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孩子的哭泣
孩子哭的时候,我们会心烦。在人们看来,孩子的哭声意味着做父母的无能,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孩子开始哭的时候,也许我们换一种做法可以起到直接调整孩子情绪的作用。只要我们留在孩子身边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他的烦恼会随着哭泣逐渐消散,哭泣也会随之停止。其原因是:哭泣能愈合创伤。由于你陪伴着孩子并给了他自己排除受到伤害时被关注的感觉,之后他会变得更坚强和自信。
倾听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通过它把孩子的烦恼转化为他们获得自信的机会。倾听,要求你与孩子合作。在他努力消除自己坏情绪的时候,你要留在他身边,提供他所需的支持,使他在整个过程结束时,重新充满信心和希望。所以在孩子开始哭泣时,我们应当停下手边的事去倾听他,不打断他的哭泣,这样有助于愈合孩子受到伤害的感情。
倾听孩子,既不意味着你认可他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你纵容他。你只是在帮助他摆脱不良情绪。孩子只在烦恼得不能正常思考时才会哭闹。你的倾听可以逐渐减弱不良情绪对孩子的控制。一旦完成整个倾听过程,孩子自己的良好判断力就会得到恢复。
倾听一个哭闹的孩子本身并不复杂,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益,但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家长外出孩子哭闹不止怎么办
若父母中的一人出差前,孩子会变得不愿离开他们、不肯独睡、不愿上学,怕爸爸或妈妈一去不复返。在爸爸或妈妈离开时则会出现焦虑、抑郁、悲伤、退缩等情况,有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等躯体症状。这些都是由于儿童与亲人离别而引起的严重焦虑反应,一般学龄前儿童比较明显。
对此,首先应在出差前与孩子进行一次长谈,取得他的理解。父母向宝宝说明,爸爸或妈妈出差只是由于工作需要,并不是不喜欢宝宝了,而且出差也并不表示去了就不回来了。
其次,父母出差后应保证每天给孩子打一通电话,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他,期待早日回来。同时也可询问孩子今天发生的事情,拉近二人之间的距离。
对于宝宝在爸爸或妈妈出差期间的哭闹行为,另一位家长则要注意不要采取单一的冷处理,而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一直哭闹,是否自己忽略了什么。
例如,妈妈原本一直在宝宝睡觉前讲故事给他听,但现在妈妈出差了,就没人给他讲故事了,对此,爸爸要承担起讲故事的责任。此外,当家长出差回来后,要记得给孩子带礼物,表示爸爸或妈妈一直都在关心着宝宝。出差后带回的礼物,可以令孩子觉得爸爸或妈妈出差也是有惊喜的。
在新环境中应如何正确引导孩子
由于搬家、转学等原因,孩子可能会到新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出现情绪低落、话少不愿与人交流,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有时还会达到异常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应及时发现宝宝的心理变化。在孩子抵触情绪最强烈的时候,不要勉强宝宝,让他先尽情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以各种外界能引起宝宝兴趣的事物来转移他的注意力,慢慢引导他参加各种户外或集体活动。若宝宝出现胆怯心理,家长可陪同孩子一起参与玩耍,并将宝宝主动介绍给其他的孩子。
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3岁的小儿身体发育较好,手脚活动也比较灵巧,已经能够料理自己的一些日常生活;在这一时期,家长应注意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饭应以自己吃为主,可以用勺子,也可以教他们学习使用筷子,但不一定要求用得很好。3岁的孩子自己能大小便,但大便以后尚不能擦屁股。到了4岁时,就可以让他们自己练习了。
3岁多的孩子,一般晚上就不会尿床了,家长应培养他们自己起床小便的习惯。另外,还要让孩子养成自己刷牙、漱口、洗手的好习惯。让孩子学会料理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是孩子走向自理的开始。此时尽管孩子做得不好,且很费时间,但父母最好不帮忙或催促,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干,要让孩子感到这点小事自己能干,这样既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又能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逐步使孩子的生活能够自理。
让尖叫“偃旗息鼓”
3岁左右的宝贝正处在人生的第一反抗期,他们开始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让这个时期宝贝的尖叫偃旗息鼓,妈妈要尽量避免和宝贝发生明显的冲突,给他足够的机会决定他自己的事情。同时,妈妈也要在平时多平心静气给宝贝讲道理,让他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良好的行为。一旦宝贝通过尖叫来要挟妈妈,妈妈一定不能为他的尖叫所动,而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宝贝发现尖叫解决不了问题时,他就会放弃这种不良的处理问题方式。
孩子太乖了好吗
一般来说,3~6岁的幼儿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这时期孩子主要的活动方式是游戏,他们喜欢找玩伴,爱模仿,好探索,对什么事都有一种好奇心。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
太乖的孩子有可能隐藏着某种生理抑制。与多动症相反,一些神经、精神发育迟缓的孩子往往不易被发现。他们的主要特征是对任何事物都表现为漠不关心、少言寡语,不合群,不爱活动等等。这样的情况需要到医院做检查,看看有无器质性病变,如果没有器质性病变,最好找心理医生咨询。 同时爸爸妈妈应配合教育,经常和孩子交流,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小朋友交往,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预防孩子走失
3~6岁的孩子易于走失,因为这时期孩子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在人多处会突然停下来摸摸这,看看那。孩子会因家长的疏忽而走丢。孩子刚开始并未意识到走失的困境,尤其是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着不熟悉的东西。一旦发现父母不在身边,会大声哭叫“爸爸妈妈”。
为预防这种不愉的事情发生,有些家长就干脆把孩子放在车内或者像小时那样用双手抱挂在身上,但孩子又大又重,而且会走的孩子很不愿意被人限制其活动。因此家长除了要小心看管和牵住小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会说出父母姓名和住址,使有意帮助的人便于送孩子回家。此外,教会孩子认路,看路上的标记,让他学会自己回家。3~6岁的孩子完全有能力从自己常去的地方认路回家。带孩子去不熟悉的地方,如车站机场、医院等,要让孩子在未去前有所准备。孩子主动注意就会减少走失的麻烦。
孩子怕黑怎么办
孩子轻度怕黑是正常的,但如果过分怕黑,甚至惧怕黑夜,将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孩子怕黑不是天生的,基本发生在3岁以后,是孩子开始初步接触社会并渐渐懂事后才出现的。
孩子怕黑,一方面是经常看恐怖片造成的,另一方面是成人的吓唬和因幼儿胆小、娇气和孤独造成的。外界的环境,成人的言行是孩子怕黑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许多孩子都害怕小丑或黑暗,但是更害怕被抛弃,或在幼儿园里被家人遗忘。
消除儿童恐惧心理,永远不要对孩子说“不要害怕”之类的话。这些话不仅不会安慰他们,还会影响他们真实的感觉。应该让他们知道恐惧是正常的,大人会理解并帮助他们。永远不要嘲笑儿童,也不要用“你不是胆小鬼”等语言来强迫他们做事。要有选择地引导孩子观看电视节目。在孩子面前不能有怕黑的言行。成人怕黑的不安情绪极易感染孩子,加剧孩子怕黑的心理。在孩子面前,家长应扮演勇敢的角色,如孩子进入房间害怕时,家长可先开灯进去,在孩子面前对房子搜寻一番,告诉孩子房间和白天一样安全。平时,应告诉孩子黑暗并不可怕,黑是因为我们的眼睛看不清外界。父母要给孩子更多的爱抚和关心,创造条件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培养孩子的信心,增强其安全感。
抱娃娃睡觉对孩子有害吗
年幼的孩子,晚上抱着娃娃一起上床睡觉的现象并不罕见,2~5岁间的女孩子尤其普遍,但不用担心,这只是孩子从无助的婴儿期过渡到独立的儿童期的暂时表现而已。
2岁的孩子,开始对日夜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光明和黑暗也学会了分辨,这时候孩子闭上眼睛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全的感觉。于是床边亮着台灯、手上抱个布娃娃、耳边听着妈妈轻哼的歌曲及轻轻拍打的动作都会给孩子一些感官上的安慰,使他们可放心地入睡。
专家认为抱娃娃入睡只是暂时性的,当孩子6~7岁后,这种习惯就会自动消失的,应该讲没有一个孩子到成年后还会抱娃娃入睡的。
正确对待孩子的入睡动作
睡觉的时候许多孩子都会用一些有节奏的重复动作让自己入睡,或者是在半夜醒来以后这样让自己重新入睡。一岁以内的孩子这种情况尤其常见,通常情况下孩子两周岁之前就会停止这些行为了。他们会用力地撞头,有的只有几分钟,有的时候会长达半个小时或者更久。不过,他们不大可能因此而伤害到自己。你无法阻止这种行为,但是有一些办法可以让孩子不那么激烈地进行动作。
1.将孩子的围栏小床从墙边移开。
2.在围栏小床的床脚下垫上橡胶保护垫,降低摇动的幅度和声音。把围栏小床放置在一张厚地毯上面。
3.在围栏小床的底部垫上大小合适的垫子,用带子将垫子固定牢靠,不要让垫子滑动,不要留有空隙以免将孩子盖在下面,也不要让孩子能够站在垫子上面从围栏小床里面爬出来。固定垫子的带子不得长于6英寸(大约15厘米)。
4.如果你知道你的孩子正在这么做的时候,不要走进他的房间查看。你的出现将会强化这种行为,因为他将不再单纯地将它作为一种自我安慰的习惯,而会采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你的注意。
正确对待孩子做恶梦
做噩梦表明孩子的思维十分活跃,他正尝试着总结生活中的经验。虽然孩子会在夜晚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里做噩梦,不过当孩子稍微大一点以后,他多半是在接近凌晨的时候做噩梦,就象成年人一样。我们用梦或者噩梦这种形式来发泄自己的压力,进行调节,舒缓紧张的情绪。当孩子开始说话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具备做梦的能力了。年纪小一点的孩子通常记不住自己都做了什么样的梦,就像是那些把他们从熟睡中惊醒的梦也记不住。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反反复复地做同一个梦的时候,你就要去咨询健康专业人士那里了解这种紧张情绪背后的原因了。
另外,不要帮孩子去驱逐衣柜中的妖怪,简单地安慰孩子几句就可以了。如果你太把妖怪和怪物当回事的话,孩子就很难相信它们其实不在那里,而是会认为一直存在于那里。
孩子为什么会梦游或说梦话
在梦游或说梦话的情况下,孩子都处于半清醒状态;这主要是受家族遗传所影响的,当情绪紧张或者过于疲劳时,梦游和说梦话的发生频率会增加、程度也会加深,多见于男孩子。对于小孩子来说,即使没有什么紧张的情绪,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会发生。大部分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前就不再有这种状况了。
不要将孩子的梦话看得过重,因为梦话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不要逗弄或者过多谈论梦游者和说梦话的孩子,因为自我意识较强的孩子会担心自己说出了什么秘密而不愿意同别的孩子一起过夜。要告诉孩子他完全正常,只不过他敏锐的大脑和活跃的思维即使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不愿意停下来。一旦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他不会记得昨天晚上所发生过的任何事情。
孩子梦游了该怎么办
1.把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清理干净,包括小块的地毯,将易碎的物品从孩子的卧室里清除出去。
2.在孩子的卧室门口安装感应门铃,这样当孩子离开自己房间的时候你就会知道。
3.在楼梯口安装挡门。
4.不要让你的孩子睡在双层床的上铺;考虑让你的孩子睡在一楼的卧室里。
5.锁上或者挡住厨房的入口及其它有危险物品的区域。
6.确保窗户、柜子以及淋浴门上所有的玻璃都是防碎的。
同时,如果有可能可以去带孩子看一下心理医生。
孩子为什么会夜惊
夜惊指的是2~6岁的孩子在半夜的时候突然惊醒。惊醒之后的孩子会满脸通红、出汗、对安慰和安抚无动于衷。孩子夜惊会让父母感到害怕,因为他们的孩子双目圆睁、到处挪动身体。但是这些症状并不说明任何问题,而且孩子到了早上的时候就会完全不记得这么一回事了。他不会对你的安慰有什么反应。当他晚上在床上或者房间里移动的时候,注意保护他不要受伤。等他长大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好了。你或者你的配偶在小的时候或许也曾经有过夜惊的经历,因为这种行为在一个家族中是有遗传性的。
怎样处理孩子的夜惊
对于有夜惊习惯的孩子,家长不必过于忧心,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首先,保持一个安全的环境。将危险或者易碎的物品从孩子的床边拿开。如果地板上面没有地毯,用柔软的东西(小块地毯或者毛毯)将地板盖起来。
其次,制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将灯光调到低,关上房间里面的收音机或者电视机。
再次,不要用语言或者拥抱来安慰你的孩子让他平静下来,他是不会回应的;对于有些孩子来说,限制他往往会将事情变得更糟。不要摇晃或者拍打他,等孩子重新入睡之后再离开他的房间。
最后,避免孩子过于疲劳。你的孩子有可能需要更早一点上床睡觉,或者安排他在下午小睡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