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菲律宾民间文学
7603400000003

第3章 菲律宾民间文学的文化语境(1)

(一)菲律宾文化的发展史

菲律宾位于亚洲东南部,北隔巴士海峡与中国台湾省相对;南面和西南面隔苏拉威西海、苏禄海、巴克巴拉海峡,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相望;西濒南中国海;东临太平洋。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典型的海岛国家,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东西方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西班牙文化和美国文化等都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菲律宾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与本土文化撞击和融合,形成了色彩绚丽的菲律宾文化。

今天虽然已无法考证菲律宾民间文学起源和流传的明确历史年代,但是可以肯定它们是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一方面文化的变化与发展为民间文学的传承与再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另一方面民间文学又忠实地保留了文化变迁的丰富内涵。为了更好地论述菲律宾民间文学的特点,我们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菲律宾文化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关于菲律宾文化渊源,有的学者持菲律宾民族文化外来说,认为外来文化传播在菲律宾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菲律宾文化是在移民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有的学者持菲律宾民族文化本土起源说,认为菲律宾文化是由本土文化不断演化发展而来的。

事实上,在菲律宾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外来文化传入的影响和本土文化的演化发展应该是兼而有之。菲律宾民族的渊源来自于通过陆桥和海上航行进入菲律宾群岛地区的外来移民。菲律宾大学(University of the Philippines)考古人类学系贝耶教授(H.Otley Beyer)认为,菲律宾群岛原无人类,现在的菲律宾各民族都是数次成规模的外来移民的后裔。从旧石器时代后期,即从25万年前开始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菲律宾群岛一共经历了7次移民浪潮。也有学者认为菲律宾的民族起源与我国古代的百越、百濮等南方民族有密切的关系,即我国的百越、百濮等民族不断向南迁移,通过菲律宾与亚洲大陆相连的大陆桥进入菲律宾。还有学者认为人类向菲律宾群岛迁徙的过程是南岛语系民族(Austronesian)民族大迁徙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南岛语系民族从中国大陆南方出发,途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一路向东至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一路向西直至马达加斯加。在迁徙民族到来的同时,菲律宾本地居民的文化也在不断演化发展,最终在移民浪潮和本地演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上古时代的菲律宾文化。

在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菲律宾之前,印度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早就已经相继传入菲律宾,并对菲律宾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印度文化的传入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东南亚海岛地区的古国室利佛逝(Srivijaya)和满者伯夷(Majapahit)为中介传入菲律宾的。中国文化对菲律宾影响久远,菲律宾群岛各地的考古遗址中发现中国瓷器的有数百处,唐代瓷器有20处,宋、元瓷器有77处,明代瓷器有104处;菲律宾文化在日常生活方面深受中国影响,比如饮食、亲属称谓等,这与历史上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长期向菲律宾移民的华人有关。阿拉伯文化对菲律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菲律宾南部地区,伊斯兰教于13世纪传入菲律宾,当地民族皈依伊斯兰教,并建立过苏丹王国。菲律宾原住民族的文化属于马来民族文化,与其他东南亚海岛地区较为接近,比如原住民居住在竹木结构的杆栏式建筑(即高脚屋)中,这种房屋以竹子、木头打桩,以棕榈叶、茅草覆盖屋顶,离地一两米,楼上住人,楼下用于堆放杂物或饲养家禽,房屋结构非常适应热带地区潮湿炎热的自然环境。

1521年,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环球旅行来到菲律宾群岛;1565年,西班牙殖民军队开始占领菲律宾群岛,开始了历时333年的殖民统治。其间,1762年至1764年,英国曾短暂占领过马尼拉。19世纪末菲律宾的思想启蒙和民族革命运动蓬勃兴起,1898年推翻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成立了菲律宾第一共和国。但不到3年,就重新沦为美国的殖民地并持续至1946年,又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殖民统治。这段时期,西方文化对菲律宾产生了深刻影响。西班牙是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家,西班牙殖民者长期致力于在菲律宾推行天主教。宗教传播和殖民征服相辅相成,传教士随着殖民统治的扩张在菲律宾各地建立教会网络,而殖民统治者也利用教会宣传服从殖民统治的教义,巩固其殖民统治。1521年麦哲伦到达菲律宾中部的宿务时,就主持了当地部族首领皈依天主教的洗礼仪式;1565年,黎牙实比远征军踏上菲律宾群岛时,还有5名奥古斯丁会传教士同行传教。西班牙传教士努力学习当地原住民的语言,将教义翻译成当地语言,直接与原住民交流。教会引进了大量西班牙文化,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为菲律宾人取西班牙的姓名,在进行洗礼的时候给菲律宾人取西班牙教名。西班牙文字也被引进了菲律宾,在教会创办的学校里使用西班牙语进行教学,西班牙的文学、诗歌和戏剧也相继传入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美国殖民政府在菲律宾推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推广和普及英语,使英语不仅成为菲律宾的官方语言,而且成为了商业和社交用语。而西班牙殖民政府在统治期间限制菲律宾人使用西班牙语,所以西班牙语只是殖民官员和菲律宾本地贵族的语言。美国殖民政府以美国课本为教材,规定英语为学校教学语言,以提高菲律宾的教育水平;美国殖民者还借此大力宣传美国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电影、音乐、舞蹈、文学等各种美国现代文化的符号都直接进入了菲律宾现代社会。最终,美国文化以英语教育为突破口,在短短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产生了压倒性的影响。形象地说,西班牙人是一手拿着刀、一手拿着十字架征服菲律宾,美国人则是一手拿着枪、一手拿着粉笔征服菲律宾的。这些外来西方文化和本土既有文化相结合,奠定了菲律宾现当代社会的文化根基。

二战之后菲律宾独立,由于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变化,菲律宾政府和社会对于民族文化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在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菲律宾政府着手清除本国文化中的殖民主义色彩,重塑民族精神。一些具有民族主义诉求的文化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许多学者开始重视菲律宾本土文化的研究、整理工作。各种民间组织也自发地设立基金会、建设博物馆,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这些都有力地提高了本土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菲律宾社会文化的主流逐渐开始摆脱长期受殖民统治的阴影,走上探索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道路。半个世纪以来,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兼容并包的民族文化逐渐为菲律宾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以《呼德呼德》《达冉根》为代表的一系列菲律宾民俗文化事项和历史文化景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之中,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民族认同感的增长相辅相成,全社会的文化事业蒸蒸日上。今天,菲律宾民族文化以其多元融合、独具特色的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二)菲律宾的民族

平原民族与山地民族、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菲律宾的各个民族是菲律宾民间文学的主人和传承人。菲律宾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实际上,整个东南亚地区都是世界著名的民族博物馆、宗教博物馆,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宝库。菲律宾民族众多、语言多样,尤其是偏远的海岛上和热带山林中的原住民族,吸引了国际学术界众多民俗学家、文化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目光。关于菲律宾民族的数量,学术界对于菲律宾各民族、部族的划分未有定说,不同资料的统计结果有所差异,较平原民族深受天主教影响:卢克班教堂始建于1595年,这种天主教教堂在马尼拉及其他各省都很常见少的统计有称共85个民族,较多的统计则有显示多达115个。在这些统计所界定的民族之下,还有不少操不同语言的族群,这意味着如果依语言来分类,菲律宾的族群数量更为丰富。1968年,巴斯卡西奥(Emy Pascasio)的统计显示菲律宾共有70种语言。随着调查人员深入到群岛各地,尤其是对僻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调查,新发现和确认的语言不断增多。据1980年麦克法兰(McFarland)的统计显示,菲律宾共有语言118种。

2009年美国国际暑期语言学院(Summer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在《民族语:世界的语言》中的统计显示,全世界共有6909种语言,其中菲律宾就有171种有人使用的语言,以及4种已无人使用的语言。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菲律宾民间文学。菲律宾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和民间歌谣等都很丰富,广泛分布在各个民族中。各民族民间文学在宏观上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这与菲律宾民族文化的特点和分类有关。

长期以来,学者们在文化分类上把菲律宾各民族分成山地民族(highlander)和平原民族(lowlander)两类。山地民族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散落的海岛,生产较为落后,有不少民族和部族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阶段。这些山地民族受到殖民文化的影响较小,历史上往往很迟才被纳入到殖民统治范围之内,通常信仰万物有灵的拜物教和泛神论,即使是后来皈依了天主教等外来宗教,也较多地保留了传统的万物有灵信仰。总之,山地民族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的土著文化特征。平原民族分布在广阔的沿海地带和平原,农耕业发达,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较早地被纳入到殖民统治范围之内,并在文化上较早地接受了外来文化和宗教,今天也被称做“被天主教化的菲律宾人”(又称基督教化的菲律宾民族)。两类地域不同的文化环境造就了文化上的明显差异,而在同一类别中的各个民族,彼此间在文化上又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和一致性。所以反映在民间文学这一民俗文化事项上,也就形成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尤其是在神话等领域最能展现两类民族民俗文化的差异。

以神话为例,菲律宾山地民族的神话保留了更多的土著文化成分,具有纯粹的神圣性,因而也就更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神话作为一种神圣的叙事,存在于当地人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仪式中,它是朴素而严肃的世界观,具有鲜明的社会功能,主导人们的信仰,规范人们的行为。它对于山地民族的原始土著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作为关于原始信仰和道德的强有力的教条,融入到当地人日常的宗教、仪式、巫术、伦理之中,成为当地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仰神话的当地人中,神话不具有消遣娱乐的功能,这和包含了这些成分的当地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有着明显的区别。人类学家罗伊·巴顿(Roy F.Barton)在研究了伊富高族(Ifugao)神话后指出,神话被当地人作为一种严肃的世界观或宗教观来对待,没有任何消遣娱乐的成分。总之,山地民族神话构成的是该民族的综合的信仰体系,与原住民的其他文化事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神话对于原住民而言,不仅是企图用原始思维解释世界的心理意向冲动,而且具有控制世界的巫术性行动意志取向,与当地的巫术、仪式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