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菲律宾民间文学
7603400000021

第21章 学术史回顾:菲律宾民间文学搜集、整理和研究概况(2)

1908年至1914年,范斯勒整理出64篇民间故事和18篇传说,编撰成《菲律宾民间故事集》(Filipino Popular Tales),于1921年在美国民间文学协会出版。该故事集所选取的故事很好地反映了皈依基督教的菲律宾民族丰富的民间文学,作者还以评注的方式对每个故事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其他故事对该故事的影响,并参照国际通行的母题分类对这些故事的母题进行归类。他还发表了《菲律宾民间故事的程式、类型、情节和母题》《菲律宾民间故事索引》《菲律宾民间故事集手稿摘要索引》和《范斯勒民间故事来源地理索引》等四部工具性著作。范斯长期致力于田野调查,历时28年,编写出了一部包括四千多民间文学异文,共七十六卷的手稿。该手稿从未出版,现仅存十三卷,藏于菲律宾大学图书馆。其中的十九卷中记载了974个完整的独立故事,另外四卷合编为《比科民间故事》《比萨扬民间故事》《他加禄民间故事》和《超自然传说》,记载了180个故事,故总共有1154个故事保存下来。这个手稿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菲律宾最为系统和最具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已为菲律宾文学的历史和比较研究提供了一个丰富的英文资源库,足以和其他东方国家相媲美”。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菲律宾民间文学研究的主流还是历史地理学派(芬兰学派)的方法,田野调查搜集和历史比较研究分析最为常见。二战后菲律宾独立,民族主义思潮的再度复兴推动了民间文学的研究。学者把研究重点更多地转向了偏僻山区的原住民族,大量运用田野调查、参与观察的方法,搜集北吕宋等偏远山区山地民族的民间文学。劳伦斯·威尔森(Laurence L.Wilson)在1947年和1953年先后出版了《伊隆哥特人的生活和传说》(Ilongot Life and Legends)、《阿帕瑶人的生活和传奇》(A payao Life and Legends)和《菲律宾高地》(The Skyland of the Philippines)等著作。莫里斯·万诺韦伯(Morice Vanoverbergh)于1951至1952年撰写了《列潘多伊戈洛人的民间故事》(Tales in Lepanto Igorot,亦作Tales in Kankanay),于1955年出版了《伊斯奈格民间故事》(Isneg Tales);弗朗西斯·兰布雷希(Francis Lambrecht)于1955年出版了《伊富高民间故事》(Ifugao Tales);罗伊·富兰克林·巴顿(Roy Franklin Barton)于1955年出版了《伊富高神话》和《伊戈洛民间传说集》。1961年,E.阿悉尼奥·曼努维尔(E.Arsenio Manuel)在棉兰老马努乌人(Manuvu)中搜集,出版了《巴格伯高地的叙事故事》一书。到了七八十年代,菲律宾学者和国际学术界,分别以菲律宾大学和美国国际语言暑期学院(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即SIL International)为代表,对各民族聚居区的民间文学进行了大量的搜集、分类和整理工作,对各处散布的民间文学陆续地进行了汇集、分类和整理,并进行了系统研究,发表了大量论文和专著。

菲律宾大学的学者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采集民间文学,经过系统研究后发表了成果,具体包括了:戴尔·罗萨里奥(del Rosario)于1975年对东民多洛(Oriental Mindoro)和加班(Gapan)地区的他加禄人;何塞(Jose)于1976年对新诗怡夏(Nueva Ecija)的他加禄人;班干(Bangan)于1976年对卡加延的伊巴纳格人(Cagayan,Ibanag);费格拉斯(Figueras)于1977年对伊洛哥人(Ilocano);土班(Tuban)于1977年对陶苏人(Tausug);阿德瓦(Adeva)于1978年对马拉瑙人(Maranao);塞莫里安(Semorian)于1979年对查瓦卡诺人(Chavacano);内尔米达(Nelmida)于1983年对班加诗南人(Pangasinense);鲁特洛(Lutero)于1986年对南哥达巴托的布拉安人(South Cotabato,Blaan);普丹(Puedan)于1988年对安蒂哥地区的比萨扬人(Antique,Visayan)。这一期间,还有不少在校学生在各地搜集民间文学作品,并撰写以民间文学为题的论文,前后共整理出六百多篇传说和民间故事。国际语言暑期学院是具有一个国际性、宗教性、研究性的组织,通过搜集、记录和研习一些世界各地区鲜为人知的语言,来扩展语言学知识,推动识字率,扶助少数族裔发展和传播基督教。该组织旗下的学者和传教人员在菲律宾的工作主要侧重于山地民族原住民语言、民俗的研究。卢扎勒和黑尔(Luzares&;Hale),于1978年在《菲律宾语言学研究》(Studies in Philippine Linguistics)上发表了17种语言的24篇故事,涵盖了吕宋、巴拉望、棉兰老和苏禄等地区;黑泽尔·瑞格勒沃斯(Hazel Wrigglesworth)于1981年出版了《马诺伯民间故事集》,于1991年出版了《各民族的仙女》(The Maiden of Many Nations),对菲律宾多个民族的天鹅仙女型故事和世界其他民族相应的故事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除了上述系统、有序的搜集工作外,还有一些零散的来自于民俗人类学者或传教士的搜集成果,比如安敦·波斯玛(Antoon Postma)采集了数百篇哈努努沃芒扬人(Hanunuo Mangyan)的民间故事、歌谣,于1977年开始陆续发表,至今依然有不少新作问世,他发表的新作中还包括了其他一些芒扬部族的民间文学。美国文化人类学家东·哈特(Donn Hart)和哈耶特·哈特(Harriett Hart)在比萨扬地区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故事素材,包括1955年在萨马的波洛干(Borongan)和杜马格特(Du-maguete),1965年在东内格罗的夏顿(Siaton),1979年在夏顿和宿务的科巴特拉(Compastela)等地。他们的搜集成果数量可观,仅波洛干一处就采集了454篇,成果主要留在了菲律宾当地的大学,科巴特拉的民间故事现存于圣卡洛斯大学的宿务研究中心,夏顿的民间故事现存于杜马格特的西里曼大学。他们还于1960年和1966年在《西部民俗》《美国民俗学刊》上分别发表了对菲律宾的灰姑娘型故事和屠龙型故事的比较研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全面研究的需要,菲律宾学者建立起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菲律宾民间文学资料库。菲律宾大学民间文学专家尤汉尼奥教授先后编著出版了六卷本的《菲律宾民间文学》系列集成:第一卷《民间文学选集》(1982),第二卷《神话》(1994),第三卷《民间传说》(1996),第四卷《民间故事》(1989),第五卷《谜语》(1994),第六卷《谚语》(1992),还有《民间歌谣》等两卷尚在规划中。这套综合性集成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权威性,覆盖面广、内容细致,得到了菲律宾国家研究委员会(NRCP)的首肯和资助,它所提供的丰富资料对于菲律宾民间文学的整体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在经历了一百多年一代代学者的田野采集和整理工作之后,从零散到整齐,从孤立到综合,菲律宾各地区、各民族的民间文学终于形成了一个结构完整、覆盖广泛、内容丰富的资料库,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日益完备的资料来源和参考依据。遗憾的是,至今我国学界对于菲律宾民间文学的研究还非常少,目前仅在东方民俗学的综合研究中有部分翻译和研究,比如2001年吴杰伟编《菲律宾民间故事》,2003年史阳、吴杰伟著《菲律宾民间文学概论》,2006年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主编的《东方民间文学概论》。由此可见还有更多的领域尚待拓展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