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冲淋是一种较强的耐寒锻炼,适合于3岁以上的儿童。开始水温掌握在35。,以后逐渐下调到26。~28。。淋浴喷头不高过儿童头部40公分,从上肢沿胸背、下肢喷淋,动作要迅速。冲淋后用干毛巾擦身,擦至皮肤轻度发红为止。
孩子身高不增加的心理因素
一般来说,孩子长得高或矮,只与父母的遗传基因和身体健康、营养状况有关系。但心理学家发现,孩子的心理因素也可导致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这些心理因素包括:
1.因夫妻情感不和而产生的家庭压抑气氛。
2.夫妻吵闹而引起分居或离婚的单亲生活。
3.家长失业或下岗出现低落的情绪。
4.对孩子期望过高而产生的压力。
5.孩子管教太严而失去自信。
6.家长在吃饭时数落孩子产生的逆反心理。
常见疾病护理
护理2岁半~3岁宝宝应该注意什么
当宝宝患病时,睡觉时会表现出许多异常现象,只要父母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宝宝的正常睡眠通常是呼吸均匀,安静,舒适的,如果宝宝在睡觉之前烦躁,睡着后易被惊醒,面部较红,且呼吸较以前加快,心率加快等,说明宝宝可能会出现发烧症状,要适当的多给宝宝补充水分,如果测体温发现宝宝已经发烧,且体温还没达到38℃时,可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若体温高于38℃时,应及时就医。若宝宝发烧的同时伴有睡觉时哭闹,蹬被子、摇头、抓耳朵,则说明宝宝可能患上了中耳炎,也需及时就医。若宝宝睡着后经常突然大声啼哭,则说明宝宝可能是白天受到惊恐等刺激,或者是白天玩耍得过于劳累所致。
许多父母为了避免宝宝经常生病,常给宝宝吃维生素等营养品,认为这样可以增加抵抗力,其实作用并不大。通常人们说的抵抗力,是来自白血球和抗体的,除先天的免疫缺陷疾病,绝大多数的宝宝都没有免疫缺陷方面的问题。宝宝患病是由于接触到了从未接触过的病原体,体内又尚无对这些病原体的抗体时才会感染发病。多给宝宝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品并不能保证宝宝具有良好的抵抗力,而维生素等营养品一旦补充不均衡,还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因此,只要宝宝在膳食营养上保持均衡摄入,身体并不会缺乏维生素。所以需要在平时多注意宝宝的饮食营养,少带宝宝到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宝宝与患病的家人直接面对面接触。此外,宝宝还要定期打预防针,患病后需及时就医。
宝宝的皮肤娇嫩,角质层发育差,血管丰富,因此宝宝在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避免皮肤损伤或吸收中毒。新生儿时期的宝宝,为避免接触性皮炎,切忌不要使用胶布、氧化锌软膏等硬膏剂敷贴皮肤。宝宝患上皮疹等皮肤病时,不要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物,这样可尽量避免皮肤出现水疱、脱皮、腐蚀等症状。如疾病需要而必须使用这些药物时,也应使用浓度低的药物,一旦出现刺激症状就要停药或换药。且涂药物的面积不可过大,一旦涂的面积过大,药物通过创面吸收,易发生急性中毒。此外,酒精使用不当也会造成某些宝宝吸收中毒,如高热时用大量酒精擦浴时,可引起某些宝宝出现昏迷、呼吸困难等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是怎么回事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病毒传染引发的,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它可以通过疱疹液、咽喉分泌物或者粪便污染的手、玩具、食具经口通过消化道传染。它的潜伏期是3~8日。发病初期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黏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病儿经过服用病毒灵、维生素B1、维生素C及板兰根冲剂,口腔涂2%龙胆紫治疗,个别病情严重者加用青霉素或干扰素注射等,经过1~2周观察治疗,绝大多数可痊愈,不留后遗症。但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直至痊愈。
在夏季此病流行时期,要尽可能少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平日教育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对玩具、餐具要定期消毒。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
夏季易染手足口病婴幼儿防护多留心
夏季是一些疾病的多发季节,一些儿科医院传染病科的医生提醒广大家长和幼儿园老师,0~3岁的幼儿在夏季多发手足口病,近期在北京、深圳等地婴幼儿中渐有流行趋势,该病传染性较强,请注意防护。
手足口病又称水疱疹病及口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手足口病在发病第1周传染性最强,通常临床症状不严重,也有极少数病人会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
治疗手足口病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护理工作对患儿至关重要,家长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要多吃易消化、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同时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幼儿园则应注意隔离病儿、清理粪便、对玩具等进行消毒,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若严重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谨防儿童晒伤
天气好的时候,家长总是乐意带着孩子在户外晒太阳,认为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钙质吸收,可谓一举两得。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还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晒太阳也要适度,否则孩子有可能被晒伤。
原来,当儿童暴露在太阳光下,在接受热的同时,皮肤也会显著地吸收阳光而制造维生素D。阳光中含有多种不同波长的辐射线,短波的光线能供应高能量,而长波的光线能提供不同波长的辐射线。太阳光中的X线是一种波长非常短的短波光线,幸而大气层中存在着保护层,以致使这些光线对人体不造成伤害,而且皮肤的色素也可保护皮肤对抗紫外线。但阳光中的长波仍可穿过大气层,一旦人体的天然防御功能较差,就经不起太阳照射,从而造成晒伤。所以,家长在给孩子晒太阳时应注意,孩子在较强烈的阳光下最多只能停留15分钟左右。
宝宝常在家里也会生病吗
有的父母担心带宝宝外出时,会因宝宝的抵抗力低而受到病毒感染。但是,宝宝常在家里也会生病,许多父母心中都对此产生疑虑。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绝大多数的感冒是由有害的病毒、细菌传染而造成的。所谓病毒或细菌是一群无嗅、无味、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物质(小于万分之一米),飘浮在周围环境的空气中。值流行期时,这些有害的病毒细菌几乎是无所不在,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空气的地方就会有它们的存在。其道理就如同香水味、汽油味可以散布很远一样。所以,可以说只要是呼吸空气就会被感染,即使在家中、门窗紧闭不外出,虽可减少接触病媒的机会,但病媒抵抗力不足时,就会受到感染。
2.婴幼儿虽未外出,但家中其他人每日因工作及生活所需进出家门时,就足以将外界有害的病媒带回家,传染给宝宝。例如,身处抽烟场所时,虽然自己并未抽烟,但是身上却有烟味。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无嗅无味的病媒菌从外面引进家里。
3.许多宝宝的感冒症状其实并非病媒的感染,而是对环境过敏的反应。如因对冷热空气、季节性花粉、尘螨、食物、衣物过敏而造成的咳嗽、流鼻涕、皮肤疹、腹泻等。当婴幼儿周边的环境有变异时,自然症状就接踵而至了。
切勿给孩子滥用“消炎药”
滥用抗生素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样不仅治不了病,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其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
1.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斯特利·法尔科说,细菌是“聪明的小魔鬼”,由于经常使用某种抗生素,细菌为了生存就会改变代谢方式。比如,在用四环素治疗尿道感染时,大肠杆菌不仅会产生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同时会产生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性。接着,细菌变异的变种还能把耐药基因遗传给后代甚至无关的其他细菌。使抗生素失去了杀灭或抑制细菌的作用。
2.造成“二重感染”。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存在着多种细菌和霉菌,它们相互制约,处于“平衡”状态。长期使用抗生素,体内的某一类细菌就会被消灭或抑制,其他类细菌和霉菌就会大量繁殖,一些致病菌也可能乘虚而入。这时如果孩子抵抗力低,这些细菌和霉菌就会使孩子发病,造成二重感染,最常见和最轻的是鹅口疮。
3.引起副作用或中毒。由于小儿的肝、肾等器官代谢功能差,体内某些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加之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不稳定,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
抗生素的毒性多种多样,例如,不少抗生素可引起恶心、呕吐及腹部不适等。其中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可引起听神经损害,发生耳鸣、耳聋,而且这些病症是不可逆转的。
为什么孩子感冒时会腹痛
感冒是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鼻咽炎的统称,医学全名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些孩子患上感冒时除发烧、流涕、咽痛、头痛、咳嗽外,经常伴随着腹痛症状。
感冒腹痛多在病初出现,常以脐周为主,呈阵发性发作,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当给这些孩子体检时就会发现,腹部平坦,无固定性压痛或仅脐周围有轻度压痛,这是因为感冒引起了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强所致肠痉挛症,这种腹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少数孩子还有轻度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