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欠发达省
近20年来,全省经济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但与发达地区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1998年,全省GDP总量为1793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国的2.2%,分别为广东、山东、江苏的22.6%、25%和24.9%;人均GDP为4327元人民币,分别为广东、上海的38.9%和17.2%。1999年,全省GDP总量约为1850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为4404元人民币,估计分别居全国第18位和25位。
二、云南省开发思路
(一)基本思路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历史机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努力振兴科技教育,把云南建成“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按照这个思路,云南的行动计划是:发挥两大优势;克服3大制约,抓住7个重点,实现3大目标。即充分发挥云南独特的生物、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优势和面向东南亚、南亚实施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克服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素质低、经济结构与城乡结构不合理这3大制约因素;紧紧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通道建设、水能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和国土整治、次区域经济合作、科教兴滇等7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实现把云南建设成“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国际通道”的3大目标。
(二)具体措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靠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来发展特色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调优第一产业,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主线,调强第二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以扩大就业和搞活流通为重点,调快第三产业”,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三种产业的结构由目前的22∶46∶32调整为17∶48∶35。通过10~20年努力,把云南建成绿色经济强省。
1.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一是进行“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运输通道建设。省内实现“三横三纵”公路网高等级化,形成支撑云南省调整生产力布局的交通干线;在此基础上,建设滇缅、昆曼、滇印公路,逐步打通连接川、藏、黔、桂4省和越、老、缅四国的7条对外通道,奠定云南建成国际大通道的路网基础;建设南昆、内昆、滇藏、泛亚铁路,形成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及毗邻省区相连接的铁路网。
二是进行航空、水运建设,新建昆明第二国际机场,怒江、红河民用机场,开发澜沧江—湄公河航运、通北海的右江航运等,形成云南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水电建设,新建小湾、景洪水电站,形成“云电东送”、“云电出口”的格局。
四是加大通信和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
五是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稳定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农业要在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和均衡增长的前提下,逐步压缩烤烟、甘蔗种植面积,积极发展冬早蔬菜、花卉等特色产品,山区要重点发展畜牧业和优质林果。逐步建立起以生物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
林业要坚决按照中央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战略要求,实施天保工程,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切实改善江河流域生态环境。同时,建立昆明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积极探索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业,逐步延伸产业链,在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效益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
能源产业以小湾电站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发调节性能优越的大型水电站,力争把云南建成国家水电基地,积极拓展电力市场,扩大“云电外送”,使电力成为云南新的经济增长点。
2.建设4大支柱产业
(1)烟草产业。要继续坚持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立足竞争,开拓市场,再创辉煌的发展方针。烤烟生产要进一步落实“双控”措施,优化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内在质量和等级;卷烟生产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控产量和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进行技术,工艺和品牌的创新。要始终把稳定和拓展市场放在第一位,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实现我省烟草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三分天下、进军国际市场的发展目标。
(2)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要以实施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为重点,以建设“中华生物谷”产业创新基地为契机,依靠高新技术,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培育产业龙头。切实抓好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绿色食品和保健食品、花卉、香料、林产品等产业,继续抓好蔗糖、茶叶、橡胶等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和技术水平。
(3)矿产业。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快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运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艺,提高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改变矿产资源开发生产能力配置不合理,冶炼分散,效益低下,污染环境的状况,调整产品结构,向下游产品延伸。以高浓度磷复肥为主,重点发展磷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产品。运用先进技术改造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发展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的新型金属材料。
(4)旅游业。要立足传统、超越传统,塑造特色,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集中资金,重点抓好旅游热点公路、通信、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和景点景区,尤其要注重开发西部地区的精品旅游路线。积极开发最能体现云南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加大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开拓力度,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创造一流的服务,不断推进融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登上新台阶。
3.扶持6大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是指与其他地区相比、在一定时间内具有比较优势,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相当的发展潜力,经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可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从云南省产业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应积极扶持的6大优势产业是: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花卉产业,文化娱乐产业,机电产业,建筑建材业和商贸产业。
(1)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坚持以云南特色资源为依托,以重点骨干企业和名优产品为龙头,紧紧追踪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重点开发以云南药用动植物为原料的新药,药用植物工业化产品和民族药,根据重点产品结构调整的方向,以8大重点产品系列形成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产业的品牌和竞争优势。
(2)花卉产业。充分发挥云南气候条件及野生花卉资源多样性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区域布局,充分利用国内外名优花卉品种资源,培育出既能体现云南特色,又能适应国际消费潮流的名特优品种,将云南发展成我国最大的鲜花生产、出口基地和交易中心。
(3)文化娱乐产业。根据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充分开发利用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大型项目和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经常性的民族文化活动为支撑,构建起民族文化产业的基本框架。通过政府引导,社会投入,企业运作,突出重点,创新品牌,全面发展,将云南民族文化娱乐产业建成既能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又能开辟新的消费领域,促进经济增长的一大优势产业。
(4)机电产业。以机、光、电一体化为目标,通过调整结构,联合科技攻关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品,继续发挥已有的大中型精密机床和大型电站、输变电设备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强化大型成套设备和各类高精尖机床的开发和生产能力;视市场需求适时扩大面向广大农村市场的农用轻型汽车和农业机械产品,继续巩固和发挥机电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5)建筑建材产业。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方向,以城市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工程和开拓周边国家市场等作为产业发展契机,将建筑建材两大产业紧密结合,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壮大规模,强化管理,提升产业功能,最终实现由大变强的产业发展目标,建成名符其实的优势产业。
(6)商贸产业。根据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行动计划重新确立大商贸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具体实施“12345工程”(即将昆明建成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建立新型管理体制和营销体制;积极促成建设瑞丽、河口、景洪3个边境互市贸易区或保税区;健全完善玉溪、曲靖、大理、开远4个次级商贸中心;实施优势产业建设、开拓市场、集团化、人才和科技兴贸5大战略),不断强化云南商贸产业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连接生产与消费,引导经济结构调整的功能,迅速成长为支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4.培育两个先导产业
先导产业是指能较多地吸收先进技术,代表产业发展方向并能保持长期增长需求,同时还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渗透的产业。着眼于云南产业发展对现代高新技术和信息的需求,将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技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予以超前培育。
(1)信息产业。从现在起着手建立以信息的搜集、加工、储存和传输为一体的信息产业体系,以现代化的信息产业引导云南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生物工程技术产业。着眼于将云南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发展要求,在以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促使传统产业技术提升和品种创新的同时;建立起以生物技术创新体系为核心的独立产业体系,成为推动云南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先导力量。
重庆市
一、重庆市基本概况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和最大的工业重镇,也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内河口岸,拥有完备的综合交通体系。
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现辖40个区县(自治县、市)。1999年末,总人口308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为1488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825元人民币;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89.8亿元人民币,财政支出164.6亿元人民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人民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3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总额12.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3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5896元人民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774元人民币。经济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占19.1%,第二产业占40.9%,第三产业占40%。
重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水资源丰富,能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矿产资源品种多,天然气资源尤为丰富,分布相对集中,极具开发价值;旅游资源丰富多彩,个性特征鲜明;生物资源等也颇具优势。科技教育力量雄厚,拥有26所高校,1000余所独立科研和技术开发机构。
二、重庆市优势地位
设立重庆直辖市,是中央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赋予了重庆3大战略任务,即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完善城市功能,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探索城市带农村新路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搞好开发性移民,发展库区经济。中央也交办重庆4件大事:按期完成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百万移民;“九五”期间实现366万贫困人口脱贫,基本消除贫困现象;搞好国企改革、改组、改造,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防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
未来中国的发展战略格局呈现出“H”形态势,重庆则居于至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东部和西部各为“H”的两翼,长江为连接两翼的桥梁,上海是东部与长江的“关节点”,而重庆则是连接长江与西部的“关节点”,区位上承东启西。与此同时,重庆还位于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的成渝经济带。此外,同西部各省区相比,重庆在市场容量、科教资源、交通条件、城市功能、产业基础等方面还具有相对优势。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基础还是从发展潜质上分析,重庆都有条件、有可能成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增长极。将重庆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启动,对实现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西藏自治区
一、西藏自治区基本概况
西藏自治区面积120多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享有“世界屋脊”的美称。1994年末人口250万人,其中藏族占96.39%,汉族占2.84%,门巴、珞巴、回等少数民族占0.77%。有6个地区、1个地级市,75个县(区、市)。
西藏气候多样,西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干湿分明,夏季多夜雨,冬春多风。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年平均气温7.5℃,降雨量444.6毫米,最热的6月平均15.4℃,是全国空气污染最小的城市,也是理想的避暑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