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儿童营养大全
7603900000020

第20章 宝宝的日常护理及保健(2)

孩子上幼儿园的常见事宜

孩子不肯上幼儿园怎么办

约有70%的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后看到亲人离去会表示不安,要找妈妈,会哭闹。但过几天就会适应新环境便能安心玩耍,等候亲人来接。约20%的孩子刚入园时并不哭闹,过一段时间后才感到焦虑不安,而母亲来接时反而会回避。仅有10%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时会哭闹反抗,难以安慰,他们在亲人来接时会主动投入母怀,但对母亲的爱抚会有反抗表现。

不管是出于以上哪能各种情况,预防的办法首先就是要在孩子发育的不同年龄期重视自理训练,如半岁时学习自己拿饼干吃,学习拿勺子,一岁时自己练习吃饭,两岁时独立吃饭完全不用人喂,从会走路时应开始学会有需要时自己会找便盆,两岁半起学会用手纸擦屁股,整理衣服。学会收拾玩具,简单整理房间,入幼儿园后生活能处理,会收拾整理,能胜任值日的任务,帮助老师及小朋友,这样便可让孩子较容易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从一岁半起要有计划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孩子活动的地方,让孩子之间有些接触。如到附近的公园、街心公园、儿童游乐场玩玩,使孩子有与其为避免的孩子有交往的经验。如果父母亲能短暂离开就更好,如到奶奶家,在同表(堂)兄妹游戏时父母短暂离开,这样会使孩子逐渐适应短期分离,有利于克服分离焦虑。

孩子和别人发生矛盾后家长该怎么办

孩子上幼儿园和小朋友闹意见是常有的事,不管是欺负别人或者被别人欺负,都是我们父母不喜欢见到或听到的事情,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是父母也不用过分着急,而是要妥善分析、处理。

当孩子欺负别人,被老师或其他父母投诉时,有很多父母都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只能一个劲地道歉,并当着大家的面责骂孩子,这样子虽然能息事宁人,但并不能够真正的帮助孩子。

1.找出原因。用温和的谈话,让孩子告诉你,他为什么要欺负别人。孩子欺负别人常常是因为他心中有不痛快或不安全感。 2.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发泄情绪的最佳办法,学会思考,提高其正确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自己犯的错误,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并承担后果。

4.当孩子学着改正或表示改正时,你一定要给他信心,向他保证你仍然爱他。

孩子遭到别人的欺负了该怎么办

当你的孩子在遭到大孩子欺负时,除了教育大孩子外(一般对人家的孩子不能多说什么,以免引起大人之间的误会),主要指导自己的孩子。

1.鼓励孩子要有自信心,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2.鼓励孩子不要胆怯,不要怕大孩子,他若欺负你,就来告诉妈妈。

3.教导孩子不要躲避大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要让着他点。

4.看守好你自己的东西,不把自己的东西随便给人。

5.要敢与大孩子据理力争,勇敢的姿态能震慑对方。

6.可以协商大家一起玩,彼此分享。

这些措施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的胆量勇气,培养他的拼搏精神,使他学会社交技巧。

孩子欺负别的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当你的孩子欺负别的小朋友时,就要教导他如何来对待别的小孩:

1.你是大孩子欺负或抢比你小的孩子的玩具是不对的,也是不光彩的。

2.有本事的人,要打坏人,更要保护、关心和帮助小孩子。

3.与小朋友一起玩时,可以相互交换玩具玩。

4.让你的孩子对小朋友产生同情心,爱护他们,就像妈妈爱你一样。这样让孩子认识到只有以诚实和爱心对待小朋友时,大家才愿意与他一起玩,这种意识将影响到他未来的健康成长历程。

孩子很多观念的形成直接受家庭影响,父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家里的言行举止是孩子心灵的一面镜子,要想你的宝宝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精心护理这株幼苗的同时,父母还要修心养性,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

三岁的孩子说谎怎么办

这个阶段的小孩子“说谎”和大人不一样,谎言很低级,只要大人留心一点,就很容易破解他的伎俩。其掩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都和孩子的基本需要有关。这些基本需要包括害怕惩罚、逗你玩、纠缠和拖延、回避等。

作为大人一般不要总是核实孩子的事情,他们的回忆需要足够的线索;另外,仔细分析孩子谎言背后的心理需要,这有利于你更好地把握和控制他;对即时的谎言,你可以根据属性是否严重,给予批评指导,对一般性的给予忽略,不要跟小孩一般见识。

时间会冲淡一切的,小孩子的谎言很快就会消失了。

理解孩子打架的行为

从三岁开始,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就有了和人打架的举动。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打人、咬人,而是他们缺少交流的一种表现方法。这类孩子在语言的表达上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还存在一定差异,他们还不会自如地用语言表达,一旦高兴或者紧张,就会用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会引起误解。父母和老师碰到这种情况,应该细心观察,耐心询问,引导孩子逐渐学会用语言来表达意图。

理解孩子爱管闲事的行为

喜欢管闲事的孩子通常出于两种动机。一种是孩子的确希望帮助别人,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敏感性不够,不能清楚地察觉对方的需要。再加上年幼能力不足。因而“越帮越忙”或“多管闲事”;另一种动机,他不是需要帮助别人,而是喜欢藉此来满足自己支配别人的欲望。

此外,有的孩子想引起老师的注意而频频告状,数说别人的不是。也有的孩子是因为不了解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态度去处理事情就到处晃、到处管了。

研究指出:“多管闲事”的孩子,比较不容易被人接纳而影响他与他人的关系。因此,他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也会较为落后。为人父母者若遇上了“爱管闲事的”的孩子,要先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如果他是基于助人的目的,我们一方面要满足他的要求,一方面要跟他讨论帮助别人的结果,是不是真的使别人受益了。如果没有,就告诉他,等他再长大一点,自然会有这种助人的能力了,现在只要有同情、了解的心意就行了。假如是支配欲很强的孩子,父母应该采取正面强化与削弱的措施,也就是在他“帮助”人后不理他,而在他做出被认可的行为时,鼓励他、称赞他。这样,不良的行为就会逐渐消失。

自己的孩子没有爱心怎么办

许多孩子患上了“爱心缺乏症”,其症状是:与人打招呼总是“喂、喂、喂”地叫;对师长动辄威胁、要挟;对同学的困难漠不关心……这些举动总令家长们束手无策。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治疗“爱心缺乏症”的根本方法。有一位热心慈善事业的名人,在社会上享有盛誉。他介绍了自己的成才经历:从小在父母和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逐渐形成了受益终生的良好生活习惯。如讲究卫生、待人以礼、接物有序。近年来一些研究也表明,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会善待自己,珍惜宝贵的时光,矢志不渝;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能善待他人,体贴别人的痛苦,广交朋友;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善待世界,注重沟通,付出爱也得到了爱。

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是治疗“爱心缺乏症”的良方。少年周恩来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追求真理、努力奋斗,终成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充满了对他人、对民族的爱。远大的志向是与博大的爱心融为一体的。许多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立志教育,孩子的成长就难免不出问题。 让孩子心存感激之情,这样治疗“爱心缺乏症”可收到持久的“疗效”。有些孩子在接受别人照顾时还一个劲地埋怨别人照顾不周,这些孩子的心里没有“感激”二字。有些孩子虽然在接受帮助时嘴里说“谢谢”,心里却认为他本该受助。这样的孩子谈何“爱心”呢?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懂得“感激”。同情、尊重、感激这些美好的要素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汇集到孩子的心灵里,就会迸发出“爱”来。

让我们精心呵护幼小的心灵,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常存感激之情,孩子的“爱心缺乏症”就一定能治好。

怎样纠正孩子的偷摸行为

2~3岁的宝宝已经完全能够分清我的、你的和别人的东西了。从这个时候开始,就要教育宝宝,动用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允许才可以。

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杜绝宝宝私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要对宝宝讲明私拿别人东西的危害。必要时,父母要亲自带宝宝去归还物品,并同时向人家赔礼道歉。

家长的榜样作用也很重要,在平日生活中要为孩子树立爱护公物、克已奉公的行为榜样。

从根本上讲,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学会抗拒欲惑的能力,学会忍耐、克制。这一条比泛泛的道德说教更有力。为防止孩子“偷窃”的坏习惯,应及早培养他们对损人利己行为的厌恶、憎恨感情。与孩子一起看戏剧、电影电视、观察社会现象时,要引发他们对坏行为的仇恶感情,体验受害人的痛苦。

三岁宝宝也会自卑吗

3岁的孩子也会感觉到自卑吗?那当然。心理学家们划分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中的第二个阶段——儿童早期(1.5~3岁),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感和疑虑感。疑虑是一种“先愣住后醒悟”的感情,它包括了对自己的疑虑。如果幼儿对自己的疑虑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就会自我持有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会使得幼儿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重要的、失败的和没有价值的。

宝宝的自卑从何而来?

对自我能力的否定

当幼儿在成人和同伴面前,表现出低能力时,他们就会产生对自我能力的否定,进而是对自己全盘的否定,产生自卑。

盈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当盈盈在幼儿园里,做任何事情都比别人慢一拍、做得又没有别人好时,她就会产生自我怀疑:“是不是我比别人笨?”当一而再,再而三的经历失败时,盈盈就完全对自己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很笨”“什么也不会”,从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对自己财产的否定

当孩子与小朋友的交往不断增加时,他们之间就会进行许多比较。“我的衣服比你漂亮!”“我有一辆很棒的小汽车!”“我有一个很漂亮的碗!”孩子们对自己拥有的财产都非常清楚,孩子之间比较谁的财产多,谁的财产少;谁的财产好,谁的财产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些比较,使得那些在比较中处于劣势的孩子,一次次体验到挫败感。他们没有可以值得骄傲的财产,自尊也没有机会在比较中形成,于是,他们在每一次的比较中,自卑地闭上了嘴巴,用羡慕的眼神盯着那些拥有很多漂亮东西的小朋友。

如何帮宝宝摆脱自卑

提前了解,未雨绸缪

当孩子需要变更生活环境,特别是当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他们和同伴相处的几率大大提高了。而幼儿园里对孩子的生活独立能力、身体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在孩子入园前,向老师咨询在幼儿园里,会涉及到孩子哪些方面的任务,那么在家里就可以早一点培养和训练这方面的能力,使得孩子能比较适应幼儿园的要求,从而能在一个较好的基础上,去发展新的技能。比如,入园前,可以先培养孩子一些独立吃饭、穿衣服的能力,可以慢慢地要求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那么等到了幼儿园里,他不会因为这些方面的“无能”,而导致对自己全盘的否定,产生自卑。

当孩子顺利地入了幼儿园之后,爸爸妈妈的功课还不能结束。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问问老师,最近孩子们在学些什么,比如,折纸啊、画画啊、用小剪刀啊,了解孩子在全班所处的水平。如果发现孩子在某方面不是很能干,那么爸爸妈妈就需要花点时间,在家里让孩子多练练,提高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使得他不会因为某方面比别人逊色而感到自卑。而不是每次都简单的问问老师:孩子吃饭吃得好吗?睡觉好不好等?

积极应对,亡羊补牢

孩子是单纯的,他的想法、情感会毫无保留地显现在脸上,因此,爸爸妈妈应多读读写在孩子脸上的文字:“高兴”还是“不高兴”。爸爸妈妈要以一颗敏感的心去对待孩子的各种想法和提问,多关心孩子的在园生活。如果爸爸妈妈是敏感的,那么会容易发现你的孩子是自尊的,还是自卑的。如果发现孩子自卑了,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心慌,应该想办法,积极补救。可以与老师深入交谈,分析孩子日常的表现,查找出孩子自卑的根源,然后才可以对症下药。

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时候,不能心急,可以先找出孩子的优点,慢慢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首先要肯定自己,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其次,逐渐提高孩子在弱项上的表现和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爸爸妈妈假装比孩子差,让他觉得至少自己比爸爸妈妈强;然后再逐渐提高要求,让孩子在不断挑战自我成功中获得自信;最后再让孩子回到集体中,爸爸妈妈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让孩子的这个能力在小朋友面前有一个表现的机会。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得到强化,自卑也就离他越来越远了。

引导孩子明白,本领比“小汽车”更重要

在面对孩子由于否定自己的财产导致自卑时,爸爸妈妈应该及时引导孩子,让他们知道本领比“小汽车”、“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爸爸妈妈根据孩子的强项,给孩子一些小称号,比如,折纸小能手、小画家、故事大王。让孩子在这些称号中找到自信,而不用和其他小朋友去攀比谁的汽车棒,谁的衣服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