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习回来后我到团里去作演习汇报,我刚走到吴参谋长吴真家门口就听到屋里传出女人的哭叫声,还听到成田生参谋的劝慰声,只听成参谋一个劲地说:“嫂子你消消气,你消消气……”我仔细听了听是为吴参谋长的女儿丫丫的事。吵闹的人是吴参谋长的妻子杨玉秀,吴参谋长是江苏人,她是浙江人,当初我们这支部队是解放浙江的主力部队,驻扎浙江时受到了浙江人民的热烈欢迎。由于部队连年征战,很多干部都没有找对象,那时城市的青年女学生出于对解放军的崇拜和热爱纷纷和部队的青年干部谈起了对象。我们部队的首长有很多都是这种情况,他们的夫人都是浙江人,但是他们的夫人大多比他们本人小很多,因此多数首长对他们的夫人都比较迁就,特别是原配在老家的,都是农村妇女,不仅没有文化,而且大部分是小脚,随着部队进入城市,有些就和以前家里父母包办的妻子或者未婚妻失去了联系,在城市里找了洋学生。
自己的文化水平又低那么找了个文化水平高且又比自己小很多的,就格外娇惯她们,这些家庭大部分生活得都很好。吴参谋长也属于这种情况,他虽然在老家没有任何瓜葛,但他比杨玉秀大十几岁。杨玉秀这个人是个新派人物,喜欢追求时尚,当时吴参谋长人长得高大帅气,军装一穿,十分英俊。
据说,当时杨玉秀只是参加了一次军队和地方共同举办的活动就在几十个干部中一眼相中了当时英俊漂亮的吴参谋。她为了再次见到吴参谋,一放学就躲到离部队不远的地方,不错眼珠地盯着门口出来进去的人。这一天她终于等到了,吴参谋刚一拐过墙角,她就冲上去说:“吴参谋,我们学校的领导叫我给你送一封信,刚走到这儿正好碰上你出来,省得我再进去了。”
吴参谋一见眼前的姑娘,立刻眼睛一亮,小姑娘长得太漂亮了,虽然个子不太高,但是绝对是那种江南美女,眉毛细细地挑起,小嘴翘翘的像一枚小小的樱桃,戎马十几年的吴参谋哪里见过这等美女,简直看呆了。
这时美女说:“信你回去再看吧,我还有事先走了。”直到这时,吴参谋才想起问人家:“贵姓,怎么知道我姓吴?你们校长给我写信干什么?”对于他这一连串的提问,小姑娘立刻羞红了脸。她对吴参谋的提问没有正面回答,说:“我还忙着呢,你回去看信吧。”转头跑掉了。吴参谋回到宿舍打开信一看,好家伙,我的乖乖,哪里是校长的什么信,而是小姑娘给他写的一封情书,从信上写的时间看,这封信已经写了有一周了。这封信折磨得吴参谋一夜未眠,他眼前一会儿出现小姑娘美丽的倩影,一会儿又想不知她是什么出身,他父母是干什么的,就这样折磨着他,抓挠着他的心,整得他整夜未合眼。待到天亮,这天刚好是星期天,吴参谋一趟子跑到姑娘所在的学校,可是学校里静悄悄的,这时才想起来今天是星期天。他很沮丧地回到军营,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那个令他一夜倍受煎熬的她竟然就在墙角处站着。他激动得浑身有点发抖,他真想扑上去将她抱住,但理智告诉他要冷静,但他的眼睛再也没有离开过她的脸。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呢?原来玉秀抛出这一橄榄枝以后也是一夜未眠,她也是早早跑出来想知道他看了信以后的想法和态度,他的走和她的到来前后也就差那么十分钟。通过这次见面,吴参谋知道玉秀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他们都在学校里教书,玉秀的父亲还是我党的地下党员,这也是解放以后玉秀家里人才知道的。这下吴参谋的心也就放到肚子里了,他再也没有什么可顾虑的了。
从此两个年轻人真是一发不可收拾了,那可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以至于玉秀本来是要骑自行车回家,结果不自觉地却把车骑到了军营门口,而吴参谋本来是出去办其他事情,也莫名其妙地跑到了玉秀所在的学校。双方都把对方当做了生命的全部,可真是干柴遇到了烈火。两个人的轰轰烈烈的恋爱谈了三个多月,吴参谋就向部队打报告提出了结婚。玉秀也向家里说了她和吴参谋交往的情况,在一个周末,吴参谋去拜望了未来的岳父、岳母。两位老人看到小伙子一表人才,虽然年龄稍微大了点,但看到自己的女儿的欢喜样儿,也就满心欢喜。他们设宴招待了未来的女婿。吴参谋通过这次拜访知道了玉秀是家里最小的,玉秀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哥哥已经工作了,姐姐正在上大学。玉秀的父母考虑到哥哥、姐姐都没有结婚,况且玉秀的年龄还小,能不能不忙着结婚。但是这两个干柴烈火般的年轻人哪里等得住,只仅仅过去了三个月,于是他们就等不住了,更何况吴参谋的部队也批准了吴参谋的结婚请求,于是他们很快就向玉秀的父母提出了结婚。玉秀的父母提出由他们帮助举办婚礼,但是吴参谋和玉秀都不同意,他们觉得在部队举行婚礼将更热闹,更有意义。于是他们在部队举行了婚礼。刚刚进入和平年代的官兵们为吴参谋的婚事欢欣鼓舞,大家像筹备过年一样为他们筹备婚礼,政治部主任亲自上街为他们买栗子(“立子”的意思)、花生(花着生不要只生男或者只生女)。因为部队年轻人多婚礼极其热闹,玉秀的父母和亲戚都被请到了部队,他们也感到很新鲜。同时婚礼也很节俭,只是买了些糖果和花生。
婚礼过后他们夫妻百般恩爱,吴参谋把玉秀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每天早上两个人都是拥抱了又拥抱才恋恋不舍地分开,真是如胶似漆。很快玉秀面临着毕业,毕业后,玉秀为了能和吴参谋在一起,竟然不考大学在本市的工厂里参加了工作,向她以前的一个同学学习电工。然而没过多长时间他们还是迫不得已要分开了,因为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挑起了战火,吴参谋的部队要上前线了,玉秀作为进步青年,尽管她有万般不舍,但是也还是要积极支持,分别的日子还是到来了。
玉秀给吴参谋买了很多信封和信纸,对吴参谋说:“我在家每天要给你写一封信,你去那里战斗肯定紧张,你就最少每星期给我回一封信。到了那里英勇作战是对的,但是我一定要让你活着回来,你要时刻想着我在家里等着你。”吴参谋紧紧地拥着妻子泪如雨下,他说:“我一定完整地回来见你。”
吴参谋还是一步三回头地出发了。他们俩都没有食言,吴参谋走后,玉秀为了排解对吴参谋的思念,她除了努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积极参加抗美援朝的各项活动,她星期天都不休息为抗美援朝募捐、排演文艺节目,整天忙碌着,但是再忙她都每天给她的爱人写一封信。吴参谋也是,他有时每周给她写三封,有时两周写一封,几年平均下来每周一封信是绝对没问题的。玉秀知道丈夫忙,只要接到信她就欢欣鼓舞,吴参谋的文笔很优美,再加上他对玉秀的一腔痴情,每次来信,玉秀都读好几遍,往往是捧着信进入梦乡的。就这样几年下来,他们俩的信装了满满的两大箱子,玉秀把这两地书都用红绸子捆好,经常拿出来读,往往是把两个人都读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