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传承与守望:隆德民间艺术集录
7608900000029

第29章

第二天,药材公司来了三个人看望老人家,给老人家带来了一包枸杞子,小志刚一见这红红的小果子十分高兴,当着客人的面就问:“爷爷这小果子能吃吗?”

爷爷说:“能吃,但是不能吃多了。”

来的人对老人家很尊重,大家都叫老人家“先生”,老人家让玉兰给客人做饭吃,客人极力推辞,老人家说:“你们就不要客气了,我知道你们都拖家带口的,你们自己从来不敢吃饱,今天你们就在这里吃顿饱饭吧。”

几个客人看到老人家盛情难却,于是就留了下来。玉兰给他们做了面条,用土豆和萝卜做了臊子,客人们个个吃得满头大汗。回头看小志刚却没有吃饭。大家都问他为什么不吃饭,他说:“我想吃你们拿来的红果子,但不知怎么吃,为什么不能多吃,吃多了会怎么样?”

大家看到小志刚那认真的样子都笑了,说:“这小家伙聪明,提了这么多问题,不得了!不得了!”

老人家赶紧走过来,拉起孩子说:“孩子你先吃饭,稍后爷爷给你讲。”客人们都说这是今年吃得最舒心的一顿饭,同时,他们听了任焕明一家的来历,都感到很高兴,认为是缘道先生修来的福气,他们说:“有你们一家照顾,我们也就放心了。”

让任焕明有什么事到城里去找他们。老人家刚把客人送走,小志刚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爷爷给他讲这神奇的小红果的故事。老人家就只好给他讲枸杞子的故事,告诉他枸杞子是多年生落叶灌木,产于宁夏,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枸杞子的果实,它还叫杞子、茨果子、明目子、狗奶子等。它性温甘平,能够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肺滋阴。它还有“宝树”“药树”的美称,茎和叶可当菜吃,根皮叫地骨皮,枸杞子除了入药还有多种吃法。“这么好的东西您怎么说不能多吃呢?”小志刚一副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姿态。

老人家告诉他枸杞子有温热身体的作用,再说了,任何滋补身体的补品都不能过量食用。小志刚也不知听懂了没有,只是在那里点头。老人家看他这样好学,就又教了他一些草药的歌诀,告诉他草木根茎是空心的一般都可以治疗风湿骨痛,凡是叶与枝同向对生的草木即可外用止血凡是叶边有毛刺的即可以治疗肌肉红肿疼痛,凡是一搓叶子就有黏滑浆液的,可以治疗无名肿毒或蛇、蝎、蜂、蜈蚣咬伤等。另外,老人家还给他念了一些采药的歌诀,老人也没多注意小志刚记没记住。可是,第二天早上,却听到院子里传来小志刚背诵的声音:“大地草木生,性用各不同。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味苦能泻火,味甘可补中……老人家真是惊呆了,又问了他一句采药的歌诀,他又大声背起来,“采药贵时节,根薯应入冬;茎叶宜盛夏,花在含苞中;果实熟未老,核熟方有功。解表草药路边坡,利湿草药湿地多;清补中药深山谷,通络藤本密林窝。”老人家乐得合不拢嘴,跑过去把小志刚抱回屋里。小志刚热衷这些医药知识,念过就能记住,他还非常喜欢爷爷讲的崆峒山的那些故事,缠着爷爷非要上崆峒山,爷爷告诉他今年不行了,一是爷爷现在身体不好,很多需要秋冬采的药,爷爷都没有去采。你以前经常挨饿,身体很弱,走那么远的山路是吃不消的。

第二年春天,老人家带着他们全家上山,一路走,一路辨认需要采的药材,走累了就坐下来休息休息,喝点水,吃点东西。山上大部分寺庙都没有什么香火了,人都没有吃的,哪里有闲心朝这里供奉呢?许多寺庙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倒塌了,有的成为小动物的栖息地。但是寺庙倒了故事还在,老人家边走边讲,他们全家对药王洞特别感兴趣,玉兰说:“我们老家有个传说,说这里边其中一人曾在我们老家徐州一带访师求学。”

老人家说:“对的,你说的是华佗,华佗是安徽亳县人,字元化,年轻时曾到过徐州。他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发明和使用麻沸散施行全身麻醉,进行手术的医学家。”

这时小志刚突然发现了什么,大声喊:“爷爷这个人骑的是什么呀?”

老人家告诉他,这就是药王孙思邈,和你的妈妈是同姓,他是京兆东原人,也就是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人们尊为“药王”。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首位,并专门立题。孙思邈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此。”

他自己的两部著作都冠以“千金”二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千金要方》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各科,理、法、方、药齐备,是我国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他曾到崆峒山采药三年,所到之处为人治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医德非常高尚。传说他还治好了泾河龙王背上的肿瘤,为老虎取出卡在喉咙里的碎骨,龙虎为了感谢孙思邈的恩情,就充当了他的坐骑,这座像就是依据“坐虎龙针”的传说故事塑造的。老人家又告诉他们,左边供奉的是扁鹊,是战国时期的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莫人(今河北任丘)。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由于扁鹊医术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于是人们送他“扁鹊”称号。扁鹊在总结了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任焕明一家三口都听呆了,他们为老人如此博学而惊叹,从内心里感到真是听老人家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也坚定了他们向老人家虚心学习的决心,为他们今后所走的道路奠定基础。

特别是小志刚,他不仅对药王洞感兴趣,而且还对赵时春读书的故事,赵时春的读书处、读书台,及有关赵时春在崆峒山的一切,他都喜欢,这对小志刚日后所走的学习道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有几年学校不上课,农民家的孩子就回家务农了,可志刚却不同,他一直在家里学习。“文化大革命”后期,老人家年事已高,不再上山采药,这任务就完全落在了任焕明和玉兰身上,老人家也不再出外给人看病,就在家里给志刚辅导学习,同时他老人家还给志刚找了一位他老人家的朋友为志刚辅导数学和英语。这位老师的父母都得过重病,都是缘道先生给治好的,老师非常感谢先生,但是先生说,我也没有什么要麻烦老师的,就是我的小孙子正值学习之年龄,但是学校不上课,很多老师受到冲击,你能不能给我的小孙子辅导功课。原先他在城里上学时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就送给老师,好方便你到我家去,因为我家比较偏僻,不容易被“造反派”发现。他还说:“我估摸过了这一阵,国家还是要恢复办大学的,不能让孙子荒废了学业。”就是在这位老师和爷爷的辅导下,志刚的学业一直没停。恢复高考后,志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老人家特别高兴,但他也舍不得离开相依为命的孙子,于是提出他要亲自送志刚到北京,任焕明夫妻考虑到老人家年事已高,就陪着老人家和志刚一起到了北京。老人家说:“此生能到北京,足矣。”老人家回来后时间不久就去世了。

吴参谋长找到他们的时候老人家早已去世,任焕明和玉兰说要陪吴参谋长到崆峒山上转转,吴参谋长笑了笑说:“崆峒山我太熟悉了,就不去了,我还要赶到部队去。”吴参谋长之所以对崆峒山熟悉是因为部队在这里驻扎的时候,他和兄弟部队曾勘测过崆峒山,在勘测的同时,他们还查阅了很多关于崆峒山的典籍。由于军人对北斗星的了解和热爱,春秋时期《尔雅》一书载:“北戴斗极为崆峒。”而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通过勘测和查资料使吴参谋长又增加了好多知识,《汲家周书》记载,崆峒、又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戎翟、匈奴、北秋等十二个民族居住之地。

吴参谋长第二次到崆峒山的时候,丫丫全家也来了。乍一看小姨家的房子很破旧,心里还在想小姨的日子过得是不是不太好。可是进到屋里一看,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尤其是那些药柜都擦得明光净亮,整个屋里弥漫着药香味。丫丫想,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肯定不感冒。丫丫看到小姨和姨夫的脸色都很好,再一看爸爸的脸色,想着爸爸这些天可能是因为孩子的原因,比起姨夫来就憔悴多了。玉兰看到吴参谋长带着丫丫全家来了,喜极而泣,她和丫丫抱头痛哭,哭完又笑,笑完又哭,她对丫丫说:“孩子,我们是不幸的,你从小就失去了爸爸、妈妈,我除了丈夫和儿子没有任何亲人,但我们又是幸运的,我们都遇到了好人,遇到了圣人,我们这一辈子能遇到缘道老先生,你能遇到你吴爸爸,真是我们三生有幸啊!”这时吴参谋长怀里发出一声孩子的哭声,玉兰这才发现吴参谋长怀里还抱着一个孩子,她很快将脸转向丫丫,露出问询的目光,她以为是丫丫的第二个孩子。丫丫赶紧解释了孩子的来历,并且说除了来看他们之外,还有一事相求,想请小姨帮助照料这个可怜的孩子。玉兰一听立刻将孩子接了过来,继而又转过头看着任焕明,任焕明已看出玉兰的意思,说:“吴大哥,这么多年跟着老人家,我们学到最多的就是与人为善,他老人家教导我们善待一切好人,凡事从善意出发。我认为帮您将这个可怜的孩子带好就是我们做的最大的善事,我们尽快把家里的药都处理处理,把家里的鸡、菜地什么的处理好就和吴大哥一起走。”

任焕明和玉兰到了军区以后,玉兰帮助带孩子,吴参谋长则通过朋友让任焕明到军区附近的一个中医院当司药,任焕明很喜欢这份工作,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缘道先生留下来的有关资料。缘道先生生前一直想把师傅留下来的资料和自己这么多年的实践经验整理出版,由于那时处于“文化大革命”中,先生的夙愿一直没能实现,任焕明准备整理出来,在适当的时候将书出版,实现缘道先生的夙愿。但就在这时,志刚收到爸爸、妈妈的信,知道了爸爸、妈妈已到军区,很为他们的行为高兴,并且提出自己的毕业论文就是以总结爷爷的经验和理论为主,他还准备考研究生,爷爷的经验和理论是他的研究内容之一。他让爸爸千万别把爷爷的东西弄丢了,他假期回来取。

吴参谋长将孩子安顿好后心里很不安宁,说实在的,他做梦也没想到玉秀会这样,这么的不通情达理。这件事一直折磨着他,他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回去看她一趟。刚好有一个下部队的机会,他就乘机回来了一趟。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到了玉秀在厂家属院的房子,可是门上挂了一个大锁,吴参谋长感到很奇怪,于是他又赶到丫丫家,丫丫刚好在家,她也不知妈妈去了哪里,她去妈妈那里几趟,门都是锁着的。丫丫正在做饭,吴参谋长就在丫丫家吃了饭,他又去了玉秀住的房子,门还是锁着。吴参谋长又跑到厂里,到了厂里一问,他真是大吃一惊,原来玉秀已调回杭州,半个月前连家都搬走了。好像有一股气流直冲头顶,把吴参谋长一下子击倒了,他踉跄着赶紧扶着一面墙才勉强站稳,他回到车旁,司机小王看到他的脸色很难看,关心地问他:“您怎么啦?病了吗?”“没什么,赶紧回。”吴参谋长从上车后,几个小时一直都闭着眼睛,一句话也不说。他的心脏憋得难受,喘气也不匀停,他百思不得其解,到底出了什么大事,值得玉秀生这么大的气,难道就为了这个孩子吗?孩子你不带就不带吧,也不至于调走吧,难道几十年的夫妻感情就这么不堪一击吗?

吴参谋长这次着实气坏了,一回到军区就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幸亏他对自己的身体还比较了解,他让司机直接把车开到了医院的急诊室。他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心脏,只说了两个字:“心痛……”就昏迷了过去。幸亏医生的抢救措施得力,吴参谋长终于苏醒了,醒了之后,他一直都闷闷不乐。大家以为是吴参谋长因为病有了思想负担,因此无论谁来看他,都劝他对病不要想那么多,要放宽心。他们却不知道,吴参谋长是“心病”而不是身病。好在孩子由玉兰照顾,小家伙长得很可爱。丫丫听说爸爸病了,也赶紧跑到军区医院来看爸爸,当她看到爸爸被病魔折磨的憔悴的样子,忍不住哭出了声。吴参谋长不得不反过来安慰她。丫丫对玉秀妈妈不打招呼就调回老家也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她给舅舅写了一封信,还没收到回信,就得到爸爸病重的消息,她就赶紧赶来了。现在妈妈的事她也不能跟爸爸说什么,她只能默默地陪着爸爸。但吴参谋长惦记着小外孙女,非要丫丫赶紧回去,丫丫只好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爸爸。