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航空情缘
7600000000040

第40章 关于航空工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研究(9)

3.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不可替代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须先行。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8.2%,而且还以每年1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增加。另外,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并且还以每年67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我国每年因风沙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人民币。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是切实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最有效措施,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我国有适合飞播改良的草场43亿亩,按目前平均每年只能飞播植草3000万亩计算,大约需140年。用人工更是根本无法完成。如果用300架商载1吨左右的农林飞机,在20年内就可以完成改造任务。

4.在开发水资源方面的不可替代性

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突出矛盾,是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障碍。因而开发和利用空中水资源,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需要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开发和利用空中资源,运用飞机实施人工增雨(雪)是世界许多国家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投入低、见效快,操作方便、受益面积大。

(二)速度快、效率高

农林飞机能以150~250千米/时的速度进行超低空作业,还能做长距离机动转场,突击力强、作业面积大、效率高。飞播造林速度快,成本低,如一架运5飞机每次飞行喷洒面积最大可达6600亩;一架农林飞机播种,一天可完成5000个劳动力一天的工作量,每亩投资约为人工播种的1/3~1/5;—架轻型飞机护林防火,每天可巡逻180万亩林区面积。

(三)社会经济效益好

1951—1967年我国使用农林飞机灭蝗作业1.6亿亩次,基本上控制了东亚飞蝗的危害,社会经济效益很大。1958—1989年,我国仅民航系统的农林飞机作业近70万小时,处理面积13亿余亩,飞播植草2000余万亩。截至1992年,累计完成农林航空生产飞行80多万小时,航化处理面积8亿余亩,飞播植草保存面积2000余万亩;飞播造林3.3多亿亩,保存面积1.16亿亩,成林面积1400多万亩,拥有林木蓄积量1亿多立方米,计产值近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飞播造林总投资的17倍;航空护林覆盖面积7亿余亩,林区火情发现率已达85%。农林飞机作业已取得了社会公认的显著社会效益,成为我国农林业现代化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独特的生产和技术手段。

(四)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对农林飞机的应用范围巳经从农业、林业、渔牧业扩展到气象探测、人工增雨、医疗救护、抢险救灾等多个领域。

(五)产业集聚带动作用明显

农林航空的发展,不但促进了农林业,也带动了通用航空制造业、通用航空支持服务业及相关的冶金、化工、材料、金融、保险等行业,构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发展的配套系统。

由此可见,农林航空是一个带动作用非常明显的支柱性产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适用性、时效性、综合性、可靠性、高效性等作用与特点,就决定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农林业发展中具有其他地面机械和人工作业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我国农林业发展对农林飞机的需求

(一)目前,农林飞机作业主要应用领域和服务内容

(1)在农业上主要是进行播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脱叶催熟干化、喷洒生长剂,土地航测航拍,人工增雨(雪)、空中灾情预警与调查等。

(2)在林业上主要是飞播造林、防治林木病虫害、护林防火,森林灾情预警与扑救,森林资源调查等。

(3)在牧业上主要是进行飞播植草、草原施肥,灭鼠和防治病虫害,草原灾情预警与扑救,资源调查等。

(4)在渔业上主要是进行运输和空投亲鱼和鱼苗,海洋鱼群侦察,渔业资源调查,灾情预警和海上搜救等。

(5)在其他方面主要是进行抗洪防汛、抢险救灾、物资运送、卫生防疫、输电线路安装与巡护,水源探测,遥感物探及航空拍摄等。

(二)对农林飞机需求十分迫切

农林飞机作为农林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农林业生产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其他机械和人工作业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求十分迫切。当前,农林牧渔业对农用飞机在播种、化学除草、施肥、人工增雨(雪)和防雹、空中灾情预警调查、土地森林渔业资源调查、飞播造林、护林防火、病虫鼠害防治、撒播草籽、草原施肥、海上救护、抗洪抢险救灾等方面都提出了作业亟需。

1.农林业病虫鼠害发生趋势扩大

防治蝗灾和农业病虫鼠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几年我国农作物感病品种、面积持续增加,全国农业病虫鼠害发生面积也在不断扩大。2000年全国病虫鼠害达57亿亩次,严重发生3.5亿亩次,涉及17个省(自治区、直辖巿)的500多个县(巿、区)。特别是蝗虫、草地螟、稻飞虱等迁飞性害虫,小麦条锈病、棉花病等流行性病害,以及草原和牧场鼠患等连年偏高发生,给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迫切需要提高应急防治能力。森林病虫害被称为“无烟火灾”。1999年因病虫害致死树木4亿多株,直接经济损失50多亿元人民币。2000年东北有4000万亩森林遭受病虫害,由于树高林密,地形复杂,人工和地面机械无法进行有效作业,当年仅防治200万亩。面对这种情况,利用农林飞机具有反应速度快、突击能力强、效率高、成本低,防治范围大等优势,对大规模突发性、流动性病虫害进行歼灭性飞防作业,效果极为明显。这不仅是遏制我国飞蝗和其他重大病虫鼠害加重势头最有效、最经济的选择,也是尽快提高我国农林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促进农林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2.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任务加重

种草植树,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大范围生态环境建设中,与其他造林、种草方式相比,飞播运林、飞播种草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国家为此开始加大飞播造林、飞播种草的力度:在《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规划》中计划到2010年,飞播造林2788.37万亩,飞播牧草428万亩,亦即每年需要飞播造林(草)400万亩;再加上全国其他地区的植树、种草面积和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年飞行作业面积在3000万~4500万亩。迫切需要加快农林航空产业的发展。

3.水、旱、火等自然灾害的防治形势严竣

近年来,我国水、旱灾害严重,特别是旱灾连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整个农林业灾害损失的60%以上,全国每年受旱灾面积近1亿亩。利用飞机进行人工增雨(雪)比用火箭进行人工降雨更有效。另外,我国多次发生的特大森林火灾,因发现较晚,造成火势蔓延,扑救困难,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如果有足够的飞机护林防火,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扑救,森林火灾的损失就会大大降低。目前我国需要护林防火的森林有18.4亿亩,每年需要作业8000飞行小时,实际只能满足不到4000小时。再就是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农林飞机可以进行灾情预警、投放食物、运送人员和物资等多项作业。

4.农林业发展对农林飞机的需求增加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资源勘察、航空遥感、农业科学考察试验;农业投资环境考察;农业野生资源调查、保护,以及战略物资的储备等领域都对农林飞机提出了迫切需求。

据对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的调查,“十五”至“十一五”期间,农林业对农林飞机的需求大约在800~1000架,主要用于农林业病虫鼠害防治和飞播植草、飞播造林、护林防火、人工增雨(雪)、施肥等作业。按现有的飞机数量中由于机型严重老化将有60%~80%退役,估计“十五”期间至少需要新增和更换260架农林飞机,力求保持300架左右的规模对于改变目前农林和气象部门传统作业的被动局面是至关重要的。

三、我国农林航空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现状

始建于1951年的我国农林航空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在能够提供农林飞行作业的航空公司(飞行大队、站)有49家,其中民航所属飞行作业大队14个,地方和专业航空公司(站)35个;拥有农林飞机约200多架(其中,约有140架的固定翼飞机,约有70架的直升机),机型超过10种。作业项目已经涉及农田、草场病虫害防治,农作物叶面微肥和植物生长素喷洒,飞播造林、种草,林区护林防火及防治病虫害,人工增雨(雪),抢险救灾及遥感物探等,基本涵盖了农林业生产及相关领域。作业面已覆盖全国除中国台湾、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巿、自治区,每年作业量为2万小时左右。

20世纪80年代,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总局先后建立农业航空站起,到20世纪末,我国一些省区的农机部门都陆续建立了农用航空站,共拥有各类农用飞机80多架,年农化作业面积达1000多万亩,在灭蝗、农林植保、草地飞播、施肥、护林、抗洪救灾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应急防治蝗虫和其他病虫害大面积暴发和蔓延的能力,农业部从2000年开始,利用国债资金在辽宁、天津、山东、河北、江苏等省巿及黑龙江农垦和新疆建设兵团重点扶持扩建和新建了6个农用航空站、3个治蝗专用机场,计划新购置农林飞机30多架。

我国自1957年仿制出第一架用于农林作业的运5飞机以来,至令已累计生产近1200架,目前在200多架农林飞机中有48架为运5Β飞机。现在,我国巳经形成了石家庄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家初具规模的农林飞机制造厂家,在产的可用于农林航空作业的有农5A、运5B、运12飞机和直9、直11直升机等,并都已经取得民航适航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多种改进改型,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户的需求。其性能与国外同类飞机接近,价格低于国外同类飞机,具有单位功率商载大、低空性能好、安全可靠、零备件供应充裕、使用维修方便快捷等优点,并且都经过多年使用,用户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基本能够满足目前我国农林航空作业对农林飞机的使用要求。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我国农林航空存在主要问题

我国农林航空事业从无到有,经过几十年的逐步发展,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我囯农林航空发展还不能适应现代农林业发展的要求,应用水平与囯外相比差距巨大。我国农林航空存在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农林飞机实际应用不适应我国农林业发展需求。一是农林飞机数量少、规模小。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农林飞机的发展,美国拥有26种机型的农林飞机约9000多架,俄罗斯约有5000架,而在我国目前的约140架农林飞机和约70架直升机(共计200多架,还不到世界农林飞机总量的1%)当中,已有138架的机龄在20年以上;农林航空年作业量仅2万小时左右。规模小且严重老龄化的农林飞机与我国农林业的发展需要极不相适应。二是我国没有对农林飞机的经营者、生产者、使用者的配套扶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从事农林航空作业者的积极性,制约了农林航空产业的发展。据资料介绍,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每年都对农业生产给予一定的补贴,为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近年来更是加大了这方面的公共支出。澳大利亚就采取给国外购机者无息贷款的方式,将其生产的GA-200农用飞机推销到我国。

(2)农林航空作业“今不如昔”。主要表现在:从我国农林航空作业量统计数据看,我国农林航空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大力发展;20世纪80年代达到顶峰,1987年农林航空年作业量最高达到32989小时;20世纪90年代整个行业急剧萎缩,1994年的作业量仅有14656小时,比1987年作业量减少了56%!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林航空年作业量一直徘徊在20000小时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农林业发展的要求。

(3)农林航空应用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全世界经过农业航空处理的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7%左右,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农航作业面积分别是本国耕地面积的45%、35%、39%,而我国经过农航作业的耕地面积仅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