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红楼梦新说
7597300000037

第37章 也说秦可卿——与刘心武先生商榷(1)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贾蓉之妻。她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但红楼故事刚刚开始,她的生命便走到了尽头。按理说,秦可卿年纪很轻、辈分又低,死就死了,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没有必要大肆渲染。可是,宁府却大办丧事,其声势之大,规格之高,可谓无与伦比!而小说中又写她出身寒微,是营缮司郎中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女儿。这样,就引起了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的怀疑。刘先生经过较长时期的分析、研究并考证相关历史,认为秦可卿出身并非如此寒微,并得出结论说:秦可卿这个人物的生活原型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的一个女儿。

刘心武先生的这一结论,立刻引起了红学界的一片哗然。一些资深红学家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并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严厉的批评和嘲讽。如《红楼梦学刊》2005年第六期发表的《冯其庸、李希凡、张庆善访谈录——关于刘心武“秦学”的谈话》的文章中,冯其庸先生就指出:“我认为他自称的所谓‘秦学’,或者别人说的‘红外学’,充其量只能说是‘红外乱谈’。”李希凡先生说:“现在我们的红学中还有人把某些创作修改秦可卿人物形象时遗留下的痕迹,就是畸笏叟所说的没有改掉的东西拿来做猜测,甚至说秦可卿是藏在曹家的一位公主,这就离开艺术形象太远了。”“我一直有一个观点,《红楼梦》是小说,不能把它作为事实考证的对象、曹家家世考证的对象。”张庆善先生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就目前史料而言,废太子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送给了别人的女儿,没有任何哪怕是一点点的史料记载,这完全是刘心武的杜撰。”并且反驳说:“不要说废太子没有这样一个女儿,就是退一万步讲废太子真的有这样的一个女儿,也不可能送给曹家这样的家庭去做媳妇。因为曹家虽然在清代是很有名的家庭,但是他们出身包衣,是皇帝的奴仆。清代满清贵族中规矩是非常严格的,公主与包衣他们之间的身份差距太大了,这种事情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

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认为,要了解秦可卿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要作出一个符合作品本身实际的判断,唯一的办法就是回到《红楼梦》小说文本本身,看看作家曹雪芹究竟在《红楼梦》中是如何描写秦可卿的。

在《红楼梦》里,秦可卿的故事并不长。秦可卿自第五回出现,到第十三回死,其间大约经历了二三年。

小说是这样描写秦可卿的:营缮郎秦业“夫人早亡,因年至五旬时尚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女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由此得知,秦可卿原是一个连亲生父母都不知是谁的弃婴,起先被养生堂所收养,后被一个叫秦业的小官僚模样的人所抱养。也就是说关于秦可卿的身世,我们不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谁,更不知道她的家世。只知道她有一个养父叫秦业,是个“营缮郎”。秦可卿长大后出落得很美丽,“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向来与贾家有些“瓜葛”,所以结了亲。什么“瓜葛”?作者没交代。从以上描写来看,秦可卿的出身确实非常寒微。可是她长大成了宁府“蓉大奶奶”后,却非常“优秀出色”: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认为她是贾府“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贾府里拥有实权的当权派王熙凤从来目空一切,却与她最为知己。她不但长得袅娜风流,美丽无比,而且与贾府上下左右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她死后,“那长一辈的,想她素日孝顺;平辈的,想她素日和睦亲密;下一辈的,想她素日慈爱;以及家中仆从老小,想她素日怜贫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秦可卿是怎么死的呢?小说中写她是病死的,而且,把她得病治病的过程也都写得很细致。宁府曾请来一位“医理极精”的张医生给她诊病,那位张先生对她下的断语是:“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

但是,她的画册、判词以及十二支《红楼梦曲》中关于秦可卿的那只曲子,却明明说她是上吊自杀的:小说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无意中看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其中有一幅画,画一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并有“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的诗句,这诗和画所指就是秦可卿。意思是说,秦可卿本是“情天情海”幻化出来的“情”的化身,她和她的公公贾珍“两情相逢”便产生了“淫”。不要说贾府所有的丑事都出自荣国府,其实许多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呢。之后焦大醉酒骂宁国府的人“扒灰的扒灰”,说的就是这事儿。而《好事终》的曲子也这样写道:“画梁春尽落香尘。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意思是说秦可卿是个“风流”人物,她“擅风情,秉月貌”,在两性关系上很不严肃。作为贾蓉的妻子,又和公公贾珍关系暧昧,甚至还引诱过宝玉。最后事情败露以后,在天香楼“悬梁自尽”。

据脂砚斋的披露,曹雪芹的原稿也正是按照这个样子来塑造秦可卿的。我们不难想象,这样塑造出来的秦可卿一定是一个十分生动、独特的妇女形象,同时也是对封建贵族家庭的无情揭露。可惜的是,曹雪芹后来因受脂砚斋之“命”而作了改动。“甲戌本”卷十三的末尾留有“脂砚斋”的一条批语:“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这里,透露了脂砚斋命曹雪芹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原因,是因为脂砚斋要借秦可卿向凤姐托梦交代“贾家后事二件”。这样,最足以表现秦可卿人品性格的东西,就都被“芹溪删去”了。

正因为作者对秦可卿形象的塑造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改又没有改“彻底”、删又没有删“干净”,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所以好些地方造成文字上前后矛盾。那么,作者到底“删去”了哪些东西呢?作者的原稿会是怎样的面貌?这自然就引起了读者和研究者们的浓厚兴趣。刘心武先生的研究,不管是索隐也好,还是考证也罢,似乎也就是想把作者“删去”的东西还原,并且探究出秦可卿这个形象的原型。

读过刘心武先生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画梁春尽落香尘》等书中关于秦可卿形象的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刘心武先生的说法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也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仔细思考,反复琢磨,却又不怎么经得起推敲。

1.小说描写秦可卿是秦业从养生堂抱养的,刘心武先生认为此说不可信。刘先生说,秦业年近七十,若倒退二十年,秦业抱养秦可卿时,也就四十八九岁。在封建社会,没有孩子可以纳妾,为什么一定要到养生堂去抱养呢?再说,即使没有生育能力,也可到同宗去找人过继,书中描写秦业是有兄弟的。秦业后来又生秦钟,证明是有生育能力的。秦业从养生堂抱养了个男婴,为什么还要抱养个女婴?

其实,秦业“四十八九岁”了还没有孩子,自然有些着急,到养生堂去抱养一儿一女实在是情理之中的事。没有纳妾,是因为不能断定“没有孩子”一定是老婆的原因而不是自己的原因;不愿意到同宗去找人过继,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抱养一个无父无母的弃婴,孩子长大后岂不更有感恩之心?秦业后来又有生育,那是后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