比如孩子不帮忙择菜,父母也可以懒得做晚饭,大家都饿肚子;如果孩子不帮忙把脏衣服放进洗衣机里,就让他穿脏衣服……这种“以懒对懒”的做法,能让孩子意识到懒惰的危害,从而逼迫他们改正。

他山之石

母亲姓名:白小莹

职业:初中教师

儿子姓名:叮叮,6岁半

可能是由奶奶带大的原因,叮叮非常懒惰。家里的事情不帮忙也就算了,连自己的事情都懒得做。

他现在上了小学,而且还是少先队队员,这样懒惰又怎么行呢?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就有很多聪明的学生因懒惰而学习差的。

“绝不能让叮叮懒惰的习惯再继续下去了!”晚上,我和叮叮他爸说起了这个话题。

“我也知道。”老公一脸惆怅地说,“可我们怎么帮他呢?”

“好办,我听我们班一个学生说了,他爸妈当初为了改正他懒惰的毛病,用了‘懒惰法’。”

“懒惰法?什么意思?”

“就是说,我们要和叮叮一样懒惰起来,让叮叮知道懒惰的危害性,逼他自己去改。”我解释道。

“嗯,这方法不错,可以一试。”老公拍手叫好。

第二天,我就和叮叮说了这件事。不过叮叮没太在意,毕竟很多时候我说话他是不听的。晚上下班,我让叮叮把他的脏校服放进洗衣机里洗。叮叮不愿意,显然,他的懒惰劲儿又犯了。我就告诉他:“如果你不放,明天你就只有穿脏的了。”叮叮“嗯”了一声,还是没动。后来我洗衣服的时候,就故意没去他房间拿。

第二天起床,叮叮才发现我说的是真话。可是上学又不能不穿校服,无奈只好穿着脏衣服去了。

后来,叮叮又因为懒惰饿过一次肚子、忘带过一次作业本、戴过一次脏的红领巾。经历了这些后,叮叮明显变得勤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